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部中國著名交響樂品鑑——下

2021-01-07 皮蘭的喵

皮仙森小課堂——十部國內外都熟悉的中國交響樂

昨天我們說了十部國內外都熟悉的中國交響樂的上半部分也就是其中的五首。

今天我們把其餘的五首講完。

皮仙森小課堂——十部國內外都熟悉的中國交響樂

昨天我們說了十部國內外都熟悉的中國交響樂的上半部分也就是其中的五首。

就中國交響樂百年歷史中的著名曲目來說,其實這十部著名作品也只是其中的滄海一粟而已,但不可否認的是,這十首在眾多中國交響樂作品中是具有引領意義的,也是頗具代表性的

那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小編所選取的這另外五首作品的簡介、作者以及創作概念吧。

《黃河》鋼琴協奏曲

鋼琴協奏曲《黃河》是於1969年由殷承宗、儲望華、劉莊、盛禮洪、石叔誠和許斐星六人改編自冼星海創作的《黃河大合唱》。

《黃河》鋼琴協奏曲在創作中運用了西洋古典鋼琴協奏曲的表現手法,在曲式結構上又融了入船夫號子等中國民間傳統音樂元素,不僅在當時的國內引起了強烈的反響,還因為其史詩的結構、華麗的技巧、豐富的層次和壯闊的意境,成為世界音樂史上較有影響力的一首中國協奏曲。

《黃河》於1969年問世,並於1970年元旦時,中共中研政治局在人民大會堂正式通過審查,當時的首演正式首演的鋼琴演奏是殷承宗,指揮由當時指揮界最具權威的李德倫擔任。一曲演完,周總理給出的評語是:「冼星海復活了!」可見該作品所具有的震撼人的能力。

所以,在音樂界有那麼一句流傳甚廣的話:有中國人的地方就必有梁祝,有中國人的地方也必有黃河。

《五行》(金木水火土)管弦樂組曲

管弦樂組曲《五行》是陳其鋼在1998年到1999年耗時一年多精心磨礪出的管弦樂組曲精品。

這部作品是陳其鋼受法國廣播電臺的委託與邀請,為該電臺的節目而專門創作的。該作品可單獨分為水、木、火、土、金五個管弦樂小品,該作品作曲技術精湛、形式精美,堪稱是一部難得的「現代配器教科書」。

陳其鋼談到該作品的創作理念時曾說過,他選取了極具中國特色的「五行」概念,在平靜的「水」中開頭,以此經過木火土,最終在高潮部分的「金」落下尾聲。然而,這一作品同時又具有可以毫無違和的頭尾相接之奇異特性。也就是開篇純淨透明、中間高低起伏、收尾鏗鏘明亮,與此同時各部分也可單獨拎出來作為音樂小品,連貫起來又秉承中國「五行」循環相生的特質。

正因如此,這部作品已經問世就立即於2001年入圍英國BBC國際作曲「大師獎」,2002年在北京國際音樂節上的首演也獲得了極大的成功。

《逝去的時光》大提琴協奏曲

作曲家陳其鋼於1995年受法國國家管弦樂團邀約並委託創作了大提琴協奏曲《逝去的時光》。

與《五行》所具有的鮮明創作性不同,《逝去的時光》這部大提琴協奏曲其實是作曲家相對更有感而發的一首作品,它表達了作者對過去美好時光的懷念與留戀。

該作品採用了中國聽眾耳熟能詳的《梅花三弄》的梵音旋律作為主題,並以此作為唯一的主元素貫穿全曲。由主題素材的鋪墊、推進、變化,演繹出整曲中兩次的主題變奏與再出現,從而使得全曲高潮迭起、氣勢恢宏。

《蝶戀花》弦樂協奏曲

《蝶戀花》是陳其鋼所作,2003由EMI/VIRGIN首次灌錄出版的中國現代音樂作品。

樂曲共分九段,分別題為《純潔》、《羞澀》、《放蕩》、《敏感》、《溫柔》、《嫉妒》、《多愁善感》、《歇斯底裡》和《情慾》,講述了一個女人的人生:從不諳世事,到怦然心動,然後為情所困,心懷妒忌,最終為一個不肯接納她(也許是無法接納她) 的男人付出了一切,癲狂之餘,便惟有渴望獲得一個家。

