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是成功之母是對是錯?這樣看待失敗,你會更加成功

2020-12-22 途知君

失敗是成功之母這句話,我想你聽了也已經不下一百遍了吧!那麼你認為這句話到底是對還是錯呢?其實我想說的是,這句話其實對於絕大多數人而言只是毒雞湯罷了。

當然成功也是分類型的,比如一些小的成功這句話是很實用,因為在小小的挫折之後,一個人確實能夠快速找到方法,然後總結經驗,在最後獲得成功,但是將一件事情擴大化之後呢?我想結果可能就相反了。

特別是人到了中年以後,一味地相信與失敗是成功之母其實是非常不明智的,失敗不僅僅會影響你的心態,更會讓你愈發的自卑,學會轉變對待失敗的態度,你才能更好地走向成功。

01

拿社會現實來說,在失敗之後屢敗屢戰的人有嗎?沒錯,是有的,那麼有成功的嗎?沒錯,也是有的,而且他們的故事顯得十分的勵志,非常能鼓舞人心,但是你發現沒有,在你的身邊,這種情況其實微乎其微,這又是為何?

因為這涉及到一個整體與部分的關係問題,簡單來說,就是按照人類整體基數而言,成功的人就算有幾百萬,也可以說是微乎其微,因為別忘了,人類有幾十億人,而剩下的都面臨著失敗。

這樣來看,儘管有幾百萬人成功了,但是成功率依然不到百分之一,如果你到了中年還一味地認為失敗是成功之母的話,那麼這裡面的概率可能還會降低,也就是說,你敗局幾乎上已經註定。

那麼到底應該用什麼樣的眼光來看待失敗才更加正確呢?其實只需要將失敗是成功之母的度換一個看法,給它加上一個定義,就是說,在適當的失敗之下可以對你成功有幫助,而過量的失敗只會讓你離成功越來越遠。

02

很多人以為自己有勇氣越挫越勇,但當挫折真正地落到你頭上來的時候,你會發現可能你連一次都頂不住,網上那些億萬富翁落魄後東山再起的故事真的很勵志,但那其實真的是個例中的個例,沒有人可以否認你可以做到那樣,但當你為了一個奇蹟去奮鬥的時候你真的覺得自己很聰明嗎?

挫折與失敗會一次次的打擊我們,許多普通人的心境真的頂不住沒如果一直給予你的是失敗,那麼你可能自己都會懷疑自己,從而走向墮落。永遠不要為自己的失敗找藉口,要知道能一次就成功往往就是最好的。

我有一個朋友,他大學畢業的時候選擇去創業,激情澎湃的他拿著父母給的錢去創業開公司,短短半年,公司就資不抵債破產,他覺得是自己經驗不夠,然後拿著父母給的第二筆投資又去開公司,這次還沒有第一次維持時間長。

接著又是第三次,他家裡也說這是最後一次支持他了,如果失敗就老老實實的打工學習幾年,他認為失敗是成功之母,但這次還是一如既往的失敗,他還想繼續,認為也許下次自己就可以成功,但我覺得這樣的他已經不可能成功了。

他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父母連續給了他三筆投資,說句實在話,有些人可能奮鬥一輩子都賺不到這第一桶金去創業的錢,他為什麼沒有成功,缺少什麼,其實最主要的一點就是:失敗已經讓他太過於著急的迫於成功,而自己的心態也越來越差,成功機率只會成倍下降。

03

但其實你知道嗎?在成功人的眼裡其實根本不存在失敗二字,從哲學思維來講,失敗本身就是可以向成功轉化的,對於他們來說,人生中的任何事情都只會有一種結果,那就是成功。

這種成功,不是盲目的自信,而是給予自己永不停息的動力,他們把成功的目標儘可能的縮小化與階段化,想必大家都聽過這樣一個故事:講的是一個馬拉松運動員,他以超乎常人的奇蹟完成了比賽。

當問道他用了什麼方法時,他說道:我只是將自己的目標階段化,比如一個路口,一個建築物,都是我階段之中的目標,每當我想放棄時,我就會鼓勵自己,鼓勵自己堅持到下一個目標,而完成一個目標時,自己內心的成就感也會給予自己動力。

