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階段社區治理 和民生服務的思考與建議

2020-12-26 公益時報網
後疫情階段社區治理 和民生服務的思考與建議

2020-04-28 來源 :公益時報  作者 : 盧磊

在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攻堅戰中,社區基層組織與社區工作者、社區社會組織與志願者、社會組織與社會工作者等社區內外的多元主體都發揮了不同程度的積極作用,社區疫情防控取得了較好的成效。但是,社區疫情防控仍然不可鬆懈,已有實踐經驗還待進一步豐富完善。因此,我們還應以反思精神審視過往存在的不足之處,進一步做好疫情後半段的社區防控。

切實做好社區工作者和志願者的基本保障、激勵表彰和心理疏導等支持性工作。這既是落實《關於全面落實疫情防控一線城鄉社區工作者關心關愛措施的通知》和《關於加強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中心理援助與社會工作服務的通知》的具體行動,也是對長時間、高密度、強壓力工作狀態下的一線社區工作者和志願者的人文關懷。需要說明的是,應引入專業心理諮詢機構和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做好必要的跨專業合作,對有需要的一線社區工作者和志願者提供及時、必要的專業支持,這也是深入了解一線服務人員精神狀態和心理狀況並進行針對性幹預及形成初步經驗的過程。

發揮好社會組織和社會工作的專業優勢,以「三社聯動」機制深入開展和優化疫情後期的專業服務。客觀而言,截止到目前為止,社會組織和社會工作在社區疫情防控和社區困難人群服務上顯示出來的作用和力量還不充分,而疫情後程或後疫情階段則特別需要社會組織和社會工作通過具體行動和服務來真正彰顯出其專業優勢,在重大公共事件中證明自身價值並以此更快地真正地走進社會公眾並獲得社會認可。對於社會組織來說,需要通過互動協作形成專業服務聯盟,讓社會組織參與重大公共事件的影像更加清晰和突出。對於專業社會工作而言,應注重與其他專業的聯動合作,通過切實的專業行動和服務成效來確立自身的專業地位。

用心關切社區弱群、做好民生服務,有序引導其恢復正常生活。疫情早期,居家老人、露宿者和殘障人士等弱勢人群服務是相對缺失的,並由此引發了社會公眾的諸多討論。這些人群的最基本服務大都與民政等行政部門直接相關,也是社會工作、公益慈善和社區工作應有的關注方向和責任擔當,這需要相關政府部門履責盡職引導社會力量發揮好相關作用,社會組織和社工機構也應與基層政府和社區聯動,為有需要的社區居民尤其弱勢人群和困難群體,提供有溫度的專業服務,助力其有序恢復正常生活。

繼續擴大社區與轄區單位的多方面互動,拓展和豐富社區治理共同體。在過往的社區建設工作中,轄區單位往往是「在」也「不在」的,「在」指的是其在社區管轄範圍內,「不在」指的是其對社區建設的參與和貢獻是非常低的。因此,基層社區還可以藉此機會,不斷地增進與轄區單位的聯動,促使其在社區治理的常態工作中找到定位、發揮作用、體現價值。

深入總結注重社區應對公共衛生事件實踐經驗,並將其轉化為社區治理經驗。新冠肺炎疫情給社區治理帶來了衝擊和挑戰,在疫情防控過程中,一線社區工作者和社會力量都進行了積極探索,形成了具有泥土氣息的接地氣的實踐智慧,看似「土氣」但卻有效,這樣的本土實踐智慧需要積累、總結和傳承。在一定意義上,這是一種歷史使命,也是補齊現代社區治理短板和完善社區治理體系的契機。

反思我國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和社區共同體構建等發展性議題,加快推進「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區治理格局。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是一面鏡子,其折射出來了基層社會治理中依然存在的突出問題和諸多不足,既包括公共衛生與疫情防控方面的,也包括社區共同體構建上的。我們應以此次疫情防控為契機,深入探討現代社區治理的中國經驗,並以相對持續穩定的頂層設計、體制機制和治理模式,應對任何可能的風險和難題,提升多元主體的參與感、獲得感、幸福感,實現社區治理的高質量發展。

