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劇的內核是悲劇
電影《hello 樹先生》上映於2011年11月,由第六代導演賈樟柯擔任監製,青年導演韓傑執導,王寶強、譚卓、何潔、王大治等人參演。
它曾榮獲第19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影片獎、第14屆上海電影節金爵獎評委會大獎等獎項,在豆瓣上評分7.9分。作為一部國產冷門電影,能有如此的成績說明電影本身有一定的藝術水準。
而王寶強不著痕跡的表演,完全把自身和人物角色相融合,因而此片也被觀眾譽為王寶強的演技巔峰,讓王寶強在第九屆俄羅斯海參崴國際電影節榮獲最佳男演員獎。
影片講述了王寶強飾演的村中單身漢「樹先生」,一事無成,遊手好閒的故事。樹先生從小失去了哥哥和父親,長大後原本在一家修車店工作,不幸傷了眼睛,丟掉了工作。
平日裡,他被村裡的各類人嘲笑,在經歷了相親的失敗,被村霸記恨和當眾侮辱等一系列的挫敗後,變得瘋瘋癲癲。
雖然他最後迎娶了美嬌妻,而且意外獲得了預知未來的技能,成了大家巴結的對象,但遺憾的是,這一切都是他的臆想。
最後,他成了一個活在現實和幻想裡的可憐人,無處藏身。
影片延續了賈樟柯一貫的現實主義美學風格,通過韓傑細膩又粗獷的表達,把王寶強飾演的底層小人物「樹先生」刻畫得十分深刻和鮮明。影片用「樹先生」人生命運的改變,來展現人性的荒誕和反映整個社會文化變遷和新舊秩序的衝突,質樸感人,發人深省。
下面,本文就從視聽語言、隱喻象徵、現實啟發來解析電影《hello!樹先生》的獨特藝術魅力。
①色彩
俄羅斯美術理論家康定斯基曾說過:「一般來說,色彩直接影響到心靈;色彩宛如鍵盤,眼睛好比音錘,心靈好像繃著許多弦的鋼琴,藝術家就是彈琴的手,有意識地接觸各類琴鍵,在心靈之中激起震蕩。」
《Hello!樹先生》這部影片對於色彩的應用十分成功,激起了觀影者心中的情緒。
整個影片的色調偏陰沉和暗色系,為數不多的幾個場景出現了紅色和綠色。
室外的場景多為黑黝黝的山,白茫茫的雪,灰濛濛的天,光禿禿的樹,還有陰暗的房子和骯髒的馬路。室內則時而灰黑陰鬱,時而大紅大綠。
這樣的色調向觀眾呈現了一個充滿壓抑和消極意味的落後村莊。
在影片的兩個婚慶場面中,新郎均穿著紅綠搭配的衣服,有一種強烈的對照感。
天才少女作家張愛玲曾說: 悲壯則大紅大綠。
這種大紅大綠的對比,表面上像是展現農村人的土裡土氣,實質上,導演欲通過這層色彩的構建,傳遞出影片的悲劇性。
尤其在影片的最後,攝像用了近一分鐘的大紅色濾鏡,把整個畫面渲染成了一片紅色,好像血色將至,令人毛骨悚然。把片子壓抑的情緒推向高潮。
總之,全片整體上冷色系的風格,配上大紅大綠的點綴,以及結尾處全紅的畫面,向我們展現了一個落後、愚昧、冷漠、封閉的鄉村風貌。
②聲音
電影是聲音和畫面相結合的藝術,電影中的聲音意義重大。在本片中,導演用了音樂和音響來強化主旨。
音樂上,影片裡出現了兩處比較明顯的配樂。
第一處出樹先生追求到小梅後,帶她回村裡同居,一路上,二手玫瑰樂隊那快的《火車快開》響起,恰如其分地描寫了樹當時和小梅在一起興奮的心理狀態。
歌詞中「我們的青春就要開,往哪兒開?往紅樓夢裡開。我們的理想就要開,往哪兒開?往幼兒園裡開。」 輕鬆活潑,一掃影片前半部分的陰鬱氛圍,釋放出樹內心的奔放和激情。