還有一個故事講的是一個女人挑戰橫渡遊過英吉利海峽,她遊了很久,但是在距離終點不遠時遇見了大霧,她看不見自己的到底距離目標有多遠,當船上的人鼓勵她不遠的時候,她覺得他們在騙自己,於是在距離終點只有三千米的時候,她放棄了。

最後當她看到終點的時候她回答道:如果當初沒有大霧,我看見我離終點只有這麼近的話,我肯定會堅持下去的。但是人生沒有如果,我們的前方也永遠像這大霧一樣是未知的,我們能做的,就是儘可能地讓自己成功可能性最大化。

途知說

我們在前進中如果看不到目標真的很容易失敗,而失敗是成功之母這句話最大的缺陷就在這裡,別讓自己的年輕氣盛毀了自己,可以一搏,但也請及時止損,尤其是到了中年,別讓自己連後悔的機會都沒有。

人生就是如此,或許我們每個人都有著不平凡的使命,但是只會有少數人的用武之地才能展現出來,當你的理想難以實現的時候,不要抱怨命運,也許有的時候學會接受自己的平凡也是一種成功,而這樣的你未免不能獲得想要的幸福。

相關焦點

  • 失敗是成功之母?別開玩笑了!
    你是不是總喜歡讓別人告訴你,Ta踩過哪些坑,你好避開它?你是不是堅信:失敗是成功之母?真的,別開玩笑了。仔細想想,你真的有從別人的失敗中學習到了什麼嗎?你也許學到了別再犯同樣的錯誤,但是真的值得嗎?你費盡心思避開了坑,但你有沒有發現,仍然不知道接下來該怎麼做?
  • 「石油大王」:我從不相信失敗是成功之母,只相信信心是成功之父
    「失敗是成功之母」,這可以說是最廣為人知的一碗「雞湯」了,當然這裡並沒有什麼貶義。洛克菲勒曾說:「我從不相信失敗是成功之母,我只相信信心是成功之父」很多時候我們把信心建立在能力,預期,希望之上,我們總是在看出事情的苗頭後,或者以自己的能力測量過事件之後,才會表露我們的信與不信,在洛克菲勒看來,這其實不是自信,這只是錯把「希望」看成了「信心」。
  • 失敗是成功之母用英語如何表達
    有小夥伴問機農,「失敗是成功之母」用英語如何表達。其實這個句子的表達也挺簡單的,它就是Failure is the mother of success。機農對「失敗是成功之母」這句話的理解是,我們要在失敗中可以總結經驗教訓,避免自己再犯類似的錯誤,這樣來使自己變成更好的自己,然後一步步走向成功。那麼今天機農就緊扣主題來分析一下Failure這個單詞。單詞failure表示失敗,我們來分析一下這個單詞總共由兩部分構成。
  • 「國產芯」從漢芯到紅芯:失敗是成功之母,失信是滅亡之路
    科研失敗是常事,並沒有人不願意容忍科研失敗。實際上,很多時候失敗是成功之母。  現在大名鼎鼎的UNIX和C語言在一定程度上都利益於一個失敗項目——MULTICS,1964年,美國的通用電氣公司和麻省理工學院準備開發一個多任務、多用戶的分時作業系統,歷經5年這個項目最終以失敗告終。  不過參與這個項目的研究人員Ken Thompson得益於在MULTICS項目上獲得的經驗與教訓,其最終成功開發出了UNIX系統。
  • 千萬別相信:「失敗是成功之母」
    能夠讓你一蹶不振還是浴火重生,都是由你自己決定的。所以,請不要讓一時的灰暗,就擋住了整個人生的光芒。不是說你失敗了多少次就一定可以成功,也不是說你只有失敗過才能成功。我明明也有很多想法啊,比如創業成功的某某,其實我三年前就有過同樣的思路了,那都是我想剩下的。想法和現實之間,差的不止是起早貪黑的勞作、夜以繼日的思考、不厭其煩的嘗試、永不厭棄的堅持。
  • 用國足反駁名言,失敗並非成功之母!
