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網 )
@中國新聞網
不少人會心一笑,這是把「神化」的女排拉回人間的一刻。
「這部電影可謂一波三折,片中幾乎所有的演員都至少拒絕過三次。」
今年年初,電影《奪冠》首映時,導演陳可辛曾說過這麼一句話。
為什麼?鞏俐透露其中原委——「我真的沒有信心,怕演不好。」「郎平可是全國人民的偶像,如果我演不好,就可能會成為千古罪人。」
《奪冠》劇照
「我們的隊員全都是真的職業排球運動員,但我們並不是排球專業的人,你要對一位專業人士進行指導、指示,這太難了。」黃渤也說。
《奪冠》劇照
沒錯,他們猶豫的最大原因,便在於他們演的這群人,是中國女排。
經歷過大半年之後,《奪冠》再次在全國上映。電影有褒有貶,目前豆瓣評分7.4分,票房已超過1億元。
《奪冠》劇照
《奪冠》講述了中國女排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到2016年的奪冠故事,電影裡著重展現了三場比賽,1981年女排世界盃、2008年北京奧運會以及2016年里約奧運會。
電影中最鮮活、最讓人激動的莫過於女排姑娘們,她們都由專業的運動員扮演。據說一開始陳可辛找的1米8以上的演員,但拍出來感覺不對,後來在全國上萬名排球運動員中海選,選出來12名老女排隊員,年輕的郎平由她的女兒白浪飾演。新女排隊員們大部分由她們自己出演,還原了當時裡約奧運會的比賽場景。
《奪冠》劇照
在電影中,郎平是關鍵人物,她既是銜接兩代女排的紐帶,也代表著女排精神的延續和更新。
提起女排精神,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團結協作、頑強拼搏。《奪冠》中關於老女排最多的畫面,就是她們在訓練的場景,提到最多的一個字就是「練」,女排姑娘們手上扎了木刺,身上都是傷。除夕夜萬家團圓,她們還在打排球。
《奪冠》劇照
這種「魔鬼式」的訓練確實是真實發生的,1979年,中國女排開始在郴州集訓,當時郴州女排基地條件艱苦,教練的訓練更嚴格,不符合質量過不了關,完不成指標下不了課。對於女排姑娘們來說,加練、補課是常事,而且一個隊員沒完成,其他人都要跟著一起練。
《奪冠》劇照
為了讓隊員們儘快提高成績,教練只能「鐵石心腸」。為什麼練這麼狠?電影通過教練之口說出了大背景,當時中國剛剛改革開放,很多方面與國外相比差距太大,美國的教練已經將計算機技術應用到女排訓練中了,而中國的女排姑娘們還在簡陋的竹棚館中訓練。吳剛飾演的教練說,他到國外看著高樓大廈哭了,中國太落後了,所以他心裡總想著快點快點。「我們要證明給他們所有人看,中國人,行的!」
視頻截圖
1981年女排奪冠,對於當時的中國人來說,這不僅僅是女排的勝利,還象徵著明燈和號角。女排姑娘們不畏強敵、飛身魚躍的畫面,讓許多處於迷茫中的人看到希望和方向,讓很多低沉的人重拾信心和力量。
《奪冠》劇照
不過,沒有誰是常勝將軍,中國女排也曾經歷過幾段低潮期。1988年,中國女排曾在漢城奧運會遭遇慘敗。2008年北京奧運會,中國女排對戰郎平率領的美國女排,最終以2:3惜敗。之後幾年,中國排球持續低迷,2012年,女排在亞洲杯決賽上負於泰國隊。當時有媒體分析,看上去是國家隊成績不佳,其實更深層次的原因是在排球市場、普及、青訓等方面的全面下滑。
資料圖:2013年4月25日,中國國家體育總局排球運動管理中心正式宣布郎平擔任新一屆中國女排主教練。中新社發 富田 攝
2013年4月,郎平成為中國女排新一屆主教練。郎平身上老女排的精神、多年的執教經驗、國際視野、創新能力等,都讓她成為教練的不二人選。不過,郎平也並非是救世主。外界認為,她的出山更大的意義還在於對中國排球改革的推動。
郎平上任之後,推行「大國家隊」概念和複合型管理團隊,集訓名單大幅增加,每個位置保持三到四個人在競爭。隊員們輪番上場,人人都是主力。
女排精神也有了新的註解。20多年過去,中國早已翻天覆地,以前女排姑娘們身上背負著全社會的期望,打排球一心為了贏,現在呢?
《奪冠》海報
郎平也有自己的看法,她認為,中國女排的精神不只是贏得冠軍,而是有時候明知難贏,也竭盡全力。
在裡約奧運會拿下冠軍後,郎平也對媒體說:「不要因為我們贏了一場就談女排精神,也要看到我們努力的過程。女排精神一直在,單靠精神不能贏球,還必須技術過硬。」
資料圖:2016裡約奧運會女排半決賽,中國隊對陣荷蘭隊。圖為主教練郎平向隊員喊話。中新網記者 富田 攝
前一句話也代表著很多人對於競技體育的態度轉變,不是只有金牌才配得上掌聲,體育的拼搏精神也值得我們為之歡呼。後一句話告訴我們,不能空談精神,還要腳踏實地。
在電影《奪冠》中,裡約奧運會中國女排對陣巴西隊前夕,郎平對隊員們說,之前打得不怎麼好,是她身上包袱太重了。
「曾經一位外國記者問我,你們中國人為什麼這麼看重一場排球比賽的輸贏呢。我說,因為我們的內心還不夠強大,等有一天我們內心強大了,我們就不會把贏,作為比賽唯一的價值。」
《奪冠》海報
她讓隊員們放開了打、豁出去打,打出自己的排球,好好享受體育的本身。
這也是電影中最打動人的地方之一,每個人不是因集體而存在,也不是為他人的期待而努力。即便是最優秀的女排運動員,排球也不一定就是她生活的全部,活出自己的人生才最重要。
《奪冠》海報
電影中郎平說,去談戀愛吧。不少人會心一笑,這是把「神化」的女排拉回人間的一刻。
當拋卻了「贏」的包袱之後,我們才能真正懂得奪冠的意義,不是我比你強,而是我把不可能變成了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