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強:後疫情時期基於社會治理創新的「新清河試驗」

2020-11-17 清華大學新聞網

6月28日,在清華大學全球共同發展研究新加坡研究中心舉辦的「後疫情時期的社會和社會治理」線上專題研討會上,著名社會學家、清華大學文科資深教授、社會學系教授李強,就後疫情時期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所面臨的挑戰,後疫情時期的社會政策調整與社會應對,以及後疫情時期的社會治理創新進行了分享。

後疫情時期的挑戰非常嚴峻,儘管如此,李強教授表示,從社會學角度來看,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四大動力還在。

動力之一是城市化,也就是我國說的城鎮化。「農民想過上比較高水平的生活,這個動力比什麼都強。所以,數億人的城市化,仍然是最大動力,這是客觀動力,只不過我們要思考怎麼樣城鎮化。」李強教授認為,可以採用就近城鎮化、就地城鎮化的方式,使得人口與城市布局更合理,有利於防止單一巨大城市的社會風險。但同時,李強教授強調,就近、就地城鎮化不能違背農民意願地進行「合村並居」,不能蠻幹。

「快遞小哥這一類的拼命勞動的群體,世界上並不多見,這是第二大動力。數億勤勞刻苦的勞動者,這個動力始終是有的。」

第三個動力,來自改革開放40年培養出來的數量龐大的技術工人。

改革開放40年為中國培養了大量的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這是第四個動力。如今,各類能幹的市場經營者、各個層次的企業家、企業管理人才比比皆是,中國深化改革的目標,就是通過體制機制的改革更好地激發全體中國人的活力。

目前,實體經濟雖然受到重大衝擊,數字經濟卻迎來了發展的契機,包括電子商務、數字金融等在內的數字經濟不僅滿足了疫情期間居民家庭消費需求,也發揮了宏觀經濟穩定器的作用,同時,也成為破解中小企業發展困境的可能方案。

李強表示,後疫情時期的社會治理創新,是社會學者們應負起的責任。「這一次我們看到,中國控制疫情過程中,醫療工作者衝在一線,同時,全國疫情能夠很快控制住,和中國特色的基層社會治理有極其密切的關係。疫情極其嚴重的時候,中國動用了整個基層治理體系。這種嚴密的基層治理體系確實是中國特色。」正是這種特殊的基層治理模式,穩定了社會。「社會治理重心下移,即將基層治理構建得扎紮實實,保護了每一個人。」

李強教授認為,北京近來的疫情令人深思,「後疫情時期可能比我們想像的時間要長很多。我們還要探索新的模式,既管控住疫情,又保持經濟社會具有活力。」

疫情開始前,李強教授帶領清華大學清河實驗課題組,在北京清河地區開展了「新清河實驗」。這是一個社會組織的實驗,包括:居委會議事委員實驗、物業管理實驗、社會組織實驗——成立社區提升中心、社區空間改造實驗和社區保障改善民生實驗。

「新清河實驗」思考一種以居住小區為基礎,改進傳統居委會的管理模式,由居民廣泛參與的基層治理模式。參與清河實驗的人員積極參與到社區治理過程中,「我們成立了社區提升中心,這次在疫情期間,發揮了作用,進行了很多新的探索」。

後疫情時期使得無接觸經濟快速發展,網絡變得更重要,所以,新清河實驗最近也在藉助網絡平臺,試圖通過大數據的方式,實現基層社會管理,並對於大數據背後的真實社會生態和社會心態深入分析。充分收集,了解民意民心,更好地實現社區治理決策的科學化,服務的高效化、精準化。

