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曲水流觴》讓老外迷上王羲之 看葉國輝如何用交響樂解讀中國...

2020-11-24 騰訊網

圖說:葉國輝《晚秋——葉國輝與倫敦交響樂團》唱片 官方圖

聽了他的《曲水流觴》,有外國樂迷愛上中國文化,並在晚宴上為寫出《蘭亭序》的王羲之乾杯;有感於《京劇印象》,外國作曲家們紛紛加入他主導的「聽見中國」項目,並譜出了風味各異的《空城計》;在上海音樂學院作曲系任職期間,他要求每個學生都要加深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並帶他們去到上海戲曲學院和那裡的學生組隊創作……他就是葉國輝——中國著名作曲家,上音作曲系教授,立志用交響樂讓世界了解中國的文化使者。

近日,經過倫敦交響樂團、阿比路錄音室、中國唱片上海公司的通力合作,《晚秋——葉國輝與倫敦交響樂團》的唱片正式發布。據悉,這也是中國作曲家首次在世界知名的阿比路錄音室完成的個人交響樂作品專輯的錄製。

《晚秋——葉國輝與倫敦交響樂團》葉國輝交響樂作品選集錄製於2018年,當時葉國輝一行前往世界頂級的錄音棚聖地,英國阿比路錄音室,與世界前五大著名交響樂團之一的倫敦交響樂團進行了合作錄製。選集共收錄5部作品——《晚秋》管弦樂(2007)、《望大陸》女高音與交響樂隊(2011)、《樂舞圖》管弦樂(2013)、《又聽江南》小提琴與交響樂隊(2015)、《中國序曲》管弦樂(1998),俱是作曲家極具代表性的交響樂作品。

《晚秋》管弦樂創作於2007年,也是一個晚秋的季節。回憶當初的創作經歷,葉國輝說:「作曲和作文一樣,都有靈感突然來襲的偶然。」當時他正帶領上音青年交響樂團去國外參演音樂節,音樂節要求參與團體都能演奏一部原創作品,葉國輝交完了「作業」就回來了,也沒想到後來竟然拿了榜首。那屆評委一致推選這部作品,並直言旋律所創造的意境和「晚秋」的標題太貼合不過了!

圖說:葉國輝和團隊在商量作品 官方圖

「勝在意境」是很多人聆聽葉國輝作品最深的感觸,而在葉國輝看來,成就這份意境的正是中國傳統文化對他的影響。無論是小提琴與交響樂隊的近年佳作《又聽江南》或是早期帶有鮮明「國風」特色的《中國序曲》,傳統戲曲、江南小調,還有中國廣袤大地上別具風味的民族音樂,都為他的創作提供了養分和靈感。

出生於70年代的葉國輝,自小聽了很多現代革命京劇,《紅燈記》《沙家浜》《智取威虎山》都在他小小的心靈種下了傳統藝術的種子。而京劇元素也時常會出現在他的音樂作品中。從《中國序曲》《京劇印象》再到《梅蘭芳序曲》,讓他的創作極具畫面感,又自帶風格。並保有特別的風韻,讓人回味。

在一度為強調自家作品的「德奧之風」,而忙不迭與傳統出身劃清界限的創作風氣中,葉國輝無疑是「逆風而動」,他從不刻意在中西之間劃界限,也不迴避作品中蘊含的中國元素,反而一再地將自己從傳統文化中汲取的靈感注入作品中,讓藝術火花碰撞。如今的流行詞「跨界」「混搭」甚至「交互」早就在他的作品中得以實踐,並收穫頗豐。

在葉國輝看來,交響樂是一種音樂表達,而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是要輸出的內核,「用交響樂來講述中國故事」不是一句口號,而更應該是一種創作思路和創作訴求:「這也是我們每個中國作曲家的責任。」

圖說:葉國輝和交響樂團在排練中 官方圖

據悉,這張專輯中,不但可以聽到作曲家個人創作風格的演變,也能深刻感到他「以音樂之名」,追尋母語文化,講述中國文化的自覺意識和姿態。在女高音與交響樂隊的《望大陸》中,擔任獨唱的是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李秀英。小提琴與交響樂隊《又聽江南》,由小提琴家黃蒙拉擔任獨奏。兩位的精彩演繹,也讓在錄音現場的倫敦交響樂團的演奏家們驚嘆不已!

