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父2》很經典,但你絕對想不到,教父的創作原型竟然是這樣的

2020-12-27 理想嚼影屋

人生就是在不斷的成長,而成長所帶來的最大收穫之一是不斷更新我們對自身、對外界的認知和感悟。這也導致了我們可能會對同樣的事物,因為成長而產生新的看法和認知。

電影也是如此。就比如,上世紀70年代誕生的《教父》系列電影,至今也有近50歲了,而影迷對它的理解和看法卻在不斷的更新。當有些精華我們可能無法從電影的表面去解析,我們需要深挖,而這個地方便是教父-麥可·柯裡昂的人物塑造。

但《教父》系列太過於經典,電影的每部對於麥可·柯裡昂的構造也有所不同,所以這裡我會以一部部的單作去為大家深度解析教父這個人物,讓大家能夠全面的理解這個人物。

而這期我會先從《教父2》開始,來解析麥可·柯裡昂。為什麼先從《教父2》開始,不為什麼,因為我最喜歡這部。

電影導致的人物誤解

事實上,很大一部分人對於《教父2》這部電影的理解都存在一個誤區,他們都認為這部電影講的主要故事是麥可·柯裡昂對於個人和家族發展的巔峰史,他打敗了強大的對手羅斯,並化解了美國聯邦政府對自己家族的指控,使柯裡昂家族壯大為了美國最強大的黑幫勢力,自己也成為名副其實的黑幫教父。從而讓影迷認為《教父2》裡的麥可·柯裡昂是一名王者的象徵,雖然他孤單,但他是最強大的男人。

但故事的真相其實並非如此。電影裡真正的麥可,是一名強大的男人,但他同時是一名充滿悲劇色彩的人物,一名被命運操控的人。而這一點,導演科波拉其實已經在海報上暗示過觀眾。

當然海報並不能真正意義上地詮釋電影的主題,所以我們要分析電影的劇情和人物麥可來詮釋這個主題。

在《教父2》中,麥可在自己家族的黑幫事業上有著兩個主要目標,第一個是獲得拉斯維加斯賭場的營業執照,來繼續擴大自己的家族事業;第二個則是想辦法讓柯裡昂的家族產業洗白化。其中第一個目標是電影故事的明線,第二個則是暗線。

但這兩條線導致的結果是什麼?麥可確實讓柯裡昂家族成為最強大的黑幫家族,自己也成為了名副其實的黑幫教父,但是麥可自己的家庭卻是分崩離析,妻子凱厭惡麥可的黑幫身份,所以墮胎報復,離他而去;二哥費雷多則是背叛了麥可和整個家族,導致家族一度處於非常危險的境遇。

而麥可導致自己在家庭上失敗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呢?是麥可這個人物的執念。

麥可一心想保護柯裡昂家族,所以他要壯大自己的家族實力,繼續擴張自己家族的產業,這也讓他在自己的想法裡越陷越深。在《教父2》中,麥可最初需要的不過是擴大自己的產業和獲得賭場的營業執照,但他觸碰到了羅斯的利益,引起了對方的針對與打擊,險些被暗殺掉,於是他才開始了反攻報復。雖然我們在《教父2》中看到的是麥可如何一次次地化解敵人給自己布置的陷阱與攻擊,並最後完成了反殺,成為最強大的教父。但在這個過程中,麥可的行為始終充滿了被動,他是被動的選擇和抵抗對手,即便麥可在最後打敗了對手。

雖然故事中麥可最初的主動動機並非是成為最強大的教父,而他一切的根本目的只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家人和家族。但他卻選擇了一種錯誤的方式方法,這種選擇性錯誤的根本也是源於麥可極端的執念。即便這些錯誤事情的根源不在於麥可,但他的想法和妻子凱的理念不符,他的做法也讓二哥費雷多產生了自卑的心理,可以說是他的一步步的行為導致了自己被孤立了起來,並最終失去了妻子凱和二哥弗雷多。

所以我才將麥可定性為一名悲劇性人物,他雖然是強大的黑幫教父,但他遭遇的一切並非他能夠選擇的。這是命運給他的安排,他幾乎沒有主動權,只能被迫選擇與命運對抗,但他越是如此,不幸的遭遇來得卻愈加猛烈。就像一名陷入沼澤中的人,他越想掙扎,他就陷得更深。最終麥可在故事中失去了兩位至親的家人。

如何塑造的麥可

在《教父2》不少男性影迷最喜歡的人物當屬教父麥可·柯裡昂,但我現在說一句,麥可·柯裡昂這個人物其實和我們中的大多數人都一樣,你相信嗎?

