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第一次觀影,看得是「鄉愁」卻帶給我強大的「自信」

2020-10-05 阿陽的生活日記

由於疫情的原因,「觀影」這件我之前「每月一次」的習慣似乎已經離我很遠很遠了,如果不是昨天同事「硬拉著」讓我請客,可能去電影院看電影這件事就要從我的日常生活中消失了。

本來想去看前兩天網上大熱的《姜子牙》,卻被同事一句「兩個大男人看什麼動畫片「.......而作罷,繼而就去看了他極力推薦的《我和我的家鄉》。

看之前簡單的做了點功課,上網查閱了一下該電影的資料,」聯合執導+單元短片「共計2個多小時的」主旋律電影「,跟去年《我和我的祖國》的模式一樣。

阿陽以往的印象中,主旋律電影都繞不開一個」尬點「——」故意煽情「,這裡不是說故事不讓人感動,而是導演在片中讓演員沉浸於「感動中的片段」讓觀眾沒那麼有代入感,當然這僅僅是阿陽自己的感受。

「輕噴」!!

」固有思維「讓阿陽於觀影前還擔心自己坐不住這兩個多小時的」漫長影途「,直劇場燈光亮起,自己還沉浸在準備欣賞」下一個故事「時。工作人員引導出場的聲音響起,自己才發覺電影已經結束了。

這種意猶未盡,悵然若失之感,讓自己於座位上平復了許久,起身時發現跟自己有相同感覺的人不少。


原來主旋律也能拍出這種感覺,這是我跟我同事觀影后談話的第一反應。5個獨立故事幽默詼諧之餘又有讓人笑中帶淚的點。尤其是那些八九十年代真實經歷過劇中那些」笑點「的人,更是感觸頗深。

這次跟我同事是在貴陽出差,於當地影院觀影,現場第二個小故事就是講得發生在貴州某村外星人的故事,據同事講,他旁邊有位大媽一直在又哭又笑。我想也許是劇中描述貴州的異地戀只有1公裡勾起了她的傷心事亦或是像芸芸大眾中的你我一樣,被劇中故事所帶入。



全片我最喜歡的是葛大爺飾演的張北京「拯救表舅」以及沈騰飾演的馬亮「下鄉扶貧」這兩個故事。這裡並不是說其它兩個故事不好,而是這兩個故事一些點最能讓我觸動。如張北京攢錢買車及馬亮辦成寵物跟媳婦於稻田中拍幸福照的畫面正是阿陽現在想要擁有的生活。畢竟四海為家的工作做久了,每個人都想渴望擁有一個溫暖的家!

有很多讀者也許會說阿陽矯情,看這部電影不是應該為自己如今美麗的家鄉感動嘛?其實這些都不衝突,無論是影片中對於我們個人生活的映射還是為我們年少時貧窮落後的小村如今的繁榮昌盛而感動都是我們每個人為我們生活在如今強大的中國的「小幸福」,「強自信」的體現!


2020是一個「動蕩,不安」的一年,許多年許多年以後,也許我們提到這一年還心有餘悸!不過於阿陽而言,這一年之於我一生的記憶卻不會是人類於疫情中的慌亂渺小,社會的動蕩與不安,而是我作為最為普通的一個中華共和國的公民,深切感受到了中國將在這一年真正實現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不僅僅是指我們的經濟,軍事,而是中華上下五千年卻因近代百年國辱暫時封存在我們內心的強大自信!!!

當世界各「強國」還在對肆虐的疫情手忙腳亂之時,我們已經可以於國門之內過上正常人的生活;當我們的自主品牌被惡意打壓時,我們同仇敵愾支持國貨;當我們的祖國遭受惡意詆毀我們健康生活被人破壞時,我們敢於為祖國發聲,為社會發聲!!!



2020年,如果你仔細觀察,一定可以發現,崇陽媚外少了很多很多,本就該存在於你我心中強大的自信回來了。我們生活在最好時代的中國,並於未來,我們的生活一定會更加美好!!!

