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都是為你好」,這句話害了多少人

2020-12-23 靜穆如清風

每個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關愛,而有些人也很樂意奉獻自己的愛心。一個人在對待他人應該保持一顆友善的心,這沒有錯,可是在幫助別人的時候,不要總是披著「我是為你好」的外衣,因為這會比惡言更具有殺傷力。

人生在世,總會遇到很多給予幫助的事情,身為父母要養育自己的孩子,身為愛人要懂得去關愛對方,朋友之間要互相幫助。這本是人與人之間來往的人之常情,所以在面對這些情感的時候,不妨換一種方式,不要以粗暴的溫柔行善。

1.前一段和朋友在一起聊天,知道了他和女朋友分手的消息,獲悉後才知道,在他們在交往的最後時刻對方總是常常提起「我是為你好」這句話,也正是這句話為他們的情感畫上了句號。

據他說,他們的關係本來很好,平時經常在一起,然後有一次他女朋友突然對他說:我們別這樣了,整天膩歪在一起什么正事也幹不了,幹了也總是分心。強烈要求要分開一段時間,不聯繫也不見面。

剛開始朋友很不解她這樣到底是為什麼,在經過一個月這樣的生活後,他們的關係漸漸冷淡,他女朋友對他也不冷不熱,需要了就打電話找他,不需要了就石沉大海。況且這個時候就開始用那句話了,說道:我們現在還不知道未來怎麼樣,所以還是關係淡一點好,萬一將來沒有結果,最起碼不會因為感情太深而受傷害,我這樣也是為你好。

在最後一個星期他們的關係基本就剩下朋友關係了,在一次嚴肅的交談中不歡而散。最後朋友告訴我,她說我還是她在錯的時候遇到了對的人,但這其實是她早有的預謀,只不過最後帶著友善的面具,還說自己多麼偉大,自己葬送了一段感情,還說是我的責任。

善良從不缺席,而不缺席的偽善良也時常有,總是打著「我為你好」的旗號在行兇,明明是自己一手造成,最後還把責任拱手讓人。

2.電影《銀河補習班》中的馬飛,自己的爸爸因為一次事故被判7年入獄,而他的媽媽也因此改嫁,從此在他媽媽的照料下生活,不過他的媽媽和後爸也很盡心地照顧他,甚至找了全市最好的中學博喻中學,但是馬飛的成績一直不好,在班級墊底。

在一次學校宿舍大檢查中,學校的教導主任在馬飛枕頭底下發現了一本《笑傲江湖》因此要被開除學籍,之後他的媽媽趕緊到學校找教導主任求情,希望能夠寬大處理。這個時候馬飛的親生父親馬皓文已經出獄了,看著辦公室這一情景,他一下子衝進去說: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而且打賭馬飛在期末考試中會取得年級前十的成績。最終教導主任沒有留情面,拿起課本上課去了。

他們一起出了校門,在馬飛的爸爸馬皓文與馬飛的媽媽陳馨予的對話中,陳馨予說:我這麼做是為他好。而馬皓文反駁道:再也沒有比我是為他好更恐怖的藉口了。

而後馬飛跟著爸爸一起生活,最終在最後的期末考試中取得年級第一的成績,如此看來媽媽為他的好並不是真的好,馬飛媽媽的教育也是有很大問題的。

對「我是為你好」這句話,相比「披著羊皮的狼「這句話頗為類似,只不過有的狼是兇狠的狼,有的狼是溫柔的狼,但不管怎樣,對對方都是有害的。

因此當一個人在想到我是為你好的時候,自己應該真的想一下,這是不是真的為對方好。然而除了父母對待孩子可能就是好,只不過教育方式不當,而對於其它的方面的好,想一想這些方面是否真的是利他的,千萬不要以友善的態度去傷害別人。

