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主沉浮:國產CPU的三大路線之戰

2020-12-28 新浪科技

來源:創事記

圖片來源unsplash

歡迎關注「創事記」的微信訂閱號:sinachuangshiji

文/楊健楷,編輯董指導

來源:遠川科技評論

智庫支持中泰證券計算機分析師楊亞宇

2002年8月10日凌晨6點,伴隨著電腦上出現「login:」字樣,中科院計算所裡一陣歡呼,龍芯一號CPU終於工作了,我國計算機「缺芯」的局面迎來突破。

一年多前,中科院計算機所成立了龍芯課題,並湊出了100萬元研發經費,而32歲的胡偉武就此接下了這個天降大任。胡偉武可謂是為龍芯而生。高考後,他從浙北山區來到合肥的中科大,一個月20塊錢的生活經費,拿出8塊錢來搞「研發」。而他的導師正是被譽為「中國計算機之母」的夏培肅。

龍芯寄託了太多人的希望。為了研發成功,大家日夜撲在實驗室,每天一起讀毛選來提升信心;而且,還給龍芯取了另一個名字:狗剩,承載著中國農村「取個賤命好養活」的寓意。

終於,龍芯一號成功應用,而二號、三號也先後研製成功。2007年初,在中法雙方領導人的牽頭下,龍芯還與意法半導體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了一場發布會,雙方合作開拓國際市場。然而,一場最大的危機,也隨之而來。

2009年,題目為《龍芯無奈購美公司專利授權,「中國芯」光環褪盡》的文章發布,龍芯花錢買MIPS架構專利的行為被無限放大。一時間,舉國譁然,以為是自己研發,沒想到居然是買的。

關鍵時刻,胡偉武不得不站出來,為踏破門檻的媒體老師們上了一堂無奈、心酸又帶著紅色語言風格的計算機原理課。胡偉武解釋到,買晶片架構不等於買晶片;有了架構,依然需要做大量自主研發工作。然而,在幾年前「磨皮漢芯」的負面陰影下,龍芯依然遭遇千夫所指。

而龍芯所遭遇的輿論困境,也正是國產CPU二十年沉浮的縮影。從自主之難、到引進之憂,再到另起爐灶,國產CPU在坎坷和爭議中,舉步維艱卻又砥礪前行。國產CPU的路,到底通往哪裡?

1、自主之難

第一個提出搞電腦晶片的人是倪光南。

1994年,面對國外電腦的大幅衝擊,高歌猛進的聯想集團危如累卵。倪光南主張向晶片縱深發展,柳傳志則要建一條電腦組裝線。「技工貿」還是「貿工技」?倪柳二人的路線之爭以倪光南出局終結。在宣布倪光南被免職的會議上,柳傳志掏出手絹抹淚,倪光南凜然危坐,不為所動。

聯想在一個貿易紅利指數放大的時代取得了勝利,這在相當程度上影響了人們對於晶片的認知。倪光南出走後十年,聯想先後出了三本書:《聯想為什麼》、《聯想風雲》、《聯想局》。倪柳之爭的廣泛傳播,和聯想2005年收購IBMPC業務的如日中天,仿佛在反覆證明一個真理:晶片造不如買,國產天方夜譚。

聯想成為時代偶像之際,倪光南鼎力支持的國產CPU卻暗淡收場。

當初為了支持方舟科技把國產CPU賣出去,北京市政府吃了第一口螃蟹,把微軟踢了出去,此事震動太平洋兩岸。微軟總裁辭職,基辛格去信北京市長施壓,最後是總理頂住層層壓力,方舟一號終於進了政府的採購單。

而開局有多高光,結局就有多慘烈:裝了國產CPU的電腦沒人想用,方舟科技的老闆貪了經費,蓋了大樓,最後還說錢不夠用。[3]這更加強化了大眾已有的固執偏見:國產CPU非奸即盜,不如不幹,還是英特爾最香。

然而不同於消費者視角感知,中科院的計算機元老們持續向國家呼籲:「十五」期間要啟動自主CPU的研發,要不然就沒機會了。終於,不滿於英特爾的壟斷地位,以及考慮到CPU受制於人所帶來的安全風險,國家出臺了旨在振興國產自主CPU的「泰山計劃」。

和當時與被寄予厚望的方舟同時進行的,還有另外三大國產CPU項目:

