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曲家朱踐耳先生病逝,享年95歲,他讓中國交響樂發出自己的聲音

2021-02-22 文匯報


據上海交響樂團官方微博消息,上海交響樂團駐團作曲家朱踐耳先生因病於今晨九時辭世,享年95歲。根據朱老遺願,不開追悼會,遺體捐獻醫學研究。

朱踐耳1922年10月18日生於天津,在上海長大,中學時代曾自學鋼琴、作曲。少年時學習音樂。

1945年加入新四軍蘇中軍區前線劇團。1947年擔任華東軍區文工團樂隊隊長兼指揮。建國後在上海、北京等電影製片廠任作曲。1949年起擔任過上影、北影、新影、上海歌劇院、上海交響樂團等處專職作曲。

除了《唱支山歌給黨聽》《打得好》等耳熟能詳的革命歌曲,朱踐耳還曾為《和平萬歲》《龍鬚溝》《海上風暴》《偉大的土地改革》等影片配樂,創作了《翻身的日子》等電影插曲,花甲之年開始創作第一部交響曲,之後每年交出一部風格迥異的交響曲,先後創作10部屬於中國人自己的交響曲,還完成了交響詩管弦樂曲以及鋼琴、室內樂等音樂創作。這些作品在海內外被演奏並屢獲大獎,1990年朱踐耳被列入英國劍橋傳記中心的《世界音樂名人錄》,2001年榮獲首屆中國音樂金鐘獎「終身榮譽勳章」。


今年2月,文匯報記者曾到朱老家中探望他,當時他精神矍鑠,與記者聊了自己的創作道路。現選摘如下:

▲年屆95歲高齡的朱踐耳

一個溼漉漉的清晨,空氣中還留著剛下過雨的冷冽,記者推開了位於復興中路上的著名作曲家朱踐耳的家門。

穿戴整齊的先生坐在書桌前,低頭認真地在讀《文匯報》,並不時拿出筆來在報紙上寫寫劃劃。年屆95歲高齡的朱老精神矍鑠、笑意盈盈,「要說這兩年最開心的事情,就是交響大合唱《英雄的詩篇》 又重回舞臺」。

近兩年,朱踐耳的多部作品在上交重演。《納西一奇》《第二交響曲》《英雄的詩篇》《黔嶺素描》《天樂》……今年,創作於十幾年前的《天地人和》也要復排了。看到中國作品越來越受到重視,朱老很高興。

作為當代中國最有名也最活躍的作曲家之一,朱踐耳的創作道路並不一帆風順,充滿了艱辛,甚至遭受過嚴重的打擊。

《納西一奇》,這部今天聽起來特別豐富多元的作品,在當年的研討會上卻被認為太「怪」。朱踐耳卻說:「不急著改,等我回到昆明、回到納西、回到麗江,在群眾中演了再說。」到了當地,民間作曲家們聽了以後欣喜不已,說這些曲調我們天天聽,就是不知道怎麼用,「這是我們納西族自己的交響樂」,獲得這樣的反饋後,朱踐耳心裡的石頭落了地。

1995年,他帶著10個月內創作的4部交響樂作品從美國回到上海,參加了當時的「上海之春」音樂會。誰曾想,這些融合世界前沿技法的中國作品,引發了中國交響樂界一場激烈的思想交鋒。甚至有聲音尖銳質疑:這能算是交響作品嗎?「探索總是有代價的。」朱踐耳頂住了來自各方的壓力,他也並不認為自己的探索就必然代表「發展方向」,但當時一些激烈的輿論還是影響到他,「譜子寫不下去了」。

當時上交愛樂者協會會定期給朱踐耳開研討會,會上樂迷們說的每一句話朱踐耳都會仔細記下來,反覆咀嚼,「上海聽眾的水平很高」,朱踐耳說,他們提的意見往往切中要害,讓他受益良多。

也正是在這批樂迷的力挺下,朱踐耳最終從那次事件中振作起來,繼續他的創作道路。

歷史沒有忘記,從當年打破對「無標題音樂」的禁錮,從桑桐吸收現代手法的創作實踐,到80年代郭文景、瞿小松等「崛起的一代」對音樂界的衝擊,以及羅忠鎔等老作曲家對12音體系的運用,再到朱踐耳《納西一奇》的大膽嘗試,中國交響樂在不斷地探索和論爭中實現了藝術嬗變。

