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一場持續32天的中印戰爭,因為一人,讓印度做了50年的噩夢

2021-01-10 史上最好看1

布裡吉·莫漢·考爾出生於印度中產階級的婆羅門家族,長大後的他獲得了桑赫斯特皇家軍事學院為印度人保留的唯一名額進入該學院就讀,並於1933年畢業。畢業後的他按照慣例進入英國部隊進行為期一年的服役,而後又陸陸續續調往各地擔任要職。

在他從軍校畢業後將近6年的時間裡,儘管國家正深陷戰爭的硝煙中,考爾卻自始至終都沒有參加過任何的作戰,一直到1941年,考爾才開始參加部隊的作戰。像是1943年考爾帶領部隊在義大利的一場作戰,這場戰爭考爾帶著連隊在山區大展身手,對德軍造成了巨大傷害,使得德軍被迫退兵撤出羅馬,考爾也因為這場戰爭被英國媒體吹捧為"印度戰神"。

而後隨著印度的獨立,考爾也沒有了在戰場上表現自我的機會。但獨立後的印度卻依舊延續英屬印度的做法,想要進行對中國施行領土擴張政策,覺得中國由於國內的問題並不不能大規模發動戰役,但是在任何小規模的衝突中,印度陸軍有著絕對的把握擊敗中國部隊。而此時被晉升為參謀局長考爾,有著如此自信的想法。

就這樣從1951年開始,印度就開始利用中國抗美援朝無心顧及西邊邊境問題,侵佔我國領土。對此雙方進行了多次的交涉最終都毫無結果,印方反而更加肆無忌憚地在我國藏南地區建立軍事根據地。終於1962年10月中印邊境戰爭全面爆發。這次戰爭的爆發考爾為了能夠建功立業,特地請求前往前線擔任第4軍的軍長。

在印方商討對戰政策時,考爾強行越級下令命軍隊中的第7旅前往克節朗河進行作戰。結局顯而易見,第7旅僅僅在數個小時之內就被我軍全面摧毀。一次任性就算了,後來考爾又帶著手下的參謀來到瓦弄指揮戰爭,同樣他的狂妄自大不聽從屬下的忠告,倒是印方損失3個旅的兵力。

雖說考爾曾經參加過幾次的作戰,不過就只是幾次微不足道的小衝突,幾乎都是上級安排的好的一切,可以說他幾乎是沒有任何戰場指揮經驗。而他之所以被人稱為"印度戰神"也都是被英國媒體大張旗鼓吹捧而來,要說他的能力甚至連他的下屬都不如。

而且他之所以能夠得到參謀局長的位置關鍵還是靠著關係上來的,當時印度的總理尼赫魯與考爾還算是遠房親戚。在尼赫魯的支持下,考爾漸漸地掌握了大權,對於他一個沒有什麼戰爭經驗就座上高位的人自然令不少軍官內心十分的鄙夷,而印度軍方也逐漸分為了"親考派"以及"反考派"。

就是這樣一位靠著關係坐上高位的人讓印度損失慘重,儘管這場戰爭的失敗並不全是他一人的過錯,但是在印度人看來罪過幾乎都在他一人的身上,在戰爭結束後考爾也被永久撤職,趕出了軍隊。

在2012年印度國防部部長曾表示印度已經不是1962年的印度,他們有著總覺得能力保衛自己的每一片國土。那一天往前推算50年就是中印戰爭的開始,這一場戰爭讓印度一個月陣亡了近4000人,給印度造成了巨大的打擊以及創傷。50年的時間印度沒有一天忘記那一場戰爭的恥辱以及挫敗。

