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動| 金古齊觀:TVB金庸古龍劇的四個「十年」(二)(200908-3)

2021-01-09 網易

2020-09-08 21:54:31 來源: 英雄我與君

舉報

  

  

  

  ▲1982版《天龍八部》

  八十年代(金庸篇):鬼、怪、子、絕

  嘗到了七十年代製作武俠劇的甜頭,也經過了慢動作、小場面的試煉,TVB到八十年代正式發功,開始批量生產武俠劇,也誕生了大量金庸古龍劇,這一時期作品眾多,就將金庸劇、古龍劇分而說之,先說金庸劇。

  八十年代,除了《白馬嘯西風》《鴛鴦刀》《越女劍》,TVB將金庸的長篇小說拍個遍,同樣延續七十年代的明星路數,但已不是鄭少秋那樣一家獨大的獨角戲,而是用「無線五虎」來撐場面賺流量。

  

  黃日華和梁朝偉演主角最多,黃日華演了《天龍八部》《射鵰英雄傳》《碧血劍》,梁朝偉演了《鹿鼎記》《俠客行》《倚天屠龍記》,湯鎮業上一年還是主角段譽,下一年就是連男四都排不上的霍都,苗僑偉在《射鵰英雄傳》中以雙男主的身份爆紅,並和翁美玲成了官配,劉德華的《神鵰俠侶》獲得了原著作者的蓋章認可。

  

  這個十年的金庸劇是五虎當道,但質量並非齊齊整整地好,按照武功境界來比照製作水平,可以分為鬼、怪、子、絕四個層次,就是黃河四鬼、江南七怪、全真七子、江湖五絕四重水平。

  鬼:面貌全非,不敢恭維

  黃日華版《碧血劍》、郭晉安版《連城訣》、梁朝偉版《俠客行》都是套著金庸小說的馬甲,靠一大堆流水線式的原創劇情撐起來,什麼阿九遇到怪人逼婚、狄雲來到大理、石中玉五角戀之類,所創劇情純粹用來搞笑,被原著粉噴得體無完膚,就像四鬼被黃蓉一再羞辱一樣。一是仗著有時代濾鏡,能看的劇不多,觀眾無食可挑,只好下咽充飢;二是網絡不發達,沒有吐槽的便捷通道,挨了罵也成不了效應,受到了很好的「保護」。二者疊加算是餓漢子遇到聾子廚師,一片和諧景象。

  《碧血劍》是苗僑偉的夏雪宜扮相和氣質很好,《連城訣》相當是同人作,無話可說,《俠客行》是低配版《鹿鼎記》,沒了原著內味兒。

  

  怪:草臺班子,勉強能看

  梁朝偉版《倚天屠龍記》、周潤發版《笑傲江湖》、彭文堅版《書劍恩仇錄》都算基本忠實原著,沒有太離譜的魔改,屬於加法幾乎不做,都是做了減法,平平淡淡看著還行,不會有太深印象,包括發哥的《笑傲江湖》,屬於他的主場是兩年後的大銀幕,穿上風衣、叼著牙籤、手使雙槍,練獨孤九劍這種事不適合他。

  

  至於無線力捧的小生彭文堅主演的《書劍恩仇錄》直接就成了無名之作,連同主角也成了無名之輩,沒什麼存在感。

  總體來說,幾部劇的CP感也都不強,梁朝偉和黎美嫻、周潤發和陳秀珠、彭文堅和羅慧娟,都是路人感更濃,沒什麼劇情的化學反應(雖然梁朝偉和黎美嫻後來談了戀愛)。

  子:陣容齊整,戰力尚佳

  呂良偉版《雪山飛狐》、梁家仁湯鎮業黃日華版《天龍八部》、梁朝偉版《鹿鼎記》開始往好看方面靠攏,主要是演員都比較貼合角色,而且大多數主要演員都比較靠譜。比如呂良偉的胡斐、曾華倩的苗若蘭、謝賢的苗人鳳,梁家仁的蕭峰、湯鎮業的段譽、黃日華的虛竹、石修的慕容復,梁朝偉的韋小寶、劉德華的康熙,都是比較精當的選角。尤其梁朝偉,三部金庸劇中最適合的就是韋小寶,演石中玉也是韋小寶,演張無忌總覺得缺點啥。

  

