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笑話」被稱為анекдот(軼事,小故事),可以說是人類笑話史上最具歷史價值的瑰寶,極具含金量和幽默感。它誕生在十月革命之後(十月革命之前的我們叫做「沙皇笑話」),數量極為龐大,是對當時政治經濟和文化生活最辛辣的「諷刺」。
伴隨著蘇聯這部龐大的國家巨獸猙獰前進,無數的社會弊端和矛盾與日俱增,而獨裁的「鐵腕」也懸在每個「蘇維埃公民」的頭頂。「因言獲罪」早已不是新聞(傳說至少有20萬人因講政治笑話被捕),KGB的監聽和監視無處不在,於是蘇聯笑話轉入「地下」,進入了著名的「廚房時間」。
∆「赫魯雪夫公寓」的外觀,和中國北方城市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大量建造的「預製板」宿舍樓如出一轍。圖中為喀山某處
在十九世紀,全部俄羅斯文化都存在於貴族的莊園裡,而到了二十世紀,就產生於廚房了。所有的精華,所有的文化,都是從廚房開始的。很多人感謝赫魯雪夫,因為正是在他的領導下,人們才走出了公共宿舍,走進了「赫魯雪夫公寓」。從1954年開始,蘇聯建起了大批從法國「廉價社會住宅」的樣板樓移植的簡易公寓樓。這種公寓樓大量使用「預製板」材料,空間狹窄,隔音很差。但就是這樣的房子,解決了大量莫斯科居民的生活居住問題。他們開始歡天喜地的從地下室、工棚、木板房、過度擁擠的公共宿舍等處搬出來,搬進了「屬於自己的家」。
∆「赫魯雪夫公寓」被稱為「Khrushchyovka」,常見為3-5層的簡易建築。
在赫魯雪夫公寓中,廚房是標準化的,常常是只有九平米的簡陋小空間,隔壁就是不隔音的廁所。這裡即是烹飪之處,又是飯廳,還是會客室。但就算如此,大家也終於擁有了「私人空間」,在這裡可以暢所欲言,最重要的是不再害怕。因為在廚房裡,大家都是自己人。
∆「赫魯雪夫廚房」,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蘇聯人開啟了「廚房時間」,圖片來自網絡
∆1959年7月24日在莫斯科舉行的美國國家博覽會開幕式上,時任美國副總統尼克森和時任蘇聯部長會議主席赫魯雪夫,二人在美國廚房樣板間展開了一場即興的關於東西方意識形態和核戰爭的辯論,即著名的「廚房辯論」。
於是把收音機開到最大聲(怕被監聽),斟滿一杯又一杯的伏特加、茶和咖啡,聊著所有感興趣的話題直到天明,這就是屬於「蘇維埃人」的「廚房時間」。在這裡無論是自家親屬還是做客朋友,哪怕你是「廚房裡的不同政見者」,每個人都會懷揣數不清的「珍藏版笑話」,在酒過三巡之際拋出來與人分享。
∆柏林圍牆的一副塗鴉,該圖源自1979年10月7日拍攝的一張真實的政治新聞照片。當時正值東德30周年國慶,蘇聯領導人勃列日涅夫親訪並與東德達成了兄弟邦交合作協議。之後,他與東德領導人昂納克擁抱並接吻,即著名的「兄弟之吻」。
一般來說,蘇聯六十九年的歷史被劃分為四個時代——史達林時代、赫魯雪夫時代、勃列日涅夫時代和戈巴契夫時代。每個時代都有截然不同的政治氣氛,所以蘇聯笑話也因各個時代而迥然不同。
在這裡,我們精選了50則蘇聯笑話,與大家分享。諸條不做講解,請君意會。
∆一本書的封面——《這只是一個玩笑,同志:史達林的幽默,信任和日常生活(1928-1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