希望在這一點上,你我都懂。

-END-

對這個問題您怎麼看呢?歡迎在下方留言。

相關焦點

  • 「都是為你好」這句話,是爹媽給孩子挖的最大的坑
    之所以不相信「都是為你好」,是因為這只是為了滿足父母的「喜好」罷了!在這個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什麼無緣無故的教育行為。對孩子的一切教育行為的背後,都深藏著父母的認知與觀念。比如,絕大多數父母都會在萬般無奈之下對孩子說「我這不都是為了你好」,言外之意就是——因為既然我的所言所行都是為了你好,你就應該聽話,你就應該領我這份情,你就應該向這個「好」的方向努力,你就不應該有那麼多的想法和意見等等。如果父母沒有對自己觀念的自我審視與思考,就會執拗地認為「我都是為你好呀,你還……」,這樣一來,所有的「罪名」都得孩子來背。
  • 「我是為你好」這句話 我們也可以聽聽
    」,生活中我們應該都聽過這句話,來自父母的,來自親戚好友的,或者領導的。很多的文章也發表觀點,讓大家認知到這是一句綁架他人的話,「為你好」為理由是一種對他人意願的不尊重。而今天我想說,「我都是為你好」這句話,未必就是別人自以為是的對你指手畫腳,未必就是要企圖擺弄你幹擾你的生活,也未必就是對你意願的不尊重妨礙你做自己。
  • 我最討厭的一句話:「我這是為你好!」
    很多人在交談中總是習慣性的就說「我這是為你好」,在溝通過程中事先就把自己抬到高舉的一端,似乎是怕自己的苦口婆心不被發現,摸著良心一句又一句的反覆:「我這是為你好。」而我卻覺得,這句話恐怕是這個世界上最可怕的毒藥雞湯之一,就好像你的所謂好心被我完全曲解,而我的本意你又無法苟同。
  • 有一種傷害,叫做「我這是為你好」
    《奇葩說》有一集的論題是「我這是為你好,是扯嗎?」想必這句話大家都深有感觸,可能被父母說過,可能被朋友說過,也有可能自己說過。在我看來,」我這是為你好「這句話的確是在扯淡。原因包括但不限於以下三個。一、這只是你以為的為我好陳銘在《非正式會談》上提到過,「這句話表面上看起來是站在你的角度考量,但實際上主語還是『我』。」我們不能說「我這是為你好」就一定是虛偽的,但很多時候它的確站錯了角度。
  • 我這都是為了你好!
    相信很多人都受到過這句話的困擾——「我這都是為了你好」。別人以「為你好」的由頭,讓你做著自己不情願的事情:再多吃點;你穿這件衣服不好看;這個專業不適合你;你做這個工作沒前途,回來考公務員吧;那個人我一看就覺得不行,我給你介紹另外一個……殊不知,我已經吃不下了,我喜歡這件衣服,這個專業我挺感興趣的,考公務員不是我的未來規劃,別人行不行要接觸了解了才知道啊……我有我自己的想法,為什麼什麼事都要聽他們的?
  • 心理學家:父母的這3句話,表面是為你好,實際上可能是想操縱你
    從心理學角度看,這段關係,由於關係過於親密,所以雙方都會經常侵入對方的「個人邊界」。就像父母看孩子的日記不會覺得自己「侵犯隱私」,孩子詢問父母的收入也不會覺得有什麼不妥。過於親密就一定會帶來一個問題,那就是「控制」與「被控制」。在一段親密關係中,平等往往是很難得,絕大多數都是一方強勢一點,一方弱勢一些。
  • 令人窒息的愛——「我這都是為你好」
    ,最高點讚的回覆是「試圖以』為你好』掌控子女的人生」。身為父母,沒有人不愛自己的孩子,但是,養育孩子的過程實質上是付出與欣賞。不苛求孩子的完美,不追求養兒防老,只要這個生命完整健康的存在,陪伴自己走過一段人生路途即可。就像是「月滿則溢,水滿則虧」,很多傷害,正在以「愛」的名義存在著。
  • 常說「這都是為你好」的人,是真的為你好嗎?
    文 by 抒情結愛一直聽到親人在耳邊嘮叨,「這都是為了你好」之類的話,可如果真的是對我好,我自己又怎麼會不知道?常聽到身邊有這樣的命令式對話,其中的句式多為:不要XX樣,我這都是為了你好!不要去染頭髮!我這是為了你好。必須吃這個食物!
  • 這句話害了多少狗!
    「狗天生就會遊泳」這句話,害了多少狗狗啊。炎熱的夏天,到水裡涼快一下簡直就是最快樂的事情,如果能帶上自己萌萌噠的狗子一起,就更完美了!可是,如果家裡的狗狗就是不下水呢?在很多人眼裡,這就是一道送分題,抱起掄圓了往水裡丟啊!
  • 經常聽人說「我都是為你好」,來看下哪些是真心的!
    這句「我是為你好」,從小聽到大,無論你是收到表揚,還是平時交往中,甚至被批評時更常聽到。當然,這個話題太大,我們只取其中一個職場分支。那麼,職場中最常聽到當面跟你說的「我是為你好」這句話,主要來自領導,其次是平級同事。
  • 「父母永遠都是為了你好」!被這句話騙了30年,該醒醒了!