  《天龍八部》的選角是非常成功的,部分角色比97版還要出彩,比如石修、黃杏秀等,上部《六脈神劍》還算遵循原著,下部《虛竹傳奇》就徹底放飛魔改,什麼鍾靈和阿朱長得像而被蕭峰愛上,什麼慕容博殺死掃地僧成為最終boss。八十年代的TVB武俠劇,最喜歡魔頭梗,幾乎每部劇裡都得安排一個,什麼江別鶴練成神功天下無敵,什麼貝海石練成神功天下無敵,什麼慕容博練成神功天下無敵……好好的《天龍八部》淪為流水劇,白瞎了那麼好的演員。

  《雪山飛狐》貢獻了曾華倩的苗若蘭,因為很多電視劇都是將「飛」「雪」合拍,後期才出場的苗若蘭很容易被削弱,選演員都容易漫不經心,還好有曾華倩。

  

  絕:能攀高峰,成為經典

  八十年代成就最高的金庸劇當數《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看集數就知道TVB是很下血本的,用的都是頂配,武術指導都是程曉東。

  《射鵰英雄傳》如果用原著來比,偏差率要在百分之四十以上,但作為電視劇,刻畫的人物是很生動討喜的,強化了人物身上的特點,加入港劇慣有的人設操作,也就有了洗白楊康的設定。但這種修改並不討厭,也有其高明之處,加上苗僑偉確實帥出天際,誰也不忍心讓他壞到底,總得有些高光點,本來在鐵槍廟中是死有餘辜,編導給加了不少催淚戲,居然拍出了讓人唏噓不舍的觀感。用食目的話說,那個年代最好的武俠劇,也就是這個水平了。

  

  《神鵰俠侶》是金庸親口肯定過的,覺得劉德華和陳玉蓮演的最好,主要是指古墓中的段落,兩個人是純師徒關係,楊過對小龍女是很敬畏的,絕對不油滑輕佻,有「禮」的感覺。

  

  從小龍女出走之後,編劇原創了不少劇情,包括公孫止綁架郭芙意圖不軌之類,但都算靠譜的操作。這兩部之所以質量最高,在於編劇比較用心,對原著沒有太大顛覆,原創也還動了腦子,而且服化道也上了點層次,自然比同時期的金庸劇要好看耐看,比同時期的古龍劇也要高。

  總結起來,拍出好的金庸劇,面對原著膽子要小、原創劇情腦子要巧!

  本文經作者授權發布

  所有圖片來自網絡,特此致謝

  如有侵權,請聯繫微信後臺刪除

  上一章講什麼?

