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之間,《歌手·當打之年》終於來到了最後一期,兩個多月時光,瞬息而過。
對於許多熱愛音樂的朋友來說,歌手早已不再是一個單純的音樂綜藝節目,更是承載了中國流行音樂向前奔走的一股巨大洪流。
「歌手」,實在寄託了太多東西,包括情懷,包括理想。但是,在最後一期,醬醬卻希望能夠回歸歌手最為本質的內容,也就是「演唱」。相較於過往十一期的評論,最後一篇評論,將會更加回到歌手的本質。就讓我們來談一談,每位歌手的演唱表現吧!
之前的評論,醬醬一再向大家介紹,蕭敬騰在歌手舞臺上,展示出來的兩套發聲方法:一套是可圈可點的喉位穩定音色醇厚的發聲,一套是乏善可陳高喉頭擠壓扁平化的發聲。
幫幫唱環節,蕭敬騰找來了華語樂壇頂級唱將林俊傑幫唱,自然不敢怠慢,立時將喉頭鞏固下來,使用自己狀態最佳,功力最深的醇厚的發聲。在自然聲區,蕭敬騰的聲音充滿了胸腔共鳴的深厚支撐,林俊傑的聲音則滿是邊緣振動色彩,一個深沉挺拔,一個輕盈透徹,質感上,竟然也相輔相成,不相伯仲。
但是,面對更為考驗功力的換聲區,高音區的時候,由於蕭敬騰壓縮技術與共鳴技術之間的矛盾性並未解決,使得他的持續輸出能力始終不夠淋漓盡致。然而林俊傑,恰恰又是華語樂壇將這種矛盾性平衡得最好的歌手之一。因此,技術上的差距也就漸漸顯露了出來。
其實,如果大家對於林俊傑的演唱足夠了解,應該不難發現,林俊傑並沒有完全釋放力度,拼命地壓制著腔體,尤其是那句「的自我」,顯得有些憋,有些緊。即便如此,蕭敬騰高音的金屬感,依然蓋不住林俊傑。直到最後一段副歌,升key以後,所有的換聲區輸出,林俊傑竟然成為了主聲道,蕭敬騰則是只能夠使用假聲進行和聲。
其實,縱觀整首歌曲,除了華彩部分那個G#5的長音比較「殺雞」以外,蕭敬騰唱得還是非常穩紮穩打的,他醇厚的音色,質感本就相當不錯。無奈,他請了林俊傑這麼一個演唱實力強橫無比的幫唱,即便是林俊傑保留了很多實力,但是也已經足以喧賓奪主。
到了第二首歌曲《猴籠》,蕭敬騰終於展示出來了他奪冠的野心,具體表現在舞蹈上,以及舞臺編排上,就視覺衝擊力來說,實在是本季歌手數一數二的傑作。
但是,回饋到聲音本身,蕭敬騰的發聲卻又回到了高喉頭擠壓扁平化發聲的形態上,並且,還刻意漏氣,使得聲音非常散,非常不入麥。進入第二段,人聲幾乎完全被伴奏給壓了下去,質感當然不夠好。
縱觀蕭敬騰本季歌手的表現,他的演唱能力,以及音樂性,其實都卡在一個比較尷尬的中間位置,所以,一直小心翼翼,力圖求存。最後一首歌曲,終於卸下了所有包袱,將自己的所有情緒完全釋放了出來。
最後一期,徐佳瑩也卸掉了所有包袱,但是,跟蕭敬騰不同,徐佳瑩這個表演,完全沒有得失心,更像是看淡名次以後,決定痛快地玩一把。
心態當然值得讚賞,但是,我們始終需要回到表演本身。從這個角度來說,徐佳瑩這個表演,未免玩得太過歡樂,從而忘記音樂表演必須存在的理性了。在演唱上,基本全程走音。
不論硬唱功怎麼樣,其實,十期唱過來,徐佳瑩對於自己音色的把控,咬字的拿捏,細節的雕琢,都是非常精緻細膩的,處處流露著一位歌手深厚的素養,以及理性的優雅。