相關焦點

  • 14年來,我第一次走出家門
    黑胖輪跑小隊的目標是讓越來越多殘障夥伴參與輪椅運動提高自身的身體素質,通過參與馬拉松,讓殘障朋友愛上生活,與自己搏鬥,用強大的意志力降伏心中的懶惰、消極、畏懼困難的種種負面情緒,從而達到戰勝自我、重塑自我,並提高身體素質的目標。我們一起來聽聽殘障人士何金水講述他參與該項目的體驗。
  • 五九|我的2020年觀影清單
    因為疫情和生活等各類因素,2020年是我看影視作品最多的一年。和19年不同的是,今年看的日本作品很少,轉而看了許多美劇和電影。雖然大學上過一門影視鑑賞課,但關於電影電視這一方面,我還是沒有太多的觀影規則,如同音樂一樣,每個人心裡都有自己衡量好壞愛憎的標尺,只要給我帶來了某一方面的收穫,我都不會覺得太差。
  • 我的2020年觀影小結
    ——瑪格麗特·杜拉斯     2020年,我一共看了117部電影。由於電影院關門,觀影數量比去年有所減少,但是影片的質量提高了。心頭好的電影太多,難分伯仲,那麼就按照慣例,選出15個年度之最,並在每個「獎項」後列出1~2部備選(選擇困難症,乾脆把糾結的電影都寫上...),並且儘量不重複。乾貨有點多,分兩期寫完。
  • 江文烽2020年觀影盤點
    ,只要是以前本人沒看過的片子而在2020年內看了的都算。近幾年的新觀影數目分別為13年的282部,14年的193部,15年的277部,16年為169部,17年為265部,18年為184部,19年為212部。以下分別是我心目中,2020年新片觀影名單裡的十佳外語片、五佳華語片、最佳導演、最佳攝影、最佳劇本、最佳演技、年度臺詞、年度電影畫面與完整觀影片單。一句話點評:PTA就是PTA。2019年看過,狀態不好看完。
  • 愛與鄉愁——由觀看塔可夫斯基影片《鄉愁》想到的
    寫詩一首聊以安慰,情緒卻越來越難以排遣,於是想起那部著名的影片——《鄉愁》。這是我第一次觀看塔可夫斯基的《鄉愁》。舒緩的節奏,靜靜地欣賞,長長的鏡頭引導著我的思緒,隨著聲音、畫面、光與影進入到一個異域他鄉,雖說是異域他鄉,但卻深深撫慰了我的思鄉之情,讓我再一次確認——詩人是不需要空間意義上的鄉愁的,詩人的鄉愁永遠是時間意義上的。
  • 保護閩南古厝 留住美麗鄉愁
    原文連結:《保護閩南古厝留住美麗鄉愁
  • 【娜一聲】余光中 《鄉愁》
    ,傷感的情緒下在我的【荔枝FM】電臺朗讀了這首《鄉愁》。臺北的上空亮了,101大廈盛放出燦爛絢麗的禮花,我在想,其中一定有為余光中先生綻放的花朵,這灣淺淺的海峽太有詩意了……     臺灣,是我生命中結下深深情緣的地方,那裡有我的親人和朋友,有我愛戴的詩人和藝術家。曾經有過拜訪餘老的想法,顯然,這已成為我終生的遺憾! 自2009年起,每隔一年就會到此一遊。這次是我第四次回來,原本想拜見我的同胞席慕蓉大姐,不巧,又是擦肩而過。
  • 品《鄉愁》 舞《蝶戀》
    這兩堂課,一堂是臺灣教師與大陸教師同課異構,共同演繹余光中的《鄉愁》;另一堂生物課,則由一生愛蝶、戀蝶的83歲臺灣教師陳維壽講授。 海峽對岸的教師是怎樣上課的?又帶給我們什麼樣的啟迪呢? 上周一,來自臺北市立成功高級中學的李錦華老師,與延安中學的楊娟老師同課異構,共同演繹了余光中的《鄉愁》。
  • 百集大型紀錄片《記住鄉愁》第四季開播
    「振長策而御宇內,履至尊而制六合」,秦始皇建立起的強大王朝讓琅琊成為歷代帝王一統天下的象徵,琅琊郡、琅琊國、琅琊山、琅琊道都是從這裡流傳過去。兩千多年風摧浪襲,這片神奇而古老的土地上,上演著一幕幕「家國兩相依」的動人故事……這些故事都來自於2018年1月2日起,在中央電視臺中文國際頻道(CCTV4)推出的《記住鄉愁》第四季。
  • 勞模歌手莫文蔚,兢兢業業搞演唱會,自信而強大的女性
    屹立在高處的身姿,飄蕩在空中的歌聲,她的絕色之姿是無數人嚮往所在,2020莫文蔚香港演唱會,絕色莫文蔚巔峰之旅香港站來了!那個不服輸的女王將帶給人更多的閃亮瞬間!莫文蔚自2009年以來就開始了長期的世界巡演,如「回蔚」、「莫後年代」、「看看世界」,以及如今正在進行中的「絕色」。莫文蔚的前半生幾乎都獻給了歌唱音樂事業,而據她本人透露,絕色巡演很可能是她人生最後一次大型巡演。