  作者專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金古齊觀 | TVB金庸古龍劇的四個「十年」(三)
    金古齊觀  |  TVB金庸古龍劇的四個「十年」(一)金古齊觀  |  TVB金庸古龍劇的四個「十年」(二)八十年代(古龍篇):說黑道白這個時期,TVB發大招,金古通吃,金庸劇拍了十一部,古龍劇拍了八部,分別是《碧血洗銀槍》《離別鉤》《英雄無淚》《蝙蝠傳奇》《鳳舞九天》《邊城浪子》《絕代雙驕》
  • 金古齊觀 | TVB金庸古龍劇的四個「十年」(四)
    這樣的王語嫣,無論金庸先生怎麼解釋她要回到慕容復身邊,我們都不會信的。至於《神鵰俠侶》《笑傲江湖》,更是靠古天樂(李若彤)、呂頌賢撐起服化道粗糙的武俠劇,所以絕情谷用塑料薄膜做瀑布、桃谷六仙變四仙也都可以忍了。TVB經典的套路就是多點美好省點錢,演員要美、人物要好,自然可以減少其他方面的開支,因為觀眾可以忽略或者不計較。
  • 古龍和金庸
    說到武俠,古龍與金庸是當之無愧的「雙子」宗師。(一)浪子古龍。浪子就是要喝最烈的酒,睡最美的女人,出最快的刀。酒色財氣,快意恩仇。俠者金庸。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大俠也是人,有英雄氣短,兒女情長。(二)古龍是浪子。很早就混跡於江湖,醉臥青樓妓院,醒來三教九流。小時候因家庭離異而輟學,後加入黑社會成為「小混混」。
  • 為什麼金庸劇翻拍得快爛了,古龍、溫瑞安、梁羽生作品不見翻拍?
    自從古龍、梁羽生、黃易、金庸相繼離世,就剩下溫瑞安僅存獨苗一根,想問問武俠創作格局怎麼說變天就變天了呢,粗製濫造的網絡文學反而盛行,水軍泛濫,粉絲私鬥
  • 金庸像杜甫,古龍如李賀
    這難道不是標準的很多中學生努力寫出的美文麼?說完這話,我才想起古大爺確實是中學生,並且是肄業。古大爺的電影,經典的有,爛的也爛得出奇。要說好的還是邵氏拍的幾部,「古龍+楚原+狄龍」的組合,《流星蝴蝶劍》《天涯明月刀》,古龍味兒十足,製作也用心。我還看過爾冬陞當年自己演的三少爺謝曉峰,也是邵氏的片,最後「大決戰」那一場裡,原著裡寫的「楓葉如血」也努力做了個十足。
  • 古龍比金庸好在哪裡?
    以上算是我讀金古過程的簡介,今天我推崇古龍,並不代表就否定金庸,我仍然推崇金庸為空前的武俠大師,他的文字,一千年後必將與唐傳奇明清小說等並列,成為中國文字史上的豐碑。與他同時成為豐碑的,必有古龍。綜合來說,我認為兩人的定位是:金庸大師,古龍天才。
  • 當古龍遇到金庸,誰更牛叉?
    四年裡,他白天替人謄刻蠟紙、編輯刊物,以維持自己的生活,夜晚到淡江大學的夜間英語科學習。大學畢業後不久,熊耀華在臺北美軍顧問團裡謀得一份圖書管理員的工作,生活仍然十分清苦。 那一段日子,他常聽別人開玩笑說:「別怕挨餓,大不了去寫武俠小說。」當時臺灣的租書業鼎盛,武俠小說的市場需求量極大。
  • 為什麼古龍的男人比金庸的性感
    有沒有人覺得古龍和金庸有個區別——古龍寫的男人,都比金庸的性感一點?楚留香、李尋歡、西門吹雪,要比郭靖、張無忌、段譽甚至楊過都性感?有同感的舉手。看看誰舉手的,都給我打出去。都是叛徒。隨便一試,你們就原形畢露。雖然……我也這麼覺得。
  • 古龍和金庸的區別
    故事的結構總要有兩部分,一是中原與外族,二是自己門派與別的門派地位之爭。總要為了些什麼,總是背負著很多人的命運。郭靖死守襄陽,喬峰以一死來保宋遼和平,《倚天屠龍記》中的元末背景,芷若要光大峨眉,有她的政治野心,總要為點什麼。這裡正好體現出金庸筆下主角總會有些實權地位。令狐衝起碼成過恆山派掌門,趙敏教主,芷若峨眉,虛竹逍遙派。武功人品與結果成正比。
  • 被豆瓣評分嚴重低估的《有翡》,難道金庸古龍武俠劇就沒槽點嗎?
    被豆瓣評分嚴重低估的《有翡》,難道金庸古龍武俠劇就沒槽點嗎?武俠沒落是近年來很多劇評人常說的一句話,好不容易有個好看的武俠劇,卻有一堆人來說是武俠劇變成古偶劇,沒錯,就是現在熱播的電視劇《有翡》。王一博有翡現在電視劇《有翡》才只有5.7分,但是小編覺得這是被豆瓣評分嚴重低估的電視劇,很多人都覺得它槽點很多,但是小編想問:難道金庸古龍武俠劇就沒槽點嗎?
  • 金庸古龍梁羽生,3位武俠宗師的3本冷門小說,誰更勝一籌呢?
    但是金庸和古龍誰排第一,卻讓不少武俠迷爭紅了臉。雖然說,現在武俠早已沒落,武俠迷也越來越少了,以前那種網上論武的現象也幾乎絕跡了。但是,武俠迷對於武俠的那一份情懷,還是存在的。我是真遊泳的貓,一個看武俠16年的老書蟲。記得關注我哦。今天我準備換個思路:「既然金庸古龍梁羽生三位大家的最好水平,難分軒輊。