但是,這首《管他什麼音樂》,徐佳瑩的演唱,竟然仿佛這首歌名一般,將音樂性,演唱性,技術性全部拋諸腦後,純粹憑藉感性的一面進行演唱。於是,我們也就聽到這個完全談不上控制,談不上細節的的聲音。
音色上更是缺少了徐佳瑩一貫的輕盈感,變得發散發渾,因為,徐佳瑩放棄了高位置的空間,將氣流大量附著在口腔與喉腔。
相比之下,作為幫唱嘉賓的韋禮安,唱得倒是相當不錯,聲帶始終拉緊,很有金屬質感,但是,面對徐佳瑩的這份「歡樂」,難免也唱得越來越失去控制。
醬醬還是認為,不論歌手究竟秉持什麼樣的心態,立場必須始終站在音樂與表演的完整性上,卸下包袱,放飛自我,也不能脫離理性的控制,不然就真的非常容易自娛自樂。
一般來說,在歌手舞臺演唱類似的懷舊金曲,非常容易令人覺得落後,保守,打安全牌。縱觀米希亞在本季歌手所演唱的十一首歌曲,將近一半都是從日本引入香港的那些經典曲目。然而,米希亞的名次卻一直居高不下,幾乎沒有多少人會指責她賣弄情懷。
醬醬認為,最根本的原因,當然還是米希亞唱得太好了。雖然選曲和編曲,十分中規中矩,而米希亞的聲音,卻令這些歌曲萌生出了全新的意義。
中國聽眾對於這些歌曲的熟悉度,始終還是建立於上個世紀香港歌手的演繹之中,但是,在那個流行聲樂不成體系的時代,我們實際上是很難從這些翻唱經典裡頭尋找到高水平的演唱的。
而米希亞通過她深厚的唱功,告訴我們,這些經典的厚重感,既能夠表現在旋律上,也能夠表現在演唱上。
在直播幹聲的音質下,米希亞作為歌手,深厚的素養,立刻展露無疑。音準極佳,控制極細膩,幾乎感受不到直播幹聲對於音準的影響。就音準來說,應該是七位決賽歌手之中最好的一位。雖然抒情曲目的屬性,使得米希亞不必消耗太多的氣息,從而忽略音準,但是,那份絲絲入扣的控制,在這樣的收音環境下,的確是另外六位歌手難以望其項背的。
聲音質感上依然維持了她一貫的低喉位,胸腔共鳴,穩紮穩打,不動如山,每一個顫音,每一聲哭腔,全部在精準的控制之中。明明營造的是失控的情緒,但是聲音的狀態卻永遠不會失控,這一點,真的值得許多自稱「情感大於技巧」的歌手好好學習。
高音的Belting同樣穩定霸道,從Eb5,唱到了E5、F#5,始終能夠保持充盈的胸聲,低沉的喉位,卻又不放大發聲點,相當厲害。
比較遺憾的就是作為幫唱嘉賓的Little Black Dress比較打醬油,全程基本上都在和聲,沒有唱幾句,作用上跟節目組自帶的伴唱,其實相差無幾,想來兩位歌手編排上失誤,也是導致米希亞在幫幫唱環節失利,無法進入第二輪的一大原因吧,非常遺憾。
袁婭維
《2020 So Crazy 》、《Starfall》
幫幫唱環節,《2020 So Crazy 》的爭議比較大,許多朋友認為袁婭維的音準存在問題。爭議的存在,還是源於從錄播音質,變為直播幹聲音質時的落差。但事實上,這首歌的演唱,的確有很多音準不穩的地方。
或許是因為心理緊張,袁婭維全程沒有調配好氣息,導致聲音發抖,尾音發喘,音質上所帶來的影響。
不得不說,這個表演對於袁婭維而言,顯然是失常的,聲音的整體形態平衡,應該是身為歌手最為基礎的要素。然而,袁婭維卻唱得上氣不接下氣,實在是犯了一個初級的錯誤。但是,醬醬依然認為這是一個演唱水準極高的演唱,原因就在於後段即興高音,袁婭維的Beltjng徹底爆發時,那個金屬芯,那個穿透力,使得一切瑕疵,瞬間不復存在。
