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電影字幕翻譯賈秀琰對談:愛語言的人是不會放下的

2020-11-18 澎湃新聞

賈秀琰2003年來魯院看望父親賈興安,彼時創作現實主義鄉土文學的父親,在念中青年作家高研班第二期,她想不到自己十五年後會與父親成為校友。

如果我沒走進魯迅文學院,與賈秀琰成為同學,扎進第三十五期高研班(翻譯家班),那她在我眼裡,只是一個聯繫著《黑衣人3》、《環太平洋》、《銀河護衛隊》、《普羅米修斯》、《敦刻爾克》等熱門電影的符號,一個被某微博熱門大V「同行」作長文詆毀其字幕翻譯質量的代號。

賈秀琰雖蒙受網絡暴力之侵擾,卻一直持續奮鬥在字幕翻譯、校對、對白口型製作一線,功力漸深,僅今年上映的新片,就有《為家而戰》、《1917》和《小婦人》。為了翻譯《小婦人》,她把原著小說找來研讀,筆記細細密密,連故事裡引用的喬治·艾略特的《弗洛斯河上的磨坊》都讀了。

賈秀琰

 【對談】

翻譯引進片,就像給國外觀眾翻譯郭德綱的相聲

張閱

:你是以少年作家身份進的軍藝,講講那段經歷吧。

賈秀琰

:上大學前發表過散文和小說,獲過一些作文比賽獎,就有了報考解放軍藝術學院的資質,接著是藝考,高考。那時喜歡讀書,喜歡文學。小時候總因為偷偷看閒書,被家長訓,父親希望我能好好考試,但他的書櫃就放在那兒,我隨便看……莫言、賈平凹、格非、趙本夫、馬爾克斯、羅曼·羅蘭,還有瓊瑤、金庸的書都是那時候看的,那時候其實不分作者,多數是按照對封面的喜好來選擇。

張閱

:在軍藝念到文學創作和文藝理論研究方面的碩士,接受系統文學教育。你古文底子是很好的。所以你的字幕翻譯才會出現那些……

賈秀琰

:吟詩作對,「天長地久有盡時」什麼的,當時成為了解決幽默轉化問題的關鍵點。說起古文功底的話,我的指導老師是教授古代文學的,大學時對我們要求很高。《詩經》《史記》《長恨歌》《琵琶行》《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嶽陽樓記》等長文、長詩都要求背誦,王勃的《滕王閣序》我覺得是最難背誦的,很久都背不下來,因為其中有大量典故,也不似敘事詩,有故事發展邏輯。軍訓在外面站軍姿,一站就一個小時,我把《滕王閣序》抄下來,疊成風琴樣兒,裝兜裡,中間短暫休息,我看一眼,站著就默背這個。

張閱

:我們同學葉紫既能翻譯特德·休斯文縐縐的詩論,又能把福克納翻譯得輕鬆、清晰,也是因為他讀書破萬卷,中文語感好,詞彙量大。他與你有些理念相通,通過富有想像力的句子拆分、增減來體現英文原句潛臺詞。

賈秀琰

:葉紫之前發表在《北京日報》上的《

翻譯的有效性之個人體會

》,談到了自己的翻譯觀,他講到翻譯《月亮與六便士》的時候陷入困境,登到山頂突然解圍的心情,我在翻譯《黑衣人3》的時候也有。

我注意到,有人碩士論文和博士論文寫《黑衣人3》的翻譯,後來我從知網下載了,五十多篇,我受到很多啟發。這部片很難翻譯,至今也是我覺得最難的一部,類似於如何把郭德綱的相聲翻譯給國外的觀眾看。裡面有很多有趣生動、暗藏幽默調侃卻簡短精緻的對白,我始終找不到合適的中文臺詞,來讓中國觀眾也理解其中深意和笑點。

結果在一天翻譯到天光亮起,我突然想到了背誦的那些詩句和成語,以及天天和朋友們掛在嘴邊的那些接地氣的俏皮話,我發現用古詩詞、成語、諺語可以攻克這個問題,特工K諷刺別人,潛臺詞多,你只能用它們處理,才能讓觀眾有快速反應,但也有風格的統一,比如這些話只能從特工K嘴裡說出,特工J就不能這樣說話,兩人的大段生動對白就這樣解決了。