    在中國喜歡中國足球的球迷往往是抗打擊能力最強的人,因為他們一直以來都會遭受到失敗的打擊。甚至如今國足已經成為了民間的一個笑話,連文藝工作者都拿他當包袱,似乎國足已經是失敗的代表了。最近這些年我們中國足球發展愈發的不順利。從此前的亞洲一流直接墮落到了亞洲三流,在最近的亞洲杯和東亞杯上,我們面對日韓伊這樣的亞洲一流強隊,甚至創造不出什麼機會,連反抗能力都沒有。
  • 黃奕:成功不是在於你成功時的輝煌,而是在於你失敗時有多堅強
    每天早上很早起床,拿著個大袋子跑去市場碼頭,那時碼頭會定時地放貨,當時黃奕和閨蜜很喜歡小動物,就和閨蜜每天早早的去碼頭批發小狗,給老闆五百塊,可以隨便裝,袋子有多大,能裝多少,都可以盡情的裝!然後去擺地攤賣小狗!後來開始拍戲,出道就是開掛的人生!當時的《上錯花轎嫁對郎》演技、顏值均在線,深受觀眾喜愛,可謂星途一片光明!
  • 成功才是成功之母,勝利者效應:讓孩子獲得「成功感」尤為重要
    最近,孩子學校開展了一次家長會活動,邀請所有的父母參加。在家長會上,班主任也大致地說了每個孩子在這一學年的表現,其中,他也講到了一些相比上學期有些退步的孩子,並積極地勸慰孩子的父母說:"我們常說失敗乃是成功之母,孩子的失敗也不算什麼大事,只有在失敗中積累經驗,終究會獲得成功的!"
  • 在正確處理失敗的高手眼中,為什麼失敗和成功反而是近義詞?
    指的是懂得處理失敗的人,在未來才能有贏的機會,事實上大部分人心中都害怕失敗,覺得失敗是災難,是羞恥,如果可以的話,相信我們都不想跟失敗扯上關係,甚至不想去搞懂它,因此大部分人都會下意識待在自己熟悉和安全的地方,也就是所謂的舒適區,不去做任何新的探索和嘗試,認為這樣就能和失敗保持著一定的距離,但人生就像是一場越野賽跑的比賽,你有選擇不跑的權利,但需要付出的代價是,身邊的人可能會從後面慢慢的趕上甚至是超越你
  • 經典電影系列 | 失敗不是成功之母,天賦和老師才是
    有一種電影只能在沒被社會磨平稜角前看,不然會把治癒系看成致鬱系。《心靈捕手》就是其中之一。, 別人才會搶著來拯救你。第一次見面,威爾就通過尚恩的畫,推測出尚恩一直被喪妻之痛困擾。失敗不是成功之母,天賦和老師才是。最喜歡還是尚恩說的這段話。如果我問你藝術,你會提出藝術書籍中的粗淺論調,但你不知道西斯廷教堂的氣味。如果我問你女人,你大概會說出個人偏好的謬論,但是你說不出醒來後看到你愛的女人在你身邊的幸福滋味。
  • 一個人失敗,一群人失敗,失敗比成功更有價值
    我想它講了一場關於失敗的故事,一群失敗的人,去努力奮鬥後,失敗的故事。是不是有點悲觀?相反,這部電影完全是反勵志裡的勵志電影,拒絕被貼標籤,追求成功而不違心,遵從內心,從愛出發。電影從開始到結尾,沒有一個人事成功的,故事結局也並不以Litter miss sunshine 獲獎奪冠來糊弄觀眾,來定義成功。
  • 談魔吞十二面具的成功與失敗
    攻防一體又是血牛級的暴力角色,真的,只要看過一次包準會對蛇龜的形象大改觀(玄是蛇,武是龜)!這個角色成功的地方就是該出力時都有做到,也成功擺脫工具人的無限循環。失敗的角色金獅太混了,真的很混,那顆獅子頭造型你以為我眼瞎啦,認不出你是狂刀,用條破布纏住武器就以為大家認不出那是獅頭寶刀嗎?觀眾的智能可沒那麼低喔!連招式名稱都洩底了,失敗中的失敗!
  • 由寶潔的「奇葩」規定,帶給我們思考聯翩,失敗也是一種富礦?
    失敗帶來的逆商提升,是認知升級最快最狠的方式。辯證看待成敗,不在失敗裡久留,本就是逆商極高的表現。是一蹶不振、意氣消沉,還是洗心革面、徹底反思、重頭再來,消沉的時間長度,消沉期對待周遭的態度,這些都會讓你更加了解自己,也讓世界更加了解你。
  • 你會成功,還是會失敗,其實早已註定了,這是有心理學依據的
