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我帶娃看了《哪吒之魔童降世》。
這是個好片子,其製作之精良,都遠遠超出我的預期,也超出了前幾年的《大聖歸來》。
畫面非常燃,敘事節奏也很好,語言設計也很精心。
作為一個商業動漫,我在豆瓣上給它打4分。
不打5分,不是怕它驕傲,而是因為它的故事沒講清楚。
片子看完了,我也沒搞明白哪吒是個什麼樣的人。
01
《魔童降世》和《封神演義》裡的故事完全不一樣。
如果單從故事本身的震撼力來說,《封神演義》要高出《魔童降世》至少一個數量級。
《封神演義》沒有《魔童降世》裡那麼多溫情脈脈的矯飾,也沒有多少三觀上的顧忌。它是一個赤裸裸的張揚和反抗的故事。
先說張揚。
《封神演義》裡的哪吒,對於陳塘關人民的死活,沒有一絲一毫的興趣。他腦子裡也沒有什麼善惡觀念,什麼替天行道,什麼斬妖除魔,他也一點興趣都沒有。
他就是想要張揚自己的生命,自由自在,隨心所欲。
比如他一箭射死了石磯娘娘的徒弟。這是誤傷,也不能全怪哪吒。可是等他爹李靖帶他去賠罪,哪吒是怎麼幹的呢?他見了石磯娘娘的彩雲童兒。人家也沒招他惹他,哪吒卻忽然覺得「打人不過先下手」,上去就是一乾坤圈,打得彩雲童兒「在地下掙命」。
這就是蠻不講理啊。
對打死一兩個陌生人,哪吒完全沒有任何心理負擔。
至於反抗,那就是對他的父親。
《封神演義》裡的李靖是個完全不中用的父親,管教孩子沒能力,碰到事情沒擔當,而且書裡說的很清楚,李靖「有恨兒子之意」。父子關係很緊張。
等到龍王殺上門來的時候,哪吒忽然爆發,說「一人做事一人當!」 剖腹剜腸,剔骨肉還給父母,就這麼自殺了。
這個舉動並不是救父母,而是一種很張揚的反抗,而且我相信也是很多青春期孩子的潛在心理:
「你們不是天天說我生了你如何如何,我給你生命如何,早知如此我不如不生你blahblah,那好吧,我把骨肉都還給你,從此我們兩不相欠!」
兩不相欠之後,他就真的和父親反目成仇,見面之後,「拔槍就刺」!
這個故事沒有多少道德上的婆婆媽媽,有一種血淋淋的殘酷。
其實,你看古代小說,就會發現,古代人其實心腸遠比現在人為硬。他們想講大道理的時候,可以說出一套套的大道理,但是真要講故事的時候,你會發現他們沒有現代人處處小心的道德感。
水滸傳裡的李逵活活劈死小衙內,不妨礙他是好漢。哪吒濫傷無辜,不妨礙他是個英雄。
這是古人和現代人的不同之處。
但也正因為如此,這些故事反而有一種殘酷的真實感。
就像《封神演義》裡的哪吒,他沒有那麼多零零碎碎的道德感,沒有三觀上的正與不正,沒有善與惡之間的抉擇。他就是青春期心理的肆意投射。
心裡的衝動,心裡的憤怒,心裡的狂躁,都通過這個形象釋放出去。
這個哪吒,你可以喜歡,也可以不喜歡,但他是很清晰的。
02
《魔童降世》裡的哪吒,我就搞不清楚了。
編劇似乎想要展示哪吒的心理發展路線,但這個路線有點混亂,使得哪吒的形象顯得曖昧複雜。
這個哪吒身上有一種先天的惡(魔丸)。如果這種惡不被壓制的話,他會殺父殺母,變成一個嗜血狂魔,所以必須用乾坤圈把他給束縛住。但是束縛太厲害的話,他來自於本能的力量又會會被削弱,所以必須找到一個制衡點。
這是一個很好的隱喻。其實在現實中很多人就是這樣的。
如果你仔細觀察的話,就會發現孩子並不是一張白紙。說孩子都是小天使,那是我們的一廂情願。有些孩子先天就是比別的孩子要惡一些。他們更缺少移情能力,更喜歡使用暴力。這種孩子比例不是很高,但確實存在。
這樣的孩子需要壓制,但是過度的壓制確實又會泯滅他們的生命力,這裡需要一個平衡。
我覺得這個劇情設計是很好的出發點,從這裡可以延伸出很多有張力的故事。可是編劇沒有這麼幹,把它輕輕放過了。所以整個看下來,你沒感覺到哪吒身上有什麼惡。他成了一個披著狼皮的羊。
魔丸附體,結果附體出一個好人,那這個魔丸有個屁用啊。
但是哪吒真是好人麼?
