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華語電影市場充斥著一眾沒有營養的圈錢影片:各種綜藝節目的大電影,沒有笑料的喜劇片,或者單純以流量明星為中心的無腦片。以此為代價,讓我們國內的電影事業停滯不前,落後歐美不說,還被印度、韓國趕超。
要知道,我們以前可是拍出《鬼子來了》、《霸王別姬》這些歷史留名的牛X電影,而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會選擇《寄生蟲》、《三傻大鬧寶萊塢》來進行一場電影精神之旅。
你也不能指責什麼,因為這本身就是由市場決定的。
但是,華語片中也有意外的存在,偶爾誕生的一兩部電影,也會技驚四座,成為話題中心。今天耶米要推薦的電影,是由王寶強主演,韓傑執導的《Hello!樹先生》。
電影一經上映,就被《失戀33天》的巨大市場號召力所淹沒,以至於很多人並不知道那個時候誕生了這部超越時代的佳作。
後來隨著在線影視的普及,這部電影才重回大眾視野,並成為很多影評節目的話題作品。
電影上映於2011年,單說時間恐怕讓很多人覺得蒼白無力,但如果說這一年還上映了《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速度與激情5》、《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下)》等電影,相信可以回憶起來的事情應該不少。
樹先生並不是一個超能力「患者」,也沒有帥氣倜儻的外表,驚為天人的才華,他遊手好閒,活得失敗,如同魯迅筆下的諸多文學形象,是掙扎在社會底層苦苦求生的人。
他站在街上,你會視若無物,跟你講話,則會敬而遠之,這不是歧視,而是實實在在的社會百態。
所以電影在上映之後,不僅票房不如人意,口碑也兩極分化,有人覺得電影很直白,就是在賣慘,也有人覺得電影很無聊,沒有視覺特效、打打殺殺,還有人能看出電影背後存在一些深刻含義,卻也是淺嘗輒止。
直到最近,隨著自媒體的興起,樹先生終於在樹上被叫醒了。
但由於電影本身的高質量,以至於許多認真看片的人都驚呼看不懂,這激發無數閱片達人反覆刷片,以一種視死如歸的精神,來解密這部突然崛起的高贊電影。
綜合而論,主流自媒體對「樹先生」的解說,有如下兩種判斷:
耶米在刷了N遍電影之後,認為以上解讀都是可行的,電影中給了足夠多的線索來支持開放性劇情的延伸,這方面,編劇可以說是完全參透了一千個讀者的基本準則。
上一部讓耶米看得如此費力的電影還是馬丁斯科塞斯的《禁閉島》,榮格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引導,加上超現實主義鏡頭,讓一個本來密閉的故事線變成了多重故事線的發散和想像,「是作為一個壞人苟且,還是成為一個好人死去?」一部電影,兩個截然相反的故事,在同一鏡頭下,悄無聲息重疊匯聚,以至於結局,都變得不那麼重要。
所以,當導演和編劇把觀眾當做高智力玩家的時候,他們就會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內,與觀眾玩兒一場燒腦遊戲。
樹先生出生在一個普通農村家庭,在家排行老二,哥哥崇尚自由,打扮怪異,在那個年代被視為不安分子,弟弟則屬於被寵愛的對象。
1986年的一天,派出所把哥哥當做流氓抓起來,樹先生的父親很生氣,把哥哥吊樹上打,並失手勒死了他。
