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馬來西亞與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往來,兩國人民之間也有著深厚的友誼。在前不久熱播的文化節目《經典詠流傳》第二季中,一位來自馬來西亞的年輕小夥憑藉著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理解收穫了許多關注。他叫紀景華,他與一支來自臺灣的樂團,以年輕人的視角,重新解讀了《論語》的智慧。伴隨著歡快的節奏,六個充滿青春校園氣息的年輕人出現在舞臺上,他們用阿卡貝拉的方式,演唱了改編自《論語》九則的原創的古詩詞歌曲《還記得他曾說》,耳熟能詳的語句喚醒了聽眾的集體記憶。阿卡貝拉又叫無伴奏合唱,在各種器樂流行的16世紀之前,一直是西方音樂中最重要的演出形式。如今,這種輕鬆又俏皮的表演被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喜歡。當阿卡貝拉碰上中國古典詩詞,人們耳熟能詳的經典,在詩與樂的融合中產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碰樂團團長紀景華(馬來西亞籍):所有你們聽到的聲音都是從嘴巴發出來,包括爵士鼓也好,或是合聲也好,都是從嘴巴直接發出來的,就不用靠任何的樂器來做一個伴奏。 今年28歲的紀景華來自馬來西亞,是樂團裡資歷最老的成員。因為祖輩都是從中國遷居到馬來西亞的華人,家庭中一直十分重視孩子的中文教育,因此紀景華從小就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中國的四大名著、經典古詩詞幾乎成為他兒時最喜愛的讀物。紀景華:雖然我生長在馬來西亞,因為馬來西亞的國文是馬來文,那身為華人,對我們來說,中文還是我們的一個根吧,沒有離開過詩詞跟文言文,所以我覺得,對我自己來說比較有共鳴。高中畢業後,紀景華報考了臺北藝術大學學習聲樂,並幸運地將興趣和專業結合在一起,加入了當地以推廣中國古典詩詞為主的阿卡貝拉樂團。紀景華:我覺得這個蠻有創意的,用人聲樂團的方式推廣古詩詞,就會讓別人覺得說,有更深一層的藝術的價值在。在7年的時間裡,樂團已經累計改編創作了張九齡的《望月懷遠》,陸遊的《遊山西村》、嶽飛的《滿江紅》等30多首古典詩詞。從2012年成立樂團至今,中間許多同伴因為學業、工作等關係,相繼離開,而紀景華一直都在。2016年,他重新召集成員,組成了碰樂團,繼續演唱推廣中國古典詩詞。如今,在學習和排練間隙,紀景華還會去社區大學裡教合唱。今年,他即將研究生畢業,他說畢業後還想留在臺灣,在工作的同時,繼續堅守這份熱愛。紀景華:目前我們計劃7月要到我的國家就是馬來西亞去做巡迴演出,除了做巡迴演出的同時,推廣阿卡貝拉推廣古詩詞,未來希望可以走遍世界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