專輯《晚秋——葉國輝與倫敦交響樂團》的問世,在很多業內專家看來具有裡程碑式意義。它穿越時空、跨越民族的審美闡釋,不僅是當代中國交響樂走向世界過程中的亮點和最有力的呈現,也為中國傳統音樂,為中國交響樂與世界的真正對話,與互動交流,打下一個堅實的橋樁,讓人們更有自信站在「世界的高度」回眸中國,傾聽中國。

(新民晚報記者 朱淵)

相關焦點

  • 在他的音樂中,聽見華夏風韻|《晚秋——葉國輝與倫敦交響樂團交響樂作品選集》發行
    下面,就讓我們具體看一下,這張專輯中的5部交響樂作品。選集中的5部作品——《晚秋》管弦樂(2007)《望大陸》女高音與交響樂隊(2011)《樂舞圖》管弦樂(2013)《又聽江南》小提琴與交響樂隊(2015)《中國序曲》管弦樂(1998)——是作曲家極具代表性的交響樂作品。
  • 訪著名作曲家葉國輝 | 讓世界「聽見中國」
    上海音樂學院誕生的初期,作曲系的前輩大師們為中國專業音樂教育事業建構了鴻篇巨製,我們後學對前輩、對學院、對學術的敬畏之心永遠都在,這也是激勵一代代上音學者用厚重的歷史視野向前走路的力量。當然對於創作的熱愛是我忙碌工作之餘很開心的事情,這期間我創作的《望大陸》、《曲水流觴》、《唐朝傳來的音樂》、《再別康橋》、《王羲之》等,先後在上海之春及國際藝術節上演,每一次的演出實踐,應該說都為自己的創作積累了許多經驗。2013年東方藝術中心首演大型編制交響樂作品《唐朝傳來的音樂》這些作品所表現的最基本主題,都與中國文化更確切的說與中國傳統文化有著極大的關聯。
  • 從倫敦阿比路錄音棚到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在葉國輝《晚秋》裡聽見...
    在倫敦北郊一幢不起眼的小房子裡,藏著世界上最著名的錄音棚之一阿比路錄音棚。2018年,指揮家李·雷諾茲(Lee Reynolds)執棒倫敦交響樂團,在這裡錄製了《晚秋——葉國輝與倫敦交響樂團》,收錄了中國作曲家葉國輝5部交響樂作品。
  • 古琴曲《流觴》:曲水流觴,風雅之極
    「曲水流觴」 主要有兩大作用,一是歡慶和娛樂,二是祈福免災。古琴曲《流觴》,被收錄於被錄入《西麓堂琴統》第3卷。描寫的是在三月三上巳節之日,晉代著名大書法家、會稽內史王羲之偕親朋謝安、孫綽等42人,在蘭亭修禊後,舉行飲酒賦詩的「曲水流觴」活動,盛了酒的觴放在溪中,由上遊浮水徐徐而下,經過彎彎曲曲的溪流,
  • 曲水流觴詩酒情,夢之藍M6+賦能《酒桌派》,讓更多年輕人愛上中國酒文化
    「羽觴」是我國古代的盛酒器,出現於戰國時期,延續使用於漢晉,其後逐漸消失,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文人雅集「曲水流觴」中使用的便是這個盛酒器。東晉永和九年,會稽山陰蘭亭雅集,王羲之留下了「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成就中國書法史上一段千古佳話。自此,「曲水流觴修禊事」也從民間傳統習俗發展成為文人墨客詩酒酬唱的一種雅事。
  • 京都祭典丨一場重現流觴曲水的平安雅宴
    曲水流觴的千年風流畫卷,在這春日的午後緩緩攤開,讓人不禁失了神。點擊觀看《賀茂曲水之宴》提到曲水之宴的源頭,終究是離不開中國,據說最早可溯於西周。三月初三上巳節這一天,祓禊儀式②之後,眾人臨水而坐,置羽觴③於水流中,飄至跟前則要飲酒賦詩。既是風流雅事,又可祛災祈福。
  • 作曲家葉國輝作品《望大陸》在2016北京現代音樂節 開幕式音樂會上演出
    在交響樂、室內樂、電子音樂等眾多音樂創作領域獲得突出成果,國內外許多著名樂團演奏了他的作品並產生了廣泛的影響。1997年他的《新世紀序曲》在香港回歸期間隆重獻演,並獲「迎香港回歸交響作品評獎」銀獎;作於1998年的《中國序曲》自首演以來被多次公演並獲「全國第十屆音樂作品[交響音樂]評獎二等獎;2002年《森林的祈禱》獲「2002臺灣國際作曲比賽」第二獎;2004年,他受法國裡昂國立音樂創作中心委約創作電子音樂作品《聲音的六個瞬間》,2006年以來,受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委約先後創作大提琴協奏曲《致莫扎特》、古琴與樂隊
  • 【讀史有悟】佩蘭祓禊,曲水流觴——被遺忘的上巳節
    王羲之人微醉乘興,提筆暢意揮毫,在蠶繭紙上一氣呵成了書法精品——《蘭亭集序》。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鹹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 來赴一場流傳千年的流觴雅集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這一天,王羲之、謝安一行人在會稽山陰蘭亭,組織了一場風雅集會。千年前,他們也許沒想到這會成為歷史上最為著名的雅集,沒想到《蘭亭序》會成為千古第一行書。千年後,巫娜老師與縵客將在這個春日效仿魏晉名士,在蘭亭相會,以古琴為媒,以《流觴》抒志,續寫刻在中國人骨子裡的文人精神。