然而在這短暫的歡愉之後,卻是無盡的悲哀。這首歌在這裡,聽起來朗朗上口,積極向上,但可半部分的歌詞卻透露出消極的意味:
如果全世界的人都在賣 賣.....我往哪逃
我看你往哪兒逃
我們的生活還得繼續去開
往哪開 往絕望裡開
我們的愛情也得繼續去開
往哪開 往變態裡開
我們的青春也得繼續去開
往哪開 往枯萎裡開
這段歌詞並沒有在影片裡出現,但編劇和導演運用這個配樂,暗示著人物雖然像火車一樣往前開,可是卻沒有方向,無論是生活,還是愛情,還是青春,都朝著不好的方向發展。
第二處配樂出現在樹先生和小梅結婚那天,樹產生的幻覺裡。已經去世的哥哥穿著喇叭褲,帶著墨鏡,一副90年代前後時髦青年的裝扮,他那種帶著嫂嫂前來給弟弟賀喜。
哥哥見到樹後說了一句:外面的世界老精彩了!然後在婚禮上,樹幻想中的哥哥活蹦亂跳地唱起了《冬天裡的一把火》,盡情展示了自己前衛、開放、自由的一面。
其實這段是樹的臆想,通過哥哥的的歌舞反映了樹對於新奇世界和自由、開放的渴望。
除了配樂外,電影中有一段出現了十大約半分鐘喘息聲:
樹先生和小梅結婚那天,樹先生眼神呆滯,精神恍惚,在親友們的攙扶下「被迫」和小梅親吻。
此處導演用了一組慢鏡頭,在此起彼伏的「啵一個、啵一個」的慫恿聲裡,連續半分鐘的喘息聲襲來,顯得十分突兀。編劇為什麼要這麼設計?
有人說這是樹木簌簌作響的聲音,表現了樹先生迷糊的狀態,像他生命的苟延殘喘;我認為除了這種解釋之外,這段喘息聲更像是樹先生的意識迷亂後,被自己夢境裡的情節牽引所生發出的恐懼。就像我們平時做噩夢,會驚醒前的那種喘息。
這段喘息聲間接告訴觀眾,一切都是樹先生的夢境,所謂的訂婚、結婚全是樹先生臆想的內容,由此給全片抹上一層悲哀到極致的色彩。
③ 語言
影片中,兩次出現了一句臺詞「你的人格咋這麼不穩定?」
這是片中人物對樹的評價,表面看像是特定場景下的戲謔和玩笑,實際上卻赤裸裸地揭示了樹先生的精神狀態——他已經不是一個思想正常的人。
電影裡的樹先生,因為小時候親眼看到哥哥被父親失手,給他幼小的心靈留下了很深的陰影,因而即使父親已經去世,他還會時常「看到「父親在眼前,這成為困擾他的心病,也是臆想的誘因。
再加上他被村裡的人瞧不起,生活境況不如意,多重刺激之下,人格和情緒失常,進入現實和想像交織的境界。
一句「你的人格咋這麼不穩定」赤裸裸地把樹先生可憐的尊嚴踐踏,也向觀眾傳達了樹先生悲哀的一面。
在藝術手法上,影片運用了大量的隱喻和象徵,讓觀眾回味無窮,給影片平添了深刻的韻味和思想深度。
① 人名
片中幾個角色的人名起得頗具諷刺的意味。
二豬:影片裡的村霸,多次侮辱和欺負樹先生。他的名字裡頭含有一個「豬」字,意味著他本身不是善種,相反有著豬一般的蠻橫。
高朋:有個詞語叫做「高朋滿座」,意思是高貴的朋友坐滿了席位。這個名字正常情況下意味著朋友眾多,熱情洋溢。但影片裡的這位高朋,表面上和樹先生稱兄道弟,實際上卻對樹先生落井下石,故意讓他來喝酒,和大伙兒一起羞辱他。這與自己名字的寓意恰恰相反。
陳藝馨:「藝馨」二字,取自「德藝雙馨」,再結合陳藝馨本人作為校長和名師的身份,本應該是道德模範,教書育人的正面人物,卻在劇中出軌。
賈老闆:「賈」諧音「假」,結合劇情來看,賈老闆誆騙村民的土地來開礦,欺騙大家,編劇借這個名字給觀眾暗示村民們遭受了奸商的欺騙。