民政部培訓中心雙師型講師

盧磊/文

相關焦點

  • 「楓橋經驗」的生動實踐 中新天津生態城打造社區治理和民生服務新...
    也正是「小陳民警」們這樣一個個紮根居民身邊的「點」,使家庭、小區、社區連成了一個個堅實的「片」,大家同心同力,共同締造著幸福生活。也正是這種同心同力,使生態城成為「濱城大篩」中濱海新區第一個完成全員核酸檢測的區域。  生態城打造社區治理和民生服務新模式  社區治理與居民幸福感息息相關。
  • 民生智庫 | 從老舊小區改造,談社區公共服務水平提升
    原創 城市治理研究中心 民生智庫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是重大民生工程和發展工程,對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
  • 民生銀行開展金融服務與社區關懷活動 馳援疫情防控
    來源:新浪財經在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中,社區防控是防止疫情擴散、蔓延的第一道防線。此時,民生銀行有一支敢於擔當、熱忱暖心的社區服務團隊,他們充分發揮社區裡「居住好鄰居、生活好朋友、財富好管家」的優勢和作用,與廣大社區居民一起,築起「全民防疫」的第一道防線。
  • 李強:後疫情時期基於社會治理創新的「新清河試驗」
    6月28日,在清華大學全球共同發展研究新加坡研究中心舉辦的「後疫情時期的社會和社會治理」線上專題研討會上,著名社會學家、清華大學文科資深教授、社會學系教授李強,就後疫情時期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所面臨的挑戰,後疫情時期的社會政策調整與社會應對,以及後疫情時期的社會治理創新進行了分享。
  • 打造為民服務「天元樣本」——株洲市天元區大力推進社區治理和...
    2019年3月,民政部正式批覆,確認天元區以「黨建領航、三社聯動」為主題,創建全國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天元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把創建實驗區工作作為改革創新的重大機遇、解決民生問題的重點抓手、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路徑,高位謀劃、整體推進,勇於擔當、砥礪奮進。
  • 「戰「疫」說理」全面提升社區疫情防控「四化」治理水平
    為此,要秉承開放、共享、協作的理念,全面推進社區疫情防控的社會化治理,除依靠行政力量、行政資源、行政手段自上而下的推動,還要適應國家治理現代化,有效推進地方政府職能向社會領域轉移,提升公共服務和公共產品的社會化水平,形成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的雙向互動機制。社會組織在社區疫情防控中能夠發揮專業優勢,而一個充滿活力的社會組織,也必將在社區疫情防控中發揮重要作用。
  • 後疫情社區·討論|疫情告訴我們,沒有互助就會肉體消亡
    疫情前我們曾有過一個關於社區邊界的案例討論,由物理邊界(拆圍牆)的變化而產生心理邊界和社會邊界的變化。疫情發生後,促使我們對邊界進行更深刻的思考。一方面,疫情中物理邊界被突出了。我們看到了很多硬治理,包括智慧社區的手段。
  • 黃石市啟動「打造社區律師升級版 服務基層社會治理」活動
    為全面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深化新時代黨建引領、加強基層社會治理工作部署,充分發揮司法行政系統職能作用,做好服務民生、化解基層矛盾糾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真正實現全市基層公共服務從有沒有到好不好的重大轉變,進一步提升群眾的獲得感、滿意度。
  • 民生銀行:積極發展社區銀行服務模式
    作為民生銀行的「小區金融」——社區銀行,走過了6個春夏秋冬。便民、利民、惠民的社區金融服務和社區的鄰裡,慢慢串連成溫情的社區故事。  愛美的阿姨:退休後的「民生」生活  「剛買了菜,過來坐到休息下」「上次你說的理財,我給朋友推薦」......在民生銀行長安麗都社區支行,穆阿姨和周圍的鄰居閒聊著。才退休幾年的穆阿姨,也算小區裡的「名人」。愛好跳舞,還是舞蹈團的團長,許多演出都能見到穆阿姨舞蹈團的優美身姿。
  • 後蟠桃社區「網格驛站」切實服務民生
    自我市創建文明城市以來,徐州經開區東環街道後蟠桃社區黨支部針對小區電動車充電和管理難題,啟動實施車棚改造計劃,在為居民電動車充電和管理提供更加便捷服務的同時,有效解決了車棚治理難題。群策群力 黨員中心戶助力社區治理後蟠桃社區作為徵遷社區,上房已有近10年,由於初期建設規劃不統一,存在小區車棚數量較少等問題,很多居民停車出現困難,電動車則大多數通過私拉電線的方式充電,或直接在樓道內接線充電,在影響小區環境的同時,存在著嚴重安全隱患。
