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輛信息:
車型:04款 1.8L 頂配版伊蘭特
車齡:13年
行駛裡程:二十萬零五千公裡
「當年的高檔家用車」
90後的小黃並不是這輛伊蘭特的第一任主人,這輛車轉自小黃的舅舅。在那個網絡不發達的時代,小黃的舅舅從論壇上了解到伊蘭特,人們對它的評價都還不錯,再加上銷量也還行,小黃的舅舅在4S店看了之後就決定提車了。
2003年12月23日,04款伊蘭特上市,被當時的媒體稱為「攪局者」,一輛品牌名氣不大價格還高的韓系車卻在當時的汽車圈掀起了不小的風波。當年伊蘭特的出世直接威脅了凱越、寶來的地位,空間更大,比寶來長了149mm,比凱越也要長出10mm,軸距2610mm。這樣的車身尺寸在當時的緊湊型級別屬於領先水平。
另外,伊蘭特的配置在當時也是很良心的,比如電動天窗、CD、6聲道喇叭以及四輪盤式剎車系統和4個安全氣囊,把這些「好東西」全部集中在一輛售價15.6萬元(手動掃擋)和16.68萬元(自動擋)的轎車上,在當時的緊湊型轎車中確實少見。
雖然價格比當時的凱越還高一些,但是伊蘭特憑藉著領先的空間和配置逐漸成為當時性價比的代名詞。就這樣,黃車主的舅舅選擇了風頭正大的伊蘭特,13年的駕駛證明這個選擇是值得的。
「13年高齡的車沒有大問題」
小黃在今年八月份接手了這輛13歲高齡,行駛了20多萬公裡的伊蘭特,到現在小黃已經開了五千多公裡。問及接手一輛這麼「老」的車是否有顧慮時,小黃坦言:「顧慮自然是有的,但考慮到自己不常用車,只是覺得回老家開車方便就收下了。」
但是,這輛「年邁」的伊蘭特不僅沒有讓小黃擔心,反而讓他覺得省心。小黃接手之後更換了車上膠粒、軟膠管等老化部位,維護花費了三千元左右,除此之外,這輛車並沒有其他問題,電子元件也是好的,平常駕駛也覺得可靠。但這畢竟是輛老車,車身變形比較嚴重,車內隔音也比較差,但小黃表示:「以它的年齡來說,我已經很滿意了。」
「現在的韓系車和以前的不一樣了」
當問及在以後買車的時候是否會考慮大體韓系車的時候,小黃否定地十分堅決。此前,小黃和大多數人一樣都認為韓系車是「平、靚、正」的代名詞,他接手的這款老伊蘭特他也覺得很厚道,「最直觀的例子是,車頭蓋你打開的時候會覺得很重。」,但這種印象卻在14年左右發生了改變。
當年小黃還是一名學生,對汽車沒有太多的認識,一位朋友對韓系車的看法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小黃。小黃的朋友當時在4S店看了伊蘭特,回去之後便對小黃說:「這個車配不上這個價位。」這是改變小黃對韓系車印象的開端。
在此之後,小黃也接觸和試駕了現代的一款頂配車型,他覺得作為一款頂配20多萬的車質感並不是很好,性價比不高,20多萬的價格,「有點貴了。」
很多人會將韓系車的衰退歸咎於政治上的原因,但是汽車品牌的衰退內因才是本質因素。本身車的質量、厚道程度減弱,產品策略沒有及時更新,車型換代不及時等等這些方是導致韓系車在華競爭力衰退的原因。
小黃的舅舅換車換了輛途觀L,陪伴他13年之久的伊蘭特沒有讓他再選擇韓系車,接手了13歲高齡伊蘭特的小黃覺得這輛二手車還不錯但是再買車卻不會考慮韓系車。「老款的韓系車挺喜歡,新款的韓系車卻再也愛不起來。」這或許是很多韓系車主的內心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