《蝶戀花》將中國傳統戲劇元素與西方音樂形式相融會,以獨特樂器組合和細膩音色運用傳達女人情感特性:大型交響樂團結合京劇青衣的低吟淺唱、女高音的烘託營造、二胡的迂迴流轉、琵琶古箏的輕抹重挑,唯美詩意地織繪出女性最為內在真實的純、柔、媚、狂。

《山之祭:為打擊樂獨奏與管弦樂隊而作的協奏曲作品47號》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時郭文景有感而發的作品。

這是作曲家郭文景為汶川大地震中死難的和倖存的父老鄉親所寫的一部有力度、有深度的打擊樂協奏曲。該樂曲技術含量極高,演奏難度也非常大。

該作品第一樂章標題為「馬林巴德託卡塔和悲歌」,用拖卡卡的明朗活躍、生機勃勃襯託出祖國山水與孩子們春節輕盈如花般的美好,另外用打擊樂天搖地動、山崩石裂般的質感與前者形成強烈對比,從而描繪出好像花瓣兒般美好而脆弱的一切在災難中片縷飄落,無法挽回的失落與悲痛。

《愁空山》竹笛與管弦樂隊協奏曲作品18之2

中央音樂學院博士生導師、著名作曲家郭文景於2007年的力作竹笛與管弦樂隊協奏曲。

《愁空山》的作者郭文景是個非常執著於藝術完美性的作曲家,他曾在該作品問世之時說:只有八孔笛才能演奏《愁空山》。

然而非常有意思的是,同樣對藝術專業要求非常嚴謹的笛子演奏家唐俊喬於2003年的現場演出中,用精湛的演奏技藝向作曲家郭文景證明,用六孔笛同樣可以演奏該作品。而作曲家郭文景也笑著承認了這個事實,只是說,演紮實的奏功底與技巧才是完美演奏這部作品的首要前提。

該作品富於濃鬱的中國音樂特色,自問世以來,備受音樂界人世的好評與推崇,是國內外各大樂團頻繁演奏、廣大聽者喜愛的佳作之一。

今天我們就正式把十部中國著名交響樂作品都欣賞完了。

你對皮蘭文化匯的音樂推鑑還滿意嗎?

