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談戀愛吧」!很多人被《奪冠》中郎平的這句話打動…

2020-09-27 遼瀋晚報遼陽時刻

(中國新聞網 )

@中國新聞網

不少人會心一笑,這是把「神化」的女排拉回人間的一刻。


「這部電影可謂一波三折,片中幾乎所有的演員都至少拒絕過三次。」

今年年初,電影《奪冠》首映時,導演陳可辛曾說過這麼一句話。

為什麼?鞏俐透露其中原委——「我真的沒有信心,怕演不好。」「郎平可是全國人民的偶像,如果我演不好,就可能會成為千古罪人。」


《奪冠》劇照


「我們的隊員全都是真的職業排球運動員,但我們並不是排球專業的人,你要對一位專業人士進行指導、指示,這太難了。」黃渤也說。


《奪冠》劇照


沒錯,他們猶豫的最大原因,便在於他們演的這群人,是中國女排

經歷過大半年之後,《奪冠》再次在全國上映。電影有褒有貶,目前豆瓣評分7.4分,票房已超過1億元。


《奪冠》劇照


《奪冠》講述了中國女排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到2016年的奪冠故事,電影裡著重展現了三場比賽,1981年女排世界盃、2008年北京奧運會以及2016年里約奧運會。

電影中最鮮活、最讓人激動的莫過於女排姑娘們,她們都由專業的運動員扮演。據說一開始陳可辛找的1米8以上的演員,但拍出來感覺不對,後來在全國上萬名排球運動員中海選,選出來12名老女排隊員,年輕的郎平由她的女兒白浪飾演。新女排隊員們大部分由她們自己出演,還原了當時裡約奧運會的比賽場景。


《奪冠》劇照


在電影中,郎平是關鍵人物,她既是銜接兩代女排的紐帶,也代表著女排精神的延續和更新。

提起女排精神,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團結協作、頑強拼搏。《奪冠》中關於老女排最多的畫面,就是她們在訓練的場景,提到最多的一個字就是「練」,女排姑娘們手上扎了木刺,身上都是傷。除夕夜萬家團圓,她們還在打排球。


《奪冠》劇照


這種「魔鬼式」的訓練確實是真實發生的,1979年,中國女排開始在郴州集訓,當時郴州女排基地條件艱苦,教練的訓練更嚴格,不符合質量過不了關,完不成指標下不了課。對於女排姑娘們來說,加練、補課是常事,而且一個隊員沒完成,其他人都要跟著一起練。


《奪冠》劇照


為了讓隊員們儘快提高成績,教練只能「鐵石心腸」。為什麼練這麼狠?電影通過教練之口說出了大背景,當時中國剛剛改革開放,很多方面與國外相比差距太大,美國的教練已經將計算機技術應用到女排訓練中了,而中國的女排姑娘們還在簡陋的竹棚館中訓練。吳剛飾演的教練說,他到國外看著高樓大廈哭了,中國太落後了,所以他心裡總想著快點快點。「我們要證明給他們所有人看,中國人,行的!」


視頻截圖


1981年女排奪冠,對於當時的中國人來說,這不僅僅是女排的勝利,還象徵著明燈和號角。女排姑娘們不畏強敵、飛身魚躍的畫面,讓許多處於迷茫中的人看到希望和方向,讓很多低沉的人重拾信心和力量。


《奪冠》劇照


不過,沒有誰是常勝將軍,中國女排也曾經歷過幾段低潮期。1988年,中國女排曾在漢城奧運會遭遇慘敗。2008年北京奧運會,中國女排對戰郎平率領的美國女排,最終以2:3惜敗。之後幾年,中國排球持續低迷,2012年,女排在亞洲杯決賽上負於泰國隊。當時有媒體分析,看上去是國家隊成績不佳,其實更深層次的原因是在排球市場、普及、青訓等方面的全面下滑。


資料圖:2013年4月25日,中國國家體育總局排球運動管理中心正式宣布郎平擔任新一屆中國女排主教練。中新社發 富田 攝


2013年4月,郎平成為中國女排新一屆主教練。郎平身上老女排的精神、多年的執教經驗、國際視野、創新能力等,都讓她成為教練的不二人選。不過,郎平也並非是救世主。外界認為,她的出山更大的意義還在於對中國排球改革的推動。

郎平上任之後,推行「大國家隊」概念和複合型管理團隊,集訓名單大幅增加,每個位置保持三到四個人在競爭。隊員們輪番上場,人人都是主力。

女排精神也有了新的註解。20多年過去,中國早已翻天覆地,以前女排姑娘們身上背負著全社會的期望,打排球一心為了贏,現在呢?


