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 是 場 庫 的 第 2561 部 每 日 一 片
等了又等,它可算來了。
9月11日也就是明天,迪士尼最新真人電影《花木蘭》將在中國大陸上映。
之前,電影受疫情影響一再推遲檔期,在美國乾脆轉為流媒體平臺Disney+上放映。
要知道,從聲勢浩大的選角開始,《花木蘭》就備受關注:
導演妮基·卡羅從全球近千名候選人中,經過長時間、大範圍的篩選,最終選中劉亦菲來扮演木蘭。
劉亦菲本人為這個角色也付出不少,連坐14小時飛機趕去洛杉磯試鏡;為了演出木蘭敏捷的身手,每天進行五六個小時的體能訓練。
畢竟她要詮釋的,是迪士尼史上第一位華人公主,國內外的期待值都很高。
迪士尼也拿出高達2.9億美元的成本來拍攝,請來鞏俐、甄子丹、李連杰、鄭佩佩等一眾大腕演員,全球多地取景……
因此去年首支預告片一發布,就佔領了各大社交媒體的熱搜,把不少外國網友看得熱淚盈眶。
也許是期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吧。
萬萬沒想到,這第一位華人公主,反而在中國水土不服了。
豆瓣開分4.9,幾天後降到4.7,局面非常尷尬。
大家不滿意,一定程度上因為電影展示出的對中國文化理解的偏差,這一點看定檔海報就感受挺明顯的。
下圖從左到右,分別是《花木蘭》的美國海報,韓國海報和日本海報↓
下面是中國的定檔海報↓
怎麼看怎麼像九十年代大型古裝連續劇的畫風,爺青回啊。
來跟V姐玩個遊戲,誰能在3秒之內找出這部2020迪士尼大電影↓
是不是完美融入8位前輩?
總之看過的網友都在說,這次的真人版《花木蘭》比起動畫版的差太遠了。
花木蘭
(1998)
沒錯,儘管花木蘭的原型,來自我國南北朝時期的一首民間樂府詩《木蘭辭》: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
每一個接受過9年義務教育的學生,不可能對它陌生,當年可是要求全文背誦的。
但提起花木蘭,許多人眼前會先蹦出那個劍眉、紅唇、丹鳳眼的動畫形象。
這是1998年迪士尼發行的動畫《花木蘭》,個人認為也是迪士尼動畫電影的巔峰代表作之一。
它由託尼·班克羅夫特和巴裡·庫克聯合執導,著名華裔演員溫明娜為英文版的花木蘭配音。
影片在中國上映時,為其配音的許晴、成龍、陳佩斯也個頂個都是大腕兒。
《花木蘭》作為迪士尼佛羅裡達動畫工作室製作的首部影片,幕後製作成本巨大——
當時總共僱用了700位動畫師、藝術家和技術員,他們寫代碼用掉27780支鉛筆,喝了大約740公斤的咖啡,前後花費了5年才製作完成。
最終,影片在全球拿下3.04億美元票房,成功讓迪士尼史上第一位亞洲公主——花木蘭的樣子深入人心。
在動畫中,這個千百年來廣為傳頌的「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多了一抹靈動和傳奇的色彩。
首先木蘭的形象非常東方,不論樣貌還是氣質,都和想像中的沒有出入——
一頭烏黑的秀髮,細長的眼睛很有韻味,眼神溫柔而堅定。
她一挑眉,仿佛能看出所向披靡和無畏無懼;看到她拔劍削去長發,心中總會升起一股莊嚴和悲壯。
可是這個能夠升華情感的標誌性場面,在真人版裡居然被,刪,了。
要知道,小時候看動畫片時,這個夜晚是讓人看到木蘭的決心和勇敢,讓人與角色產生共情的;也是「削髮」這個決定,改變了木蘭甚至花家的命運。
這裡刪改不免讓人有些遺憾。
還有一個原版很重要的角色,在電影中壓根沒出現——
木須龍。
在動畫裡,它是花家祖先派出來保護木蘭的「守護神」。
但這隻 法力無邊 沙雕中二的龍,卻以一己之力承包了電影的笑點;很多中西方文化碰撞之下的小幽默,都通過它體現出來,
