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打著為你好的幌子 總是喜歡數落孩子的父母到底是什麼心理

2021-01-16 子墨書坊

其實我覺得沒有父母喜歡貶低自己的子女,在每個父母的心中,自己的孩子一定是獨一無二,最優秀的,哪怕她總是在你面前誇著別人有多好,你有多差,在她心裡,你還是最好的。她總是忍不住數落你,貶低你,只不過是她希望你變得更好,變得更優秀,希望你有更多的時間可以放在學習上,而不是電視、手機上,當然適當的放鬆也是要有的。

其實沒有孩子是天生愛學習的,包括那些看起來特別自律,學習特別用功的孩子,他們也不見得都喜歡學習,誰不喜歡玩,不喜歡看電視,不喜歡放鬆,不喜歡享受?沒有人會說NO,做枯燥的習題,還是刷抖音,玩吃雞,當然是後者了,你如果跟他說快點做作業,快點學習,絲毫不會有什麼效果的,所以這個時候父母不得已會來刺激你或者說數落你:期末考都退到中下遊了,你還好意思看電視,玩手機?你再不努力,你都要拖你們班後腿了!你到底什麼時候才會懂事,你看XX,學習好,還聽話,從來不會惹父母生氣,我怎麼就生了你這麼不爭氣的東西等等之類的……

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遇到這樣的媽媽,如果你的心理脆弱一點,你可能會受不了,你覺得媽媽在貶低你,在數落你,連最親的父母都看不起你,這時候的你可能很生氣,可能真的被刺激到了,會真的去努力一番,如此一來,成績有所改善的話,父母會覺得這招很好用,會繼續下去,甚至變本加厲。

我有一個同學,她媽媽從來不跟她好好說話,見她就懟她、罵她,說她不努力,不爭氣,初中的時候她的成績都是在中遊水平,考個普高都很勉強,但在她媽媽不斷地數落下,最後比普高線高了兩分的成績進了普高。進了普高以後,她媽媽覺得有點效果,變本加厲地數落她,說她長得不夠漂亮,不讀好書,將來工作和男朋友都會找不到。她有時候覺得很壓抑,覺得這個估計是後媽吧,親媽應該不會這樣對待自己的孩子。

當她慢慢接受這樣的現狀,但讓她更抓狂的是她們的班主任也是一個很喜歡數落她們的人,各種方式數落她們,通常情況下就是拿隔壁班跟她們班對比,說隔壁的差生都能碾壓她們班的好生,同樣的教學方式,真的不知道你們這幫人都是怎麼在學習,高考是座獨木橋,到時候千軍萬馬,你們這種狀態不用考就被擠下橋了,天天刺激她們,說她們班不努力,太懶散,沒有競爭力等等之類。

我同學心裡憋著一口氣,從此之後更加努力, 那年高考,她們班發揮得出奇的好,曾經連普高線差點過不了的她考了個二本,她自己都覺得這要歸功於班主任和媽媽一直以來的貶低和數落,雖然心裡有感激之情,但她永遠忘不了的是這些年的壓抑,覺得自己還好挺過去了,也考上了不錯的大學,要是真的自尊心受挫,挺不過去該怎麼辦?

參加工作後,她就留在了外地,找了跨省的男朋友,後來結婚生子都在外地,很少回娘家,就連坐月子,都沒有叫自己的媽媽去照顧她。所以愛孩子的方式有很多種,也許逼著她前進也是一種,到最後其實她不一定能達到你想要的那種效果,即使達到了,或許也不是她想要的人生,而你們之間這種日積月累的隔閡會越來越嚴重,到最後即使她能理解你的苦心,也無法跟你、跟自己和解。

我覺得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要交給孩子的東西很多很多,但絕不包括逼迫他成長,總是以過來人的口吻告訴他我是為了你好。你的經驗不一定適合他,每個人的成長都有其自身的規律,不要拔苗助長,也不要過分地數落孩子,打擊他的自信。作為孩子,也不要太玻璃心,努力做好你該做的事,盡力而為,問心無愧就好!