    都是為了你好,是中國父母最大的謊言「我這都是為了你好」,這句大義凜然的話語背後隱藏的下一句就是「你必須聽我的」!這是一句多麼理直氣壯的情感綁架!站在父母的額角度,父母總是強調「都是為了你好」,很大一部分是仗著自己過來人的身份,憑藉著自己的人生經驗來判斷的,當然不能排除很多父母確實存在著自己的私信,或者有一些私心是為人父母的自己也不曾覺察到的!
  • 我都是為了你好,成了多少人的擋箭牌,你認為的好就一定是好嗎?
    一句我為你好,替孩子做決定,剝奪孩子自主選擇的權利,到底是孩子不知道領情,還是家長不知道尊重孩子,太過於獨斷專行呢?一句我為了你好,成了多少人冠冕堂皇打壓孩子的理由,達成自己意願的武器。生活中,我們之中很多人都習慣於對自己的孩子說,我要你怎麼怎麼著,我這是為你好。
  • 當領導看你「不爽」時,往往會說這3句話,別傻傻的以為是為你好
    當領導看你「不爽」時,往往會說這3句話,別傻傻的以為是為你好在職場混跡,要是沒點眼力見兒,那可真是難以生存。比如,黨領導看你「不爽」的時候,往往會對你說這3句話,別傻傻的以為是在為你好。第一句:你還年輕,不著急當領導對你說「你還年輕,不著急」的時候,意味著他打心眼兒裡覺得你能力不行,甚至是一個扶不起的阿鬥。之所以這麼說,一來是因為不願意撕破臉;二來是為了讓你麻痺大意,繼續在錯誤的道路上行走。
  • 《流金歲月》:多少孩子的悲哀,是因為有個「為你好」的父母
    作為原著粉,我很認真地將《流金歲月》從頭看到尾,雖然劇中有很多不合情理的改編,但衝著倪妮的風情萬種和劉詩詩的大家閨秀範,我還是邊吐槽邊捨不得關上電視機。不過,整部劇看下來,給我印象深刻的卻是謝宏祖對他媽說的那句話:「你從不了解我,哪怕你每天抽出兩分鐘多跟我說兩句話,你都能比現在了解我!」作為一個只要孩子好我就好的母親,這句話對我的衝擊力還是蠻大的。
  • 《創業年代》江城說,有一句最扯淡的話,「我這都是為你好」
    姚昆(袁姍姍飾)要去日本深造,當然她也很珍惜這一次機會,但面對離開鄺銘籌(馮紹峰飾)很顯然是不舍的,寧願留下來。作為女人,姚昆是想得到鄺銘籌的挽留,亦或者是不舍,因為她很在意這份感情。也許,對於女人來說,從一定程度上還是以愛情、家庭為主,很難放棄這些去奔波所謂的前途。
  • 《以家人之名》賀子秋 討好型人格:PUA式教育害了多少的孩子
    最近大火的《以家人之名》我想很多人都看過來吧,今天賀子秋討好型人格登上微博熱搜,在劇中賀子秋的原生家庭可謂是爹不疼,媽不愛。寄養在李海潮家,二姨還天天讓賀子秋在養父家要懂事,多幫忙,什麼事都要讓著李尖尖。導致賀子秋小小年紀就懂事的讓人心疼,半夜起來洗衣服,那麼小就幫麵館的忙。
  • 「我都跟你說過多少次了」,當寶寶聽到這句話時,他們在想什麼?
    就比如現在很多家長經常會把「我都跟你說過多少次了」掛在嘴邊,每次孩子玩玩玩具的時候,你就會說:「我都跟你說過多少次了,玩具玩完之後要自己放進玩具筐裡」。當孩子洗手很快的時候,你會說:「我都跟你說過多少次了,洗手要好好洗,你洗的那麼快能幹淨嗎?」。
  • 我是為你好,你真的是為我好
    一句「我是為你好」無形的傷害到太多的人了。看似十分不起眼的一句話,有的人面對它,會一笑而過,可有的人卻當真了。朋友是個聽話的孩子,可也因為她的聽話,讓她止步不前。她告訴我,這不是她想要的,可她就是在一句「我是為你好」下,邁不開腳,一遇到這句話,她就縮手縮腳,縮回了自己的殼裡,她也很想去做自己喜歡的事,可她偏偏被親情綁架了,她的餘生也將會是麻木度日。
  • 「我這是為你好!」借愛之名把孩子當提線木偶,這種家庭教育錯了
    在這部影片中,給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是囧媽盧小花說過的一句話:「我這是為你好!」家庭教育中的這句話——「我這是為你好!」,從家長的角度看,基本上沒什麼毛病,但是從旁觀者的角度看,這只是在借愛之名把自己的孩子當「提線木偶」而已。在《囧媽》這部影片中,主人公徐伊萬是一名單親家庭的孩子,他的父親是一個典型的酒鬼。
  • 「跟你說過多少次了」,為什麼孩子特別反感這句話?
    侄兒和小夥伴追趕打鬧,卻聽到:「跟你說過多少次了,玩具槍不能對著人打……」  那天傍晚,等小夥伴們離開後,趁媽媽出門買菜,侄兒就收拾起自己的小書包「離家出走」,投奔到同住一個小區的我家來了。  聽完事情的來龍去脈,我心裡想,如果我是小孩,估計也想立馬逃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