藝術源於生活,《教父2》亦是如此,這部故事中任何人物的塑造靈感皆源於現實中的人們,麥可當然也是如此。

前面我說過,麥可是一名充滿悲劇色彩的人物,他的悲劇命運其實我們大多數人在生活中都會遭遇到過。

而這一點,也是科波拉塑造人物麥可的理念。

這一點便是我們都會遭遇的中年危機。

根據心理學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理論,人年到中年會發生一次認同危機,這便是「中年危機」,因為生命已經過了一半,他了解到自己並不滿意他曾經做過的事,也不欣賞他正在做的事,同時也不期待他未來要做的事。

在《教父1》中我們可以知道,麥可年輕的時候是一名正直善良的軍人,他只想過著平凡普通的生活,並不想參與自己的家族事業,可是隨著大哥山提諾和第一任妻子阿波羅妮亞的被害,為了保護自己和家人,他被迫回到了家族事業中,成為了心狠手辣的家族首領。所以麥可從內心裡是否定自己曾經做過的事情和現在正在做的事情。

對於未來想做的事,麥可自然同樣也是不期待的,他不希望柯裡昂家族一直從事黑幫性質的非法產業,所以決心洗白。可是洗白之路,他是無法控制的,他發現自己越是想洗白,反而卻越陷得更深,這也讓他離洗白家族的目標漸行漸遠,也可以說在《教父2》的結局中,麥可成為美國黑幫的「教父」或許並非麥可最初所期待的目標。

遇到中年危機,自然要去想辦法化解掉。根據埃裡克森的理論,通常情況下,人們在遭遇中年危機時,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傳承」,即新目標的創造,一種將個人重新奉獻在一項有意義的目標上的行動,以及一種支持未來一代人的付出。

可在《教父2》中,麥可並沒有化解這場危機。因為妻子凱厭惡麥可的身份和柯裡昂家族的黑幫性質,所以她逐漸對麥可失望,並以墮胎來表達她的不滿,這讓麥可失去了自己的孩子,讓他失去了一次支持未來一代人付出的機會。對於已經陷入中年危機的麥可來說,這個打擊是無比沉重的。

更為悲慘的是,麥可陷入中年危機的同時。家庭的變故,又否定了麥可至今做的一切付出,二哥的背叛和妻子的離去等於否定了麥可重視家人的自我認同,而當麥可被迫派殺手殺掉二哥時,麥可又相當於親手再次否定自我的認同價值。

好了,這便是這期我對於《教父2》中教父麥可·柯裡昂的深度解析,現在你是否又重新認識了麥可·柯裡昂呢。當然這個只是我對電影裡教父的解析,而原著小說裡人物麥可的故事要比電影更為全面和精彩,也更加值得我們去透析和學習,如果你想更加真正地了解麥可這個人物,不妨買本經典小說《教父》系列進行閱讀,來獲得新的感悟和認知。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可以給我點個讚和關注以給我最大的支持,我會一直為你帶來全面、精彩、專業、細緻的電影解讀。