採訪中,朱踐耳先生一次次提到愛樂者協會對他「無聲的關愛」。「中國作品剛剛起步,要趕超國際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在這種環境下,我們需要『愛樂者』,希望所有中國作曲工作者都能得到善待。」

但是另一句話也被朱老反覆提起:現在的青年作曲家,要靜下心來下苦功啊。當年他花十年功夫寫出《第一交響曲》,現在會這般心無旁騖搞創作的人,試問還有幾個?即使現在,朱老聽完音樂會後也依然會做練習。

朱踐耳的手稿端正精準是圈裡出名的。夫人舒群勸他,「不要花那麼多時間寫譜子」,但每次,都被朱老反駁:「先生教的:每個符頭、每根線都要對齊,連在哪裡翻譜都要算好,方便指揮、演奏員閱讀。」

記者看到,在《朱踐耳作品集》其中一頁上,朱老體貼地用小字標註著中英文弓法:「在馬後敲奏四根弦,下、上弓,一個來回。」

▲手寫的樂譜上每一個符頭都畫得筆直端正

曾有人評價朱踐耳的作品:結合外國技巧和中國民族性,沒有任何流派的痕跡,自成一派。在朱踐耳看來,這是因為他無時無刻想著:要到民間去。「傳統的東西不能反映現代生活,現代的東西要拿到生活裡去核對、分辨,才會知道哪些是中的、哪些是西的。」

「多調性不是外國人先發明的,我們早有了」,在貴州山區,50個蘆笙隊就有50個調,大家你爭我趕哪怕高出半個音階,誰都想從樂隊裡跳出來,熱鬧的場景、豐富的旋律,當場就感動了朱老,「這才是現代的交響樂」。為寫《納西一奇》,朱踐耳跑到山區和納西族一起生活。晚上看大家圍著篝火跳舞。「明年,趁還跑得動,想去西藏、去雲南。」朱老說,民間有太多豐富的音樂元素等待發掘。

朱老,走好!

文丨文匯報記者 姜方 周敏嫻

為你推薦

春風十裡,不如當年的我自己

突發!陝西發生重大交通事故,已致36死13傷

花季少女離奇失蹤,綁匪竟然是?!上海公安自編自演了一部微電影,這演技我服!

地震雲預測「命中率」100%?真相:壓根沒!有!關!系!