編輯:李華山

相關焦點

  • 社區的力量:基層社會治理的守正與創新
    今年暴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對各國的治理能力、治理體制、治理模式都是嚴峻考驗。中國抗疫的成功經驗,黨中央已做了高度概括。我從研究問題的角度歸納為以下幾點: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二是在應對重大公共事件時舉國體制的制度優勢,三是廣大醫護和防疫人員捨身赴難的精神,四是中國人守望相助和嚴格自律的人文傳統,五是社會網格化管理。
  • 張大衛:社區的力量——基層社會治理的守正與創新
    當時國家大力提倡發展社區服務業,後隨著農村地區小城鎮的發展,一些地方積極推進「農村新型社區」建設。但人們對於「社區」內涵和空間邊界的認知仍很模糊。這次疫情,使我們對「社區」的概念得以全面認定並有了深刻的理解。
  • 姜曉萍:國家治理現代化進程中的社會治理體制創新
    原標題:國家治理現代化進程中的社會治理體制創新 四、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社會治理體制創新的關鍵,是構建新型社會治理體系,促進社會治理能力的現代化。
  • 安徽大學邀請學術大咖 「雲聊」後疫情時代社會治理
    安徽網訊 12月19日,由安徽大學新聞傳播學院主辦的第八屆輿情與社會發展論壇暨安徽省第十二屆新聞傳播學科研究生論壇正式啟幕,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邀請新聞傳播學領域李良榮、張志安、瀋陽等「學術大咖」相聚「雲端」,圍繞後疫情時代的輿情治理、跨文化傳播、媒介融合等熱點話題,掀開了一場精彩紛呈的
  • 把握髮展新脈搏 社會治理與協同創新中國鎮長論壇在錫舉行
    中國江蘇網12月12日訊(通訊員 甄軒 記者 羅鵬)近日,2020社會治理與協同創新中國鎮長論壇在江蘇無錫舉行。逾百名城鎮「掌舵人」、國內外城市治理研究領域的知名學者和物業行業代表匯聚一堂,共話基層社會治理新路徑。
  • 清河門區九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隆重開幕
    李樹坦在報告中回顧了2020年和「十三五」時期工作。高起點應對新冠疫情爆發。穩妥做好復工復產。紮實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二是堅持工業強區,項目為王,優化產業體系。「雙招雙引活動」紮實開展,「項目提質增效年」深入實施,「園區高質量發展」穩步推進。三是穩固農業農村,保產增收,推進鄉村振興。決勝全面脫貧攻堅。做好農業穩定生產。切實落實惠農政策。
  • 打造青海區域特色社會治理新「樣本」
    近年來,省委省政府突出頂層設計,帶領全省各地幹部群眾積極探索符合青海實際、體現時代特徵、順應群眾需求的社會治理新路子,建立了城區、農村、牧區三種類型,市州、縣市區、鄉鎮、村社區社會治理四個層級的青海特色治理模式,形成了層級分明、條塊結合、上下聯動、多方參與的社會治理格局,社會治理的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明顯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穩步攀升,走出了一條具有青海特色的社會治理創新之路
  • 唐燁:深入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建設 不斷提升社會治理能力和水平
    零陵區委書記唐燁出席會議並講話,他強調,要以全市創建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第一批試點城市為契機,深入推進零陵區社會治理創新,不斷提升社會治理能力和水平,推動零陵區社會基層治理提質升級,努力建設更高水平平安零陵。區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唐會國,副區長、公安局長王小會出席會議。當天下午,唐燁一行察看了七裡店街道七裡店社區、靈峰村,菱角塘鎮永連村。
  • 值得關注的成都科技:硬核推動疫情防控和社會治理
    眾志成城,疫情終會結束。在防控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肺炎疫情的同時,其實很多人都在關注,正如當年非典期間催生淘寶、京東等新事物一樣,此次將會刺激發展哪些新領域、新場景?天虎科技建議,研究機構和投資機構應重視科技推動社會治理和疫情防控、宅經濟、在線生產力促進等3類新場景領域,發掘其中的發展機會。
  • 智聯招聘李強:「靈活用工」形態是社會新挑戰
    近年來,新業態經濟、平臺經濟、共享經濟規模的擴大,帶動了商品生產、流通和銷售環節的就業,藉助網際網路平臺獲取、開展、完成工作的靈活就業形式開始成為生產組織與就業的普遍形式。而2020年疫情爆發,更是讓「靈活就業」成為應對不確定時代的一大趨勢。