相關焦點

  • 1962年中印邊境戰爭:中國打到印度哪裡?中印戰爭造成了什麼影響
    很久以來,邊境之地的鬥爭是兵家常事,可在新中國成立之後,這關係到中國的榮辱和尊嚴,我國與印度是鄰國,一直以來中印兩國都友好往來,可中印還是在邊境地區發生過不少摩擦,令我們印象深刻的就是1962年的中印戰爭。
  • 1962年中印戰爭,我軍從東線主動撤退,真是因為後勤補給不上?
    尤其是今年,新冠疫情爆發之後,印度簡直是沒完沒了。印度之所以經常在中印邊境碰瓷,就因為在1962年那場戰爭中輸得既徹底又不甘心;想找回尊嚴,又擔心邊境鬧大之後再次遭遇類似慘敗。其實中國在那場戰爭中也有巨大的遺憾:那場戰爭中國明明打勝了,但卻在東線撤軍,讓印度非法佔領藏南幾十年。
  • 1962年,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給印度帶去了怎樣的影響?
    這場戰爭在印度歷史上稱作瓦弄之戰,中國軍隊以極少的兵力一路「暢通無阻」 ,若非及時撤兵,恐怕就打到了印度首都新德裡。這是印度獨立之後唯一一場打輸的戰爭,也給印度留下了一連串難以言喻的影響。那一天,印度終於回憶起了被中國「羞辱」的憤怒和恐懼1962年,中國的處境並不容易。
  • 1962年中印戰爭始末|印軍|新德裡|中國軍隊_網易新聞
    一、中印之戰——是一場中國不情願打、又不得不打的戰爭,毛澤東也不情願打。中印兩國本是友好鄰邦。印度曾是第一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外交關係的非社會主義國家,中國政府也給予了熱情的回報,1951年為緩解印度的糧荒,中國在自身糧食緊缺的情況下,向印度提供了66萬噸大米。20世紀50年代,兩國官員頻頻互訪。周恩來總理曾4訪印度,共同確立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1958年,中國在尼赫魯的主張下參加了萬隆會議。更令人難忘的是尼赫魯訪華,在那一段時間裡,中印兩國的大地上到處響徹「中國印度是兄弟」的呼喊聲。
  • 繼日本之後,印度也在修改教材:1962年印度戰勝中國?
    繼日本之後,印度也在修改教材:1962年印度戰勝中國? 說道篡改歷史教科書,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了日本。日本在傳該教科書上真是騷操作不斷。具體來說有這些謊言:南京大屠殺並不存在,釣魚島主權問題等等。 日本篡改教科書,其實是有現實訴求的。
  • 解密:1962年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始末(上)
    白駒過隙,中印邊界自衛反擊戰已經過去了接近60年,毛主席說「要打出二十年的和平」,這個目的也早已達到。中國向來不喜歡宣揚,所以大多數人對這場1962年的中印戰爭知之不詳,或者隨著時間的流逝,漸漸忘記,但是它畢竟真實存在過,回顧它,銘記它,也是一種責任。
  • 1962年中印戰爭有多難?戰前,毛主席問張國華:打輸了怎麼辦
    年中印邊境之戰。否則,與人鬥與天鬥皆無畏的毛主席,也不會如此憂心忡忡了。那麼,在1962年對印自衛反擊戰前夕,當時的中國到底有多難?20世紀60年代初,我國正面臨著空前的困難,而印度國內平穩發展,從兩方的綜合國力去看,我國真不比印度強到哪兒去。不論是國內,還是國際上,印度都顯然佔有優勢。當時很多國際軍事專家一致認同,只要兩方開戰,印度獲勝的可能性更大。
  • 他曾是「印度戰神」,因為中印戰爭打了敗仗被國家掃地出門!
    今天筆者給大家介紹的這位將軍曾是印度的戰神,然而他在中印戰爭中因為過於自大,私自帶兵挑戰解放軍,最後全軍覆沒。兵敗後被印軍勒令辭職,昔日的戰爭英雄晚年落得退休金都沒有,後來還特地寫了一本《不為人知的故事》介紹他悲慘的一生。他的名字叫布裡吉·莫漢·考爾 ,原印度陸軍中將。
  • 印度聯合日本想搞「聯合抗中」?別妄想了,忘記了1962年那場中印戰爭嗎!
    1962年,中國和印度曾打過一架。 說起這場架的起源和如今的情形「謎之相似」:都是為了邊境問題,而且都是印度率先單方面無理的挑起事端。 1951年起,印度以「麥克馬洪線」為理由,開始蠶食中印邊境線。事實上,不僅「這根線」的創始人英國不敢把他當真,中國也從未承認過。
  • 1962年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印軍迷之自信,結果遭到痛打
    中國和印度之間的邊境糾紛自50年代末期開始加劇,愈演愈烈,並因為印度方面的僵硬態度,關閉了雙方外交解決的通道。令人難以理解的是,印方沒有做好打一場邊境戰爭的充分準備,卻深信了自己臆造出來的前景,即只要他們敢於舞刀弄槍,中國人就會轉身逃跑,從而讓印度擁有他所主張的邊界。
