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少女電影:少女哪吒的神話、青春期與小鎮空間

2021-02-08 媒介之變

懇請您點擊右上角,訂閱「媒介之變」的百家號。

白惠元

在少女電影的雙主體場景中,如果女觀眾的凝視是自由的,那麼,她們究竟會把誰投射為理想自我呢?這是一個有趣的命題。《少女哪吒》、《左耳》、《七月與安生》三部電影主力塑造的人物形象存在著高度相似性,即叛逆少女。這一形象序列也成為近年中國少女電影的主要文化症候,其中投射出新一代電影觀眾的認同焦慮。在這三部電影中,少女們不是生來叛逆就是渴望叛逆,她們與父母的關係是持續緊張的。李小路和王曉冰是因為相似的叛逆性格才相知相惜,李珥為了做「壞女孩」甚至把自己活成了別人,而七月與安生更是完成了叛逆生活的互換,總之,「叛逆」成為她們共享的精神特質,並具象化為一個中國古典文化符號——哪吒。

作為印度佛教的夜叉神形象,哪吒是中國神話的外來者,而他如今頭戴乾坤圈、臂繞混天綾、腳踏風火輪的形象,則是佛教中國化乃至佛道融合的結果。哪吒的梵文全名是那羅鳩婆(Nalakūvara或Nalakūbala),也可譯作「哪吒俱伐羅」,他是北方毗沙門天王的太子,職責是守衛佛法,保護世人。據劉文剛考釋,哪吒形象的中國化過程主要經歷了三次演化⑩:第一次是在南宋時期,由於李靖演化為毗沙門天王,哪吒也就成了李靖之子,獲得了中國血統;第二次是在《西遊記》中,由於李靖再次演化為道教玉皇大帝的天兵統帥,哪吒也就成為了孩童神,他的形象是外道內佛的並置狀態,其本相依然是三六頭臂、蓮花化身的佛教夜叉神;第三次是在明代通俗小說《封神演義》裡,哪吒的起源又被改寫為道教靈珠子轉世,至此,哪吒終於演化為純粹的道教神。雖然哪吒最終完成了中國化,但是他的名字仍保留了梵語的外來痕跡。換言之,當我們把少女形象定義為「哪吒」時,我們的文化潛意識依然將其指認為他者,或者說,是指認為某種異己的力量。這種文化距離感是十分微妙的,也是值得深思的。

電影《少女哪吒》對「哪吒」符號的徵用,主要集中在他剔骨還父、割肉還母的故事上,其文化內涵是叛逆之子。在小說《西遊記》裡,這個故事的經過是:哪吒年幼任性,大鬧龍宮;父親想殺哪吒,哪吒十分憤怒,一氣之下剔骨還父、割肉還母;佛祖借蓮花之氣將其化身再生,並親自出面,調和了父子矛盾。而在小說《封神演義》裡,哪吒對儒家孝道的反叛性被消解了,他剔骨肉還於父母的真正動機是「不累雙親」,因此,哪吒在中國化的過程中也逐漸被改寫為孝子。梳理「哪吒」演化史的必要性在於,我們必須明確電影是在何種意義上使用這一文化符號,具體使用的又是哪一段故事。顯然,《少女哪吒》追求的是一種更為決絕的反叛,是精神上的「孤兒」。從小說到電影,創作者的立場態度是更接近《西遊記》的,甚至走得更遠:

我卻明白曉冰。她像哪吒,剔骨還母,徹徹底底自己把自己再生育一回。只是她能力有限,沒辦法把自己養育得更好。{11}

從哪吒神話到《少女哪吒》,主人公所面臨的代際情境已然發生了變化。從家庭結構上看,神話裡的哪吒還有兩個哥哥,他誕生於傳統血緣家庭,他的憤怒、仇恨與毀滅性是異質性的,是外來文化影響的結果;反觀近年來的「少女哪吒」,她們置身於現代核心家庭,而且大多是婚姻破碎的單親家庭,這構成了原初的、內生的創傷體驗。對於現代核心家庭而言,父母的離異通常以爭搶孩子撫養權告終,而在被爭搶的過程中,孩子對雙親的信任感都將消耗殆盡。於是,孩子只能相信自己,自我的封閉性也就越來越強。王曉冰父親出軌,母親抑鬱,所以她想參軍,她無時無刻不渴望逃離那個原生家庭;黎吧啦和奶奶一起住,雙親完全不可見,她因而成為了不用上學的酒吧歌手,她所歌唱的自由無拘的「藍蓮花」就是她自己;安生的媽媽常居國外,偶爾回國也異常冷漠,母女關係主要是經濟關係,這讓她從小就習慣流浪,她從不相信自己可以有所依靠。

以上種種破碎家庭的創傷體驗,或可看作「獨生子女一代」{12}的情感結構特徵。在《少女哪吒》、《左耳》、《七月與安生》這三部電影中,六位女主角全部都是獨生女{13},這絕不是偶然。在中國,獨生子女一代大多具有城鎮家庭背景,從小衣食無憂,因而將注意力更多地投射於自我,關注「存在」的意義。從小到大,獨生子女一直是家庭的中心,一直背負著父母雙親的外部期待與情感負荷,因此,其自我價值實現總是受到諸多制約。獨生子女一代最愛追問的對象是「我」: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這或許是少女電影在近年中國市場中逐漸崛起的社會現實基礎。當然,一旦人的內在自我過於強大,其與外部世界的矛盾衝突就會放大,而獨生子女一代的外部世界首先就是家庭和學校。在這些電影中,學生(主體)與學校(意識形態國家機器)總是處於一種持續的緊張關係,而獨生子女一代的學生身份則凸顯了青春期的重要性。作為一種話語發明,青春期一方面將少男少女的叛逆行為合法化,另一方面又將這種抵抗性放置於成長論的視野之內,將其降格為終將消逝的荷爾蒙衝動。如果說,哪吒本是依靠宗教力量再生於世,並與世界和解,那麼少女電影則是在現代性的時間之維上改寫哪吒神話——從七歲孩童變成青春期少女。哪吒的前世與今生被重組為同一個少女的青春期與成年,在「長大成人」的欲望面前,青春期只是「不夠成熟」的病態。這才是電影裡的安生從四處流浪到回歸家庭的內在邏輯。

既然哪吒被改寫為青春期少女,那麼其生命狀態也會發生變化,這種變化不只是年齡上的。作為神話故事,「哪吒鬧海」的重點是「鬧」,這一動作依然是充滿孩子氣的,是孩童對成人世界的遊戲或惡作劇;而少女哪吒的核心動作是「流浪」,她們渴望走出封閉的生活空間,奔向更廣闊的外部世界。因此,若要深度討論少女哪吒的精神內涵,則不可繞過她們的生活環境,也就是小鎮。無論是《少女哪吒》中的「寶城」,還是《左耳》中的「銅陵」,又或是《七月與安生》不曾說出的「鎮江」,皆是典型的小鎮空間。進一步說,「少女哪吒」其實是「小鎮青年」形象序列的一個分支,她們的反叛對象不只是父母雙親,更是小鎮空間。

在使用「小鎮青年」之前,我們必須明確這一群體近來受到持續關注的根本原因:「小鎮青年」首先是電影受眾意義上的經濟事實。隨著中國三四線城市的地產開發,地方影院數越來越多,同時,「80後」、「90後」日漸成為文化消費的主力,這使得「小鎮青年」崛起為中國電影市場的「新觀眾」。新觀眾必然形成新審美、新趣味,於是,「小鎮青年」又成了某種不雅品位的代名詞。究竟該如何描述「小鎮青年」的審美趣味?張頤武將其闡釋為中產群體布爾喬亞與波西米亞的兩面性:「一方面是要布爾喬亞的俗世成功,現世安穩,通過力爭上遊來獲得現世財富和事業的成功;另一方面則要波西米亞式的反庸俗,要的是憤世嫉俗的反叛和對於俗世日常生活的厭棄來追求某種超越的價值。」{14}正是在「庸常」與「脫俗」之間,我們得以更為準確地理解少女們的反叛性。王曉冰熱愛閱讀三毛卻走不出家門,安生流浪多年卻終於回歸,說到底,她們的「超越」只是一種文化姿態。