當時的那一幕成為樹先生心中永遠的陰影,給他悲劇的一生埋下種子。
許多年後,樹先生在修車廠修理汽車,每天除了鑽車底盤燒電焊,就是在村子裡四處閒逛。
當時的村子,正面臨著經濟發展,徵地建廠的現實局面:礦業公司入駐,「太陽新城」安居房建成,每天被廣播洗腦,承諾他們的未來十分美好,而這不過是提醒人們,要與舊時代道別,拆遷迫在眉睫。
只是樹先生似乎並不在乎,他喜歡這樣悠閒的生活:工作不忙、兩三個朋友、還有一些不切實際的小幻想----當個幹部維持社會治安。
但人生並不是一帆風順,一連串的事件,讓樹先生措手不及。
事件A:工傷
樹先生燒電焊弄傷了眼睛。
弟弟來探望,扔下一千元就走人,還抱怨他什麼事也幹不了。
修車廠老闆來探望,不是為了撫恤傷者,而是當面辭退他,並索要門店鑰匙。
受個傷生個病,便知人情冷暖,這話一點不假,樹先生掙扎地活在社會底層,就如同荒野裡的動物,恢復全靠自己舔傷口。
事件B:相親
樹先生的相親對象小梅是一個啞巴,她父母開了家按摩院,住在縣城。
樹先生熱情而真誠登門拜見,小梅冰冷卻惶恐一臉不悅,整個相親過程,兩個人都無法溝通,一個聽不懂,一個不會表達。
當樹先生跟媒人提及小梅「不會說話」想打退堂鼓的時候,媒人一句「小梅要是沒有毛病,她能看上你啊!」直抵樹先生的軟肋:他的條件太差,不會有人喜歡。
事件C:下跪
在好友高朋的婚禮上,樹先生被二虎羞辱不說,還被要求當著眾人的面給他下跪,不然就要修理他。
二虎仗著有姐夫(村長)撐腰,全然把身邊人不放在眼裡。
在樹先生僅存的一絲尊嚴下,他到了人少的地方,才撲通一聲跪在二虎面前,並蜷縮成一團,軟綿綿如同一灘泥巴,當他被攙扶到床上,一句「活著沒意思」就正式揭開他精神世界崩潰的序章。
至此,樹先生的人物形象已然立體豐富:他自卑,卻又樂觀,他偶爾驕傲,人卻善良,他想要有朋友,身邊人卻視他為玩笑,他渴望親情,卻無時無刻不被親人傷害。
這是一個怎樣的世界啊!
樹先生的身上,承載了太多太多負能量的產物,即便如此,他還是一臉笑容,面對每一個惡語相向的人。這裡面,有階級分化,也有社會歧視,但更多的,是冷漠和冰冷。
於是,影片中,他緊緊握住億馨的手,希望他能帶自己逃離這片苦海,但億馨卻不聲不響離開,根本沒把他放在心上。
這部電影的晦澀之處在於:你無法確認影片中進入樹先生臆想世界的時間點。
關於這個問題,網上有多種版本解讀,但耶米今天有自己的見解可供探討,在進入正題前,我們需要思考如下幾個問題:
讓我們來一一解答:
解析a:樹先生不僅瘋了,還瘋得徹底。
【論證】樹先生在最後時刻看到小梅的幻象(小梅是啞巴,卻在那個時刻可以說話),導演為了佐證事實,還安排第三方視角(麵包車司機),能看到樹一人走路向前,但在樹的主觀視角,小梅始終陪著他。
解析b:樹先生上樹分兩個階段,一是精神層面,二是現實層面。
【論證】樹先生的人格一直不穩定(影片中有多次臺詞暗示),但在新婚前夜,弟弟對自己的毆打讓樹一度迷茫,陷入自我意識領域,開始對現實世界進行否定,並希望死去的哥哥可以來拯救自己,所以這也就是樹先生精神層面爬上樹的時間點;而新婚當天,由於樹先生釋放了自己的精神世界,開始映射並影響現實世界,使得他對於現實世界的真實性發生動搖,哥哥和父親,這些死去的人頻繁出現,使得他在洞房時刻竟然回憶起童年的陰影畫面,哥哥被勒死的絕望掙扎,樹先生接受不了,才正式爬到樹上,這是第二時間點。
解析c:臆想中包含有夢境,夢境裡可以拆分出臆想。