相關焦點

  • 古龍讀過《教父》後,創作了一部致敬《教父》的經典武俠小說
    《教父》是美國作家馬裡奧·普佐創作的長篇小說,出版於1969年。《流星蝴蝶劍》是臺灣著名武俠小說家古龍創作的經典武俠,出版於1971年8月。《流星蝴蝶劍》中的老伯對應《教父》中的老頭子,《流星蝴蝶劍》中的孫劍對應《教父》中的桑尼,《流星蝴蝶劍》中的韓棠對應《教父》中的布拉西。《流星蝴蝶劍》中的律香川對應《教父》中的湯姆和卡羅。《流星蝴蝶劍》中的陸漫天與易潛龍對應《教父》中的克裡曼莎與瑟西奧,《流星蝴蝶劍》中老伯與飛鵬保之間的對抗對應《教父》中黑手黨的黨派之爭。
  • 《教父2》與《教父3》,教父三部曲的巔峰之決
    無論從類型片,黑幫片,歷史片,傳記片,或者是系列片的角度看,由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執導的《教父》三部曲都是影壇當之無愧的經典。相信絕大多數觀眾會推崇1974年的《教父2》。然而,西山以為,暗藏鋒磯的《教父3》,絲毫不遜於《教父2》,甚至在影片的內涵意義方面,有更多足堪玩味的地方。
  • 《教父》經典
    ——這是老教父的一句口頭禪,也是系列最經典的臺詞,這句話看似平靜而彬彬有禮,實則潛藏著這個黑幫家族背後的實力和自信!「先禮後兵」無疑是教父向來聰明的做法,我開出好的條件你若不肯,那就別怪我不客氣了!「永遠不要向敵人透露你的真實想法!」——這是老教父教訓桑尼時說的臺詞。我想不止是對敵人,即使是陌生人,甚至朋友,也要話到嘴邊先過腦,不要什麼都說出來,不要把自己全然暴露,要知道沒誰喜歡絕對赤裸的存在。
  • 《教父》經典電影
    《教父》絕對是一部讓人擊節稱賞的作品,也是揭露陰險犯罪集團小說的權威作品。在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的鏡頭下,《教父》三部曲譜寫了眾所公認的黑手党家族史詩。其實派拉蒙公司在1972年籌備把馬裡奧·普佐的這部暢銷小說改編成電影時,選擇了籍籍無名的科波拉沒有什麼很特殊的原因,只是他的費用較低,出於對生計的打算,「派拉蒙讓我執導這部垃圾,我只是想賺點錢。」
  • 明日方舟:「羅賓」原型和元素考據,浣熊、俠盜與教父
    二、教父她似乎沒有那麼簡單。在幹員羅賓上島時的自我介紹中,這樣寫到:「眉宇間總是帶著一縷陰沉,讓人覺得她似乎心事重重。」同時,她的專精是影視作品鑑賞和陷阱製作,在立繪背後出現的浣熊形象,顯然是致敬經典的《教父》場景。
  • 《教父2》經典的升級 傳奇的延續
    教父2 /The Godfather美國   200分鐘  彩色類型:劇情 / 犯罪導演/編劇:Francis Ford
  • 【經典】電影《教父》主題音樂
    但這在我們的文化和社會背景下畢竟還是很陌生,也不會有什麼共鳴。只是更多的了解美國社會而已。剩下值得稱道的就是演員演技和拍攝水平了。由於白蘭度和帕西諾兩大影帝的出演,演員實力和表現無可挑剔,攝製也絕對是高水準,也因此影片獲獎無數。 到今天來看,對世界範圍觀眾而言,《教父》的音樂創作是最成功的。影片的音樂創作主要由尼諾•羅塔完成,而尼諾•羅塔也號稱義大利電影音樂的「教父」。
  • 黑幫經典《教父2》都有誰?
    黑幫經典《教父2》都有誰?黑幫經典電影《教父2》主要講述了第二代教父麥可·柯裡昂的奮鬥歷程,同時影片也回憶了第一代教父維多·柯裡昂創業的艱辛,是首部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的續集電影。那這些演員你認識幾個呢?
  • 電影史經典蒙太奇2:教父1-教堂洗禮
    《教父》作為影史上最經典的影片之一,是導演科波拉的代表作。影片中有許多經典的片段值得反覆回味。之前我們通過一篇文章品味解析了《教父》開頭那場經典的群戲,而這篇文章,我們將解析影片中另一經典的片段——教父洗禮片段。此片段從2小時36分末開始,到2小時41分末結束,長度大約為五分鐘。這一片段使用了經典的平行剪接蒙太奇,相當精彩。
  • 五十歲的《教父》:男人的聖經,永恆的經典
    1955年,35歲的馬裡奧·普佐出版處女作《黑色競技場》,一心想靠寫作揚名立萬,但這本小說及之後推出的幾部作品都黴得起冬瓜灰,普佐負債2萬美元,還要養活5個孩子。美麗而又冷漠強硬的母親甚至認為他精神有問題。