其實這是理想狀態,而我們的現實大多是雞飛狗跳混亂不堪的模樣。以前看過一個笑話,說為什麼要給孩子們放寒暑假,那是因為不放的話老師會瘋的;那寒暑假為什麼不再延長一點,因為家長也會瘋的……這個笑話意味深長,因為熊孩子實在太多了,省心的孩子實在太少了!要讓家長不罵孩子簡直比登天還難……所以熊孩子,要理解你的父母,有時候他們跟你貪玩一樣,也是沒法控制自己的,他們的內心並不是真的想要數落你,也許是想跟你講道理的……

陳子墨:曾做過外貿、會計、半路出家的媒體人。有生之年,想要見過的人遇到的事統統記下來。

相關焦點

  • 那些打著「都是為了你好」的旗號教育孩子的父母,孩子變好了嗎?
    最後來一句「我都是為了你好」做總結收場。不知道是被感動還是不耐煩地孩子,只好一個勁地點頭「嗯」「好」「知道了」「明白了!」在父母和孩子的兩方對壘中,那些打著「我都是為了你好」的旗號教育孩子的父母,最終以無可反駁的「優勢」成功「說服」孩子,把孩子變成了自己和別人眼中都「特別聽話」的「別人家的孩子」而沾沾自喜。
  • 總是打著「為他好」的幌子要挾孩子,結果怎樣?這位媽媽不再吼叫
    每個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是一塊白板,最終白板上的畫面是絢爛多姿還是呆板單調,與父母的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對於第一次為人父母的我們來說,教育孩子是一項巨大的工程,也是終生必修的課程,所以,有些惶恐。和兒子的相處方式一直就是孩子必須聽大人的話。也許是受原生家庭的影響,父母說什麼,我們就聽什麼,否則就得挨罵。
  • 孩子總是打著學習的幌子偷偷玩手機,怎麼查孩子玩手機?
    疫情期間,不得已給孩子安排了手機上網課,結果偷偷玩起了手機;平常時刻,孩子躲在房間寫作業,其實是騙你在做作業;孩子總是打著學習的幌子,偷偷玩手機,家長們對此非常無奈:我們要上班,總不能時時刻刻盯著孩子,一不小心就被騙過去了,再多叮囑都沒用……要是能實時查看孩子的手機使用記錄,及時發現立刻制止,就好了!
  • 《囧媽》:總講為你好的父母本質還是巨嬰,家長更需要「斷奶」
    伊萬已經是一個四十多歲的中年人,盧小花作為母親卻仍然無法做到對兒子放手,她把兒子作為自己的想法的某種成品,打著"為你好"的旗號,實際上還是為了自己。比起需要"學會獨立"的兒子伊萬,更需要"斷奶"其實是作為母親的盧小花。
  • 「我都是為你好」,父母對孩子的情緒勒索,毀掉了自主天性
    豆豆的成績一旦有了少許的下滑,媽媽就會大發脾氣,對豆豆一通大罵後哭著說:「我天天管著你都是為你好,你考成這樣對得起我嗎?」豆豆每次面對媽媽這樣的責難,都顯得非常的委屈,他覺得自己明明已經很聽話了,為什麼媽媽還總是不開心呢?難道媽媽不愛我了嗎?
  • 有些人,總打著為你好的旗號,做一些讓你為難的事情
    不知道在你的生活中是否會出現這樣一類人,他們總是打著為你好的旗號去做一些讓你非常為難的事情,在生活裡這些人會說我是為你好,把這個東西吃掉吧,有可能你的父母會說,為你好,給你吃一些很多補品,事實上這些補品真的有用嗎?
  • 朋友圈裡的歌詞,不過是打著幌子說的真心話.
    「這個世界唯一的你,是我擁有的奇蹟,你說的一字一句,都是我們的秘密,緊緊擁抱唯一的你,無可救藥的堅定……」大學四年,每次從吵雜的環境裡安靜下來,就會塞上耳機單曲循環這首歌,直到如今,仍舊保持著這個習慣,儘管她已經離我越來越遠,可是總有段記憶湧上心頭,截圖發在朋友圈的歌詞,句子唯美,看到歌詞腦海裡就能回應旋律,有些話想說一直沒說,有些人想愛一直沒有去愛,我們其實是打著歌詞的幌子
  • 為什麼那麼多「我都是為你好」,真的是為人好嗎?