相關焦點

  • 紀念作曲家朱踐耳:在交響夢與革命夢之間
    官方訃告發布,但噩耗的波瀾似乎未能越過音樂界和滬京兩地——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著名作曲家、中國音樂金鐘獎終身榮譽勳章及上海文學藝術獎傑出貢獻獎獲得者、上海交響樂團駐團作曲家朱踐耳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17年8月15日上午9時在上海瑞金醫院逝世,享年95歲。
  • 「淚別經典」世上再無朱踐耳,致敬巨匠交響夢
    圖說:朱踐耳先生去世 網絡圖  著名作曲家、原上海音樂家協會主席、上海音樂家協會第九屆常務理事會顧問朱踐耳先生因病於今晨
  • 中國近代音樂見證人作曲家蘇夏去世 享年96歲
    蘇夏網易娛樂5月1日報導 4月30日,著名作曲家、音樂理論家、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原作曲教研室主任蘇夏因病醫治無效在京辭世,享年96歲。目前中央音樂學院發布了訃告:蘇夏先生訃告  中央音樂學院離休幹部,作曲家、音樂教育家、音樂理論家,作曲系原作曲教研室主任,我國首批作曲專業博士生導師,為我國音樂事業與作曲及作曲技術理論做出卓越貢獻的蘇夏教授於2020年4月30日7點12分,在廣安門中醫院因病醫治無效辭世,享年96歲。
  • ...著名導演張毅病逝,享年69歲。他所創立的藝術機構琉璃工房也...
    【導演張毅病逝】11月1日,據臺媒報導,著名導演張毅病逝,享年69歲。他所創立的藝術機構琉璃工房也發出聲明,證實張毅於今早病逝,妻子楊惠姍、女兒張源都陪伴在旁,後續相關事宜安排處理中。
  • 【光影筆記】朱踐耳:在伊福部昭家作客
    相信先生對藝術的喟悟,山高水長,一直會綿延在愛樂人的心頭……    櫻花盛開的初春,我在芥川先生陪同下,去拜訪了他的老師伊福部昭先生。  這是東京的高級住宅區,環境幽雅。伊福部昭是日本老一輩作曲家,東京音樂大學校長、作曲教授,不少日本著名作曲家出自他的門下。儘管他德高望重,卻十分平易近人。
  • 朋友圈師生情 中國交響樂作品展演昨舉行
    這場音樂會不僅牽扯出半個交響樂的朋友圈、師生情,也以幾代作曲家的作品勾勒出中國交響樂70年發展的剖面。圖說:(從左至右)陳強斌、林大葉、方可傑、郭文景和王德龍向全場觀眾致意 新民晚報記者 郭新洋 攝鄒魯是中國交響樂發展史上的傳奇人物。
  • 中國著名作曲家劉振球於長沙逝世 享年八十歲
    星辰在線7月12日訊(星辰全媒體記者 唐茜茜) 中國音協第五、第六屆創作委員會委員、湖南省音協顧問、國家一級作曲、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文化部優秀專家、中國著名作曲家劉振球於2020年7月12日凌晨於長沙市第四醫院逝世,享年八十歲。
  • 毗陵唐氏後裔、著名實業家唐翔千逝世 享年95歲
    享年95歲——著名實業家唐翔千逝世我市有關方面發出唁電常報全媒體訊 前全國政協常委、香港知名實業家唐翔千先生於10日早上在香港逝世,享年95歲。昨天,市委常委、統戰部長韓九雲和常州海外聯誼會向唐翔千家人發去唁電,對唐翔千先生辭世表示深切哀悼。據了解,由唐翔千發起設立的唐荊川愛國興學基金已累計資助我市品學兼優、家境貧寒、有志於從事專業技術工作的324名高校學生完成學業,實現就業。唐翔千祖籍常州,是毗陵唐氏二十世孫。這是2007年唐翔千夫婦在我市荊川公園。
  • 中國作曲家的第一部交響樂——黃自為愛人所作
    這時,他的留學未滿,可以繼續選修自己喜歡的專業。他選擇了轉攻音樂理論,1928年進入耶魯大學音樂系,翌年完成了他的第一部交響樂作品《懷舊》序曲。 他靠這部作品獲得了耶魯大學音樂學時學位,並在畢業音樂會上公演。 同年八月,他回國在上海當音樂教授,身兼多職,為中國音樂教育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 著名作曲家姚明去世享年69歲 曾為《炊事班的故事》等作曲
    2018年1月22日訊,昨日下午,曾為《故鄉是北京》、《前門情思大碗茶》、《說唱臉譜》等家喻戶曉的「戲歌」譜曲的空軍政治工作部文工團一級作曲家姚明因病醫治無效,於解放軍總醫院病逝,享年69歲。姚明十分擅長將京劇和曲藝中的元素融入現代音樂的創作中,他的作品風格鮮明獨特,被譽為「戲歌」的典範。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李谷一唱火了這首京腔京韻純正的《故鄉是北京》,隨後,《前門情思大碗茶》和《說唱臉譜》等歌曲同樣因曲調中厚重的曲藝和戲曲風格火遍大江南北。此外,姚明還曾為小品《紅高粱模特隊》,電視劇《西遊記》續集、《炊事班的故事》,百集動畫片《三毛流浪記》創作主題曲。