同時,小鎮作為一種敘事空間,仍是基於消費主義和資本邏輯的選擇,它流露出創作者逃逸歷史的衝動,這和《情書》的文化症候性如出一轍。正如邱靜美所言,小鎮不只是地域景觀意義上的城鄉結合部,更是一種寓言性的空間:「小城鎮顯示出一種中間性,有一種凝固狀態,而非快速地順利地從一種狀態過渡到另一種狀態。從這一意義上講,小城鎮敘事與其說是體現地域意識,不如說它們是以一種『慢下來』的方式,在高度濃縮的現代化中締造了空間,為正在被湮沒的對真誠的渴望進行『悼念』,讓作者和觀眾面對內心成長的坎坷故事,在新的大歷史的景觀外進行自我日常書寫。」{15}當少女遭遇小鎮空間,我們終於得以體認「哪吒」的危險性:少女哪吒不是小鎮空間的絕對他者,而是一種內在的他者,她們愛做夢的、不安分的生命形態恰是對小鎮沉睡狀態的破壞。她們是秩序的擾亂者,她們必須死去。

相關焦點

  • 白惠元|哪吒之死:鏡像、幻想與縫合——近年中國少女電影的文化症候
    圖5 《七月與安生》結尾鏡中像三、 少女哪吒:神話、青春期與小鎮空間在少女電影的雙主體場景中,如果女觀眾的凝視是自由的,那麼,她們究竟會把誰投射為理想自我呢?這是一個有趣的命題。作為一種話語發明,青春期一方面將少男少女的叛逆行為合法化,另一方面又將這種抵抗性放置於成長論的視野之內,將其降格為終將消逝的荷爾蒙衝動。如果說,哪吒本是依靠宗教力量再生於世,並與世界和解,那麼少女電影則是在現代性的時間之維上改寫哪吒神話——從七歲孩童變成青春期少女。哪吒的前世與今生被重組為同一個少女的青春期與成年,在「長大成人」的欲望面前,青春期只是「不夠成熟」的病態。
  • 《少女哪吒》一部小眾到身邊都沒人聽說的電影,屬於神秘主義青春
    致力於青春敘事的青春電影,自上世紀80年代起,在中國大陸影壇都是一個鮮明的存在。進入新世紀後,趙薇《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張一白《匆匆那年》、郭帆《同桌的你》、李玉《萬物生長》和陳可辛《中國合伙人》等,一大批青春電影井噴式搶佔市場,形成了青春影像敘事的一個高峰。
  • 中國少女電影的鏡像結構
    白惠元近年來,少女電影逐漸在中國崛起。作為青春片的亞類型,少女電影通常以青春期女性為主要視點,呈現「她」眼中的青春歲月,並製造傷悼氣息與懷舊氛圍。因此,若要深度討論少女電影的文化意涵,則必須把中國少女電影放置於世界少女電影的譜系之中,並結合女觀眾的觀看位置與主體認同進行分析。《少女哪吒》(2014)、《左耳》(2015)、《七月與安生》(2016)三部電影都使用了雙主體敘事結構,講述了兩位同齡少女相依相伴相離相合的成長故事。本文試圖提出的問題是:如何理解少女電影的鏡像結構?
  • 《少女哪吒》這部電影,真是很難描述觀後感
    《少女哪吒》這部電影呢,真的是一部很難描述觀後感的電影。作為一個國產小清新,我從去年聽說《少女哪吒》之後就在期待。在看海報和預告片的過程中,我一直希望能看到一部細膩描摹女性心理和詩意刻畫少女成長的電影。所以,看完後期待落空的我,滿腹困惑,如鯁在喉,感覺這個槽不吐一吐,真是要噎死老娘我了。
  • 《少女哪吒》:沿著河堤一直走,就能走到世界盡頭