  • 金庸的白月光,古龍的硃砂痣
    對性的描寫,金庸充其量只是個青銅。寫楊過給陸無雙接骨,雙手微微發顫,解開她的肚兜,也只是看到她「乳酪一般的胸脯」。 哎,也不曉得是情慾,還是食慾。 寫得最最最極致的,也不過是《天龍八部》第二十四回《燭畔鬢雲有舊盟》中,白世鏡與馬夫人的對白: 「你身上有些東西,比天上的月亮更圓更白。」
  • 金庸比古龍厲害在哪裡
    一幫沒機會在報紙雜誌廣播電視等主流媒體上發表意見的人,跑到BBS上說個不停。其中有一塊話題陣地,就是聊武俠。我印象裡全網武俠迷中金庸粉絲起碼有七成以上,佔壓倒優勢,古龍約兩成,剩下不到一成梁羽生、溫瑞安等去分。雖然同是被主流評論邊緣化的武俠迷,大家理應同仇敵愾、團結對外,但也有內部矛盾,最重大的分歧是金庸和古龍誰更厲害?誰是真正的武林盟主?
  • 「金庸武俠」 與 「古龍武俠」的區別
    在武俠小說界,金庸,古龍這兩位大師是公認的"泰山北鬥"。只要是武俠迷,或多或少都接觸過兩位大師的作品。那麼,兩位大師的武俠世界又有哪些不一樣的地方呢?(1)主角的身世和成長路線金庸的作品中,基本上主角的身世背景,成長軌跡都是很清晰的。
  • 揭秘 金庸vs古龍——取名的差異
    柳餘恨撫鉤嘆曰:「離別是為了下一次相聚」 蕭別離——無邊落木蕭蕭下,杜宇啼血,不忍別離 卓東來——老子入函關,紫氣東來 另外,在古龍代表作品楚留香系列和陸小鳳系列中,古龍竟然用了同一種模式:三個男人一臺戲,堂堂七尺女兒名——楚留香、胡鐵花、姬冰雁;陸小鳳、西門吹雪、花滿樓。
  • 金庸、古龍和徐皓峰
    現在覺得,金庸寫少年的成長,古龍寫成年人的生活。徐皓峰,寫的是中老年的寂寞。再讀金庸,覺得完全是直男少年的視角。金庸筆下的人物,個個形象鮮明,但是關係模式,卻差不多。比如:女追男終成眷屬。天龍八部裡,批處理殺掉所有沒嫁成段正淳而悽風苦雨的一堆女子後,段譽的媽為避免人間慘劇,出了方案,「兒啊,你把妹子們都娶了吧。」金庸收山《鹿鼎記》,最終仁慈地給所有女性安排了好出路,讓她們全嫁了男主。而且,金庸小說裡,女性角色有魅力的唯一條件是:少女、只能是少女。所以,金庸寫了幾個比較有魅力的妻子,都早早地處死了她們:黃蓉媽、胡斐媽、張無忌媽、楊不悔媽。
  • 古龍筆下的四個江湖十年,被兩對師徒全包,名師出高徒果不其然
    在古龍的筆下有四個江湖十年,在《天涯·明月·刀》中,古龍曾隆重提到過。這四個江湖十年,代表著江湖最輝煌的四個十年。至此之後,江湖再無第五個江湖十年,江湖的輝煌年代一去不復返。第一個江湖十年的締造者是《武林外史》中的沈浪,沈浪是古龍筆下第一位真正意義上的浪子。他的氣質風度儒雅風採武功,都成了後來諸多浪子的原型。沈浪最動人的不是武功也不是睿智,而是他的微笑,他微微一笑能讓少女動容,能令男子嘆息。他是九州王沈天君的兒子,世家名門子弟。在沈天君死後,沈浪散盡萬貫家財,流浪江湖成了一名賞金獵人。
  • 這四部劇,全看過算你厲害
    儘管武俠小說如今已經式微了,但是金庸和古龍的作品依然被孜孜不倦地翻拍,也許是如今仙俠更為流行,武俠小說寫的人少了,但是,更重要的是,金庸和古龍的小說依然有著龐大的群眾基礎。因為古龍的坑品和奇譎的想像,再加上作品中獨特的氣質——使得他的ip不如金庸好影視化,而《絕代雙驕》算是他的頂級ip了迄今為止,包括1977年中國臺灣臺視版、1979年中國香港TVB版、1986年臺視版、1988年TVB版、1999年臺視版,以及2005年內地版(定名為《小魚兒與花無缺》)在內,加上2020版《絕代雙驕》,共有七個影視版本了88年tvb
  • 金庸與古龍,到底誰更勝一籌?
    其實這是個很大的命題,需要寫十萬字也不夠。所以我也只能是略微談談,未必都對,但勉強算是一家之言。相信有讀過兩人作品的朋友,應當會有一些共鳴,能力所限,也只此而已。首先,金庸代表的是舊小說模式下的最高成就。
  • 金庸古龍溫瑞安3本續書,有狗尾續貂,也有青出於藍
    雖然現在武俠小說徹底沒落了,但是提起金庸、古龍、溫瑞安,很多武俠迷心中還是泛起了波瀾。在武俠熱的當年,由於金庸、古龍、溫瑞安的武俠小說銷量非常好,於是就有很多人「自告奮勇」,冒名頂替,魚目混珠,寫起了原著的續書。而且這些小說被無良書商拿來發行,居然相當流行。相信很多朋友都看過這些所謂的武俠續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