    當你一旦做了一件違反常規,與主流走向背道而馳的事情,就會不知從哪突然蹦出「好心」的聲音勸告你,「你該怎麼怎麼做,我都是為你好。」而當你反駁好心人的觀點時,又會突然冒出一堆「好心」的聲音一同討伐你,「說你是不識好歹,更有甚者說你是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不值得同情的可憐蟲。」難道所謂的「好心」我們都要接受嗎?難道聽者連拒絕的權利都沒有嗎?
  • 常說「這都是為你好」的人,是真的為你好嗎?
    文 by 抒情結愛一直聽到親人在耳邊嘮叨,「這都是為了你好」之類的話,可如果真的是對我好,我自己又怎麼會不知道?常聽到身邊有這樣的命令式對話,其中的句式多為:不要XX樣,我這都是為了你好!不要去染頭髮!我這是為了你好。必須吃這個食物!
  • 《以家人之名》打著「愛」的幌子隱瞞真相,才是對愛人最大的傷害
    也許所有的「為你好」都只是自己的一廂情願。無形的傷害,留下的是看不見的傷口,但看不見並不等於不存在。《以家人之名》中,子秋的媽媽拋棄子秋有那麼多隱情,但她出於愛,再一次狠心推開子秋。如果說小時候的拋棄,還能讓子秋內心有所惦念,對內情有所疑惑。長大之後的二次傷害,更讓子秋徹底絕望。這樣的行為無異於冷暴力,讓人心灰意冷。
  • 「都是為你好!你需要什麼就給你什麼!」 孩子最不想聽父母說的是這...
    4.看看別人家的孩子……5.都是為你好。6.這都不算什麼,我們那時候……7.一天到晚就知道抱著個手機,都是手機毀了你。8.這麼簡單都不會,你還能幹嗎?9.考了這麼點分有什麼好驕傲的,再努力一點就好了。10.再這樣下去你考得上大學嗎?11.別整天搞這些沒用的,有這個時間不如去學習。
  • 5句「爛口頭禪」毀掉一個孩子:父母的嘴,就是孩子一生的風水
    媽媽卻罵他:當他嚇得不敢再關心時,媽媽竟然邊哭邊罵:不管怎麼做,這個孩子總是會被媽媽責罵和數落!這種拿孩子安全做賭注的教育方式,真的讓人不寒而慄!萬一孩子被心懷惡意的人拐騙走,這個媽媽一生都要活在失去孩子的內疚和懊悔中!打著「冷處理」的旗號,實施的卻是一種居高臨下的「冷暴力」懲罰,到頭來只會將孩子越推越遠。
  • 「都是為你好」這句話,是爹媽給孩子挖的最大的坑
    之所以不相信「都是為你好」,是因為這只是為了滿足父母的「喜好」罷了!在這個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什麼無緣無故的教育行為。對孩子的一切教育行為的背後,都深藏著父母的認知與觀念。比如,絕大多數父母都會在萬般無奈之下對孩子說「我這不都是為了你好」,言外之意就是——因為既然我的所言所行都是為了你好,你就應該聽話,你就應該領我這份情,你就應該向這個「好」的方向努力,你就不應該有那麼多的想法和意見等等。如果父母沒有對自己觀念的自我審視與思考,就會執拗地認為「我都是為你好呀,你還……」,這樣一來,所有的「罪名」都得孩子來背。
  • 《流金歲月》:多少孩子的悲哀,是因為有個「為你好」的父母
    你知道我想要什麼嗎?你不知道,你只知道想讓我成為謝嘉茵第二,但那根本不是我想要的生活。」「給你最好的生活。」「我都是為了你好。」這是多少父母常常掛在嘴邊的話!可這話,也成了多少孩子的噩夢和悲哀!不過,這樣的「為你好」對蔣南孫來說卻是窒息的生活,所以她用開水燙壞小提琴,丟掉漂亮衣服,對相親對象喊「叔叔」,還懟父親:「住在復興路(小洋樓)也沒感覺很幸福呀。」蔣南孫代表另一類孩子,他們直接反抗父母的「為你好」,當一切反抗手段更加激烈時,會演變成親子之間的「戰爭」,曾經的好孩子就成了父母眼中叛逆的熊孩子了。
  • 周杰倫《晴天》:有多少人打著歌詞的幌子,說出了心裡話
