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嚴歌苓、右鍾楚曦)
穗子,由你來講,《芳華》這個故事。
從電影的一開始,她的聲音就在電影裡,一直到最後一句——
我們這一代人的芳華已逝,面目全非。
沒穿上軍裝前的鐘楚曦,是90後的青年演員。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畢業,2003年入行開始接演影視作品。
「導演創造了一個文工團,帶我們走進去而已」。
馮小剛把鍾楚曦從一千名女孩裡揪了出來,帶進了文工團。頭髮從側面辮起麻花,在發尾紮成一個結。額頭前剪了三兩根碎劉海,眉梢彎彎,穿上綠色軍裝,腰板挺直,下顎笑出一個柔和的弧——那個年代文藝兵的青澀模樣。
其實很長一段時間,鍾楚曦都不知道自己演誰。導演沒講過,合同上也只寫「參與拍攝《芳華》」。在「文工團」多數時候都在和幾個演員一起練功。
回憶選角初試那天,現場面試了近一千個新人演員。素顏、舞蹈是硬性要求。鍾楚曦去的時候,還不清楚故事,只知道跟舞蹈有關。心理「倍兒」自信,一開門,傻了。偌大的練功房,每個人一身的舞功,壓腿、熱身。她一下子感覺到環境的無形壓力,心理活動特大,臉上一丁點兒都不表現。就這麼扛著。
講這段經歷,她一段話說了四個「怎麼辦」,跟自己賭氣,就不熱身,不活動。進去面試的時候,心裡沒了底氣,但還特自信的自我介紹。鍾楚曦補充,其實已經是假自信了。
六年沒練舞蹈造成的恐慌,讓她難受——她找不到以前在舞臺上,在課堂中那個自己了。深夜她發誓,要把「丟了的這個人」撿回來。
S=三棵樹
Z=鍾楚曦
S. 您在參與《芳華》電影面試之前,對這個作品的故事背景和文工團有什麼樣的認識?
Z:《芳華》那個時代,我其實之前了解真的不是特別多,只是看過那個年代的一些片段,有聽我奶奶和我媽她們講過。那個年代的人在我的印象裡,真的是特別純。之前的印象,我覺得那個年代的人說話都是特別激進,講話像《英雄兒女》裡那樣,說:「領導,怎麼怎麼樣的。」就是這樣子的。所以我對那個時代的一個印象就是他們很美好,非常陽光,非常有激情,生活有點話劇範兒,每個人都好有標誌性,但是又特別的模式化。對,我之前的印象是這樣子。
但是接觸了《芳華》以後,了解了這麼多資料,我發現美好是相同的,那個年代的人也很純粹。時代也不一樣,那個時候物質匱乏,但是人們沒有那麼大的物質欲,他們的心思可能沒有那麼多的放在這方面,更多的是一根筋,就像劉峰這樣的人。
穗子其實不是那個大集體的那種思想,她經常抽離,她經常去質疑一些東西,比如大家都這麼說,但是她就會想這真的就是對的嗎?她會經常有這樣的發問,所以變成了作家。我覺得原因除了這個時代背景不一樣,還包括當時接觸的一些文化和身邊的一些事也不一樣。那個時代會有各種各樣不同的人,他們的一些青春芳華也很精彩,他們會有他們的一些方式。比如說穗子對陳燦,還有小萍對劉峰隱忍的愛,當然也有像丁丁這樣子大膽的,丁丁肯定是最大膽的,走在前沿的那個,出國也是她,這就是一些不同。
S. 為這個演好這個角色,您前期做了哪些工作?
Z:導演從頭到尾都沒有講過一個明確的話說,這個角色你就演了,就是你演,沒有。我們的合同也沒有籤過說演什麼角色,從來都沒有,只是參與拍攝《芳華》,我的合同是這樣,我不知道別人怎麼樣。導演只是說你往這個方向走,試試看。然後到開機以後也沒有明確跟我們講,就這麼演了。所以其實開機以後我也會有擔心,擔心我會不會被換下來。
我特別要強,導演告訴我們要學哪個舞蹈,我在排練之前就自己把舞蹈的東西扒下來了。扒下來了以後,去排練的時候都是我教給所有的同學們,所有其他的演員們,然後導演也看到了。導演也知道了我的能力,所以慢慢、慢慢地其實我也有恢復這個自信,慢慢撿起來一點。導演給我們的幫助非常大,他就創造了一個文工團,帶我們走進去而已,我們需要找的只是一些感覺,我們就去看了一些資料,看了一些當年的電影,比如《英雄兒女》這種,學習唱紅歌,然後軍訓,看了很多歌苓老師的書,其實方方面面都有自己慢慢吸納過來了。你也不知道在什麼時候,就好像覺得我就是蕭穗子,自己不知道,我分不清楚,我就算到演戲的時候也分不清楚我到底是鍾楚曦還是蕭穗子,我不知道,我也不想分清楚,不知道什麼時候我就是在角色裡了。