好啦,今天的藝術分享就到這裡~

你喜歡嗎?如果喜歡,趕緊關注皮蘭文化匯吧~

有無數有用、有趣的藝術資訊等著你哦~

相關焦點

  • 第四屆「中國交響樂之春」精彩開幕
    首先在本屆「中國交響樂之春」奏響曼妙交響的是由我國著名指揮家譚利華執棒的北京交響樂團。這支締造了7次旅歐巡演奇蹟的樂團,在開幕音樂會上先後奏響了張千一、德沃夏克、普羅科菲耶夫的中外交響名曲。  2008年開始,國家大劇院通過四屆精心打造的「中國交響樂之春」為國內各大交響樂團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臺,力推中國交響樂作品、中國青年指揮家與演奏家,為推動中國交響樂事業發展不遺餘力地貢獻力量。
  • 中國交響樂70年黃鐘大呂之美,中國交響樂作品展演在滬舉行
    東方網記者鬱婷藶11月27日報導: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中國交響樂作品展演——上海音樂會」第二場昨晚在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舉辦。當晚音樂會由指揮家林大葉攜手上海愛樂樂團,為觀眾帶來中國當代作曲家鄒魯創作的《交響狂想曲》、陳強斌《繡賦》、周龍《弦樂四重奏與管弦樂協奏曲--唐詩二首》、王德龍《冰雪丁香》、方可傑《熱巴舞曲》、郭文景《交響變奏曲--祖國》等優秀交響樂作品。
  • 芭交大型原創交響樂作品《交響京津冀》首演 用交響樂講述中國故事
    9月6日晚,中央芭蕾舞團交響樂團推出的大型原創獨立交響樂作品《交響京津冀》在國家大劇院首演。《交響京津冀》從作品委約、創作排演到首演,時間跨度超過兩年。中央芭蕾舞團音樂總監、著名指揮家張藝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用交響樂的語言去講述中國故事,這是我們每一個音樂從業者的職責。」張藝在彩排中 攝影/北青-北京頭條記者 崔峻本場音樂會上演的三部新作分別是《寓言三則》《故事三篇》《交響三章》,觀眾領略到交響藝術與京劇唱腔、京韻大鼓、天津時調、河北梆子等戲曲曲藝的創新聯袂,令人耳目一新。
  • 中國十部著名歌劇,你了解嗎?
    中國十部著名歌劇,你了解嗎?歌劇是一門西方舞臺表演藝術,簡單而言就是主要或完全以歌唱和音樂來交代和表達劇情的戲劇。接下來一起來看看是哪些吧。《白毛女》2011年大型民族歌劇「白毛女」來源於一個富有傳奇色彩的民間傳說。
  • 著名作曲家朱踐耳先生病逝,享年95歲,他讓中國交響樂發出自己的聲音
    ▲年屆95歲高齡的朱踐耳一個溼漉漉的清晨,空氣中還留著剛下過雨的冷冽,記者推開了位於復興中路上的著名作曲家朱踐耳的家門。到了當地,民間作曲家們聽了以後欣喜不已,說這些曲調我們天天聽,就是不知道怎麼用,「這是我們納西族自己的交響樂」,獲得這樣的反饋後,朱踐耳心裡的石頭落了地。
  • 朋友圈師生情 中國交響樂作品展演昨舉行
    「我的父親鄒魯自己也沒聽過幾次為慶祝國慶10周年所做的《交響狂想曲》,60年來,這也不過是與第四個交響樂團合作的版本,所以,今天我們全家都來了……」昨晚在上交音樂廳上演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中國交響樂作品展演」之前,鄒魯的兒子、同樣也是作曲家的鄒向平深情回憶。
  • 中國原創交響樂作品如何破局
    核心提示 西方經典交響樂作品對於一支樂團的生存發展來說非常重要,但仍然不夠,中國樂團還要用交響樂講好中國故事,讓交響樂接中國地氣、服民族水土; 中國原創交響樂的發展,受到作曲家觀念、觀眾欣賞習慣、資金等的制約; 振興中國原創交響樂
  • 中國交響樂的魅力密碼
    作者:陳乾(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副研究員)  交響樂是隨著16、17世紀聲樂與器樂的發展而形成的。這一源自歐洲的音樂形式隨近代社會變革生根華夏,至今已有百餘年歷史。在音樂家曾志忞、蕭友梅、馬思聰、鄭志聲、林聲翕等人的不懈努力下,中國擁有了自己的管弦樂隊。這一具有「拓荒」意義的嘗試,為中國交響樂的發展種下了一顆希望的種子。
  • 他的《曲水流觴》讓老外迷上王羲之 看葉國輝如何用交響樂解讀中國...
    ,並在晚宴上為寫出《蘭亭序》的王羲之乾杯;有感於《京劇印象》,外國作曲家們紛紛加入他主導的「聽見中國」項目,並譜出了風味各異的《空城計》;在上海音樂學院作曲系任職期間,他要求每個學生都要加深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並帶他們去到上海戲曲學院和那裡的學生組隊創作……他就是葉國輝——中國著名作曲家,上音作曲系教授,立志用交響樂讓世界了解中國的文化使者。
