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 唱功醬 第 790 篇關於歌唱的文章
流行聲樂發展到今天,高音已然是一個繞不過的技術點。
然而,對於流行音樂發展比較滯後的華語樂壇而言,很長一段時間,高音都是一個相對陌生的領域。尤其是男歌手,七八十年代,幾乎沒有聽眾會將「高音」這個詞語,與他們聯繫起來。
由此也可以側面看出,那個年代,是一個沒有流行演唱方法的年代。
正是在這樣一個演唱方法完全不成體系的洪荒時代,一位男歌手的出現,徹底顛覆了那個時代的固有認知。
原來,男歌手同樣能夠擁有寬闊無限的高音,並且,高音竟然還能夠擁有如此振聾發聵的美感。這位男歌手,憑藉著一己之力,正式拉開了華語流行音樂史高音浪潮的序幕。
時至今日,他的高音技術,依然供無數聲樂愛好者們研究並瞻仰著。這位男歌手,就是本篇醬醬將要為大家介紹的主角,張雨生。
高音,一直以來都是張雨生的專屬標籤,然而,也正是這個專屬標籤使得許多朋友小視了張雨生作為歌手強大的唱功。
如今許多朋友提起張雨生,甚至還會大發高論:「就是高音厲害,唱功其實不強。」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想來還是張雨生沒有經受過系統聲樂訓練,憑藉著本能演唱所致。
這些朋友忽視了一點, 「本能」本身並無過錯,系統的聲樂訓練,其實也是在激發我們的本能,只是讓我們從錯誤的本能,逐漸轉換到正確的本能上。
既然聲樂訓練,是一個改變本能習慣的過程,那麼,肯定不乏天才歌者,在沒有經歷聲樂訓練的情況下,本能習慣便已經極為良好。
對於這樣的演唱者來說,我們不能再拿有沒有經受過系統聲樂訓練這個標準去評價他們。張雨生顯然就是這樣子的天才歌者。
此外,「高音厲害,唱功不強」,
另外,如果能夠從更為宏觀的視角,去理解聲樂的話,就會發現「高音厲害,唱功不強」這樣子的觀點,其實是不太站得住腳的。
因為,一個優質的高音,本身便包含了相當複雜的發聲技術,比如更為充裕的氣息所形成的對抗,比如高度拉緊的聲帶所形成的壓縮,比如伴隨音高與音強的上升更為飽滿的共鳴。
甚至可以這麼說,歌曲演唱之中,自如使用高音,本身就是唱功的最直觀體現。更何況張雨生的高音是那麼暢通無阻,從G4,一直到G5,當代流行聲樂男生最為理想的全音域,張雨生全部都能夠遊刃有餘呈現。可見單就高音來說,張雨生便已經顯示出來了他在唱功能力上的絕對造詣。
然而,張雨生的唱功,絕對不是僅僅體現在高音能力方面,這也是醬醬想要重點介紹給大家的地方。一直以來,有關於張雨生的演唱討論,幾乎全部圍繞於「高音」而展開,這也使得我們忽略了張雨生自然聲區的精彩演繹。
一般來說,高音區代表了演唱者的發聲機能,自然聲區則代表了演唱者的細節處理,前者是硬體積累,後者是軟體優化,二者緊密相連,不可或缺。那麼,張雨生的細節處理,軟體優化,究竟怎麼樣呢?
