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芳華改編自哪部小說?嚴歌苓芳華小說大致劇情講什麼結局如何?

2021-01-06 閩南網

  由馮小剛執導,嚴歌苓編劇,黃軒、苗苗、鍾楚曦、楊採鈺領銜主演的電影《芳華》,日前已經進入了影片宣傳階段,據悉,該電影將於國慶上映,不少觀眾表示期待!據悉,電影芳華是根據嚴歌苓的小說改編而成,觀眾們在電影上映之前,紛紛在尋求電影芳華的原著小說,那麼芳華原著小說叫什麼呢?在哪裡可以看呢?

  《芳華》根據嚴歌苓同名小說改編(原名為《你觸摸了我》),以1970至1980年代為背景,講述了在充滿理想和激情的軍隊文工團,一群正值芳華的青春少年,經歷著成長中的愛情萌發與充斥著變數的人生命運故事。

電影芳華原著小說內容簡介:

  小說講述上世紀七十年代,一些有文藝才能的少年男女從大江南北挑選出來,進入部隊文工團,擔負軍隊文藝宣傳的特殊使命。

  郝淑雯、林丁丁、何小曼、蕭穗子在這個團隊裡面朝夕相處,她們才藝不同、性情各異,碰撞出不乏黑色幽默的情境。嚴格的軍紀和單調的訓練中,青春以獨有的姿態綻放芳華。

  小說用四十餘年的跨度,展開她們命運的流轉變遷,是為了講述男兵劉峰的謙卑、平凡及背後值得永遠探究的意義。

  劉峰,是這個文工團裡最不起眼的男兵,比起那些才華橫溢的男樂手、英俊瀟灑的男舞蹈隊員,他個子不高相貌平平也無才藝。他自覺地承包了團裡所有的髒活累活,慢慢的,他成了每個人潛意識裡的依靠,大家有了任何困難,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找劉峰」。他被大家公推為「模範標兵」,得到了各級表彰。他在這樣的被需要中活得心滿意足,並暗暗地深深地愛上了獨唱演員林丁丁。當他經過漫長的幾年的等待,在他認為恰當的時機向丁丁表白的時候,他萬萬沒有料到,得到的是跟丁丁以及大傢伙兒平時對他的推崇完全相反的驚恐的拒絕。進而因此事件的擴大化而被「處理」……

  《芳華》的寫作就是如此,與嚴歌苓的個人經歷密切相關,所以筆墨靈動活潑,細節鮮活、生動。《芳華》涵蓋了嚴歌苓的青春與成長期,她在四十餘年後回望這段經歷,筆端蘊含了飽滿的情感。青春荷爾蒙衝動下的少男少女的懵懂激情,由激情犯下的過錯,由過錯生出的懊悔,還有那個特殊的時代背景,種種,構成了《芳華》對一段歷史、一群人以及潮流更替、境遇變遷的複雜感懷。(via石家莊傳媒網)

