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了解賈平凹先生,是在拜讀了他的文章《廢都》之後。《廢都》的語言大膽尖銳,翻開書的那一刻便會被拉入那個下著血雨的西京之中,書中人們的哀泣也會在耳邊時隱時現。
不得不說,正因為讀完《廢都》後的留下深刻印象,引起了對先生的好奇心,接著便不自覺去尋找先生其他的書來品讀。
先生的作品有很多,名作更是不少,而引起最大共鳴的文章內容與他的父親有關。
無論是《父親的往事》,還是《我的父親》,亦或《父親的半瓶酒》,文中賈平凹先生那種對父親濃濃的感恩與深深眷戀已經穿透了紙面,不斷衝擊著每位讀者的心靈。
賈平凹先生自己也曾說過,因為父親,他才得以在文學路上堅持走下去。
賈平凹:我也有過堅持不下去的時候
賈平凹先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無論是在新聞報導上還是在日常媒體採訪中,賈平凹先生給人第一感覺都是和藹可親而又寡言少語。
日常生活中,他一心投入寫作事業,把親身經歷用文字展現出來,讓文字成為他感情的載體,進而一點一點勾勒出自己的文學大廈。
拜讀他的作品,會發現賈平凹先生的文章極富想像力,把二十世紀末到二十一世紀初芸芸眾生的生存狀態完整而又生動地刻畫在每位讀者腦海之中,語言雖通俗平淡卻透露著濃厚的感情和難言的悲傷。
作品的獨特性使賈平凹先生在現代文學史中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然而這種獨特曾經讓他的生活陷入了痛苦絕望的境地,在文中《父親的半瓶酒》中,他也寫到了這件事。
在當時,因為文章過於尖銳,令他飽受社會爭議,不斷有人找上門來與他交談,他很難再堅持下去,就在他想要放棄就此沉淪的時候,父親來了,並把他從深淵拉了上來。
賈彥春:一個平凡而又偉大的父親
賈平凹的父親賈彥春出生於兵荒馬亂的舊時代,因為遭受過幾次匪禍,家裡便希望可以出一個讀書人(在當時,家裡面有個讀書人,家族聲望就會變大,被人欺負的概率就會變小),於是一家人努力工作供賈彥春上學,賈彥春學習上也很努力刻苦,最終獲得了一定成就。
可是,這並沒有讓家庭境況好轉太久,因為一些原因,賈彥春的人生拐了幾次彎,這幾次危難讓他從此意志消沉,變得小心翼翼。
賈彥春自身也沒有什麼志氣,學術上也沒什麼成就,兢兢業業教了一輩子書,充其量不過是個小小的知識分子而已,後來還因整天借酒消愁,患上了嚴重的胃病。可以說,賈彥春的一生並沒有過過什麼舒坦的日子,離開人世之前還遭受著病痛的折磨。
賈平凹曾在《父親的往事》中這麼寫道,如果他的父親是個目不識丁的深山農民或者是個哲人,那麼就不會有那麼多痛苦和委屈了。
這麼一個普普通通、在很多事情上都已經麻木的父親,卻對兒子的事情異常敏感,用自己的方式關心著兒子。
賈平凹剛開始的時候,寫的文章並沒有寄給父親,父親每次聽說兒子出了新書,便自己想方設法地收集,去縣城裡面買,去郵局問。後來,賈平凹從別人口中得知這個事情後,寫書必會寄給父親一本,父親也會批滿字,再寄過來。
擔心兒子在城裡不懂照顧自己,不停給兒子寫信,鼓勵兒子專心寫作,勸兒子不要喝酒傷身。
當在鄉親的口中聽說兒子的處境困難,賈彥春立馬從鄉下趕了過來,背地裡暗自擔憂兒子,當著兒子的面卻不曾顯現。
藉口郊遊帶兒子出去散心,不停勸慰著兒子:"你太順利了,不來幾次挫折,你不會有大出息呢!""沒事咱不尋事,出了事不要怕事","別人怎麼說,你心裡要有個主見。人生是三節四節過的,哪能一直走平路?"。
後面父親賈彥春甚至不顧自己嚴重胃病,拿出酒,忍痛與兒子共飲,他先喝了一口,立即臉色通紅,皮肉抽搐著,終於咽下了,嘴便張開往外哈著氣。
正是父親不顧自己也要讓兒子寬心的這一幕,讓賈平凹先生內心深受觸動,此時,剩下的半瓶酒裡,承載的是父親對兒子深深的愛,也因此賈平凹說,因為那半瓶酒,從此他不再沉淪下去。
不同文學作品中的父親
描寫父親的文學作品,在如今並不少見,然而令人印象深刻的,莫過於朱自清的《背影》和龍應臺《目送》了。
朱自清的《背影》一文,寫於當時他們家庭處境最艱難的時期,家族的沒落,親人的離世,朱自清先生又因為求學離開,這三件事成為壓在父親頭上的三座大山。
父親過來送他離開時,看見賣橘子的,想買點橘子讓兒子帶上,朱自清坐在火車看著父親去買橘子的背影"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眼淚一下湧了出來。
火車準備行駛的時候,父親轉身離開,作者站在車窗前,看著父親的遠去背影,漸漸消失在人來人往之中,最終無處可尋,悲傷在心中瀰漫。
朱自清的《背影》全文是壓抑悲傷的,既有作者對現狀的無可奈何,又充滿著作者對父親的思念愧疚。
龍應臺《目送》中,前面寫兒子長大後漸漸對她疏離,後面描述自己與父親一次又一次的離別場面,通篇文章都是她對人生悲歡離合的無奈。
文中這句"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細細品之,使人禁不住淚流滿面。
終於,讀懂了父親
父親是什麼樣的?相對於母愛的溫柔細膩,父親的愛更像是大海,表面風平浪靜,背地裡卻洶湧澎湃。
父親可能不懂如何用語言來表達感情,卻努力滿足子女所有的要求,他們很平凡,但在子女身上付出了全部心血。
無意中,想到最近很火的一首歌《父親的散文詩》,裡面有一句:"這是他的生命留下 留下來的散文詩,幾十年後,我看著淚流不止。可我的父親已經老得像一張舊報紙、舊報紙,那上面的故事 就是一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