龍芯,因經費捉襟見肘,在一開始連便宜的MIPS架構都無力承受;申威,由無錫歷史悠久的56所研發,採用古老的Alpha架構,服務於軍隊和超算;飛騰,早在1999年研發出第一款CPU,採用SPARC架構。

在「十五」、「十一五」兩個五年計劃期間,憑藉863、核高基等眾多國家級經費的支持,國產CPU晶片迎來了春風:基本保持著每一兩年就出一款晶片的速度,在性能的趕超上不遺餘力。2004年的龍芯二號,已經可以追平1999年的奔騰三。

然而,三大國產CPU也很快遇到了三大難關:

性能難關,英特爾在進入新世紀後戰鬥力爆表,AMD在2006年被打殘,國產CPU進展不小,但始終存在代差;生態難關,x86專利牆高聳,國產自主CPU統一採取了繞行策略,但如此一來很難適配微軟系統;量產難關,使用者已經適應了微軟的作業系統,一個荒蕪的桌面,沒有吸引力,何談量產。

而之所以有此三大難關,是因為國產CPU都採取了精簡指令集架構:MIPS、Alpha、SPARC等。這些一般人聞所未聞的架構,都是當年英特爾的手下敗將。而核心要素則是英特爾和微軟之間形成的同盟。

隨著「十一五」計劃的收尾,國家補貼幅度收緊,三大國產CPU迎來了命運的拐點:胡偉武一咬牙,決定讓龍芯走市場化之路,研發人員丟掉鐵飯碗下了海;申威則隱匿在體制和超算市場,沒有向下出擊;飛騰爆發了一場爭論,兩派人員在政府領導面前吵著是否要放棄原有架構,一時陷入了迷茫。

看不到國產CPU的曙光,於是,有人便提議了另一條路線:既然打不過,為什麼不引進呢?

2、引進之憂

在大飛機、核電站和高鐵開始走向自主之際,CPU卻開始了引進潮。

在引進路線上,國內派出了兩支大軍:上海兆芯、天津海光。業內最流行、最商業化的便是英特爾的X86架構晶片,但英特爾非常強勢,難以談判。於是,這兩家公司都選擇「曲線救國」:

上海兆芯收購了我國臺灣地區公司威盛電子的X86授權。威盛被譽為「臺灣的英特爾」,其X86專利授權則來自於其收購的兩家被英特爾打得奄奄一息的美國公司Cyrix和Centaur。而威盛電子相關公司,又是上海兆芯的發起股東,隨後,兆芯也以2億多美金,收購了威盛電子的X86專利。

天津海光則選擇了AMD。AMD很早獲得了對英特爾X86的交叉專利授權,而且自研的Zen架構性能強悍。但迫於英特爾的激烈競爭,AMD現金流壓力大,急需輸血,於是,便有了和海光的合作,但AMD也留了心眼:海光需經兩層公司獲得授權,並經過11個流程,才能在中國大陸地區銷售產品。

引進技術後的兆芯與海光,都實力大增。兆芯對威盛的交易可謂一石三鳥,獲得了CPU研發團隊、x86架構專利、晶片組產業鏈;而海光則背靠上市公司中科曙光,借鑑AMD的作業,加上國產加密算法,在商用伺服器起量很快。

然而,無論是買,還是租,代價都不菲,兆芯與海光分別花了20億元以上;但確實很快便砸出了聲響。兆芯成立兩年後便實現了量產,賣了一萬多套。海光在今年上半年營收2.7億,淨利潤6000多萬。

引進路線看起來立竿見影,但當海光被列入美國實體清單,緩過氣的AMD表示最新架構不再對海光授權;而上海兆芯也面臨著專利瑕疵時,我們才發現,引進也不是萬金油。

與此同時,中國大陸地區的x86人才極為薄弱,「拿來主義」能否進化到「吸收創新」,要打一個很大的問號。如果只能停留在對x86硬體層面的拷貝與粘貼,那麼很難深入地去搞研發,並且滿足高安保級別和消費者市場的需求。

自主,需要從底層開始,難度幾乎不可能;引進X86架構,卻也面臨著被斷供、無法更新的擔憂。就當市場再度糾結的時候,ARM卻映入了眼帘。

3、另起爐灶

從2001年進入中國以來,ARM給人的印象是「中國科技公司的老朋友」:靠譜、好用、能打。更為重要的是,ARM架構授權可以在指令集層面永久買斷,一方面可控程度更高,另一方面研發程度更深。因此,國產CPU開始基於ARM架構自主研發,試圖做到與x86架構一樣的性能,從而實現更深層次的替代。