  • 京劇「邂逅」交響樂,鋪展運河畫卷_娛樂頻道_中國青年網
    12月2日、3日,由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出品,北京交響樂團、北京京劇院聯合製作的大型京劇交響套曲《京城大運河》將在國家大劇院首演,帶領觀眾在交響樂、京劇、合唱的跨界融合中,探尋京城大運河的歷史文化故事,品鑑大運河的史書畫卷。日前,《京城大運河》主創團隊在國家大劇院分享這部作品的創作歷程。
  • 這兩張黑膠唱片或改寫中國交響樂錄製史
    張亨偉 攝中新網上海12月18日電 (李秋瑩張亨偉)「這是錄製於1929年的交響樂唱片,時間已過去90年,但音質依然清晰、層次分明。」當晚,上海市民許慎把父親許步曾生前珍藏的這兩張黑膠唱片,捐贈給上海交響樂團。據考證,這兩張黑膠是有檔案記錄的上海交響樂團歷史上最早錄製的唱片,或許也是中國交響樂歷史上現存最早錄製的唱片。
  • 交響樂欣賞指南
    作為一直活躍在我國樂壇,具有廣泛影響力的中國電影樂團,曾先後與美國、德國、法國、日本、菲律賓、俄羅斯、義大利等世界著名指揮家、作曲家、演奏家、舞蹈家合作演出了交響音樂會、世界著名歌劇、芭蕾舞劇等。中國電影樂團作為中國唯一一支具有節日樂團風格的國家級專業院團,首創了流行音樂、拉丁音樂、民謠、戲曲與交響樂的跨界融合,她的演奏風格多樣,整體配合默契,演奏技巧高超。博得了中外音樂界、藝術界以及廣大觀眾的高度讚譽。
  • 這兩張黑膠唱片或改寫中國交響樂錄製史_文化_中國西藏網
    中新網上海12月18日電 (李秋瑩張亨偉)「這是錄製於1929年的交響樂唱片,時間已過去90年,但音質依然清晰、層次分明。」當晚,上海市民許慎把父親許步曾生前珍藏的這兩張黑膠唱片,捐贈給上海交響樂團。
  • ...宣晶|交響樂|上海交響樂團|上海|郝維亞|中國頌|姜方|葉辰亮|衛中
    上海市音樂家協會副主席、哈爾濱音樂學院院長楊燕迪認為,重大命題創作對於作曲家來說是非常艱巨的挑戰,尤其是交響樂這種音樂形式,需要創作者用兼具歷史深度、人文思考、藝術高度的音樂,折射黨的崇高信念和堅韌力量,書寫建黨百年以來幾代人心中的民族記憶,展示中國音樂人深沉的家國情懷和音樂思考。
  • 中國音協交響樂團聯盟:國內外「雙循環」讓交響樂「動」起來
    烏婭娜 攝  中新網呼和浩特11月15日電 題:通訊:中國音協交響樂團聯盟:國內外「雙循環」讓交響樂「動」起來  中新網記者 烏婭娜  14日晚,中國指揮家林大葉與內蒙古民族藝術劇院交響樂團合作演出《完全貝多芬》IV—《林大葉與IMSO》交響音樂會。
  • 大型民族交響樂《關公頌》專家研討會在京舉行
    12月16日上午,大型民族交響樂《關公頌》專家研討會在京舉行。來自北京及哈爾濱、西安、太原等地的業內專家學者共聚一堂,圍繞《關公頌》的創作理念、藝術成果、演出效果等進行了研討。運城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志峰,運城市政協副主席劉國義出席研討會。
  • 【西方交響樂巡禮】一、音樂天才與交響樂的創世紀
    文:蘇立華編輯/校對:蘇鑠然如果您想了解和愛上交響樂,那就從欣賞「BBC交響樂導賞」紀錄片開始吧。
  • 新時代需要怎樣的交響樂成為亟待探討的問題
    原標題:新時代需要怎樣的交響樂,成為亟待探討的問題   為何全世界作曲系學生寫出來的作品都差不多  說到中國的交響樂作品,很多人耳熟能詳的仍然是 《梁祝》 《紅旗頌》等。與它們的久演不衰相比,近一段時間以來,兼顧大眾口味與高超技巧的音樂作品卻少之又少。
  • 熱門推薦丨航海王音樂交響樂重返中國!
    航海王音樂會以精彩的動畫視頻配上交響樂,現正在世界各地巡迴演出(香港、法國、英國等)!世界著名的動漫系列《航海王》的視頻交響音樂會即將重返中國!音樂會將會有完整的管弦樂隊演奏,配上大屏幕視頻投影,以及作曲家田中公平將會在舞臺上表演幾首新歌,這將會是一個等待你去發現的夢幻冒險!本次音樂會更是邀請到了一位神秘嘉賓蒞臨現場,為大家現場演奏更多《航海王》的經典樂曲!
  • 十年磨劍,貴陽交響樂團創造全國交響樂領域的「貴陽模式」
    貴陽交響樂團的誕生,填補了我國交響樂領域多年來沒有民營資本註冊進入的空白,被中國音樂界最權威的報刊《音樂周刊》譽為交響樂領域的「貴陽模式」。2009年2月19日,全國首家「民辦公助」職業交響樂團——貴陽交響樂團落戶築城。在貴陽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貴陽大劇院裡有600個座位的音樂廳成為該樂團無償使用的演出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