就Belting的質感來說,袁婭維甚至在米希亞之上,擁有更好的金屬芯,更充盈的面罩共鳴。
《Starfall》在Belting的使用上,更是不予節制,後段各種女生第二換聲區以上的狂轟濫炸,最高音達到了Bb5,也就是突圍賽時醬醬提到過的黃霄雲刷新的本季歌手的混聲高音記錄,想不到一周過去,袁婭維就追趕了上來。但是,很明顯她的高音Belting消耗太大,高音的音準大面積的偏低。
對於歌手來說,高音區Belting的輸出,是最難也最為一錘定音的技術之一,能夠在這個技術上取得優秀的表現,已經足以能夠跟一般歌手拉開決定性的差距,更何況袁婭維在這個領域的人能力已經臻至頂級。
但是,從總決賽來看,即便是第二首《Starfall》,袁婭維依然沒有控制好細節,自然聲區聲音還是比較抖,尾音還是比較屏氣。感覺就像是剛跑完馬拉松,就立馬登場唱歌了一般。
醬醬依然感慨於袁婭維高音能力之強,可是,袁婭維有別於一般賣弄高音歌手的地方就在於,除了無與倫比的高音,袁婭維更是擁有豐富的樂性,精妙的細節。然而,在最為重要的總決賽,這些指標,不知道什麼原因,袁婭維並沒有做到很好的呈現。反是《Starfall》後段的高音狂轟濫炸,使得袁婭維有些接近於那些無腦飆高音的歌手了。
希望Tia能夠穩定心理因素,細節與機能兩手抓,才能夠為聽眾帶來最好的聽覺體驗。
一直以來,周深的聲音,都被貼上了純淨、空靈等等這些標籤。這也難怪,薄型嗓子,邊緣振動,這些生理現象,以及技術傾向,使得周深能夠輕而易舉地在這個領域獲得極佳的表現力。
但是,自從周深參加歌手以來,逐漸開始打破聽眾們對於他聲音的標籤。其實,他的發聲內核並沒有什麼本質改變,依然是細薄的聲帶,高位置與邊緣振動相輔相成。但是,周深就是憑藉著優秀的樂感,在一些微小的細節上,比如語氣上,發聲位置的輕微調節上,稍稍改變,往往就能夠形成天差地別的聲音形象。
這首《不會拜拜的Disco》,即便是在直播幹聲的環境之下,周深的聲音動態依然穩定無暇。聲線集中而又柔軟,綿綿鋪展開來,語氣略帶慵懶,立刻為這層純淨的音色施與了一道迷幻色彩。
醬醬一直覺得,周深應該是本季《歌手·當打之年》,收穫最大的一位歌手,他打破了一般聽眾對於他聲音的刻板印象,其實,那些刻板印象,本就不是貶義詞。純淨,空靈本就是映襯他演唱實力強大的形容。但是,周深通過歌手舞臺,向我們展示著他的聲音,其實具有令人難以想像的兼容性。我們之前如此肯定周深的唱功,實際上還是低估了他的唱功。
吉克雋逸
《Mad Man Killer》、《好女孩》
吉克雋逸的幫幫唱環節,實在太棒了。幫唱嘉賓許魏洲,激情配合,卻又不喧賓奪主,醬醬認為他是七位幫唱嘉賓之中,助力值最高的一位。吉克雋逸的唱功,相比她剛來歌手舞臺的時候,短短兩個月,也擁有巨大的進步,具體表現在胸聲下潛程度更深入,聲音更為豐滿。
《Mad Man Killer》這首歌曲,絕大部分音域都處在吉克雋逸的換聲點附近,吉克雋逸能夠使用相當寬厚的聲音將其容納,震撼力實在無與倫比。