首先,我們必須排除掉「極低音」。從諸多視頻資料來看,毫無疑問,張雨生的低音能力,相當有限。但是,過低的音,其實已經不屬於自然聲區範疇。
並且由於低音本身,音色過於厚,過於粗,所以,能夠起到的色彩變化,比如輕重變化,強弱變化,亮暗變化,裝飾音變化,等等,都會越來越稀少,這顯然也違背了細節處理的定義。
其實,醬醬對於極低音的必要性,一直懷揣著中立態度,至少在流行音樂之中,它絕對沒有超高音來得重要,當然,這是另外一個話題,以後有機會醬醬會寫文章詳細和大家討論。耗費這麼多篇幅排除極低音,其實也只是想要告訴大家,大可不必將張雨生的低音短板,視作細節處理上的瑕疵。
張雨生的細節處理十分獨特,即便橫向對比所有實力歌手都是那麼獨樹一幟。並沒有像其他實力歌手那般,在自然聲區運用不同比例混聲,不同程度語氣變化,使得吐字變得複雜化。
而是使用著一種近乎「白嗓」的方式,平鋪直敘演唱著。這也是許多朋友覺得張雨生唱功不強的原因,乍一聽,這樣子的處理方式好像太直白,太簡陋,太不聲樂化。可是,當我們細緻入微拆解下去,便會發現其中門道。
首先,張雨生優質的發聲,完全能夠支撐他不加修飾的處理方式。真正意義上的大白嗓,本質上還是聲帶振幅過大。然而,張雨生一張口即是高檔位的邊緣振動發聲,其中的彈性對比,是大白嗓絕對不可能擁有的質感。
另一方面,張雨生的細節處理,表面上不加修飾,其實,許多重音以及頓音上的處理特別見匠心。你會發現,張雨生在咬字的時候,往往會誇張化地加強字詞衝擊力,以此形成極為具有鏗鏘感的音質。要了解背後的用意,就不得不從比較抽象的美學層面予以解釋了。
醬醬認為,張雨生似乎希望呈現出來一種極具赤子之心的聲音人格,所以,花裡胡哨的修飾基本不採納,但是也絕非大開大合,邊緣振動保障著聲音的柔性色彩,這一系列的處理,使得我們在他的聲音之中感受到歷經風霜而又純真無邪的聖潔感。
在醬醬看來,這是非常高級的細節處理方式,它的高級感,既體現在技術難度上,也體現在美學呈現上。大巧不工,就是對於張雨生的細節處理,最好的形容。
而張雨生大巧不工的細節處理,更是與他冠絕群雄的高音,相輔相成著,使得他的高音,更顯撥雲見日的力量。
很難想像,沒有經歷過系統聲樂訓練的張雨生,他的高音,竟然已經完全符合現代流行聲樂「全音域」的標準,甚至還有更高音域表現。要知道,即便許多我們公認的華語樂壇頂級唱功的流行男歌手,就音域而言,尚且還沒有達到全音域。
張雨生硬是憑藉著自己的天賦,讓自己能夠在各個音域任意馳騁。質量當然毋庸置疑,發聲點小,傳聲道寬闊,是華語樂壇鮮有的能夠在五組音域唱出來爆發力的男歌手。
不過,也正是因為天賦極佳,以及五組音域爆發力太強的緣故,使得許多朋友造成了一種誤區,那就是張雨生是「全真聲」(全胸聲)飆高音。
即便我們不深究全真聲上A4從物理角度來說就是不可能做到的一件事情,就整體發聲而言,張雨生的演唱,跟「真聲」其實是最沒有關係的了。他的聲帶很薄,振動面十分邊緣,所以,環甲肌的參與也就極為積極,因此,即便是在中低音區,張雨生的聲音,相較於一般男生而言,混聲成分都要多很多。
五組音域的爆發力還是來自於腔體的力量,張雨生非但不是全真聲上高音,反而是完全隔離掉真聲的混聲發聲。
今天的華語樂壇,流行聲樂已經得到了迅速發展,能夠演唱全音域的歌手,越來越不在少數。然而,張雨生高音之王的地位卻從未撼動過,這是為什麼呢?
就技術深度來說,張雨生無疑是強大的,不過,時代總是在前進,伴隨著聲樂體系的系統化,如今的男歌手,高音一個比一個唱得穩定,甚至還能夠在高音區加花(漸強漸弱),純技術而言,確實不乏超越張雨生的存在。
然而,醬醬想要告訴大家的是,張雨生高音之王的地位,除了體現在技術性上,更是體現在歷史意義上。在那樣一個完全沒有方法的時代,張雨生憑藉著自己的天賦,讓全中國的聽眾第一次感受到了流行高音的魅力,感受到了全音域的魅力,這才掀起了後來的高音浪潮。
高音浪潮的襲來,也就意味著聲樂體系化的深入,畢竟,高音永遠都是聲樂教學的核心所在。從某種意義上,甚至可以說張雨生推動了中國流行聲樂技術化的發展,這是非常了不起,且又非常容易被人忽視的地方。
如今的流行男歌手,的確越唱越好,越唱越高,但是都是依託於系統化的流行聲樂教學體系。所以,請不要忘記,在那個什麼都沒有的年代,有那麼一位男歌手,為我們奠定了今天的繁榮。
我們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這位巨人,他就是張雨生。
拓展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