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疫情打了我們一個措手不及,停工、停產、停業,人人閉門不出,社會百廢待興,原本熱鬧繁華的經濟因這一次天災人禍而遭受重創。如今,陰霾逐漸散去,希望的曙光又悄然降臨,李克強總理提出的「地攤經濟」,又讓整個社會充滿了活力與動力,「地攤經濟、小店經濟是就業崗位的重要來源,是人間的煙火,和『高大上』一樣,是中國的生機。」
反觀電商直播,也是近年來的大勢所趨,更是困難中的絕地逢生。細細推敲,其實直播和「地攤經濟」也有異曲同工之處。我們可以把每一個直播間當成是一個又一個的攤位,主播便是每個攤位的攤主,直播間的商品就是每個攤位的貨品,而每一個走進直播間的觀看人員就是攤位上來來往往的客流,有好奇過來看看的,也有實際達成交易的,這就關乎每個攤位商品的競爭力和攤主的銷售實力,直播帶貨就是線上的「地攤經濟」。
線下經濟的再次復甦依託「地攤經濟」來打開口子,但我們都知道,「地攤經濟」並不是長久之計,也與城市發展和社會進步格格不入,它只是特殊階段所採取的特殊手段,一旦我們的經濟恢復到疫情前的節奏,或者說,取得了更舉世矚目的成就,「地攤經濟」終將是會被淘汰和取代的。
可是直播帶貨不同,雖然我戲稱它為線上的「地攤經濟」,但它不影響市容市貌、不霸佔街道車道、不需要喇叭廣播,相反,它是時代造就的產物,是大勢所趨,它也能緩解就業壓力、繁榮經濟。「地攤經濟」是城市的邊緣經濟,而直播帶貨卻是社會的潮流經濟。
直播經濟和地攤經濟,一個在線上,一個線下,兩者不同的「風景線」,直播經濟疊加地攤經濟所形成的兩股合力,對於促進消費,增加就業,提高民眾收入,乃至國民經濟,都是利好的新驅動力.特別在全球經濟受疫情影響之下,中國經濟更需要激活內在的動力.但是,也必須看到,直播經濟從2016年發展至今,在產生巨大消費交易的同時,也到了如今需要市場治理和有序發展的階段.因此,直播經濟行業勢必會洗牌,以探索出更為健康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