《奪冠》海報


郎平也有自己的看法,她認為,中國女排的精神不只是贏得冠軍,而是有時候明知難贏,也竭盡全力。

在裡約奧運會拿下冠軍後,郎平也對媒體說:「不要因為我們贏了一場就談女排精神,也要看到我們努力的過程。女排精神一直在,單靠精神不能贏球,還必須技術過硬。」


資料圖:2016裡約奧運會女排半決賽,中國隊對陣荷蘭隊。圖為主教練郎平向隊員喊話。中新網記者 富田 攝


前一句話也代表著很多人對於競技體育的態度轉變,不是只有金牌才配得上掌聲,體育的拼搏精神也值得我們為之歡呼。後一句話告訴我們,不能空談精神,還要腳踏實地。

在電影《奪冠》中,裡約奧運會中國女排對陣巴西隊前夕,郎平對隊員們說,之前打得不怎麼好,是她身上包袱太重了。

「曾經一位外國記者問我,你們中國人為什麼這麼看重一場排球比賽的輸贏呢。我說,因為我們的內心還不夠強大,等有一天我們內心強大了,我們就不會把贏,作為比賽唯一的價值。」


《奪冠》海報


她讓隊員們放開了打、豁出去打,打出自己的排球,好好享受體育的本身。

這也是電影中最打動人的地方之一,每個人不是因集體而存在,也不是為他人的期待而努力。即便是最優秀的女排運動員,排球也不一定就是她生活的全部,活出自己的人生才最重要。