【論證】這是樹先生臆想世界對現實世界的入侵,主要講述的就是他的人格逐步崩潰的過程,所以很多鏡頭既有夢境的荒誕,也有臆想的魔幻,比如在火堆旁勒死父親,就是夢境和臆想的結合;影片後半段的超現實事件頻頻出現,是因為我們都被導演的鏡頭帶入了樹先生的臆想世界之中,所以會有很多不合邏輯的細節出現。
此時,讓我們再回到影片最隱晦的部分:時間點(鑰匙)。
在文學創作的過程中,作者往往會給讀者留後門,通俗稱謂彩蛋,因為讓人廢寢忘食去研究自己布置的迷宮特別有趣----所謂深藏功與名,就是此般道理。
樹先生的獨白是很容易被忽略的細節之一,因為有了這一概念,就意味著部分劇情是以第一人稱的主觀描述展開的。
①「我總是夢見我爸」(6分52秒)
影片開始不久就進入了樹先生的獨白,這裡暗示,我們所看到的場景和描述,都有極強的主觀因素,而夢見爸的場景,則表明樹從小就有心理創傷:父親披黑大衣勒死哥哥,自己只能袖手旁觀。
一種無力感和對世界的惶恐不安,早已在樹心中萌芽。
②「每次看見小莊,我總能想起我哥」(12分24秒)
此時的樹先生意識還很正常,自己有工作、有朋友,生活過得去,整體也沒什麼煩惱,無外乎一些人的嘲笑,他都習以為常,畢竟明天還將如此。
③「活著沒意思」(32分29秒)
在樹先生經歷了事件ABC之後,工作丟了,相親不如意,尊嚴全無,可以算得上慘不忍睹,他待世人真誠,卻被回應以謾罵和嘲諷。
這裡,是樹先生現實世界開始崩潰的時間點。
④「爸」(38分16秒)
億馨本來是樹先生對於希望的一次嘗試,然而,兒時的玩伴早已面目全非,一種高高在上的姿態和對樹先生的不屑(覺得他穿著邋遢)。
希望破滅,臆想世界開始入侵現實:推門而入的父親,還有扭曲的鐘表。
⑤「救救我」(51分43秒)
弟弟把樹先生最後的尊嚴摧毀,還把他的人格踐踏得體無完膚。
他終於崩潰了,現實世界對於他而言是苦難、是絕望。
於是他向自己的臆想世界求救,換來的便是意識對現實的全方位入侵:此後的劇情就是幻想與現實交融,並逐步進入樹先生的臆想深淵。
影片後半段,當樹先生的現實世界變得支離破碎,臆想世界佔據主導的時候,一場魔幻現實主義的狂歡便開始上演:未卜先知小莊遇難,預言二虎會有麻煩事,提前告知村裡會停水……
現實和想像的邊界模糊不清。
以至於初次觀影,你會覺得真的是樹先生的任督二脈被「打」開,成為傳說中的神算子。
然而客觀事實就隱藏在一閃而過的鏡頭中:樹先生爬在樹上瘋瘋癲癲,一個人對著空氣自言自語。
小梅忍受不了這一事實回了娘家,母親和弟弟搬進了新房,樹先生則被自己的親人和朋友遺棄在舊時代的牢籠之中,任由他掙扎、生存和毀滅。
樹先生最終放棄了現實,沉浸於荒誕的臆想世界,因為在這裡,他可以決定所有人的命運,可以獲得生而為人的尊重,甚至可以和礦業公司老總一起剪彩、暢談未來。他既是樹上的瘋子,也是「現實」的大仙。
這是最為無奈的選擇:當你改變不了世界,也改變不了自己的時候,就只能依託臆想,苟延殘喘。
天空一片血紅,人們急匆匆朝著生來就確定好的方向奔忙,樹先生卻失去了方向,一棵樹成了他唯一能抓牢的根基。
總體而言,《Hello!樹先生》是國產電影中不可多得的佳作,它的現實意義以及隱喻價值可以秒殺很多同類型電影。
一個被時代遺棄的人,沉浸於自己的臆想世界尋求安慰,這不可謂是對現代社會的控訴和反抗,但生而為人,就沒有簡單可言。
借用電影《七宗罪》的臺詞:「世界如此美好,值得為之奮鬥。我向來只相信後半句。」
(原文發表於「耶米看電影」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