事實證明,國產CPU做的確實不錯,而且是給ARM助攻。

在經歷了2011年秋天的「自主VS引進」路線大爭論後,飛騰選擇了ARM架構。2015年8月,一個名叫CharlesZhang(張承義)的中國人,在全球晶片界的頂會HotChips上「華山論劍」,用中式英語介紹了飛騰伺服器CPU「火星」,世界上第一款基於ARM架構研發的64核CPU。

這個發布,在業界引起了不小的轟動,但隨後國內的輿論,卻又讓飛騰經歷了名利場的殘酷:飛騰「媲美英特爾」體的宣傳「令人震驚」,大眾認為一個語焉不詳的念稿式發布會,一定隱藏著矇騙國家補貼的驚天秘密。甚至有人在網絡上號召群眾發起一場針對國產CPU的監督運動。

飛騰陷入了一個薛丁格的輿論場:做不好有人噴,做好了還是有人噴。而這也幾乎是眾多國產CPU公司面臨的處境。要打破困境,唯有夯實實力:

飛騰的商用伺服器和桌面CPU製程分別達到了28nm和16nm,基本符合國內特定場景使用;而且聯合了基於開源Linux研發的麒麟作業系統,在臺式機上可運行200萬安卓應用;同時,也通過資本加速,飛騰整體併入上市公司中國長城,方便配套整機。

近兩年國產替代意識的迅速覺醒,更是讓飛騰走上了快車道。2018年,飛騰賣出了20萬塊基於ARM架構的CPU,2019年營收增長三倍,2020上半年營收3.4億,已超過去年全年。而其跨越式的發展,得益於多路並進、「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產品涵蓋了嵌入式、桌面和傳統伺服器。

就在飛騰藉助ARM架構拓展之時,華為介入了戰場,而且一出手就是大軍團作戰,在伺服器CPU市場高舉高打。

2019年初,華為發布了首款ARM架構伺服器CPU「鯤鵬」,並與各省市建立了鯤鵬計算產業聯盟,向各地輸送行業標準和人才,並與各地代表性企業建立硬體生產基地。今年5月,鯤鵬CPU進入中國電信採購名單。

華為此番凌厲攻勢,一如當年在程控交換機市場的打法,綁定各地電信局,共榮共存,最終憑藉技術升級和渠道,完成了對交換機的國產化。

國產CPU放棄Intel、另起ARM爐灶,燒得確實很旺。但ARM也在美國禁令下搖擺不定,甚至有被出售的風險,因此,一些觀察者認為,國內基於ARM架構的CPU假國產之名,行ARM之實,為「假洋鬼子」,實際上還是不夠自主可控:如果斷供了,同樣是遭殃,拿著一個過時的永久架構,遲早會被別人擊敗。

兜兜轉轉,問題又回到了原點:我們究竟要實現什麼程度的自主?國產化應該遵循何種步驟?

4、尾聲

從2000年到現在,國產CPU先後走了三條路線:

自主派,執著於對抗英特爾的x86架構,將MIPS、Alpha等被擊敗的原始架構收為己有,從最基礎的指令集出發,建構出了一座中國人享有完全掌控力的CPU城堡:

市場派,延續了改革開放以來的一貫技術路線: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礙於英特爾的專利牆,不得不採取迂迴策略,或買或租被閹割的x86架構,消化之路猶未可知;

生態派,依託於自有的研發實力,在ARM與英特爾的競賽中,試圖借力打力,利用新興起的ARM生態,逐步蠶食存量的x86市場。

看似不同的三條路線,實際上都是為了兩大訴求:自主安全可控,滿足市場需要。但這兩個訴求,卻在一定程度上是相悖的。

完全自主可控意味著指令集層面的重建、篩查和排雷,在嚴格意義上講,最為封閉但佔據壟斷地位的X86,應該是第一個被排除出局的。但X86卻又是商業化最成功的,用戶已經完全習慣了微軟+英特爾的組合,沿著x86路線走是遷移成本最低的。