總之,這些名字或直抒胸臆,或反諷暗示,隱喻了故事的情節,讓影片充滿內涵。
② 樹
仔細分析劇情,「樹「在影片中,由淺至深,至少有三層含義:
第一層:樹=樹先生。
第二層:樹=童年的記憶。
第三層:樹=精神的寄託。
首先,樹本身代表著王寶強所飾演的樹先生本人,影片裡的人都叫他樹先生,樹便是他對外的稱號。
其次,樹代表著樹先生對於童年的記憶。小時候,他看到哥哥被父親失手在樹上勒死,這段經歷,讓「樹」的形象深深植根在他心中,勾起他對過去的痛苦回憶。
影片裡,樹先生總是有一雙無處安放的雙手,像樹枝一樣搖擺,就像童年的陰影一直圍繞著他一般,他也通過手的動作,掩飾內心的不安與自卑。
再次,樹還有更深層次的內涵,它代表著一份精神寄託。在中國人的文化裡,「樹」意味著故鄉、家鄉,根基,命脈,是人們的情感依靠。
中國有句古話:「樹挪死,人挪活」,意思就是樹如果被挪走了,就可能枯萎了,但人如果在一個地方待久了、悶了,換個地方也許就活過來了。
結合影片描述故事的現實背景來看,樹先生所在的村裡,人們正從傳統的農業時代走向工業時代,土地被無良的商人佔領, 大家通過拆遷拿錢,搬了新房,一步步離開這個土生土長的地方。
秩序在變化,人們告別一個時代,走向另一個未知的時代。
義大利的小說家卡爾維諾曾寫過一部小說《樹上的男爵》,書中的主人公柯希莫成長在一個管教森嚴的家庭,因為被管束太嚴,他形成了叛逆的性格,在經歷了一段段與家人的衝突之後,柯希莫對這個世道非常失望,他遺憾地爬上了樹,開啟遠離地面的生活。
在樹上,他感覺自己摒棄掉了現代社會的文明,而獲得了心靈的回歸。
樹先生,就好像是中國版的樹上男爵,他在樹上逃避這個冷漠的世界,幻想自己功成名就,受人景仰,以此獲得心靈的安慰和精神的寄託。
③ 火
電影裡,多次出現「火」。
第一次是在一個夜晚,樹抽著煙,看到遠處出現了火篝,然後產生幻覺,看到死去的父親燒火的樣子。
第二次是在樹先生結婚前一天,他和三弟發生口角,兩人打起架來不慎點燃了房子,大火熊熊燃燒。
第三次是樹打架倒下後,幻覺中再次出現父親在火篝旁的樣子。
每次火出現的時候,要麼引發樹的幻覺,要麼就在樹的幻覺裡,代表了樹的心結。
樹原本是一個非常熱情的人,看到小學生吵嘴他出面去調解,看到小莊撞上了二豬的車,他勸說二豬不要追求這件事,他雖善良和仁義,卻人微言輕。
從對哥哥的懷念裡可以看出,樹很喜歡哥哥那種開放、奔放、青春洋溢的感覺,所以才會在臆想裡構建了哥哥帶著嫂子來給自己婚禮助興的情節,並且用一首《冬天裡的一把火》,溫暖自己倍感寂寞的內心。
「火」在影片裡,代表著樹先生對世人的善意和愛,也是他內心深處被抑制了多年的情緒,是樹先生的欲望。
只可惜,每一次火出現的時間都很短暫,暗示著他的激情往往被抹殺。
這部電影上映當年,平平無奇,並沒有多少人關注。
至今很多人提起王寶強,都不會想到他還參演過這部《hello!樹先生》的電影,鮮有人知道,這部誕生在《人在囧途》和《泰囧》之間的電影,才是公認的王寶強演技巔峰。
整部電影,描寫了小人物被邊緣化的過程,勾勒了人性的善良與醜陋,反映了新舊時代下的道德衝突,內涵十分豐富。
其中,讓我感悟最深的是以下三點啟發。
①人窮莫入眾,言輕莫勸人
有句俗語說:人窮莫入眾,言輕莫勸人。這句話說的就是樹先生。
影片裡的樹先生活得非常沒有存在感。
作為一個成年人去調節幹涉小學生之間的爭吵,卻被小孩們怒吼:你算老幾啊?