相關焦點

  • 【334】《芳華》:小說與電影
    讀嚴歌苓的長篇小說《芳華》是因為知道馮小剛要根據小說拍攝同名電影。《芳華》的主人公是一個叫劉峰的文工團員,在小說中出場時,他是一個善良的人,一個全團遇到生活中的困難都要找他,被人依賴的人,一個助人為樂的活雷鋒,一個標兵,一個楷模。他在人們心目中的形象是高大的。在發生摟抱林丁丁事件後,他被從文工團轉走。
  • 小說《芳華》是怎樣賣到50萬冊的?
    小說《芳華》是一部很嚴肅的文學作品,寫的很高雅,敘述方式很高超,一般習慣了閱讀現實主義小說的讀者可能讀起來會感覺有些「障礙」,而懂行的人都知道,正是這「障礙」製造了閱讀的「陌生化」效果,讓小說讀起來回味無窮。在營銷上,我們沒有僅僅從專業角度著手,而是充分利用電影話題。我們首先邀請了5家重點媒體,對小說作者嚴歌苓進行專訪,在媒體報導上掀起第一輪熱潮。
  • <芳華>馮小剛的陽光燦爛的日子,嚴歌苓的贖罪
    先講陽光燦爛的部分,我記得當時我看這個電影時是大學,總結下來那個年齡身體充滿了愛與欲望,等著一個人一件事幫你紓解這種情緒。馮小剛的芳華給大家的第一幕是文工團的舞蹈彩排,屏幕裡面充斥著大腿,美但不齷齪,也是讓從小看春晚長大的我第一次感受到了主流歌舞的美麗。
  • 你也許不知道,《芳華》的小說比電影更殘忍
    你也許不知道,《芳華》的小說比電影更殘忍安光系昨天看了馮小剛導演的電影《芳華》,接著再一口氣把嚴歌苓的同名小說看完。一部電影,已經足以讓我起伏難平。主人公劉峰和何小萍後來的結局,已經讓我感嘆命運無常。《芳華》在馮小剛的電影裡,足以想讓人哭。但沒想到的是,與小說相比,馮小剛的電影已經是留了情面的。嚴歌苓在她的小說裡,更加殘忍,把人性撕個粉碎。裡面有許多在我看來殘忍的細節:劉峰的結局,是得了癌症死去。
  • 相比電影《芳華》,嚴歌苓原著中的女子命運有些悲慘
    如果說指向年輕群體的「文藝青春片」的市場潮流暫退,那麼電影《芳華》未嘗不是面向40、50後的懷舊青春。電影有限敘事能力註定了它的情節不會有原著豐富,但它的留白可以隱現許多獨到的意圖。嚴歌苓的原著小說《芳華》端出了豐富卻殘酷得多的人物和現實,其中時代之變遷和人性的牽絆力透紙背。
  • 嚴歌苓:這就是我寫《芳華》的原因 | 薦書
    他講了對這部電影的大致想法,我答應先寫寫看。關於我自己的故事、人物,這部小說一定要發自內心,才能寫好。我想起關於我戰友的那些真實的事情,那些給我所謂的納博科夫式靈感戰慄的東西。我在文工團生活了10年,跳舞跳了8年,後來又當了5年創作員,這段時間,我和戰友們住在一起、吃在一起、練功在一起,朝夕相處。
  • 電影《芳華》的敘事藝術特色淺析
    由著名導演馮小剛拍攝的電影《芳華》是根據嚴歌苓同名小說進行創新改編的,主要描述了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文工團青年群體在芳華年齡階段所經歷的真實命運事件,再現了各種真實畫面,是一部難得的藝術佳作。該部文藝片改編自作家嚴歌苓的同名小說,以1970-1980年代作為敘事背景,講述了那個年代充滿激情與理想的文工團青年的故事。他們正值風華正茂的青年階段,對於愛情、夢想有著自己的渴望,也在經歷著充滿變數的人生命運故事。馮小剛導演在該影片拍攝過程中,綜合採用了多種敘事手法和技巧,構架出了嶄新的故事情節,從而賦予了電影不同以往的敘事藝術特色。
  • 嚴歌苓:《芳華》是我最誠實的一本書
    《芳華》根據嚴歌苓的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在上世紀70年代軍隊文工團,一群正值芳華的青春少年,經歷著成長中的愛情萌發,與充斥著變數的人生命運。嚴歌苓曾說,《芳華》是她最誠實的一本書。因為在軍隊文工團裡的那段生活,對她太重要了,左右了她一生的走向。環環曾在2012年,對嚴歌苓進行過越洋電話採訪。
  • 電影《芳華》看哭了兩代人,沒想到原著小說更扎心
    電影《芳華》講的是七十年代末文工團裡發生的故事,起初源於馮小剛導演的「軍隊情結」,他找到了同樣入伍過13年、跳了8年舞的作家嚴歌苓,想打造一部唯美詩意的文工團電影,於是嚴歌苓創作了《芳華》這部小說,並將小說具化成了劇本。
  • 比電影更加殘忍,《芳華》小說中的劉峰結局是這樣的
