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怕你打不完,二戰美軍單兵作戰得帶多少彈藥?

2021-01-18 瘋狗的輕武

美軍和火力總是被聯繫在一起,畢竟從19世紀末開始他們就是藍星軍工產能大佬,為了取得火力優勢,從來不在乎那點錢。而為了潑水爽,單兵攜彈量少不了,這篇的話狗子和大家聊聊二戰中美軍單兵得帶多少彈藥。不過這篇裡說的只是步兵班,排及以上下屬的一些兵種(比如機槍排、迫擊炮班之類的沒有算在裡頭)

當時陸軍和四等人步槍兵配發的都是M1923子彈帶,這貨總共有10個小袋子。每個袋子放一個8發的M1加蘭德彈夾,它配發的很早,加蘭德還沒問世的時候它就是美軍的標準攜具,當時它是塞兩個5發的M1903春田步槍的彈夾。

我的意思是,二戰剛開打那會,當陸軍用M1923裝加蘭德彈夾時,四等人還在用它塞春田彈夾。

如果光裝備一條彈帶的情況下,一名加蘭德陸軍的攜彈量是80+8,一名春田馬潤的攜彈量是100+5。

不過這只是標準,如果出去幹硬仗,他們還會多帶1-2條附加彈藥帶,就是斜跨在胸前的那種。

這種被稱之為disposable bandolier的彈藥帶有六個口袋,每個口袋同樣裝一個加蘭德彈夾或者兩個春田彈夾。換言之,陸軍/馬潤步槍手的作戰攜彈量最高能有80+96+8=184發,如果是春田步槍則高達225發。

二戰時美國陸軍班標配一把BAR,也就是白朗寧自動步槍充當班用機槍使。而1944年的海軍陸戰隊步兵班則配了三把。機槍手的攜行具是M1937,六個袋子,每個袋子裡可以塞兩個20發彈匣。總計12x20+20=260發,但話說回來,機槍手本人可能會在其中一個袋子裡塞保養套件,所以實際上可能只有10個備用彈匣。

當然,這個攜彈量相比其他國家的機槍手而言算少的,但美國陸軍的步兵班是分組的。其中持BAR的哥們會和另外兩個好兄弟組成一個火力組(他們稱之為Automatic RIfle Team),這兩其中一個是副射手,一個是彈藥手,每個人都會幫機槍手扛12個彈匣。

衝鋒鎗的話無論在陸軍、陸戰隊還是傘兵部隊,都不屬於步兵班的制式武器。一般會在連部裡頭備一些,然後按需下發。標準是五袋裝,有20發彈匣版的,也有30發的(後期用M3黃油槍的時候都是30發)

但搭配上還是靈活的,除了5袋裝的,也有3袋裝的,當然你也可以腰上掛個5袋,胸前再斜跨一個,這純粹看需求。

相比衝鋒鎗,M1卡賓槍更為普遍。無論是陸軍還是陸戰隊,軍官和高級士官、技術兵種、彈藥手大多都是配卡賓,海軍陸戰隊的步兵班長也是卡賓。因為卡賓更多的是一種自衛型武器,因此彈容量不大,標準就是兩個包,每個包有兩個袋子,各塞一個15發彈匣。總攜彈2x2x15+15=75發。

不過這種小包很模塊化,要是任務有需求就在武裝帶上多掛幾個,甚至還可以在槍託上綁一個。

美國陸軍的標準步兵班總共12人,分成三個小組。其中班長+2偵察兵三人作為尖兵。標配是三把加蘭德,但很多時候班長會拿到衝鋒鎗。由於主職是偵察,因此他們三攜彈量不會太大,一般就是標準攜彈,這組裡一般會有一個持槍榴彈。

火力組一桿BAR,兩桿加蘭德,由於兩副手都需要幫BAR扛彈藥。因此他們很多時候甚至連M1923標準步槍彈帶都不拿,只是斜跨一條附加彈帶。

步兵組是進攻的主要組成,由副班長和5個步兵組成,這批人的攜彈量往往是最高的,標準的M1923+附加彈帶,步兵組裡頭一般會有一個持槍榴彈的。

海軍陸戰隊的步兵班和現代的組織幾乎一樣,總共13人,除掉班長(持M1卡賓)之外分成三個火力組。每個火力組都有一挺BAR和三把加蘭德,其中一人作為副機槍手,只攜帶標準的M1923彈帶,背包中會塞BAR的彈匣。另一人作為榴彈手,會額外攜帶包括M9破甲彈在內的各式槍榴彈,另一人則會額外攜帶更多的加蘭德彈夾。