    《少女哪吒》對某種審美和氣場的極致追求,使得電影中的兩個少女角色構成了一個不染煙火的小星球,她們與凡塵俗世短兵交接,就像安徒生童話中的小錫兵一樣堅持自我。小冰和小路這兩個女孩對自我空間和邊界的倔強維護,使得電影有了獨特的氣質、風格。個人認為這部處女作電影的最大意義在於體現了導演個性化情感風格及美學觀點,藝術型導演的首部作品常常是積蓄已久的思考和個性化情感的表達,就如《黃土地》的人受空間壓抑束縛至邊緣的異化表達,《紅高粱》中所有生靈炙熱生長的狀態。《陽光燦爛的日子》中酒神精神的釋放。《少女哪吒》的風格是古典和克制的,是「慎情」的。
  • 《哪吒》離創造中國神話電影宇宙還有多遠?
    票房方面《哪吒》位列內地票房榜第四位,觀影總人數方面更是一舉超越了《流浪地球》,成為中國內地有數據統計以來,觀影人次第二高的電影。前日,除了傳來《哪吒》全國密鑰延期上映一事,官方還公布了電影將在北美和澳洲上映的消息。捷報頻傳之下,有不少觀眾開始在社交平臺上分析《哪吒》續集怎麼拍、為什麼我們不能像漫威宇宙一樣構建自己的宇宙體系等問題。
  • 哪吒猴子挨個的出,動畫電影要死磕神話改編?
    春節檔的《新神榜·哪吒重生》還未上映,這就又來了一部神話改編電影,我們的動畫電影看來真的是要死磕神話改編了。投資方們對神話改編之所以如此的趨之若鶩,是因為看到了神話改編電影的成功,無論是15年的大聖歸來,亦或是19年的魔童哪吒,都獲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績,特別是魔童哪吒,以50億的票房超高票房,直接衝到了中國電影票房總榜的第二名。
  • 影評 | 動畫電影《哪吒鬧海》:中國民間神話故事的民族性及精神探索
    哪吒這一主角人物形象承載著民眾不畏強權的英雄情結的寄託,是普通民眾心中的理想化身和中華民族傳統民族精神的具體體現。1979年以王樹忱執導的同名動畫電影《哪吒鬧海》最為經典和代表性。本文將從民間文學角度出發,透過這部影片對中國民間神話故事的民族性和精神作以淺要分析和探索。
  • 肉體 ||神話少女——慄山千明
    > GOSSIP / MODEL / DESIGN / FASHION1984 年出生的慄山千明,5歲就已出道,14歲時演出了電影
  • 七度空間衛生巾怎麼樣?粉嫩系少女心狙擊手來襲
    最近小編也是被少女心狙擊手七度空間給命中了,囤了一大波七度空間衛生巾!別問我七度空間衛生巾怎麼樣,問   原標題: 七度空間衛生巾怎麼樣?粉嫩系少女心狙擊手來襲   無論外表再A再颯,女生的內心都住著一位可可愛愛的小女孩~對於戳中自己萌點的東西,恨不得一股腦抱回家!
  • 【在線觀看】青春期豬頭少年不做懷夢少女的夢
    電影百度雲資源在線觀看青春豬頭少年不會夢到兔女郎學姐的劇情簡介 · · · · · ·  思春期症候群——這是一種只發生在易敏感和不穩定的青春期的
  • 問題少女李哪吒
    等到龍王殺上門來的時候,哪吒忽然爆發,說「一人做事一人當!」 剖腹剜腸,剔骨肉還給父母,就這麼自殺了。這個舉動並不是救父母,而是一種很張揚的反抗,而且我相信也是很多青春期孩子的潛在心理:「你們不是天天說我生了你如何如何,我給你生命如何,早知如此我不如不生你blahblah,那好吧,我把骨肉都還給你,從此我們兩不相欠!」
  • 神話原型的重構與中國故事的新講法——以《哪吒之魔童降世》為例
    ,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簡稱《哪吒》)橫空出世,以49.72億元的票房,位居中國影史第二。這也是電影的創作者對於傳統神話講述的突破之處,藉助一種神話原型變化的視角,傳統神話不再呈現出固定、封閉的敘事特徵,而是變成敘事靈活且具有開放空間的現代神話。