《奪冠》海報


電影中郎平說,去談戀愛吧。不少人會心一笑,這是把「神化」的女排拉回人間的一刻。

當拋卻了「贏」的包袱之後,我們才能真正懂得奪冠的意義,不是我比你強,而是我把不可能變成了可能。

相關焦點

  • 「去談戀愛吧」!很多人被《奪冠》中郎平的這句話打動…
    《奪冠》劇照在電影中,郎平是關鍵人物,她既是銜接兩代女排的紐帶,也代表著女排精神的延續和更新。提起女排精神,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團結協作、頑強拼搏。視頻截圖1981年女排奪冠,對於當時的中國人來說,這不僅僅是女排的勝利,還象徵著明燈和號角。女排姑娘們不畏強敵、飛身魚躍的畫面,讓許多處於迷茫中的人看到希望和方向,讓很多低沉的人重拾信心和力量。
  • 「去談戀愛吧」!很多人被《奪冠》中郎平的這句話打動
    提起女排精神,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團結協作、頑強拼搏。《奪冠》中關於老女排最多的畫面,就是她們在訓練的場景,提到最多的一個字就是「練」,女排姑娘們手上扎了木刺,身上都是傷。除夕夜萬家團圓,她們還在打排球。
  • 很多人被《奪冠》中郎平的這句話打動……
    在電影中,郎平是關鍵人物,她既是銜接兩代女排的紐帶,也代表著女排精神的延續和更新。提起女排精神,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團結協作、頑強拼搏。當時中國剛剛改革開放,很多方面與國外相比差距太大,美國的教練已經將計算機技術應用到女排訓練中了,而中國的女排姑娘們還在簡陋的竹棚館中訓練。吳剛飾演的教練說,他到國外看著高樓大廈哭了,中國太落後了,所以他心裡總想著快點快點。「我們要證明給他們所有人看,中國人,行的!」
  • 《奪冠》最打動人的不是女排贏球,而是郎平的這句話……
    電影中郎平說,去談戀愛吧。不少人會心一笑,這是把「神化」的女排拉回人間的一刻。「這部電影可謂一波三折,片中幾乎所有的演員都至少拒絕過三次。」女排姑娘們不畏強敵、飛身魚躍的畫面,讓許多處於迷茫中的人看到希望和方向,讓很多低沉的人重拾信心和力量。
  • 從《奪冠》談集體主義到自我意識的覺醒:今天不練了,去談戀愛吧
    每個人都是集體的一份子,一個機器上的螺絲釘,不能有任何情感和個人訴求,完全服從大局,服從組織安排。這就是郎平他們這一代人的歷史使命,作為一個時代的標誌性人物,郎平這一代人無論在身體上還是情感上都硬扛著走完了大半生。郎平與別人不一樣的地方就是,她走了出去,可以用更加多元化的視角來思考和看待他們這一代人的人生。
  • 電影《奪冠》熱映,鞏俐飾演中年郎平,由郎平的女兒白浪出演
    電影《奪冠》熱映,鞏俐飾演中年郎平,由郎平的女兒白浪出演。其實這已經不是中國女排第一次登上熒幕。 在去年國慶檔電影《我和我的祖國》裡,就有上海小男孩冬冬修電視天線,萬人空巷看女排的故事。郎平作為女排主教練,帶隊重整旗鼓的中國「新女排」,再次登頂。而裡約奧運會期間,郎平自己卻瘦了14斤。貫穿三場球賽的,是女排價值觀的轉變,而見證和推動這一轉變的也是郎平。她本該是最容易「負重前行」的一個,卻在一次次「人生清零」中掙脫命運枷鎖,果斷抉擇自己的事業和人生。 郎平是老女排的核心隊員。
  • 《奪冠》21小時輕鬆破億,幾乎無差評,多少人把鞏俐看成郎平?
    題眼:《奪冠》21小時輕鬆破億,幾乎沒有差評,有多少人把鞏俐看成郎平?時間跨度非常大,以中國女排的傳奇人物郎平為線索,展現新老兩代排球運動員在艱難中求生存的奮鬥史,不僅票房高,評分也達到了9.2分,幾乎沒有一條差評。
  • 奪冠大家去看了嗎?鞏俐飾演的郎平,簡直神還原人物
    被改了好多次的片名的《奪冠》,終於在這幾天已經上映了。在各大影院陸陸續續開售,很多人看過後,還是很驚嘆《奪冠》拍攝的真的很好,又是一部滿腔的熱血的電影。,就是受到了很多人稱讚。鞏俐的演技功底是沒得說,對於每個角色她的塑造能力都很強,完全可以把你代入劇情,不愧是鞏俐,沒有讓人失望過,也只有她才能撐得起《奪冠》女主角郎平這個角色,否則其他來演,肯定是要被吐槽。
  • 白浪差一點錯過《奪冠》,陳可辛:沒有人比你更適合演年輕的郎平
    》,陳可辛:沒有人比你更適合演年輕的郎平看過電影的應該知道,白浪出演了青年時期的郎平一角,但電影背後的故事,會很少人了解。可是劇組並沒有死心,反而發出了更加猛烈的進攻,用盡了各種理由去說服她,白浪差一點錯過《奪冠》,可是真正打動白浪的還是陳可辛導演的一句話。
  • 《奪冠》中扮演青年郎平的母親,她想出的一句臺詞讓「郎平」淚流滿面
    上映 4 天,《奪冠》收穫超高口碑。除鞏俐、黃渤、吳剛等老戲骨外,素人演員也收穫了大量好評,這裡面就包括 3 名來自中國藥科大學的女排姑娘和她們的教練張寒豔。張寒豔在片中飾演青年郎平的母親,趙晨璐、田欣、李孟婕也有自己的角色。