S. 《芳華》這個故事是以「穗子」的角度在敘述,她是故事的第三方,也是故事的主人公。您怎樣理解「穗子」這個人物在電影裡的功能?
Z:穗子,真的就是我小時候。主要是愛情這條線,它很零散很零散,我是一點點、一點點地拼湊起來的。當時也有可能想過這個角色不是太出彩,人物也沒什麼性格,這條愛情線不太吸引我。還有一個就是歌苓老師這個化身,就是蕭穗子背後的故事特別吸引我。還有一個就是旁白,第一次有這種機會,在整部影片中從頭到尾貫穿旁白,我想要嘗試一下,我覺得這是一種光榮,所以當時就很喜歡這個角色。
很多人會覺得那個穗子好像比小說裡面那個戲還要重或者什麼的,其實蕭穗子現在呈現在電影裡面這些,小說裡比這個更多。而且蕭穗子這個人物本身她的這些故事比這個要多多了,不止是一倍,太多了。《芳華》裡面所有的故事是穗子她整個的童年,包括少年,還有青春期所集合的一些事情。她用她的眼睛,記錄下來她記得的一些身邊周角宿舍,整個文工團一些事情,然後經過很多年之後她再回過頭來看,她對這些事情有了一些新的看法。還有當她再遇到她曾經的一些戰友,他們的一些變化,一些處境,一些遭遇。其實我當時看劇本的時候,整個就是寫的一個時代的變遷,人性的變化,只是裡面有很多不同的元素而已,青春什麼的。
歌苓老師的原著其實想表達的東西更豐富,但是導演為什麼要拍這個?因為導演也在文工團待過,我們聽他說他特別想拍一部跟部隊有關的電影,他覺得他對得起他的部隊,而且他之前一直沒有找到特別合適的本子,正好歌苓老師的這個本子,他覺得特別的打動他,然後覺得可以去把它拍成一個電影。但是導演其實弱化了一些別的東西,導演自己更想放大的是美好、青春的一些東西。所以有一些衝突特別大的,他就弱化了。其實美好的地方特別多。
S. 有人說,穗子的角色立場是模糊不清的。她既想要幫助小萍,也是排擠小萍的「幫兇」。您同意這種說法嗎?您認為穗子的立場有沒有鮮明的地方?
Z:穗子她也挺優秀的。她是文娛委員,她出板報,文字能力強,在班上其實也是一個人物,但是她不會喜歡跟人家去爭什麼。而且她的身世比起小萍(要好一點),小萍的爸爸去世,但是她爸爸沒去世,在小萍來之前她其實是被人看不起的,她爸爸在勞改,這一點就讓她抬不起頭。她也一直沒有收到家裡寄來的包裹,所以更要夾著尾巴做人,她不敢去怎樣。但是她身上有些特長是被文工團看到了,她也有一些發揮。但你看很顯然,她的那個舞蹈也不是那種最好的。可能你們在鏡頭上面,就是電影裡面看到穗子跳的是連掌,也是草原兵的領舞,但是因為文工團有很多很多的舞,只是剛好這個舞她是領舞而已,每個人會有適合每個人的一些類型的舞。
S.《芳華》原作名字是《你觸摸了我》,被作者嚴歌苓稱為「我最誠實的一本書」,有濃厚的個人自傳色彩。您是否和嚴歌苓女士進行角色的討論?她有哪些建議?