這就是國產自主的尷尬。不同於獨立封閉地製造原子彈,CPU、作業系統、晶片,都是強商業屬性,產業鏈、開發均相當國際化的產品,這意味著:自主之路,必然是在「自力更生」和「拿來主義」之間不斷平衡。

在過去,我們很容易倒向「造不如買」,但如今的外壓,提醒著我們,自主雖難,但探索卻不能停步。

相關焦點

  • 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攜來百侶曾遊,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 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 股王大賽 誰主沉浮
    昨日大盤受到再融資消息的影響,三大指數集體高開,且放量大幅拉升,個股普漲,上證指數回補了節後跳空的缺口。券商股是股市的風向標,權重個股午後發力,國金證券更是以漲停板收盤。上證指數離3000點整數關口僅一步之遙。截止收盤滬指漲2.28%,深成指漲2.98%,創業板漲3.72%。
  • 「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和「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誰更豪邁
    「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和「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這兩句詩詞可以算得上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不僅如此,這兩句還出自同一個詞牌名,那就是「沁園春」。「沁園春」在古典詩詞之中名氣也談不上有多大,但到了近現代,卻一飛沖天,成為後人難以超越的標杆。
  • 宮闈宅鬥,現代特工與絕色王爺,誰主沉浮,又有誰能夠得到誰的誰
    宮闈宅鬥,現代特工與絕色王爺,誰主沉浮,又有誰能夠得到誰的誰大家好,又到了小編每天給大家分享精彩的小說的時間啦,非常感謝小可愛們在百忙之中點開小編的這篇文章,小編真的是榮幸之至。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了4本宮闈宅鬥,現代特工與絕色王爺,誰主沉浮,又有誰能夠得到誰的誰。
  • 喜劇江湖,誰主沉浮?
    說起晚會的喜劇巨星你最先想到誰?
  • 深度|85小生下一戰,誰主沉浮?
    那麼,在新的形勢下,誰會成為他們之中的領跑者呢?在這一名單中,我們的排名遵循四大基本規則:2020年有作品播出的優先、播出效果更好的優先、待播劇賣相更佳的優先、第一男主優先,同時綜合考慮演員的網絡影響力。其排列順序僅代表階段性成績的參考,不代表演員的價值預判排序。
  • 短視頻,下半場,誰主沉浮(下)
    在《短視頻,下半場,誰主沉浮(上)》中,我們介紹了短視頻內容營銷的重要性,及內容營銷和傳統營銷的差別。在(下)篇中,我們聊聊如何打造人格化IP及爆款視頻的運營方法論。只有通過IP之口,清晰輸出企業產品內容,核心價值觀,才會達成用戶共鳴,且短視頻可附帶連結,完成購買閉環,促進銷量。如何做好人格化IP打造?首先,做企業文化的提煉,把企業真正想要實現的核心的元素,全部拆分出來。
  • 究竟誰主沉浮?
    蝙蝠俠大戰超人:正義黎明Batman v Superman: Dawn of Justice ▼好吧,兩大超級英雄即將開撕究竟誰勝誰負像這種高顏值高投入的約架必須要有實力才行雖然這是一個看臉拼顏值的時代但你還是要有一定實力才混得開所以這場高顏值的「約架」究竟誰才是最終英雄
  • 《急診科醫生》神預言火了,楊紫肖戰楊冪誰帶國產醫療劇再翻紅?
    美國有《豪斯醫生》《實習醫生格蕾》《良醫》,日劇有《白色巨塔》,韓劇有《仁醫》,而國產醫療劇的話題之作,卻常常遭遇口碑上兩極分化的尷尬局面。由於成功「預言」了新型管狀病毒,《急診科醫生》帶火了國產醫療劇,可是在這場抗疫戰爭結束後,2020年還會有另一部國產醫療劇爆款嗎?這一切可能取決於:國產醫療劇,能夠治好自己的懸浮病嗎?
  • 2020年全國田徑錦標賽:潮起上虞,誰主沉浮
    2020年全國田徑錦標賽:潮起上虞,誰主沉浮 國內最高水平。