  • 2020廣東招警考試公共基礎知識疫情考點[10]: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
    2020廣東招警考試公共基礎知識疫情考點[10]: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 2020-03-10 15:59:49| 來源:廣東中公教育
  • 上海市委務虛會上李強龔正與全市幹部深談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楊偉民、長江商學院教授周春生分別就「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內外部環境及機遇與挑戰,準確把握新經濟發展的新邏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兩個主題作了輔導。32位同志聯繫各自工作實際先後發言。
  • 張可雲: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與「十四五」時期區域治理創新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簡稱《建議》)明確指出,「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較大」,這是國家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重要表現之一。處理好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是解決新時代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關鍵,需要在區域治理方面進一步創新。
  • 清華大學AI治理國際論壇召開 後疫情時代的數據治理受重視
    後疫情時代,數據治理需更加務實  此次論壇中,無論是國內外學者,還是國內外的企業代表,都紛紛指出AI和大數據等技術在疫情期間發揮的巨大作用,這些技術不僅幫助我們在特殊時期建立安全防線,更是在危機中催生了新的經濟模式,如線上、無人化場景的催生。
  • 國家治理現代化視閾下的平臺經濟創新與治理
    平臺型企業不單是公共服務的供給者和國家相關政策的被動承受者,其憑藉巨大的社會資源動員能力和廣泛的社會關聯影響力成為要素重組、體系重構和規則再造過程中的一股重要力量,其集「治理主體」和「治理受體」於一身的雙重角色也為當代國家治理和經濟治理帶來了新的挑戰。
  • 後疫情時期 如何創新發展航空旅客運輸服務產品?
    提供區分定價與自由選擇的航旅產品,是新一代航空公司的重要特徵。後疫情時期航旅產品的創新後疫情時期,航空公司的產品競賽也在重啟。據不完全統計,當前國內各航空公司推出的產品和時間如下:6月18日,東方航空在國內首推「無限飛」機票產品。6月21日,華夏航空推出「不限次飛行套餐」。7月6日,海航集團旗下12家航司聯合推出「嗨購自貿港」產品,助力自貿港建設。
  • 馬丁·雅克:新冠疫情如何影響全球治理
    新冠肺炎疫情對國際關係和全球治理帶來何種影響?乍看起來,人們有充足理由相信,它或許會讓世界各國變得更加緊密。新冠肺炎疫情已經成為一種全球性現象,它迅速席捲各個國家,是全世界共同面臨的首要問題。被波及的各國需要彼此汲取經驗,其中包括關於病毒的性質、徹底消滅或遏制病毒所必需的社會措施以及抗疫所需的醫療和防護設備等等。某種程度上說,這些方面已經成為現實,但又肯定不是當前的主流。相反,新冠肺炎疫情「毒害」了全球關係並加劇了緊張。這是我們思考新冠疫情影響的第一點。那麼原因何在呢?
  • 青島市市南區「暖治理」賦能基層社會治理新探索
    隨著「十四五」規劃和2035遠景目標建議發布,新時代基層社會治理將迎來又一個新的起點。著眼於以「暖思維」促「暖作為」,市南區的「暖治理」品牌和平臺將實現再發展再拓新,繼續打造基層社會治理的靚麗市南名片。
  • 發揮社會工作者專業優勢推進基層社會治理創新
    發揮社會工作者專業優勢推進基層社會治理創新 2020-05-12 10:26:22   來源:安慶新聞網
  • 新時代基層社會治理的「張家界經驗」——張家界創新開展「屋場會...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蘇莉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完善社會治理體系,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城鄉基層治理體系,完善基層民主協商制度,實現政府治理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