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為何周敦頤偏愛蓮花,《愛蓮說》給你答案

2021-01-11 00後文案館

花是我們生活中觀賞的植物,家家養著自己喜歡的花朵,對它悉心照料,供自己欣賞。周敦頤對此卻有不一樣的看法,他就偏愛蓮花,並對此呈遠觀的態度,為何蓮花得到了他的喜愛?

為此他作了《愛蓮說》,以表心志。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水中,陸地上各種各樣的花,值得喜愛的非常多。一開頭就點明了花的種類之多,值得我們喜愛。那麼詩人又喜歡哪一種呢?他說: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晉代陶淵明獨獨喜愛菊花,自唐朝以來,世人大多喜愛牡丹。不管是菊花還是牡丹,都不是我心中的摯愛。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我唯獨喜愛蓮花從淤泥裡長出,卻不受沾染;經過了清水的洗滌,卻不顯得妖豔。周敦頤喜愛的是蓮花的高潔,不屈,儘管生長的環境不能選擇,但是蓮花可以選擇長成什麼樣子。蓮花它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它的根莖中間通透,外形挺直,不生多餘的枝蔓,香味愈遠愈發清香,亭亭聳立在那裡。我們眼前好像看見了一朵朵潔白的蓮花,在淤泥中卻不顯得突兀,反而更能襯託它的高潔美麗。怪不得詩人也被這蓮花所吸引。

但是詩人只想靜靜看著那蓮,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只可以遠遠地看,不能去玩弄於它啊。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這不能成為我們傷害花朵生命的理由,所以,詩人只想就感受它的聖潔,藉此來洗滌靈魂罷了。其實,詩人不僅僅是在寫愛蓮,也是想寫自己的希望,希望可以像鏈條那樣,在黑暗的官場裡,也保持著一份純真,儘管很難實現,但他心中有蓮,無論到了哪裡,都是高潔傲岸的。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面對菊的隱逸,牡丹的富貴,周敦頤選擇了君子:蓮花。稱之為「君子」,並不為過,蓮花不受汙濁,又是佛教中的聖物,所以他也想成為君子,在官場中一身正氣。

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每個人的追求不同,選的花也不同,周敦頤不知道看到他的詩的人到底喜歡什麼,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他只愛蓮花的高潔傲岸,也希望成為人中君子。

面對蓮的堅貞端莊,可能很少會有人不喜愛它吧!只是每個人喜愛的程度不同罷了,我們尊重每一個人的選擇。花,不僅僅是我們的觀賞之物,現在看來,花,更能寄託的是我們的情感。陶淵明喜愛菊花,大多數人喜愛牡丹,這都是有著自己情感在裡的,我們不能對此作出評判。

為何周敦頤獨獨愛著蓮花,相信大家已經明了了,他所要告訴我們的是:他希望自己一身正氣,成為蓮一樣的人。那麼,我們又喜愛怎麼樣的花呢?分享出來你的「心中之花」吧!