  • 洪源社區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民生事務各項工作
    (會議現場)婁底新聞網訊(通訊員 廖育芬 劉星月)4月15日,大科街道洪源社區召開重點工作部署會議,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上的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研究落實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舉措和民生事務等工作。
  • 普陀這裡因為有了TA,社區治理更智慧了!
    「一屏觀全域」,讓轄區境況更直觀萬裡街道城運中心以公安實有人口資料庫和測繪院GIS地圖為最底層數據,疊加了社區老人、重點人員、黨建、平安建設、服務經濟等33個條線的數據約8餘萬條,形成數據池。通過為社區建檔、為家庭畫像、為個人做標識,三個維度對社區、居民和家庭建檔立卡,形成了48項個人和家庭屬性標籤,全域展示轄區民生基本體徵。
  • 青島南嶺社區:加大社區民生建設精準打造宜居家園
    近年以來,青島李滄南嶺社區加大民生投入,著力提升社區品質,新建、提升社區小遊園,增加休閒服務設施,垃圾分類、電動自行車車棚修建、社區內部道路整理劃線等提升社區文化品位、完善社區服務功能,提高人居生活環境質量,為社區老百姓創造優良的遊憩、休閒場所,全力打造新型宜居、宜業南嶺家園。
  • 嘉興經開區不斷強化社區治理提升幸福感
    近年來,開發區不斷健全社區管理和服務體制,增強社區公共服務能力,將一個個社區打造成百姓安居樂業的幸福家園,著力提升城鄉居民幸福感。 今年,開發區持續推進「星級」社區的提檔升級,以新時代「網格連心、組團服務」工作為載體,強化全科全能建設,紮實開展「入戶訪民」工作。上半年,塘匯街道運用全科社工走訪系統,共走訪居民2672戶,收集問題建議143條,解決問題136個。各社區綜合崗受理服務事項1500餘件,辦結率100%,滿意率100%。
  • 「呼和浩特民生服務平臺」走進山丹社區 就近階段教育熱點話題解疑...
    昨日,「呼和浩特民生服務平臺」節目走進賽罕區山丹社區,集結市教育部門代表嘉賓,針對市民所關注的「中小學生營養配餐和課後服務」「幼升小」「校園防疫及放假安排」等近階段教育熱點話題進行了政策解讀和問題解答。
  • 以政務公開為槓桿 撬動基層治理創新——全國街道服務管理創新...
    在青山街道,相關工作人員掏出手機向記者介紹「社區E通」App在社區治理中的實際應用,比如發現街上有車輛亂停,可拍攝照片後用「社區E通」App上傳至大武口「網際網路+網格」社會治理綜合信息平臺,平臺指揮中心工作人員迅速將此事轉給轄區物業,後者根據記錄在案的信息及時聯繫車主挪車。
  • 扛起下城擔當⑤丨街道服務管理如何創新?「智」「治」之間保民生
    便利的背後,是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服務雲端化的改變,是下城區在「大民政」背景下,探索基層治理和服務創新帶來的紅利。民政是一項全局性基礎性兜底性工作。杭州展現「重要窗口」的「頭雁風採」,其中很重要的一項內容就是推動新時代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
  • 奉賢區金都居民區:黨建賦能服務提檔升級,共建社區治理新格局
    (上海基層黨建網)奉賢區西渡街道金都居民區成立於2004年,居民來自五湖四海,居民呈現出對社區認可度低、活動參與度低、居民需求多元化的特點,2020年金都居民區推動「紅色管家」項目建設,旨在以物業黨建為抓手,全面提升黨建引領能級、社區治理能級、物業服務能級,形成社區發展共謀、優質服務共創、社區力量共融
  • 紅色治理新常態|西田社區:黨情暖民心,服務見真情
    近年來,社區黨總支以「陽光黨建」為引領,凝心聚力、多措並舉,努力打造「黨情暖民心,服務見真情」黨建品牌,著力構建社區「紅色引領、向心合力、創優爭先、服務民生、提質升級、共建共享」的黨建工作新格局,黨心民心結一心,同心同德謀發展。
  • 小社區大溫暖|記民生銀行啟東北城社區支行服務經理黃莉婷
    中國江蘇網6月30日南通訊 高高的個子、甜美的笑容、親切的話語,令進門的客戶都能感受到溫暖的服務。她,就是黃莉婷,民生銀行啟東北城社區支行的一名服務經理。自2018年進入民生銀行以來,在北城社區周邊為每一位客戶提供著優質的金融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