  • 《新神榜:哪吒重生》定檔,國漫玩轉中國神話,哪吒飆車太朋克!
    【轉載請務必註明,原創:梅爾迪絲】電影《新神榜:哪吒重生》講述封神之戰3000年後哪吒重生成為機車青年李雲祥,與捲土重來的龍族等仇家再決生死的熱血故事。《新神榜:哪吒重生》是一部國潮動畫電影,是一部即將在大年初一上映的電影,同時也是春節檔首部擁有IMAX版本的動畫電影。
  • 動畫電影《姜子牙》之後,神話IP宇宙會亂了嗎?
    >除了彩條屋版的神話系列還有更多神話故事也浮出了水面近日,有一部名為《二郎神之深海蛟龍》的動畫電影發布了一段概念預告,預計將於2021年上映。整整十個月過去了,光線的「彩條屋中國神話系列」《二郎神楊戩》還尚未有任何官宣消息,這部提前布局的《二郎神之深海蛟龍》就又放出了大招。從預告來看,這部成都天火公司製作的影片,後續還擁有著眾合千澄、橫店以及華文映像多家一線影視公司的參與出品。
  • 哪吒和敖丙穿越到3000年後的現代,《哪吒重生》電影打造另類神話
    《哪吒之魔童降世》,在2019年的暑期檔火了一把,奪得票房50.7億。這部由餃子導演的動畫電影,充滿了對中國古老神話的獨特性改編。餃子導演用年輕人的思維重新刻畫出來的《哪吒之魔童降世》,結和了東方神話和西方藝術的特點,糅合在一起,最終產生了這部票房奇蹟的動畫電影。現如今,中國神話系列產生的動畫電影已經成為了一塊「香餑餑」,很多年輕導演都躍躍欲試的來搶佔這片資源。《哪吒之魔童降世》所屬的霍爾果斯彩條屋影業有限公司後續還打算繼續開發封神宇宙,《姜子牙》的預告片相信大家也都看過了。
  • 來自印度的哪吒 是如何變成中國神話人物的?
    有新聞說哪吒電影登陸北美院線,這在中國動漫史上史無前例。            全文約7700字閱讀需要20 min一、「哪吒」形象溯源1、哪吒的傳統形象哪吒這一形象的最初源頭,是印度神話中《羅摩衍那》中的夜叉哪吒俱伐羅與克利須那神在流傳中混合而成,二神「都是力量強大的童神,且都有打敗巨蛇的事跡,是印度佛教中的護法神
  • 2020中國青年動畫電影周在藝創小鎮拉開帷幕
    本著「為動畫行業發聲,促產業跨界合作」的理念,由中國國際動漫節執委會辦公室、中國電影美術學會指導,中共西湖區委、西湖區人民政府、浙江省動漫產業學會共同主辦,藝創小鎮、wuhu動畫人空間等單位聯合承辦的第十六屆中國國際動漫節藝創小鎮分會場2020中國青年動畫電影周系列活動於9月27日拉開帷幕。
  • 哪吒爆了!真的爆了!炸裂國產電影!!!
    炸裂國產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一經點映就收穫了超高口碑。豆瓣、微博、朋友圈都是一片好評,影片還佔據了微博熱搜。上一次看到這樣的盛況還是2015年的《西遊記之大聖歸來》,相信《哪吒之魔童降世》能成為暑假檔最大黑馬。
  • 動畫電影《姜子牙》之後,中國神話IP宇宙會亂了嗎?
    這部電影將會和哪吒聯動,在之前就承認了哪吒中龍宮的定海神針就是大聖手中的那一根。除了彩條屋版的神話系列,還有更多神話故事也浮出了水面。近日,有一部名為《二郎神之深海蛟龍》的動畫電影發布了一段概念預告,影片有望於2021年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