    世上有朵美麗的花那是青春吐芳華錚錚硬骨綻花開瀝瀝鮮血染紅它——絨花《芳華》作為一部由小說改編的電影,他在情節和大局觀上有著不小的改變。當然想要把文字搬上大屏幕,情節上必須要符合現實中的考慮,呈現出的景象也是完全不同的,但這並不影響電影本身的精彩,但小說中的情節是更加殘忍現實。正如主題曲絨花中的歌詞一樣。在小說中主角是那劉峰和那四個女兵,他們有著各自不同的命運,由此而組成芳華這段往事。而電影中是劉峰何小萍兩人為核心,從來引出各種故事線。電影兩人由兩人開始,最後也由兩人的鏡頭結束。
  • 《你遲到許多年》:電視劇改編版的《芳華》
    該劇在嚴歌苓的原著小說《補玉山居》的基礎上做了很大的改動,小說中大量以回憶形式出現故事,到了電視劇裡都變成了按照歷史時間線的順敘。人物也有大幅調整,保送軍醫大學的李欣變成了自己考進去的莫莉,關中出身「閻王連」連長溫強變成了「老虎連」連長河南人沐建峰。故事的主線還是按照小說的預設往下走,人不再是小說裡頭的人,人心也不再是小說裡頭的人心。可是,就算騙觀眾說原著就這個樣子八成也有人相信。
  • 她的第22部長篇小說《芳華》同名電影終於要上映了,但是她卻覺得很悲哀!
    對於電影《芳華》,嚴歌苓說:《芳華》電影拍得非常美,我覺得現在看青春愛情片的觀眾們看後會覺得滿足。《芳華》裡的故事,是我的一段青春經歷,裡面的人物有我從小到大接觸的戰友們的影子。大概在四年前,馮小剛導演跟我說:我們倆拍一個文工團的電影吧,你我都是文工團的,我現在特別懷念那段生活。我說好啊。他講了對這部電影的大致想法,我答應先寫寫看。關於我自己的故事、人物,這部小說一定要發自內心,才能寫好。
  • 電影《芳華》
    紅顏彈指老,剎那芳華。
  • 《芳華》:抽掉了時代的青春愛欲
    電影交織輝映青春的優美感和戰爭的崇高感,小說卻停留在80年代的「傷痕文學」,在「星辰大海」的當下,著實土得掉渣。又有朋友說,馮小剛把嚴歌苓旨在「解構革命」的小說變成了「懷舊青春」的電影。同樣是「告別革命」,前者充斥著褻瀆和嘲弄,後者至少還保留了溫情與敬意。
  • 【專訪】《芳華》主演鍾楚曦:那個扮演「嚴歌苓」的姑娘
    您在參與《芳華》電影面試之前,對這個作品的故事背景和文工團有什麼樣的認識?Z:《芳華》那個時代,我其實之前了解真的不是特別多,只是看過那個年代的一些片段,有聽我奶奶和我媽她們講過。那個年代的人在我的印象裡,真的是特別純。
  • 小說《芳華》:劉峰的劫後餘生不再受人喜愛
    前言芳華淡出,回憶起青春《芳華》是近年來最受歡迎的電影之一,他的受歡迎程度至今沒有下降,影片中的人物和情節仍能引起人們的討論。電影《芳華》改編自是一部同名小說,講述了軍隊文藝團的故事一群文藝戰士在最美的青春時代相遇,各種情感在他們心中萌生。然而一旦突破了界限,美好的感覺就改變了。在那個特殊的時代,一件小事就可能釀成一場災難。
  • 嚴歌苓小說《芳華》裡的二十句經典語錄,句句戳中你的心
    ——嚴歌苓《芳華》002黑色,最豐富,最複雜,最寬容的顏色,它容納了最冷和最暖色譜,由此把一切色彩推向極致。——嚴歌苓《芳華》003人之所以為人,就是他有著令人憎恨也令人熱愛、令人發笑也令人悲憫的人性。 ——嚴歌苓《芳華》004一旦蠢話出來了,蠢事就不遠了。
  • 馮小剛的溫柔,與嚴歌苓的殘酷,組合成了複雜的「芳華」
    這幾年,隨著對馮小剛的認識更多,越來越覺得他對於中國電影的價值。他的很多電影,無論技巧如何,但從題材上講,都在填補中國影史的空白。雖然這其中有妥協,有虛與委蛇,還有受限於導演自身經歷和情感而產生的理想化和浪漫化傾向。但是,不得不說,馮小剛是國內為數不多的,還在電影上有追求和探索的大牌導演。回頭想想,張藝謀在做什麼?《長城》?陳凱歌又拍了什麼電影?《道士下山》?
  • 電影《芳華》與小說的8個不同
    北大見面會2017年9月17日晚,嚴歌苓編劇、馮小剛導演的電影《芳華》在北大百年講堂進行點映。
  • 終於等到《芳華》,這樣的電影以後可能沒人再拍
    不同以往的小說改編影視,《芳華》的特別之處在於,先有了嚴歌苓和馮小剛的合作意向,才催生了這部文學作品的誕生。嚴歌苓算得上是目前最有影響力的在世華人女作家。早在22年前,張艾嘉就把嚴歌苓的《少女小漁》改編為電影,獲得亞太影展6項大獎。後來,陳衝把她的《天浴》也拍成了電影,獲得金馬7項大獎,更是把李小璐捧成了最年輕的金馬影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