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計算機產業,國人一直有一種情懷,那就是核心部件的國產化。情懷催生力量,但利用情懷很可能催生的就是欺騙。
2018年8月15號,號稱自主研發瀏覽器核心的紅芯公司宣布完成2. 5 億C輪融資。表面上看,這自然是一個好消息。說起瀏覽器,國內縱然有QQ瀏覽器、360瀏覽器、UC瀏覽器等,但是這些瀏覽器的核心實質都是微軟IE內核、谷歌Chrome內核。也就是說本質上國內的瀏覽器實質上只是一層「皮膚」而已,內核依然還是「舶來品」。
從宣傳上看,紅芯宣稱自家瀏覽器內核都是自研,對於一直沒有瀏覽器內核的國內瀏覽器行業來說,這自然是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
然而反轉來得很快,隨後就有人發現,紅芯宣稱的自研瀏覽器內核實質上還是谷歌的Chrome內核,相比於2003年開始造假直到2006年才被揭發的造假「漢芯」處理器來說,紅芯這次的造假更敷衍了。「漢芯」至少還花費力氣自己「打磨」處理器——花價錢從國外買來處理器,僱人將晶片表面的原有標誌用砂紙磨掉,然後加上「漢芯」標誌「研製」而成。而紅芯被人發現很多源程序文件連Chrome的印記都不願意改一下——造假連「重命名」都不想做了。
科研失敗是常事,並沒有人不願意容忍科研失敗。實際上,很多時候失敗是成功之母。
現在大名鼎鼎的UNIX和C語言在一定程度上都利益於一個失敗項目——MULTICS,1964年,美國的通用電氣公司和麻省理工學院準備開發一個多任務、多用戶的分時作業系統,歷經5年這個項目最終以失敗告終。
不過參與這個項目的研究人員Ken Thompson得益於在MULTICS項目上獲得的經驗與教訓,其最終成功開發出了UNIX系統。而後為了UNIX的可移植性,又誕生了計算機史上最偉大、最成功的語言C語言。
從當時來看,MULTICS無疑是失敗的,但是從長期來看,這個項目卻又是成功的,一定程度上來說,沒有MULTICS就沒有後面的UNIX和C語言。
失敗的淺顯定義是:做一件事情,但是沒有成功。結果「沒有成功」固然是定義的關鍵部分,但是「做」(隱含已經做了,已經去嘗試過了)也是這個定義的關鍵。
而沒有做,最終被人戳穿,這就不是失敗,而是欺騙,是失信了!失敗,是成功之母,而失信是滅亡之路,而這種影響甚至更深遠。
近期,在第二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上國產通用CPU龍芯3號展出,這是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然而部分網友第一反應卻聯想到了「造假」,有網友解釋「龍芯」和「漢芯」不是一回事後,才有人反應過來罵錯了。
相信這種情況就是「漢芯」造假事件給國產晶片留下的一個陰影。
的確,大家都期待核心技術的國產化,但是這種期待如果不能轉化為動力,卻異化為造假的「動力」,長此以往,當真正想要這種期待的動力的時候,期待最終會變為失望,動力也很可能會變成阻力。就像現在,雖然「龍芯」已然得到長促發展,但是很多用戶還是不太相信,為什麼不相信?這和「漢芯」、「紅芯」留下的陰影還沒有完全消散不無一定關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