  • 鞏俐、吳剛、黃渤、郎平女兒白浪談《奪冠》,戲裡戲外都是故事!
    看了《奪冠》這部電影,感覺到渾身熱血沸騰,心潮澎湃,為中國有這樣的女排而驕傲!《奪冠》真的振奮人心,鼓舞人的鬥志,讓人總想在自己的領域裡,也幹出不平凡的事情!看了《奪冠》這部電影,覺得鞏俐年輕時說的那句話是一句至理名言:鷹有時候也會掉在地上,但是雞永遠成不了鷹!
  • 《奪冠》:感動是感動,但硬傷也很多
    ,專業運動員上陣演繹大賽名場面,講述中國女排叱吒風雲的故事,這句話每個字都讓人興奮。,這笑容,這也太像了吧!2013年回國當了主教練的郎平,會著重關心隊員的心理,有的比賽輸了就坦然接受,天不會掉下來,她還會對女孩們說:「今天就練到這,你們去談戀愛吧~」她問隊員「為什麼打排球」,「你熱愛排球嗎」,如果確實不愛,那麼回去幹你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也可以,把位置留給真正熱愛的人,對大家都好。
  • 新片放眼瞧│《奪冠》:郎平會老去,中國女排不會,精神不會
    作為體育電影的《奪冠》,像許多成功的體育電影一樣,先抑後揚,艱難中的突破,然後表現成長,有失敗的陣痛,有成長的煩惱,有困惑,有抉擇,當然,最後是激動人心的成功。點燃這種精神的,有些是激烈精彩的比賽場景,一次次的比分膠著,一次次的國旗升起,乃至現實中的中國女排隊員現身銀幕,那些感同身受的激動,那些欣喜若狂的感覺,讓影片給人的感覺非常燃。作為體育電影的《奪冠》,怎樣區別並高於現實中螢屏上的女排比賽,這在於影片在集體主義、拼搏精神、民族情感之外,如何表達個人情感。
  • 《奪冠》熱映,鞏俐演繹中年郎平,青年郎平由郎平女兒白浪出演
    》這部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和我們印象中的很多影視作品不同,如今很多影視作品為了可以吸引觀眾關注和得到大家支持,會選擇邀請一些小鮮肉藝人來參與出演,就是為了可以吸引更多人來觀看。因此從這部作品的演員陣容來看的話,這樣的演員陣容真的堪稱強大,而且從他們在影片中的表現來說也無可挑剔,並不比一些專業演員的演繹和表現差,這也是讓觀眾感到最驚喜的地方。
  • 《奪冠》上映1天票房破億,貓眼電影評分9.2,鞏俐神似郎平
    9月25日18點,《奪冠》(原名《中國女排》)正式全國上映。據貓眼專業版票房數據,截至9月26日15時34分57秒,《奪冠》總票房破億,用時0天21時34分。《奪冠》中傳遞出來的女排精神勾起人們的青春回憶,也激勵著新時代的人們砥礪前行。
  • 《奪冠》之後,鞏俐,演藝界的「郎平」
    從上世紀80年代的「五連冠」偉績,到2008年北京奧運會遺憾失冠,再到2016年里約奧運會強勢逆轉奪冠,從巔峰到低谷直至重回巔峰,這是一個真實記錄中國女排重新崛起的故事,故事背後的功勳教練,就是郎平。受各大電影院線的排片計劃的影響,《奪冠》的排片佔比已經跌至一成左右。顯然,這部備受關注的電影,觀影熱潮已經逐漸退卻,未來一段時期,排片場次肯定會進一步壓縮。在國慶檔的幾部電影中,《奪冠》一枝獨秀,成為具有現實社會意義的電影首位。
  • 《奪冠》中白浪演技爆發,飾演青年郎平,演繹母親年輕時英姿
    除了在票房方面的表現特別好以外,這部作品還取得了很好的口碑,很多觀眾在看完之後對這部作品都讚嘆有加,從這一點來看的話,這部作品真的特別成功。作為一名實力派女演員,鞏俐在出演這個角色的時候,為了可以把郎平這個角色給完美演繹出來,在拍攝開始之前就進入中國女排訓練基地和大家生活,去觀看和學習郎平教練在日常生活中與女排成員之間的相處與訓練狀態。
  • 陳可辛給她點讚,群眾演員誤認成郎平,白浪出演《奪冠》備受好評
    ,白浪也收穫了很多,她說道:「我媽媽這輩子付出了很多辛苦,但是她很幸福,因為有這麼多人支持她。這份殊榮會刻在歷史的長河中,永遠不會被世人遺忘。《奪冠》中傳遞的女排精神,令我們永遠銘記。各位寶媽、奶爸,你們帶孩子去看《奪冠》了嗎?
  • 奪冠:郎平極限體測,負重200斤蹲起,代價如何承受?
    電影《奪冠》中有這樣一個情節:主教練訓練郎平體能,只有做到負重200斤蹲起才能碰排球,參加集體訓練。教練之所以這樣,是因為負重深蹲可以給肌肉大力量刺激,破使自己進步,讓肌纖維更加粗壯,達到增長肌肉的目的。年輕時代的郎平憑藉自己的狠勁完成了教練的任務,讓人欽佩不已。
  • 鞏俐受傷、郎平拒絕陳可辛、王菲那英助陣,你所不知道的《奪冠》
    目前她在投資銀行工作,這次她是專門請假去拍戲的。陳可辛導演邀請她拍戲時,白浪也是直接拒絕了兩次,而且郎平也是拒絕了陳可辛導演很多次,不想讓女兒白浪去演。7 電影中,有一個小的情節,是一個女排隊員在睡夢中說夢話:「拼了!再不拼就沒機會了!」這句夢話也是有來頭的!這是老隊長孫晉芳的口頭禪,她經常喊出這句話鼓舞自己和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