吹牛啦,打嘴炮啦,幫花木蘭作弊啦,都是這隻龍幹的。
但是沙雕歸沙雕,作為一直陪在花木蘭身旁的朋友,常常給她提點和鼓勵,很多重要的劇情都是它推進的。
木蘭能最終徵戰沙場,為花家爭光,也有小龍龍的一份功勞。
還有和木須龍組cp的小蟋蟀,動畫中也是花木蘭左膀右臂的存在。
兩隻小動物一唱一和,像是逗哏捧哏一樣把劇情的縫隙填滿了,變得妙趣橫生。
可惜真人版中,「小蟋蟀」變成了兵營中一位戰士的名字,戲份慘遭刪減……
反而是匈奴頭子身邊那隻鷹,在電影中被加戲不少——它變成一隻被叫做「女巫」的黑化的鳳凰,由影后鞏俐飾演。
不得不說,鞏俐的演技是一流的,儘管浮誇的妝容,還有堪比「黑鳳凰」的超能力成了網友的槽點;
但這個角色內心的複雜和糾結,卻被鞏俐通過微表情很好地詮釋了出來。
是她幫匈奴行兇作惡,也是她激發了木蘭身體裡的「氣」。
是的,真人版的花木蘭仿佛是位天選之人,從小有一種叫作「氣」的超能力。
當氣被激發,她能「起死回生」,也能只穿一件布衣就在戰場上以一敵百……
不禁讓人疑惑,這到底是巾幗英雄,還是中國版「超級英雄」?
可惜因為這種天賦異稟,她自己主觀努力的部分,與觀眾對她逐漸變強的「養成系感受」反而被削弱了。
還有許多在原版動畫中,讓人印象深刻的情節和畫面,在真人版中不是沒有很好地突出,就是成了一個槽點。
比如說電影裡的花黃妝,和真人版的妝容對比↓
原版裡的經典歌曲和配樂,也在新版中沒有繼續運用,因為真人版的定位比起一部「歌舞片」,更傾向於是「武俠片」。
還好那首讓人印象深刻的主題曲《Reflection》被保留了下來,當年由美國著名歌手Christina Aguilera演唱,中文版《自己》則由李玟獻唱——
動畫版《Reflection》片段
當高潮部分響起,好像瞬間回到小時候
而電影的許多細節,也暴露了編劇對中國文化研究的缺失,
比如「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真的拍成了並排跑的兩隻兔子……
原詩中,不是用來形容木蘭十幾年沒有被識破女兒身嗎?
還有木蘭頂著化好的黃花妝見父親,父親的感慨也透著一股濃濃的翻譯腔:
「老天有眼,我竟然有幸見到如此嫵媚的女子!」
類似「不太中國」的地方還有很多。
有一個1998版和2020版花木蘭對比的視頻,將兩版中相同的情節放在一起比較——
22年過去了,當花木蘭從一代女中豪傑變成了「神奇女俠」,
即使頂著迪士尼第一位中國公主的招牌,中國觀眾也未必買帳。
最後我想說,花木蘭的故事之所以傳奇,不是因為她有不尋常的身世,不是因為體內像超能力一樣的「氣」。
而是因為她在那樣一個年代,偷走年邁父親的徵兵令和盔甲,毅然決然替父從軍;明知前路艱險,還是「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徵」,這是孝。
在兵營中十幾年來隱藏身份,以女子之身打破性別的枷鎖,不怕辛苦和犧牲,最終用自己的勇敢和智慧拯救了國家,這是忠。
忠孝兩全,所以千百年來為人歌頌。
而這一切的前提,恰恰是因為她是一名普通女子,不懂什麼「氣」,也沒有天生神力。
動畫版恰好重點展示出了這一點,所以一直以來為人津津樂道。
她就像千千萬萬的女孩一樣,堅強,勇敢,真實,智慧,有責任心,有擔當……
誰會不喜歡這樣的花木蘭呢?
而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木蘭;
每個女孩,也都能成為自己的木蘭,即使身處逆境。
像動畫版《花木蘭》中那句臺詞說的:
逆境中綻放的花朵,才是最珍貴、最美麗的。
你對動畫版《花木蘭》印象最深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