    周杰倫《晴天》,有多少人打著歌詞的幌子,說出了心裡話,周杰倫的一首《晴天》,雖然叫晴天,但整個故事都在下雨……每次想聽周杰倫的歌,就會想起這首《晴天》,真的很多年了,但是依舊喜歡。MV中的那個女孩剛開始感覺還挺好看,以為是我女神陳意涵,後來才知道不是的,是前七朵花組合成員賴薇如,知道七朵花的肯定都不年輕了,別問小彌怎麼知道的……在周杰倫的歌唱的故事裡,描述了男女主人公春夏秋冬的戀曲,春天,女孩愛慕著男孩,把男孩衣服上的紐扣給摘走了;夏天,女孩慢慢地接近男孩,關心他,為他做便當,最終倆人走到一起;秋天,倆人分享一切快樂的時光,但快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因為男孩要出國深造
  • 「我都是為了你好!」:為什麼你付出了那麼多,孩子卻只想逃離你
    且在競爭如此激烈的氛圍下,沒有一個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落後於人。所以我們經常聽到看到,寧願欠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也不願看到孩子卑微的成年的論調。這樣的論調正確嗎?從字面意思看當然正確,父母愛子當為之計深遠,考慮未來的愛才理智長久。但隨著環境變化,現實情況漸漸發生了改變,出現了一些詭異的現象。孩子拼命學習並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完成父母某些未完成的願望。
  •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為你好」的父母,有想過孩子的感受嗎
    滿屋子的攝像頭,無死角監控孩子一舉一動的媽媽,為了面子強迫孩子學習,為了面子不許孩子選擇喜歡的中文系,為了不讓孩子驕傲在孩子取得好成績時打壓孩子…美好的表面下,藏汙納垢。因生孩子而無法成為教授的媽媽,將所有的怨氣轉移到了孩子身上。長期的監控和來自母親的全方位壓迫,大女兒林茉莉自殺了。
  • 有一種傷害,叫做「我這是為你好」
    俗話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但這些老師實在是太喜歡給意見了。「女孩子學什麼計算機?回家鄉當幼師不好嗎?」「你都快三十了,還不生孩子?以後老了誰養你啊?「「你那個男朋友趁早分了吧,一看就不靠譜。」說實話,基本上沒有多少父母是帶著惡意給孩子提意見的,他們是真的想「為你好」,而身處各種迷茫期的我們,也的確需要一些指導意見。可問題是,你們的有太多經驗我都不適用。
  • 一部《陳情令》,打著兄弟情的幌子,說盡世間情感
    《陳情令》到底帶給我們哪些難忘的真情?我們來細捋。,把他們抱在懷裡逗弄;也喜歡毛驢「小蘋果」,時不時跟它說話打趣;他還怕狗,特別是叫「仙子」的那條狗。你若對我好,我就加倍的對你好;你若對我惡,我就加倍的對你惡。這就是金光瑤的人生哲學。他嘗夠了親生父親對自己和母親的侮辱鄙夷,忍辱負重,口蜜腹劍,伺機報復。只有當面對藍曦塵時,他才能敞開心扉、絕不傷害,因為藍曦塵是真的對他好。
  • 有一種傷害,叫「我是為你好」
    ,「我是為了你好才不離婚的,不然我早換個活法了」。不知道你是否聽過類似的話,是否對孩子說過類似的話。「為你好」看似充滿善意。其實這背後隱藏的是,孩子,我比你更了解你自己,所以你要聽我的;孩子,你是我生的,我養的,我有權利決定你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孩子,我為你付出了那麼多,你不能辜負我。說「為你好」,就真的做到為孩子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