相關焦點

  • 單兵自衛武器PDW概念的形成和沒落
    首先得說,戰場上並不是每個當兵的都是參與一線作戰的。尤其在19世紀就有大量的炮兵,輜重兵之類的非一線人員。而當時的步槍動不動就一米半的長度,又沉又累贅,因此這票人需要的是較為輕便的武器用以自衛就行,尤其是被騎兵突襲的時候也不需要長距離作戰,因此當時的炮兵,騎兵,輜重兵往往都是配卡賓槍。
  • 拿起波波沙,一起喊烏拉,二戰蘇聯紅軍單兵攜彈量一覽
    描述的是在史達林格勒戰役期間,蘇軍面臨嚴重的槍枝彈藥短缺,有時候不得不兩個人共用一支槍。當然,這種情況確實存在,尤其是史達林格勒在1942年8月至10月德軍猛攻期間,不少蘇軍步兵師的配槍率甚至不足30%。但這篇不聊史達林格勒,而是繼續和大家說說關於蘇軍在二戰時期的步兵班以及單兵攜彈情況。
  • 二戰美軍單兵大殺器,幾款常用單兵火炮
    相對於81毫米迫擊炮,60毫米迫擊炮更利於機動和戰場使用,因此也成為美軍步兵首選迫擊炮,是二戰中美軍值得信賴的武器。在二戰中,美國陸軍和海軍陸戰隊使用了該型迫擊炮,在後來的韓戰和越南戰爭中M2迫擊炮仍得以繼續使用。M2迫擊炮主要由炮管、座鈑和二腳架三部分組成。
  • 多頭彈,飛鏢彈,美軍冷戰時期都有哪些單兵腦洞武器嘗試?
    我看了看尋思這不是春田兵工當年在SPIW計劃中提交的原型槍麼,剛想寫又一尋思,這談春田SPIW肯定會扯到當年其他那幾把同樣是SPIW計劃的槍,而扯到SPIW又會扯到齊射Salvo計劃,所以乾脆這篇先簡單的和大家捋捋美軍在冷戰早期對單兵武器的研發路徑,同時也給自己挖了個大坑,由於整個故事要說明白得寫一篇論文(其實我光是看齊射的英文原本PDF就有100多頁...),所以這篇我只是捋順序,不細講。
  • 提升單兵火力的革新性武器,美軍率先開發,使作戰方式更加靈活
    為了彌補這個火力空白,美軍決定研發一款革新性的武器,讓普通步兵班組也可以獲得相當可靠的火力支援,這個革新性武器,便是單兵榴彈發射器。美軍最早在1951年開啟了自己的榴彈發射器項目,力圖研發出一款輕型、便捷的榴彈發射器供士兵靈活使用。
  • 單兵自衛武器的定義以及面臨的尷尬
    其他一些諸如輜重部隊,通訊單位等非一線作戰兵種也普遍攜帶這種短而輕的步槍,畢竟戰鬥不是他們的主職,負重能少就少,遇襲的時候能象徵性的打幾槍就行了。同樣的,手槍這種更短小,更便攜的武器也在當時作為自衛武器使用。但黑火藥時代的手槍動能太差,射程也過於糟糕,因此不普遍。
  • 二戰德軍反戈一擊,制空權美軍勉強1打1,劣勢的德軍有多難打?
    但美軍在阿登除了遇到德軍正面進攻之外,還有德國特種部隊的騷擾。這些德軍化妝成美軍,在美軍敵後搞"破襲戰"。破壞橋梁,電話線,暗殺美軍,布置地雷,散布謠言,搞得整個美軍後方人心惶惶,士兵們彼此懷疑,甚至有自己人火併的情況發生。
  • 二戰中,日軍為何偏偏不敢和美軍、蘇軍拼刺刀?
    但雖然強調白刃戰日軍的優勢,卻首先要明白二戰已經是一個熱武器作戰的時代了,白刃戰卻是以冷兵器作戰為主的方式。這就決定了白刃戰,必然無法成為作戰的主流,在機槍的彈雨之下,白刃衝鋒在大多數就是渣,否則中國憑藉梭鏢長矛就可以抵抗日軍了。在中國的戰場上,白刃戰發生得多,其實算是雙方的原因造成的。所謂的「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那是無奈之舉。
  • 二戰時,日軍八九式擲彈筒威力究竟怎麼樣?
    擲彈筒從原理上來說,其實就是超輕型迫擊炮,通常口徑在50毫米以下,單兵就可以攜帶和操作,不額外佔用編制,在世界各國中,主要是日本裝備。在二戰期間,日軍每個步兵小隊(相當於步兵排)都配備兩具擲彈筒,後期縮編為一具。 擲彈筒的發明也和日本人分不開。
  • 二戰系列之美軍火炮
    今天咱們盤一下【二戰系列之美軍火炮】,下面咱們就探討一下。沒有看過前期精彩文章的朋友,希望點讚+關注,精彩節目不迷路!望軍迷朋友們及時關注,精彩內容不容錯過!好了,進入正題:火炮,發明於中國,是指利用機械能、化學能(火藥)、電磁能等能源拋射彈丸,射程超過單兵武器射程,由炮身和炮架兩大部分組成,口徑不小於20毫米(0.78英寸)的身管射擊武器。