遇到從小一塊長大的朋友,竟被對方譏諷成看門的,極盡羞辱。
而村裡那些表面上親切地喊著「樹哥」、「樹哥」的人,打心眼裡根本瞧不起樹先生。所以,樹先生只是活在表面的「被尊重「裡,說話做事都沒有人當回事。
歸根結底,都是因為他的懦弱和無能。
他永遠是一副邋遢的樣子,不敢跟強勢的人直面爭辯,相反為了自己的面子,到處充當「大哥」,卻毫無話語權。
這樣的人,其實是十分悲哀的,活在虛假的世界裡,不敢直視自己的真面目。在現實中很多人為了面子而顯擺,表面上裝作自己很厲害,其實只是為了掩飾自己的怯弱。
要知道,別人尊不尊重你,看的不是你裝出來的樣子,而是你真正的底氣。
② 唯有自身才能救贖自我
懶散和懦弱的樹先生,人微言輕,被人瞧不起。
可當他有一天能夠預測未來的時候,村裡的人都尊稱他為「大仙」。
遇到他的人對他客客氣氣,連當初那個欺辱過他,並逼迫他下跪的的二豬都跑來唯唯諾諾,甚至主動下跪,請求樹先生指點迷津。
前後的對比極其諷刺。
雖然這一段是樹先生的臆想,但卻側面反映出「打鐵還需自身硬」的道理。一個人唯有強大了,才能讓自己擺脫被人嘲笑的困境,只有自身能力和價值提升了才能救贖自我。
③ 人總要學著去告別過去
這部電影處處透露著告別的意味。
有朋友間的告別。
樹先生的髮小「陳藝貧「改名為「陳藝馨「,成了省城的高級名師,擁有自己的培訓學校,混得風生水起。面對邋裡邋遢的樹先生,他表現出嫌棄。
在我看來,這是人之常情,兩個人代表著不同的群體,一個是社會的中產和精英,一個是社會底層好吃懶做的單身漢。社會地位和物質條件的巨大差別,讓彼此新生間隙。
朋友不再是交心的朋友,只是泛泛之交而已,別人幫你一把是道義,不幫你是本分。
影片裡,也有新時代向舊時代的告別。
村裡的人在工業化的襲來之下,紛紛搬遷到「佔地800畝」的太陽城。從此,故土成了工業化的地盤。
有人認為電影最後長達一分鐘的紅色濾鏡暗示著人們的迷失,而我卻認為,這是一種對潮流的順應。
人類社會的發展就是從農耕社會向工業文明前進的過程,我們雖然可能在農村走向城鎮的前進的道路上丟失一些優良的傳統,但也能收穫工業化帶來的便捷。
想想曾經你的父輩面朝黃土背朝天,如今隨著經濟水平的提升,無數人從鄉下來到村鎮,從山區走向城市, 我們也許丟失了土地,離開了生養的故土,但收穫了豐富的物質,在繁華的都市裡享受現代化帶來的滿足感。
返樸歸真並不是因循守舊,與其逆勢而為,不如順勢而作。
以上,便是我對《Hello! 樹先生》這部電影的解讀,歡迎大家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