  • 印度視角下的七部中印邊境衝突題材戰爭電影
    1962年的中印邊境戰爭及之後斷斷續續的邊境衝突,對印度而言是一個敏感而又有吸引力的話題,即使是電影豐富的寶萊塢也不敢輕易嘗試,有趣的是,筆者今天介紹的這七部相關題材影片,分別集中在上世紀60年代和最近五年內,這似乎也在透露出印度人某種程度上的蠢蠢欲動。
  • 印度視角下的七部中印邊境衝突題材戰爭電影
    1962年的中印邊境戰爭及之後斷斷續續的邊境衝突,對印度而言是一個敏感而又有吸引力的話題,即使是年產電影豐富的寶萊塢也不敢輕易嘗試,有趣的是,筆者今天介紹的這七部相關題材影片,分別集中在上世紀60年代和最近五年內,這似乎也在透露出印度人某種程度上的蠢蠢欲動。
  • 解密:1962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始末(下)
    1962年的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開始的快,走的也快。本文章緊接上篇文章,講述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的戰爭經過、印度反應和戰爭影響。四、戰爭的經過我們先列一下戰爭雙方的大致情況:發生時間:1962年6月至11月戰鬥地點:阿克賽欽、藏南地區參戰方:中國、印度指揮官:中國張國華
  • 中印1962年那場戰爭究竟是怎麼回事?用珍貴視頻和訪談資料為你講述,值得收藏.
    但昨天外交部突然發布了一個「文風極冷」的關於當前中印邊界爭端的立場文件。具體內容我就不分享了,相信大家在網上都看到了。因這份文件,已經持續一個多月的中印邊界對峙再度引起廣泛關注。關於這次對峙以及中印關係,坐觀君之前已分享多篇文章。先連結一下,以便大家集中閱讀或收藏,點擊即可跳轉閱讀:印度究竟是個怎樣的國家?對印度的地緣結構,你究竟了解多少?
  • 1962年中印戰爭,林總下了一命令差點就讓印度消失,令全世界矚目
    印度這個國家非常的自信,簡直已經自信到了狂妄愚蠢的地步,曾經的印度因為實力弱小,被英國人全面控制,是一塊相對弱小的殖民地,經常被英國貴族剝削,這種情況持續了很多年。那時候,印度已經徹底淪為英國的附庸,如果不是後來英國因為戰爭的緣故元氣大傷,印度根本沒有機會取得獨立。
  • 歷史上的兩次中印戰爭,印度差點被「滅國」了嗎?結局都怎麼樣了
    唐朝初期天竺國戰爭在唐朝初年,我國蔥嶺以南有個古國名叫天竺(今印度),乃佛陀誕生之地舉國崇尚佛法,時分東西南北中五大天竺國。貞觀年間有唐僧玄奘西取真經,歷經艱辛苦難最終到達中天竺國,當時天竺國外摩迦陀王不予施捨,轉展多年又徵服了其他四天竺國。
  • 中印戰爭後,印度拍「抗中神劇」,一個印度人打退了10萬中國軍人
    印度神話誕生於3000年前,伴隨著印度河流域孕育而生,在每個偉大的文明後面,都會流傳著神話,不過印度神話跟印度的日常是息息相關,種姓和階級分化嚴重,哪怕是在電影當中也充斥著各種神話元素,甚至是記錄戰爭片「中印戰爭」。
  • 82歲的老兵,回憶1962年中印邊境自衛戰
    無論是文字還是視頻畫面,我都看了幾遍,很難過、很心痛,為那些犧牲的20多歲的、正期待著美好愛情和生活的年輕人,為那位還有幾個月就要做爸爸的營長,也掛念身負重傷的祁發寶團長,不知道他現在的身體恢復得怎樣了?同時,我也更多了一些感觸。因此就在幾天前,2月13日,大年初二,我見到了我的老姨父,他是1962年中印邊境自衛戰的親歷者之一。
  • 印度「神」電影,雖然講述的是中印戰爭,但是日本卻莫名躺槍!
    本文原創,未經允許,禁止轉載印度「神」電影,雖然講述的是中印戰爭,但是日本卻莫名躺槍!看過中國抗日神劇人都對影視劇中的日本鬼子形象十分熟悉,那種猥瑣的笑容、腹黑的性格深入人心。而除了中國的抗日神劇,印度也有「神」電影,戰爭片中也有日軍那熟悉的「身影」,只不過他們不是日本鬼子,而是中國軍人。印度的這類電影講述的是關於中印戰爭,1962年,印度軍隊在中印邊境不停騷擾,印度在中國的勸說下仍然態度囂張,把中國的寬容忍讓當做軟弱可欺,並加緊對中國的進攻形勢。
  • 二戰後,中印邊界戰爭只打了1個月,中國為啥突然撤軍
    1962年10月,周總理提議立即進行自衛反擊作戰,毛主席深思熟慮後,在地圖前對印度軍隊據點大手一劈,說:「掃了它!既然尼赫魯非打不可,那我們只有奉陪了。」戰爭打了1個多月,中國成功殲滅印度3個旅,俘虜7000人,活捉第七旅旅長達爾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