  • 劍斷生死再輪迴,逆亂陰陽震乾坤,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5本奇幻玄幻文:劍斷生死再輪迴,逆亂陰陽震乾坤,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大家好,小編今天又來給大家推薦優質的小說了,今天給大家推薦5本奇幻玄幻文:劍斷生死再輪迴,逆亂陰陽震乾坤,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最近鬧書荒的寶寶們有福了,給你們送來驚喜,今天就跟著小編來看看推薦的這幾部小說,保證你們回味無窮,身臨其境。
  • 強強聯手:360與飛騰立足國產CPU打響生態之戰
    也正是因為國產CPU佔據著如此重要的地位,清晰地讓我們看到了 「缺芯」的困境,認知到了國產替代迫在眉睫。  儘管近年來的發展,國產CPU已經實現了從「可用」到「好用」優化升級,前景可期。但從整體上看,晶片和各大廠商聯合打造的生態僅顯「雛形」,依然還需要一套能夠深度推動信創發展的生態體系,為中國信息化產業的發展配重加碼。
  • 2017高通驍龍cpu排行 2017cpu排行榜
    2017CPU性能排行榜中高通驍龍的cpu排行第幾呢?高通驍龍的cpu有哪些佔據前十名呢?
  • 縱橫15年,國產仙俠劇的盛衰沉浮
    整部劇看完後,想必所有人都不免沉默,猶記得那群打打鬧鬧的年輕人,對著天空許下十年之約。然最終死的死,散的散,年少時的輕狂終究消逝在風裡。自此,《仙劍》系列正式成為仙俠劇鼻祖,也是國產劇一個重要的轉折點。仙俠劇的發展之路《仙劍》系列之後,仙俠劇以最快的速度成長、成熟、更新換代,一旦發現什麼東西有受眾,大家一窩蜂的去做,這導致市場迅速飽和。很多國產劇都能籠統的被劃分為:大男主劇、大女主劇,仙俠劇也不例外。
  • 挖礦教程——小白挖礦之CPU挖礦
    1.嘗試著用自己的電腦去運行腳本,結果發現cpu佔用持續100%,太燒CPU,還是不太建議家用電腦或者辦公電腦去挖礦,最好買專業設備
  • 吳京甄子丹,功夫電影,實力對決,誰主沉浮?
    武打明星後繼乏人,已經出現了斷層,而甄子丹吳京這兩位王牌實力武將,今後會用自己的電影實力對決,用作品說話,更多更好的推陳出新,誰將拔得頭籌,誰主沉浮還未可知……
  • 直播江湖,誰主沉浮?
    淘寶比誰都明白,當下半場悄然來臨,直播電商終究要回歸至人、貨、場的思考上,直播帶貨的專業度與商業化能力成為了決勝的關鍵命門。  只是,後者並非一朝一夕之功。 於抖音、快手而言,一方面目前兩者的能力還不足以支撐其平臺獨立的直播帶貨閉環體系,8月26日,抖音發布禁止第三方連結的「閉環」政策,被業內稱為「閉關」政策,更像是抖音迫切建立電商體系的一次賭注。
  • 3月網絡小說推薦第一期:小妖不上天、1640四海揚帆、東京警事、隨身帶個侏羅紀、民國之文豪崛起、桌球天王、誰主沉浮等書.
    排名不分先後~歡迎分享到朋友圈~有好書請及時留言安利給我哦,我會先加入書架待看,好書將在合適的時間分享~一、在連載作品推薦:1、民國之文豪崛起  有人崇拜他,有人仇視他,還有人想殺他,欲除之而後快。閱讀:https://book.qidian.com/info/10050640612、東京警事,蟲草田十 著【閒聊】穿越到日本當警察的破案和日常,寫得較為平淡,日風十足,推理向、日常向,喜歡這個味道的可以收入書架。
  • 《仙劍奇俠傳》縱橫15年,國產仙俠劇的盛衰沉浮
    隨著今年暑期《琉璃》的火爆,仙俠劇再次進入大家視線,回首國產電視劇發展史,才發現原來仙俠劇已經走過15個年頭了。仙俠劇算是中國獨有的電視劇題材,一般有個龐大的世界觀,在整個框架內完全找不到和現實世界接壤的東西,說抽象和幻想都不完全準確。
  • 肖戰「好兄弟」新劇來襲,看清男主是誰:這次熬夜也要追了
    肖戰「好兄弟」新劇來襲,看清男主是誰:這次熬夜也要追了!今天小編要來和大家分享的是肖戰的「好兄弟」,她就是周雨彤,大家都知道在肖戰剛出道時,他和周雨彤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兩人互相鼓勵,給予幫助,兩人也成為了非常要好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