    在人生腳本裡,怎麼樣成功,怎麼樣失敗,怎麼樣與其他人相處,都有了一個最初的設想,這個設想會成為一種力量,在後來影響他,指引他,把他帶到最終的目的地。今天我們要論述的,你會成功還是會失敗,其實早已註定了,也是沿襲這個觀點,在這個觀點上,結合精神分析心理學的理論,進行論述。
  • 三次試管失敗未放棄最後一次終於成功,失敗與成功經驗都在這裡
    「備戰」試管前後經歷了兩年,前面三次都以失敗告終,但是沒有放棄,最後一次終於成功了。來看看我的成功與失敗經驗。三次試管失敗未放棄最後一次終於成功,失敗與成功經驗都在這裡先分享我前兩天測試的結果,雙槓!失敗的經歷總結下過去三次試管失敗的經歷,也就幾個字可以概括,「好吃懶惰,為所欲為」生個寶寶也要把它打扮成這樣第一次試管手術之後,就天真的以為是懷孕成功了,然後就向周圍孕婦討教各種經驗,結果就是放肆吃。自己當時也比較瘦,所以感覺多吃些也沒有問題,體重一路飆到了60kg。最後以失敗而告終。
  • 王姬:一半成功一半失敗的人生
    正因為這樣,王姬和姐姐就有了相依為命的感覺,並且從小就養成了一種獨立自主的習慣。或許這樣的生活讓王姬真的疲倦了,所以在那期間,她也會私下外出接一些主持的節目,後來被單位知道了王姬也受到了很嚴重的處分。一直到籤證被拒絕了5次之後,高峰才成功來到美國和王姬團聚。
  • 張大大:你所謂的成功只是你認為的成功!年輕人必須要接受失敗
    ,如果發生在我們真實的片場,絕不可能這麼和風細雨地去講你的問題在哪,包括你說的憑什麼S級演員有優先的權利,這個行業就這樣啊,最厲害的演員就是有最多的選擇權!張大大在演戲上,一直覺得自己是可以的他是優秀的張大大你做主持優秀不代表你演戲優秀啊,雖然你看起來接受批評其實你還是無法接受失敗。你所謂的成功只是你認為的成功,你必須要接受失敗,接受他人對你的批評。
  • 詭語娜娜句集:成功與失敗之間,差一個努力的過程
    5、有了奮鬥的目標,就有努力的方向,理想也會早一天實現。6、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生活方式,無論複雜還是簡單,只要適合自己就好。7、重來的人生也許可以彌補遺憾,但同時又會留下新的遺憾。10、所有的遇見都是註定的因緣,都值得你倍加珍惜和守護。11、學會聆聽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它讓你在不知不覺中感受生活。12、故事很短,未來很長,結束的故事不要回味。13、想要別人對你心悅誠服,就要成為德才兼備的智者。
  • 積「失敗」之矽步 至成功之巔峰 ——觀印度電影《最初的夢想》
    看完《最初的夢想》這部電影,我更加堅信:生命不在於結果而在於過程,相對於結果的輝煌或黯淡,追求過程更有意義和價值。這部影片中最讓人動容的是爸爸帕塔克望著滿身傷痕的兒子,非常痛心,開始反思自己對兒子的教育方式,他哭著說平時只告訴兒子,「你這麼用功,肯定沒問題!」「等你考上了,我開酒為你慶祝!」「卻從來沒告訴孩子考不上會怎樣,沒有告訴孩子考不上也沒關係的。」
  • 你成功了我做你的全職太太,你失敗了風雨無阻我陪你從頭再來
    看成敗人生豪邁,只不過是從頭再來……」這首歌是劉歡唱的《從頭再來》,唱出了很多人的心聲,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很多的人心太急,太燥,急於求成,一旦失敗有的人又會一蹶不振,缺乏了從頭再來的勇氣。但有的人卻越挫越勇,只要心中有夢再苦再難也會堅強,因為我們背後有期待我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