可能也未必。
他其實沒有很執著的善惡觀念。比如陳塘關的人是死是活,他並不是很關心。他更關心的是陳塘關的人是不是理解他,是不是知道自己其實是個抓妖怪的大好人。
這個片子裡反覆地強調「偏見」,整個故事的核心就是反偏見。其實換成《封神演義》裡的哪吒,這一切根本就不叫個事兒。那個哪吒內心極其強大,極其自我,根本就不在乎別人的看法。
而《魔童降世》裡的哪吒,卻極度渴望別人的認同。
他周圍的環境都說「斬妖除魔」是偉大的,所以他就想當個斬妖除魔的大英雄,讓大家都敬仰自己。
如果他周圍的環境都說當個妖怪、興風作浪是偉大的,那他可能就去興風作浪了。
這個故事講的並不是一個努力向善的故事,而是一個努力融入某個集體的故事。
這樣講故事其實也沒問題。
這個世界上,本來絕大多數人都是哪吒這個樣子。他們向善,本來向的就是「大家認為我很善」。至於到底什麼是善,什麼是惡,他們並沒有特別執著的觀念,而是是受環境和集體的影響。
這是人間的常態。
但是這樣講雖然很誠實,但是畢竟擺不上檯面,所以《魔童降世》把善惡抉擇與打破偏見、父愛親情混在一起講,故事就有點亂了。
就像哪吒的心路歷程,實在很難復原。尤其在最後那段,他知道自己是魔丸了,一怒之下走了,然後知道父親的犧牲,然後又回來救他們。
但是哪吒心裡是怎麼想的?他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他想對抗什麼天命?
「我命由我不由天!」
這句略顯中二的話,對哪吒到底意味著什麼?
除了顯得酷燃以外,他為什麼要說這句話?
他是說自己雖然是魔丸降世,照樣可以不被雷劈呢?
還是說自己雖然是魔丸降世,也可以做一個好人呢?
如果是前者,他不該束手待斃地等著雷劈,反而是敖丙反抗了。
如果是後者,整個片子裡哪吒又從來沒有思考過何為善,又何為惡。他沒有選擇過,是乾坤圈替他做了選擇。
既然編劇設定了靈珠和魔丸的背景,那這個故事的核心不該是打破偏見,而應該是自由意志對善惡的抉擇。
那才是一個合乎邏輯的講述。
所以,在我看來,這個片子情節是流暢的,但是主題和情感是混亂的。
04
寫到這兒,忽然想起來我忘了一個人物,那就是敖丙。
敖丙這個人物就不用仔細分析了,這就是個倒黴蛋。
如果用現實生活去套的話,敖丙的故事大約就是這樣的:
敖丙出生在一個貧困的山區。這個村子所有人都姓龍,所以被稱為龍家村。他家只有三間東倒西歪的破草房,夏天漏雨,冬天漏風。龍敖丙的爸爸讀過幾年書,給房子起名叫「東海逍遙居」,就是就是個破草房。
敖丙成績很好,考上了清華大學,可是沒有路費和學費。全村人把他當成唯一的希望,你湊一百,我也五十,湊了一筆錢,供他上學。父親和村長站在村口對敖丙囑咐說:一定好好學習,爭取以後考上個公務員!全村就指望你了!
鳳凰男龍敖丙帶著全村的希望上路了。
這時,他碰到了問題少女李哪吒。哪吒一嘴爛牙,畫著煙燻妝,又抽菸,又喝酒,又飆車,又打架。
但她是個好女孩。
在夕陽下,龍敖丙和哪吒踢起了毽子。每踢一下,敖丙的心就顫抖一下。
李哪吒說:明天是我的生日,丙丙,來吧!
敖丙一到party,就看見哪吒磕了藥,掄著膀子,追著爹媽大打出手。
敖丙用了全身的力氣才抱住了哪吒。可是李哪吒的爸爸不樂意了,說:你憑啥抱著我閨女?你有房有車麼?
敖丙說:我有一顆靈珠般善良的心!
李靖說:你有一顆靈珠般的心,可是我閨女有限量版風火輪皮鞋,超級無敵帶鑽乾坤圈,人肉帶回的巴黎老佛爺出品混天綾!而且我閨女雖然抽菸喝酒吸毒賭博混太妹,但她是個好女孩。
這個時候,外面警察的喇叭響了:李哪吒,李哪吒,你已經被包圍了!你的同夥已經把你供出來了!放下幻想,立即投降,爭取寬大處理!
敖丙騎上摩託車,帶著哪吒,衝出警察的包圍。
李哪吒坐在後座上,說:想抓我?沒門!不認命就是哪吒的命!
夜色中,摩託車絕塵而去。
敖丙知道:自己這輩子也當不上公務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