  • 為什麼教父2中的麥可:一定要殺死哥哥弗雷多?
    作者:薩沙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薩沙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第45期為什麼教父2中的麥可:一定要殺死哥哥弗雷多?薩沙也是教父電影迷,最近又看了一遍教父2。教父2中最大的悲劇不是麥可和妻子決裂,而是他下令處死了自己的哥哥弗雷多。
  • 《教父》教父1、2
    我看第二遍影評之前是更喜歡1的,看了第二遍影評之後我更喜歡2了,臺詞結合電影背景更值得推敲,也更悲傷一些吧。聊一聊幾個讓我難受的人物的死亡吧。第一個,老教父維託。看電影前我已經知道維託是怎麼死的了,可是當我看見那一片綠油油的菜園子的時候,心裡還是特別難受。
  • 《教父》教父洗禮-蒙太奇
    《教父》作為影史上最經典的影片之一,是導演科波拉的代表作。影片中有許多經典的片段值得反覆回味。之前我們通過一篇文章品味解析了《教父》開頭那場經典的群戲,而這篇文章,我們將解析影片中另一經典的片段——教父洗禮片段。
  • 《教父》:音樂經典的誕生
    被評為超級音樂經典的《教父》。必然是有它是經典的緣由的,而這些緣由要由你去看一遍,再看一遍,再看一遍,才能漸漸了解的深刻,才能回味無窮。開篇以一段薩克斯來引出最為經典對白場面。一位富商老闆的女兒被人侮辱暴打後上訴無效,老闆十分憤怒,來找教父哭訴,尋求幫助。沉穩內斂的教父反問他:「我們相識多年,這是你第一次來找我幫助,但我記不清楚上一次到你家喝咖啡是什麼時候了。我坦白來說,你從來都不想要我的友誼,你怕欠我人情。」教父一手擼著懷裡的貓,不緊不慢的控訴,卻顯得的危險,壓抑。緊接著商人的回答為我們解開教父身負的背景。「我不想惹麻煩。」
  • 《教父》影評:每一個男人心中都有一個「教父」
    這是一本黑幫書,卻充滿了家庭的溫情、人生的隱忍,難怪會帶來一部男人必看的經典影片。《教父1》——男人的榜樣在電影《教父1》裡,前三十分鐘通過一場婚禮交代這個家族內部的人物關係,從側面描述了教父的社會地位和影響力。鏡頭不斷在明亮的露天婚禮現場和昏暗的書房會議裡切換。
  • 《美國往事》:豆瓣評分9.2,比肩《教父》的黑幫史詩
    脫韁野馬般的科波拉在拍攝《教父》的時候就常常因為創作分歧和製片方派拉蒙電影公司不斷爆發矛盾和衝突,大為光火的派拉蒙曾經數次想要將科波拉辭掉。雖然《教父》最終出人意料的獲得了巨大成功,但是已然領教過科波拉厲害的派拉蒙還是有意將科波拉排斥在《教父2》的電影項目之外。
  • 經典電影評論賞析 《教父》
    一個以權力為中心的父系社會取代了現實世界,在這個社會中,教父執掌大權、主持正義,唯一的惡人是版徒。這個社會只有一條戒律,那就是麥可(阿爾帕西諾)說的:「永遠不要和家族對著幹。」 影片的第一幕發生在一間陰暗密閉的房間裡,這樣的安排意味深遠。這天是維多科利昂的女兒舉行婚禮的日子,作為一個西西里人,在這樣的日子裡他不能拒絕任何合理的要求。
  • 《教父》的幕後黑手竟然是她......
    《教父》是由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執導,馬龍·白蘭度、阿爾·帕西諾等主演的黑幫電影,於1972年3月24日在美國上映。《教父》是世界上最影響深遠的黑幫電影,又稱為男人的聖經。長達3小時看似平緩的節奏卻蘊含著無時不刻的博弈,舒緩而憂傷的音樂形成了電影的基色 ,人性間為了利益的衝突在黑幫這個非法組織中則更為露骨。
  • 《教父》裡馬頭竟然是真的!經典電影中的道具小故事
    《教父》觸目驚心的被砍掉的馬頭、《華爾街之狼》漫天飛舞的大把美鈔,以及《月光光心慌慌》令人悚然的殺人魔面具,無一不是為電影塑造情境、增添亮點的重要道具。但你是否曾經好奇,這些牽動觀眾情緒、極盡逼真的道具究竟如何誕生?本文將帶你走進《教父》、《華爾街之狼》和《月光光心慌慌》幕後,一窺讓製作團隊嘔心瀝血的道具秘辛!
  • 《教父2》解讀——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教父2》借著《教父1》的光環,拿獎拿到手軟,票房更是賺得盆滿缽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