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是成功之母這句話,我想你聽了也已經不下一百遍了吧!那麼你認為這句話到底是對還是錯呢?其實我想說的是,這句話其實對於絕大多數人而言只是毒雞湯罷了。
當然成功也是分類型的,比如一些小的成功這句話是很實用,因為在小小的挫折之後,一個人確實能夠快速找到方法,然後總結經驗,在最後獲得成功,但是將一件事情擴大化之後呢?我想結果可能就相反了。
特別是人到了中年以後,一味地相信與失敗是成功之母其實是非常不明智的,失敗不僅僅會影響你的心態,更會讓你愈發的自卑,學會轉變對待失敗的態度,你才能更好地走向成功。
01
拿社會現實來說,在失敗之後屢敗屢戰的人有嗎?沒錯,是有的,那麼有成功的嗎?沒錯,也是有的,而且他們的故事顯得十分的勵志,非常能鼓舞人心,但是你發現沒有,在你的身邊,這種情況其實微乎其微,這又是為何?
因為這涉及到一個整體與部分的關係問題,簡單來說,就是按照人類整體基數而言,成功的人就算有幾百萬,也可以說是微乎其微,因為別忘了,人類有幾十億人,而剩下的都面臨著失敗。
這樣來看,儘管有幾百萬人成功了,但是成功率依然不到百分之一,如果你到了中年還一味地認為失敗是成功之母的話,那麼這裡面的概率可能還會降低,也就是說,你敗局幾乎上已經註定。
那麼到底應該用什麼樣的眼光來看待失敗才更加正確呢?其實只需要將失敗是成功之母的度換一個看法,給它加上一個定義,就是說,在適當的失敗之下可以對你成功有幫助,而過量的失敗只會讓你離成功越來越遠。
02
很多人以為自己有勇氣越挫越勇,但當挫折真正地落到你頭上來的時候,你會發現可能你連一次都頂不住,網上那些億萬富翁落魄後東山再起的故事真的很勵志,但那其實真的是個例中的個例,沒有人可以否認你可以做到那樣,但當你為了一個奇蹟去奮鬥的時候你真的覺得自己很聰明嗎?
挫折與失敗會一次次的打擊我們,許多普通人的心境真的頂不住沒如果一直給予你的是失敗,那麼你可能自己都會懷疑自己,從而走向墮落。永遠不要為自己的失敗找藉口,要知道能一次就成功往往就是最好的。
我有一個朋友,他大學畢業的時候選擇去創業,激情澎湃的他拿著父母給的錢去創業開公司,短短半年,公司就資不抵債破產,他覺得是自己經驗不夠,然後拿著父母給的第二筆投資又去開公司,這次還沒有第一次維持時間長。
接著又是第三次,他家裡也說這是最後一次支持他了,如果失敗就老老實實的打工學習幾年,他認為失敗是成功之母,但這次還是一如既往的失敗,他還想繼續,認為也許下次自己就可以成功,但我覺得這樣的他已經不可能成功了。
他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父母連續給了他三筆投資,說句實在話,有些人可能奮鬥一輩子都賺不到這第一桶金去創業的錢,他為什麼沒有成功,缺少什麼,其實最主要的一點就是:失敗已經讓他太過於著急的迫於成功,而自己的心態也越來越差,成功機率只會成倍下降。
03
但其實你知道嗎?在成功人的眼裡其實根本不存在失敗二字,從哲學思維來講,失敗本身就是可以向成功轉化的,對於他們來說,人生中的任何事情都只會有一種結果,那就是成功。
這種成功,不是盲目的自信,而是給予自己永不停息的動力,他們把成功的目標儘可能的縮小化與階段化,想必大家都聽過這樣一個故事:講的是一個馬拉松運動員,他以超乎常人的奇蹟完成了比賽。
當問道他用了什麼方法時,他說道:我只是將自己的目標階段化,比如一個路口,一個建築物,都是我階段之中的目標,每當我想放棄時,我就會鼓勵自己,鼓勵自己堅持到下一個目標,而完成一個目標時,自己內心的成就感也會給予自己動力。
還有一個故事講的是一個女人挑戰橫渡遊過英吉利海峽,她遊了很久,但是在距離終點不遠時遇見了大霧,她看不見自己的到底距離目標有多遠,當船上的人鼓勵她不遠的時候,她覺得他們在騙自己,於是在距離終點只有三千米的時候,她放棄了。
最後當她看到終點的時候她回答道:如果當初沒有大霧,我看見我離終點只有這麼近的話,我肯定會堅持下去的。但是人生沒有如果,我們的前方也永遠像這大霧一樣是未知的,我們能做的,就是儘可能地讓自己成功可能性最大化。
途知說
我們在前進中如果看不到目標真的很容易失敗,而失敗是成功之母這句話最大的缺陷就在這裡,別讓自己的年輕氣盛毀了自己,可以一搏,但也請及時止損,尤其是到了中年,別讓自己連後悔的機會都沒有。
人生就是如此,或許我們每個人都有著不平凡的使命,但是只會有少數人的用武之地才能展現出來,當你的理想難以實現的時候,不要抱怨命運,也許有的時候學會接受自己的平凡也是一種成功,而這樣的你未免不能獲得想要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