除了「假嘶吼「的發聲添色,許魏洲主流的rap部分,同樣精彩,胸聲極為紮實,聲音打得很開,具有強烈的攻擊性。相比之下,雖然吉克雋逸的演唱部分非常穩定,但是,在跟許魏洲rap「solo」的時候,就顯得有些捉襟見肘了。能夠明顯地感覺到,吉克雋逸的rap,很扯很憋,鎖在嗓子眼裡,打不開來。這個狀態更是影響了她後段的高音,相比前段,通透性也開始逐漸變差。
但是就整體效果來說,這實在是一個非常精彩的表演,主唱唱功進步巨大,幫唱更是神助攻,加上歌曲的質感,編曲的張力,實在極為驚豔。
相比之下,第二輪《好女孩》,不論音樂,還是演唱,倒是顯得有些平淡無奇了。吉克雋逸很明顯沒有要奪冠的打算。
大量自然聲區的音域,使得吉克雋逸的技術發揮非常有限。其實,自然聲區並非不能夠唱出來高級感,通過對比度分明的共鳴控制,強弱聲控制,激發聲音的不同彈性,一樣能夠令人感受到複雜性。可惜,吉克雋逸目前還尚未涉獵這一層境界。整體的聲音顯得很乾,很硬,缺少水潤感。
當然,後段的高音還是非常不錯的,穿透力與通透性兼在,然而,在這麼大比例平平無奇的自然聲區的烘託下,這個漂亮的高音,還是來得太晚。
華晨宇的說唱非常不錯,胸聲、中音,包括語氣變化,全部在線,唱得非常有攻擊性。李宇春的說唱,就顯得比較缺少味道了,缺少胸腔的下潛,重音的敲擊,反而比較傾向於朗誦,但其實朗誦也是一種風格。
當然,真正的高潮,還是第二輪的《七重人格》。
作為華晨宇珍藏到總決賽,才進行演唱的保留曲目,不論音樂性,還是演唱性,皆是華晨宇最為複雜的一首歌曲。
這首歌曲的信息量實在太大,以至於醬醬也無法將其完全理解,比如,模仿孩童呢喃的音色,醬醬實在無法推敲出來用意所在。
然而,縱觀這首作品整體的呈現,張力實在強大無比,不論歌詞,還是旋律,亦或配樂,甚至和聲,都不斷將我們引入佛教因果的宿命輪迴之中。
圖片來源:@湖南衛視歌手
華晨宇的聲音形態,更是根據每一個段落的意境,不斷變化,時而平衡,時而Belting,時而撕裂,時而高喉位,時而低喉位。演唱技術上的複雜程度,絲毫不遜色於歌曲本身。足見華晨宇演唱技術覆蓋面之廣泛,以及使用時的超前意識。除了撕裂的聲音,醬醬覺得有些太過,可以擁有更為科學的方式予以表達以外,從整體上來說,這首歌曲,不論音域跨度,還是聲音形態跨度,都是華晨宇一貫的高水準。
真是意蘊無窮,包羅萬象的表演。
本季歌手,陪伴我們度過了一段特殊的時光,如今匆匆落幕。
華晨宇冠軍,袁婭維亞軍,蕭敬騰季軍,米希亞與周深未能躋身第二輪,這個結果,也造成了巨大的爭議,甚至爭吵。但是,對於醬醬來說,欣賞音樂這件事情本身,其實才是最重要的。
在做《歌手·當打之年》的評論以前,醬醬一直認為,聲樂評論本身的格局與寬度,很難像音樂鑑賞評論那般持續更新,但是,十二期寫過來,醬醬卻也重新認識了聲樂評論這件事物本身。聲樂評論,同樣能夠不斷擴展,它所存在的意義,遠遠不是那些單調而又冰冷的技術數字,更是觀點的啟發與提煉。只要我們能夠在歌手的演唱之中,尋找到全新的視角,那麼,聲樂評論其實也永遠不會有盡頭。
感謝歌手,感謝十二期以來一直陪伴著醬醬的你們,2021再會。
拓展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