  • 中國交響樂的魅力密碼
    作者:陳乾(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副研究員)  交響樂是隨著16、17世紀聲樂與器樂的發展而形成的。這一源自歐洲的音樂形式隨近代社會變革生根華夏,至今已有百餘年歷史。在音樂家曾志忞、蕭友梅、馬思聰、鄭志聲、林聲翕等人的不懈努力下,中國擁有了自己的管弦樂隊。這一具有「拓荒」意義的嘗試,為中國交響樂的發展種下了一顆希望的種子。
  • 交響樂之父|一位頗具創造精神的作曲家
    海頓是世界音樂史上影響巨大的重要作曲家,他是維也納古典樂派的第一位代表人物,莫扎特、貝多芬等著名作曲家的老師,被譽稱交響樂之父和弦樂四重奏之父。儘管如此,海頓還是學到了很多——主要是通過自學,另外他很小就開始享受維也納音樂環境的薰陶,這對一個音樂家來講是至關重要的。 不過這樣的日子到他十七歲的時候便結束了,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的發育,他的原本甜美的聲音逐漸變得沙啞,已經達不到童聲合唱團的標準了,加上一些意料之外變故,他最終退出了合唱團。
  • 訪著名作曲家葉國輝 | 讓世界「聽見中國」
    這是中國作曲家在阿比路錄音棚錄製的第一張個人交響樂作品專輯,五首曲目為管弦樂《晚秋》,女高音與樂隊《望大陸》,管弦樂《樂舞圖》,小提琴與樂隊《又聽江南》與管弦樂《中國序曲》。怎樣把這些故事演繹為自己心中的「樂」和「詞」,這個過程很有意思!Q6 橄欖:您為徐志摩著名的詩歌《再別康橋》譜曲,聽說他的長孫帶家人專程來上海聽了音樂會?葉國輝:「輕輕地我走了,正如我輕輕地來。我輕輕地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才華橫溢的徐志摩31歲寫下了他最具代表性,在世人中廣泛流傳的詩歌。
  • 著名演員杜雨露病逝,享年79歲!
    丨著名演員杜雨露病逝,享年79歲!
  • 著名演員杜雨露病逝,享年79歲!他曾出演《雍正王朝》
    著名演員杜雨露病逝,享年79歲! 2月22日晚,@中視協演員工作委員會 發布訃告:著名表演藝術家、尊敬的杜雨露老師,於2020年2月21日凌晨5點因肺癌於哈爾濱家中病逝,享年79歲。
  • 龍韜娛樂發出訃告黃子韜爸爸病逝,享年52歲,曾為兒子付出一切
    9月11號,龍韜娛樂突然發出訃告,稱黃子韜爸爸黃忠東近日病逝,享年52歲,喪失​將一切從簡,隨後黃子韜工作室轉發寫道:「謹次懷著沉痛之心,代表家屬黃子韜先生致謝所有關心,痛失至親,我們懇請大家給予黃子韜先生一些時間,處理事宜,陪伴家人。」
  • 中國著名的十大竹笛樂器演奏家
    生前系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上海音樂家協會表演藝術理事,上海市政協委員,於2006年1月21日因病在上海逝世,享年61歲。世人皆贊「古有俞伯牙,今有俞遜發。」俞遜發先生的笛樂造詣高超。由俞遜發灌制的笛子專輯《妝檯秋思》獲1992年10月北京全國第二屆金唱片獎併名列榜首,另外俞遜發演奏的由朱踐耳先生作曲的《第四交響樂》(為竹笛及二十二件弦樂而作的室內交響樂曲),於1990年秋榮獲瑞士「瑪麗·何塞皇后國際交響樂作品大賽獎」,這是中國人有史以來獲該項大獎。
  • 十部中國著名交響樂品鑑——下
    皮仙森小課堂——十部國內外都熟悉的中國交響樂昨天我們說了十部國內外都熟悉的中國交響樂的上半部分也就是其中的五首。今天我們把其餘的五首講完。皮仙森小課堂——十部國內外都熟悉的中國交響樂昨天我們說了十部國內外都熟悉的中國交響樂的上半部分也就是其中的五首。
  • 導演張毅病逝享年69歲 他曾執導女性電影三部曲:《玉卿嫂》等
    導演張毅病逝享年69歲 他曾執導女性電影三部曲:《玉卿嫂》等時間:2020-11-02 10:16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導演張毅病逝享年69歲 他曾執導女性電影三部曲:《玉卿嫂》等 11月1日, 導演張毅去世,享年69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