  • 1666年前的今天,王羲之揮毫成就了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
    這位長者,時年51歲,正值仕途不利,於是帶上自己的幾位兒子與四十二位貴族高官相約,去郊外踏青遊玩,抒發胸中的抑鬱情懷。在他的一生中,有過許多的職位和稱號,但都不及書聖二字,相信你也聽過他的名字王羲之。奠定他書聖地位的作品,無疑就是於1666年前的今天誕生的《蘭亭集序》。
  • 上巳節丨聽一曲古琴演奏《流觴》:人間最美三月三,曲水流觴,莫負春光
    魏晉以後,該節日改為三月初三,故又稱重三或三月三,上巳節逐漸演化為皇室貴族、公卿大臣、文人雅士們臨水宴飲(稱曲水宴)的節日,並由此而派生出上巳節的另外一項重要習俗———曲水流觴。歷史上最著名的一次「曲水流觴」活動是王羲之與其友在會稽舉行蘭亭之會,大家飲酒賦詩,論文賞景。王羲之揮毫作序,乘興而書,成就了書文俱佳、舉世聞名、被後人讚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集序》。
  • 在世界錄音聖地阿比路,作曲家葉國輝錄製了唱片《晚秋》
    2018年,上海音樂學院作曲系教授葉國輝一行前往阿比路錄音室,與倫敦交響樂團合作錄製了《晚秋——葉國輝與倫敦交響樂團》葉國輝交響樂作品選集。選集中的5部作品——《晚秋》管弦樂(2007)、《望大陸》女高音與交響樂隊(2011)、《樂舞圖》管弦樂(2013)、《又聽江南》小提琴與交響樂隊(2015)、《中國序曲》管弦樂(1998),均為作曲家極具代表性的交響樂作品。
  • 古琴曲《流觴》曲水流觴,風雅之極
    曲水流觴,是中國古代民間
  • 貝多芬交響樂與我的邂逅
    2020年11月14日,《晚秋——葉國輝與倫敦交響樂團》葉國輝交響樂作品選集在上海發表,這是中國作曲家第一次在世界頂級的阿比路錄音室(Abbey Road Studios)完成的個人交響樂作品專輯的錄製
  • 【 羽觴醉月 】 ——玉耳杯與我國古代的「曲水宴」習俗
    「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這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在桃花園與諸位堂弟聚會時一詠而出之句,他們互相傳遞著酒杯,醉倒在月光之中,一敘心中豪情;「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這是西晉詩人王羲之所描繪的曲水宴的盛大景況,文人騷客們沿水流而坐,暢敘幽情。在這些雅致愉快的宴會活動中,都有一個不可或缺的東西,那就是中國古代的傳統酒器——玉耳杯(也稱「羽觴」)。
  • 東晉流亡貴族居然從新亭對泣到曲水流觴,照此來看臺灣危矣!
    此間,中國歷史上發生了第一次「衣冠南渡」。這是一次改變中國歷史的大遷徙。其中有平頭百姓,也有世家大族,甚至還有皇室宗親。這些來自北方的遷徙大軍中有兩個與眾不同的人,一個是琅邪王司馬睿,另外一個是北方世家大族的領袖王導,正是由於他們的到來,改變了中國歷史。他們共同建立的政權,開啟了中國歷史上一個特殊的政治模式——東晉門閥政治。
  • 憑欄已覺梅心動,倚戶才知菊色頹‖【曲水流觴】2017第270期
    濃妝豔抹又如何,倒引得、詩詞幾卷。 西江月.無題文/淡月疏煙眷念常縈筆墨,心香已系秋春。情牽夢裡賞花人,更待魚書雁信。不使花魂逐水,何堪珠淚凝巾。無期相見意如焚,此恨綿綿不盡。一、綜合版1、母親節同題詩--當年嬌女今斑鬢,最怕人前聞喊娘2、【曲水流觴
  • 周杰倫《蘭亭序》=王羲之《蘭亭序》?
    對於90後而言周杰倫並不陌生,他的中國風歌曲也曾影響著我們這代年輕人。
  • China Story 第10期 | 飛花流觴行酒令
    中國詩詞大會帶火的飛花令便是雅令的一種,得名於唐代詩人韓翃《寒食》中的名句「春城無處不飛花」。行飛花令時可選用詩和詞,也可用曲,但選擇的句子一般不超過七個字。比如說,酒宴上甲說一句第一字帶有「花」的詩詞,如「花近高樓傷客心」。乙要接續第二字帶「花」的詩句,如「落花時節又逢君」。丙可接「春江花朝秋月夜」,「花」在第三字位置上。
  • 王羲之《蘭亭集序》——袁莎
    王羲之《蘭亭集序》節選【白話譯文】永和九年,時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們會集在會稽郡山陰城的蘭亭,為著做禊事。眾多賢才匯聚於此。此地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樹林,修長的竹子。亦有清澈湍急的溪流,輝映環繞在亭子四周,我們引溪水為流觴的曲水,排列坐於曲水一旁,雖沒有琴瑟歌詠之盛況,然飲酒,作詩,亦足以暢快抒發幽然深藏的情緒了…                        晉穆帝永和九年(353年)農曆三月初三,「初渡浙江有終焉之志」的王羲之,曾在會稽山陰的蘭亭(今紹興城外的蘭渚山下),與名流高士謝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