  • 孤身1人摧毀21輛坦克,二戰德軍單兵作戰能力有多強?
    在二戰中,軸心國、同盟國雙方都有自己引以為豪的前線兵王!比如,4個月時間內,擊斃705名蘇軍的芬蘭狙擊手西蒙·海耶;幹掉400多德軍的蘇聯王牌狙擊手瓦西裡·扎依採夫;瓜島戰役用重機槍擊斃上千日寇的美軍戰神約翰·巴斯隆。但小編今天要和大家聊的這位二戰德國兵王和上述幾位有所不同,他們對付的是人,而這名德國士兵對付的是坦克,而且是單槍匹馬,隻身一人。
  • 各國彈藥箱裝彈量是多少?數據差異很大,美軍最少只有550發
    那麼現如今各國的彈藥箱載彈量都是多少呢?我們首先來看看第一大國,美軍使用的槍械配置的大多數北約標準的5.56毫米口徑子彈,因為自身作戰體系很健全,前線士兵受到猛烈打擊的情況下,可以迅速呼叫空中支援,為此不需要攜帶那麼多的子彈,這麼做還能降低士兵的負重。
  • 與RPG-7同壽的反坦克武器,比PF98更輕便,美軍為它研製新彈藥
    (早期型號的"卡爾·古斯塔夫" 84毫米無後坐力炮)"卡爾·古斯塔夫" 84毫米無後坐力炮,是由博福斯動力公司研發的一款單兵多用途,其在美軍中被成為突擊隊反坦克武器系統(英語:Ranger Anti-tank Weapons System,簡稱:RAWS)。
  • 從單兵火焰噴射器到噴火坦克,二戰時期震懾力與威力並存的武器
    噴火器是二戰時期的主要武器之一,出場率也是很高的,和常規的武器相比,它們的射程其實短的可憐,同時也沒有辦法擊穿任何裝甲。可它們的優勢一樣不能被忽視,噴火器殺傷範圍極廣,可以輕易地對躲藏在掩體裡的士兵造成致命傷害,甚至也能拆除一些敵軍的防禦工事。
  • 曾一發打下美軍支奴幹
    儘管已經問世六十餘年,但其仍是很多國家士兵眼中最得心應手的單兵武器,也仍是現代戰場上不可忽視的作戰神器。二戰之後,坦克的發展已經進入跨步階段,當時的前蘇聯更是擁有世界最大規模的「鋼鐵洪流」。在此種情況下,人們意識到發展一款針對坦克的反坦克武器是相當重要的,在二戰德國鐵拳無後坐力炮的基礎上,蘇聯軍工將RPG7研發成功。
  • 美軍將改回二戰軍服,與德軍軍服比,誰完勝?
    美國單兵作戰系統執行辦公室去年在美國陸軍協會在華盛頓特區舉辦的年度展覽會上推出了這套軍服,而且得到了美國陸軍總軍士長丹尼爾·戴利(Daniel.A.Dailey)的支持。        身著二戰版型「粉綠」軍服的美軍軍人。(圖源:VCG)
  • 能用坐車就儘量不走路,二戰美軍步兵師車輛編制
    昨天狗子寫到了二戰早期德軍的步兵師運力編制,人家畢竟是「神聖騾馬帝國」的底子,一個步兵師裡主要靠這4800匹騾馬來拉炮、拉彈藥、拉補給,而機動車輛算上摩託車和三蹦子僅1500臺。評論區裡有人說想看看美軍二戰時期步兵師的機動車輛編制,所以這期就聊這。確實,美軍在二戰期間步兵師是沒有騾馬的。
  • 二戰時期日軍使用的百式衝鋒鎗,即使在戰場被美軍繳獲也無人敢用
    說到二戰時期各國裝備衝鋒鎗,蘇聯生產的波波沙衝鋒鎗可以說是射程火力最為優秀的一款衝鋒鎗,當時德軍手中的P40衝鋒鎗雖然在射速上威力上還是 可以的但射擊距離上比不上當時蘇聯波波沙衝鋒鎗
  • 二戰各國軍靴介紹,中國軍隊的草鞋令人動容
    上篇文章我們介紹了二戰德軍為什麼總是穿長筒皮靴和德軍軍靴的發展以及軍靴的重要性。這次我們簡單講解一下二戰中美軍,蘇軍和中國軍隊的軍靴。 二戰中,在單兵裝具方面堪與德軍媲美的恐怕就屬美軍了。
  • 單兵自衛武器彈藥爭鋒,三款手槍彈優選,五種步槍彈穿甲更優
    文件開發單兵自衛武器P90的過程將新彈藥的研製置於優先地位。瑞典的CBJ-MS單兵自衛武器系統如果想要維持彈藥能從手槍發射這一要求的話那就只能從現有彈藥的基礎上來改造出一款符合要求的新彈,那麼不符合自動手槍要求的有底緣轉輪手槍彈.38Special和.357Mag首先排除,然後排除只適合於袖珍自衛用途的.32ACP和.380ACP,.45ACP彈彈藥外殼直徑達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