  • 竹笛 |《另一種鄉愁》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歌曲《另一種鄉愁》由江智民演唱,而笛子演奏出了不一樣的風情。 今天壹心帶給大家一首笛子版的此曲,選自專輯《夏竹》。 一竿翠竹,一支橫笛,生命簡約如此。從童稚的耳膜一直吹成離鄉的明月光。"點擊上方音頻收聽鄉愁就是故鄉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 笛聲低婉處,是夜中鳴蟬,聲聲寒霜意。 笛聲是不能靠近的。猶如月色花影,近看,那種悠遠迷濛的意境或許不在。
  • 強大明星陣容電影《我和我的祖國》看得我眼淚譁啦啦,我愛你祖國!
    今天是2020年正月二十二,天氣陰天大雨,溼氣嚴重,溫度還好不是特別冷,而北方已經下雪了。根據病毒疫情最新消息,病毒感染數量正在慢慢減少,但局勢還是很嚴峻,刻不容緩。現在很多人已經陸陸續續地出門上班了,就深圳地區而言,來了也開不了工,按當地官方要求,自覺隔離14天,沒得商量。
  • 經開區:品特色小吃 感鄉愁文化
    一個人的安順鄉愁文化園是經開區重點打造的全域旅遊示範項目,主要以旅遊文化餐飲為主,融合現代元素,打造文化+旅遊+美食的網紅打卡點和旅遊目的地,在這裡可以品嘗到安順特色的小吃,感受「鄉愁」文化。今年10月,一個人的安順鄉愁文化園開園後,安順本土知名餐飲企業就進駐該園,入園後,企業更注重安順本土特色的美食傳承和推廣,這裡不僅能展現安順特色小吃文化品牌,也成為安順餐飲集散的代表,將特色餐飲文化帶給來賓的同時,滿足美食愛好者的需求
  • 2020觀影總結:電影是什麼?
    2020的上半年是我人生中最消沉的半年,也是觀影最多的半年。
  • 《鄉愁》:余光中,鄉愁是遠眺,我在臺灣,母親在大陸
    《鄉愁》:余光中,鄉愁是遠眺,我在臺灣,母親在大陸連接臺海最有名的詩,就是余光中的詩《鄉愁》,每到佳節倍思親,總會有人提起這首詩,簡單,直接,卻觸動了我們的心弦,那就是思念,深入骨髓的思念,我在臺灣,母親在大陸,這份思念,輕輕一碰,就淚如泉湧
  • 【鄉愁徵文92號作品】王偉全:我的鄉愁(散文)
    我的鄉愁文/王偉全         也許我真的老了,特別的懷念過去,懷念曾經出現在我生命中的那些人和事,懷念伴隨著我成長的故鄉……兒時的故鄉是一個風景優美的小村莊,一條小溪流穿繞著小村莊而過,蜿蜒曲折的流入了東莞東江支流,一條用大麻石鋪成的小路沿小溪而行,小路通向外面的世界,它承載了我們的夢想和希望!
  • 《羅賓漢:起源》熱映 引領開年動作片觀影熱潮
    弓箭拍出槍戰感 獲評「震撼人心」電影《羅賓漢:起源》正在全國熱映中,片中的戰鬥場面不同凡響,帶給觀眾前所未有的視聽享受,有觀眾觀影后就表示影片帶給了她太多驚喜「每一個情節都讓我無比入戲,震撼到無以復加,真是太合胃口了。」還有觀眾則稱這是近日看過最值回票價的電影「開年就看到質量如此高的電影,真是爽翻天。」
  • 魯豫:這兩部豆瓣高分電影,看得我無比煎熬
    魯豫這周看了兩部她平時絕不會看的影片,它們都不爛,但帶給她的觀影體驗並不愉悅。這和她的判定標準有關,至於是什麼,一起來聽吧👇我看電影選片很挑剔,凡是爛片、做作的悶片、偽文藝片我通通拒絕。當然蘿蔔白菜各有所愛,看什麼純粹基於我個人的標準,這本來也是很個體的感受。
  • 鄉愁——我的臺北記憶
    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題記:余光中《鄉愁》我是在臺灣中部的鄉下出生,六歲隨著父親搬到臺北,在臺北長大,小時候不會說在大陸北方,許多人聽我的普通話口音,覺得我像是南方人;而在臺灣,許多臺灣人聽我講「國語」,以為我是大陸人。其實我說得最好的,還是「紐約布魯克林話」,許多老外,尤其是英語國家的人,一聽就知道我是「Typical New Yorker」(地道的紐約客)。說實在的,離開臺灣45年了,在美國紐約喝著牛奶、吃著牛扒長大。
  • 廖德全:海夫的「鄉愁」
    他在《我的文學之路》一文中寫道:「1965年我參加全市小學升初中統考,全班只有五位同學考上北海中學,我是其中之一。考數學做錯了兩道題,語文感覺考得不錯,尤其是那篇作文——《在遊泳的時候》。可能是語文得了高分,我才考上北海中學。」海夫直率,快言快語,當然也自信滿滿,感覺良好。但我覺得,這更像是海夫的「文學自戀」——也是他的「文學初戀」吧。迄今,五十餘年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