Z:其實蕭穗子是一個特別敏感,想像力特別豐富,敢愛敢恨的女孩,用歌苓老師的話說,她其實有點像「小怪胎」一樣的一個女生,因為心思特別特別多。在我第一次看到劇本的時候,我覺得其實穗子是人物性格最平的人,你現在在電影裡面看到,你仔細想,其實她的性格也是最平的,她沒有像郝淑雯那麼的咋呼,不像丁丁那麼的嬌柔,小萍那麼的隱忍,她就是很淡,其實更像小白兔一樣。因為我不滿足於劇本的那些,我覺得肯定有更多,這是歌苓老師的一個話,我覺得歌苓老師絕對是故事特別豐富的人,所以我就去看歌苓老師的一些書。從《穗子物語》這些書裡面,我就發現其實蕭穗子真的是一個小時候也很淘的女孩,挺野的一個丫頭。
其實穗子就是嚴歌苓老師自己的一個放生。比如說穗子把金項鍊給陳燦,就是歌苓老師幹過的事,把自己的金項鍊給了那個男孩。所以我一開始我看到劇本,我就覺得其實穗子很平,唯一吸引我的是旁白,還有蕭穗子背後的故事。我覺得這些太吸引我了,所以我就去了解了好多,當然其實之前沒有跟歌苓老師聊這麼多,因為她也很忙嘛,我只是在書裡面看到,但是我覺得已經足夠了,很精彩。
S.扮演這個角色,有哪些收穫和感觸?
Z:拍完以後,我其實特別想把軍裝帶走,但是導演不讓,導演全部都讓放到他們的那個工作室去統一保管的。我就帶了那個時候穿的內衣,我給拿走了,還有絲襪,帶了一些這些東西。其它的,我特別特別想帶走一張照片,但是我找不到了,是壓在我和郝淑雯的桌子的底下的一張黑白照片,是我們當時拍劇照拍的,是那種黑白的,那種照相館的那種(照片)。當時我看到的時候,我就記得,我說我殺青的時候一定要把這張照片要走,但是忘了,現在特別想擁有那張照片。
之前突然間別人問我,走出來了嗎,我不知道怎麼回答。我回憶了一下我並沒有要走出來,我為什麼要走出來呢?對,我是演了蕭穗子,我是殺青了,看似好像我以後就不會再演蕭穗子了,但是首先蕭穗子是我的一面。第二,這個角色已經住在我的身體裡了,她走不掉的,我趕也趕不走的,只是說殺青了,我不演她了而已,但是我的血液裡面永遠會淌著蕭穗子的血,我會帶著這個角色再往下走。我抽離不了這個角色的,這個角色可能還在我的身體裡,只是平時我還是鍾楚曦,那不知道什麼時候我又變成蕭穗子了,我不想抽離,不想走出去,也不需要。
編者手記:
初看嚴歌苓和鍾楚曦的合照,兩人眉眼間確有那麼些相似的地方。在影視作品裡看似個性最扁平的人物,鍾楚曦堅信「肯定有更多」。想來便是了,嚴歌苓的每部作品,無論是《小姨多鶴》、《陸犯焉識》還是《心理醫生在嗎》,都是故事裡「肯定有更多」。她是適合扮演「穗子」的。
《芳華》無論是對嚴歌苓,還是馮小剛,抑或是那一輩來說,是具有延伸意義的。而這個意義究竟在哪,剛看完的時候我也說不上來。直到採訪93年出生的青年演員鍾楚曦後,忽然得到了啟發。一個跟我們同齡的扮演者,她去理解那些人物、認識這段歷史、演繹這個時代。也許這就是一部給年輕人看的電影,在那樣紅色的時代,我們的長輩,都有一段芳華。
記者 | 孫薇、趙婧雅
編輯 | 趙婧雅
運營|陶麗
設計|陳壯迪 鄧楊
圖片 | 來自網絡
點擊 關鍵詞 查看往期精彩內容
浮生繪:當你躺在床上的時候| 發作性睡病 | 高利貸之困 | 我愛慕著「維納斯」 | 校園性別少數派 | 無性戀者| 留下來的二胎 | 「螢屏十大惡人之首」杜旭東 | 《籬笆莊秘聞》| 阿爾茲海默症
約會吧:一個人的魁德社 | 《吐槽大會》池子 | 王昱珩 | 丁墨 | 楊暖暖 | 水木年華 | 畫家馬良 | 楊迪 | 尹一菱 | 林肯公園,查斯特
很美味:熊孩子 | 靈異時刻 | 留學生談身份遭遇 | 吃人的生活 | 藏在童年裡的黑狗 | 書信 |性侵 | 匿名表白 | 「我就打算結婚的時候穿帆布鞋」 | 我和前任的故事?不存在的,我們之間只有事故
有話: 母親節 | 雙重標準 | 女大學生都在想什麼| IP劇 | 愛國 | 反霸凌 | 絲襪裡的人 | 範雨素 | 海底撈的危機公關 | 從民生記者到《奇葩說》
視頻: 見鬼了我的中青院 | 我們和北京的老人談了談養老院 | 校歌賽明星評委亂訪視頻 | 《猩球崛起3:終極之戰》| 尊貴的視頻會員,不續費廣告再播7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