相關焦點

  • 初中古文 | 周敦頤《愛蓮說》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fán)。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zhuó)清漣(lián)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màn)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 可遠觀而不可褻(xiè)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xiǎn)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 一天一篇文言文:周敦頤《愛蓮說》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水上、陸地上各種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愛的非常多。晉代的陶淵明只喜愛菊花。從李氏唐朝以來,世上的人十分喜愛牡丹。而我唯獨喜愛蓮花從淤泥中長出卻不被汙染,經過清水的洗滌卻不顯得妖豔。
  • 【回味經典】周敦頤的《愛蓮說》
    《愛蓮說》北宋:周敦頤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 【荷花美文】周敦頤:愛蓮說
    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愛,宜乎眾矣。注釋  晉陶淵明獨愛菊:晉朝陶淵明只喜愛菊花。
  • 重讀經典《愛蓮說》周敦頤
    愛「蓮」說●愛「廉」說「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一身正氣,兩袖清風」 文  | 周敦頤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水上,陸地上的各種花草樹木,值得喜愛的非常多。晉朝陶淵明唯獨喜愛菊花。
  • 古詩詞文賞析之古文《愛蓮說》周敦頤
    周敦頤的《愛蓮說》從「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開篇深沉大氣,既點明了《愛蓮說》之蓮也屬水陸草木之花,也點明了蓮的可愛,只是「甚蕃」者裡的之一罷了。這為他下文的「予獨愛蓮」埋下了順理成章的伏筆。如此開篇,出筆皆成不凡,吸人眼球也。接下去周敦頤並沒在甚蕃裡糾纏,只是直接縮景,一句「晉陶淵明獨愛菊」,更加明確了題意,陶淵明可以愛菊抒懷,我怎不可獨愛蓮呢?
  • 愛蓮說~周敦頤
    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甚愛 一作:盛愛)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 【美文閱讀】周敦頤《愛蓮說》原文與譯文賞析
    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 周敦頤:以蓮為師,去汙自潔
    嘉祐八年(1063年),四十七歲的周敦頤在朋友的宴會上寫下了傳世名作《愛蓮說》全文雖然只有119個字,但是把自己內向心的嚮往,以及自己對待人生的態度表達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愛蓮說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
  • 周敦頤·《愛蓮說》譯文賞析
    《愛蓮說》北宋學者周敦頤所作的一篇議論散文。北宋仁宗嘉祐八年(1063年)沈希顏在雩都善山與建濂溪閣,請周敦頤題詞。
  • 愛蓮說·周敦頤
    作品賞析這篇文章可分為兩部分:前一部分描寫蓮花高潔的形象;第二部分則揭示了蓮花的比喻義,分評三花,並以蓮自況,抒發了作者內心深沉的慨嘆。作者起筆說:「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選用「可愛」二字,包羅群芳,表明託物寄興,並不刻意求工,極見其立言斟酌之妙。接著敘說「晉陶淵明獨愛菊」。
  • 酈波解讀 || 《愛蓮說》:蓮花的高潔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
  • 周敦頤《愛蓮說》 | 中小學古詩文必背——每日文常
    作品名稱  《愛蓮說》作       者    周敦頤創作年代    北宋作品出處   《周元公集》文學體裁    說創作地       江西贛州《愛蓮說》水陸草木之花,可1愛者甚蕃2。晉陶淵明獨愛菊3;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4。
  • 那個寫了《愛蓮說》的周敦頤,是個"愚笨之官"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愛蓮說》,文學史上千古傳誦的名篇,作者周敦頤。
  • 【雙語】周敦頤·《愛蓮說》
  • 《愛蓮說》原文、翻譯及賞析!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盛愛 一作:甚)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 周敦頤: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跟著詩詞去旅行NO.183《愛蓮說》
    愛蓮說周敦頤(北宋)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
  • 同樣是愛蓮,周敦頤為什麼能寫出《愛蓮說》?
    屈原的「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表達的是潔身自好,王昌齡的「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表達的是可愛脫俗,白居易的「不如種在天池上,猶勝生於野水中」,表達的是自矜自憐,孟郊的「蓮花未開時,苦心終日卷」,表達的是悽寒自苦,溫庭筠的「三秋庭綠盡迎霜,唯有荷花守紅死」,表達的是寧死不屈……可是真正膾炙人口還是周敦頤的《愛蓮說》,原因就在於以上諸公,對於蓮花的歌詠,或是一時寄情之用
  • 文言文——愛蓮說
    愛蓮說宋代 · 周敦頤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
  • 《愛蓮說》作品鑑賞​
    正如作者所說:「蓮之愛,同予者何人?」其間的潛臺詞就是感慨於像他一樣具有蓮花之潔的人實在太少了。文章第一段以菊花和牡丹襯託,表明自己獨愛蓮花,並描繪蓮花的形象,讚美蓮花的品格。第二段與菊花的「隱逸」、牡丹的「富貴」相比較,點明蓮花「君子」的比喻意義,表明作者對君子的嚮往之情和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