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不相信「都是為你好」,是因為這只是為了滿足父母的「喜好」罷了!
在這個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什麼無緣無故的教育行為。
對孩子的一切教育行為的背後,都深藏著父母的認知與觀念。
比如,絕大多數父母都會在萬般無奈之下對孩子說「我這不都是為了你好」,言外之意就是——
因為既然我的所言所行都是為了你好,你就應該聽話,你就應該領我這份情,你就應該向這個「好」的方向努力,你就不應該有那麼多的想法和意見等等。
如果父母沒有對自己觀念的自我審視與思考,就會執拗地認為「我都是為你好呀,你還……」,這樣一來,所有的「罪名」都得孩子來背。長此以往,孩子就會被這句話壓得直不起腰來——
因為爸媽都是為了我好,我不聽話就是不懂事;如果繼續如此,很有可能還會背上個不孝的名聲。
在這種「道德」的審判面前,孩子除了選擇閉嘴,要麼放棄自我逆來順受,要麼選擇叛逆開始抗爭。
事實上,「都是為你好」這一觀念之所以這麼有市場,完全是因為父母對自我的教育已經遇到了瓶頸,除非自我察覺,否則必然被困。
對持有這一觀念的父母來說,打也好罵也好,只要是為孩子好,就沒有錯。
根據這一「認知邏輯」,我們可以假設你的老闆常常人前人後地訓斥你,並且總是將「都是為你好」掛在嘴邊逼你工作,你的心情如何?會不會認為老闆都是為了你好呢?
答案不言而喻。
相信只要我們是正常的人,都無法長期忍受這樣的「好」。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即便是跟我們談及教育孩子,也不忘強調這一觀念。
可見,這樣的「好」藏得多深,影響力有多大!
毫無疑問,這一觀念實際上就是在要求孩子按照父母的意志成長——
做到了,就是「好」;
做不到,就是「不好」。
不過,這種觀念太過理想,完全忽視了一個人是不可能為了滿足另外一個人的主觀意志而活著的,除非他心甘情願地認同。
說到這裡,也不得不承認大多數父母的確是真心為了孩子好,但卻不能因為這個理由,而對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不作思考、不尋出路。換句話說,「都是為你好」不應該是父母所作所為的擋箭牌,而應該成為「如何更好」的內驅力——
就是為了這份沉甸甸的好,父母更應該自我教育,探尋更好的教育方式,否則難有好的結果。
高明的愛往往不漏聲色,卻滋養孩子一生。
其實說了這麼多,只要換位思考一下,我們很快就會發現凡是打著「為你好」的名義的愛,其實都是在要求孩子滿足父母的「期望」。
當這種「期望」背離了孩子的成長規律時,必然受挫,更別提走進孩子的內心了。
反之,倘若是真正為了孩子好,父母就應該收起這句話,先學會審視甄別自我的觀念,發現孩子成長的規律,再去考慮如何耐心地引導教育孩子,與孩子一起成長。
相信這時,你雖然不再說那句話,孩子卻會發自內心地感受到你的好。
有見識的父母,不等於有錢的父母。比如,給孩子買一本童書繪本用不了多少錢,但會讓孩子學習到很多知識。閱讀能夠活躍腦細胞,孩子喜歡閱讀,就更聰明!從小養成閱讀習慣的孩子,而且在孩子3歲半-6歲是孩子的閱讀敏感期,這個時期好好培養,有助於讓孩子形成終生的閱讀習慣!
這套《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就很不錯,一套共有10冊。中英雙語繪本,對於家長啟蒙孩子的英語思維也有很大幫助。在3歲前,父母可以讀給孩子聽,當做睡前故事書。在3-6歲當做好習慣養成的故事書,用來幫助孩子管理情緒,養成好性格。
這套繪本共有10本,分別是《我能保護我自己》、《勇敢做自己》、《做最棒的自己》、《我是誠實守信的好孩子》、《我不隨便發脾氣》、《我們都是好朋友》、《好孩子懂禮貌》、《分享是我快樂》,《媽媽我能行》、《養成好習慣》都是從不同的角度教會孩子學會表達。
如果我們總是找不到陪伴孩子的理由,為何不陪他們看看故事書,談談心得體會呢?這也能促進親子之間的感情和羈絆。
繪本裡印刷的字體很清晰,紙張也很不錯,方便孩子健康閱讀。
69.9元全套10冊兒童繪本,平均下來一冊都不到7塊錢,不過就幾根棒棒糖或者一頓早餐的價格,甚至更便宜,美食可能吃過就忘,可孩子從繪本裡學到的道理,卻可以記得一輩子,爸爸媽媽們何樂不為呢?
有需要購買的家長朋友們,點擊以下連結即可購買正版書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