其實並非刻意而為之,是為了解決中文臺詞問題想到的辦法。但這個辦法不是適合所有電影,需要謹慎使用。感謝葉紫在文中對我的支持和理解。董強老師課上也提到翻譯工作者的深度學習,人是有修養的,修養是成長、受教育、與人交流這些背景產生的影響。

《黑衣人3》海報

《敦刻爾克》中的「Home」,我只在一處翻譯成「祖國」

張閱

:說起學養,孔亞雷同學講,創作、翻譯會有個內心的自我標準,這個標準是否重要,跟你讀書有關,學養深,標準也會提高,學養低,標準就不值一提。

賈秀琰

:是的,近四個月過去,同學間的交流帶來很大啟發。有同學說這裡就像紐約的切爾西旅館,大家的未來有更多可能性,翻譯家從事各種類型的創作也不少,你寫影評寫詩,丁小龍寫小說,吉慶寫詩,也有人寫歌詞、散文、劇本等等……翻譯《奇蹟男孩》的獨立出版人雷淑容,她的優雅和從容也讓我見到了女性作者特有的風度。切爾西旅館就住了作家、畫家、作曲家、歌手,相當於文青聚集地,魯院也是,大家在這段時間裡互相影響。老一輩翻譯家魯迅、李健吾、草嬰、楊絳、蕭乾等,當代作家嚴歌苓、北島、石一楓等,外國作家村上春樹,他們既是作家也是譯者。同學們的未來可期。

張閱

:我們已經到了斜槓青年/中年時代了,身兼多職是自然發生的。翻譯是我們的共性,大家還有個性,武雅斌是經濟學家,日語教授和研究員翁家慧、熊淑娥,波斯語教授於桂麗,這三位都既可以做文學研究做教師也可以協助領導做外事活動。會外語的人,精神是世界性的,不只受中華文明影響。電影《降臨》,或者它的原著小說《你一生的故事》,都在講語言會改變思維。

賈秀琰

:是的,其實翻譯活動不僅僅是語言活動,它更重要的作用是具有文化傳播的功能,是用於溝通不同民族、語境和生活背景下人與人交流的橋梁。陸建德老師推薦《翻譯論集》中前幾篇告訴我們翻譯史的起點要從玄奘翻譯佛經開始算,而佛經對於多國文化間的交流、傳播和深遠影響自然不必多說。在近代中國文學史上,「五四」期間大量湧入的外國文學作品、學術思潮,通過翻譯家們的努力,推動了中國文化的現代化進程。

張閱

:確實如此。再想到自己,我翻譯《有生之年非聽不可的1001張唱片》時,會想著把那些搖滾樂唱片介紹給國人,雖然不知道會對中國文化有多大影響,但我們盡了小小力量。

賈秀琰

:我從2008年到現在,從事了十一年電影翻譯工作,翻譯了80餘部院線進口片和200集動畫片,這其中包含配音版和字幕版兩個版本。最開始是為我們整個譯製團隊服務,隨著成長,開始深深愛上這個工作,就萌生了為電影和翻譯這兩個愛好去付出和服務的心。後來隨著經驗的累積,越來越深刻認識到了翻譯的傳播功能,就開始想要全心全意為觀眾服務,盡力讓觀眾在有限的觀影時間裡,多了解和感受到對白的「言外之意」,從而更好地理解到電影創作者精心設計的劇作編排和精彩對白。

張閱

:武雅斌跟我講,在這個時代,任何經驗都不再特殊,只靠經驗寫作是不行的,還是需要我們用想像力和才情去創作。

賈秀琰

:人的翻譯,是譯者自有的各種社會經驗背景影響以及自身的想像力、才情的綜合體。有一次和中科院科學家張家俊聊到AI智能翻譯,他的大致意思是機器可以完成深度學習,但完全替代人工翻譯是不現實的,因為人具有豐富的成長經歷,某個觸發點可能就會使翻譯產生與眾不同的個性和閃光點,這是完全無規律可循、無法編排的。

這使我想到《敦刻爾克》裡的「home」,我為什麼翻譯成「祖國」。我學過二戰史,為了翻譯好《敦刻爾克》又讀了十幾本二戰書籍,甚至包括二戰武器裝備名錄等。同時還看了很多諾蘭的英文版訪談視頻,他就是要讚頌他的英國人民、他的祖國。最後讓一個士兵讀邱吉爾演講這種形式來呈現,就將個人生命與領袖人物的思想合為一體了。「home」這個詞,在片中出現了七次,我只在特殊的一處翻譯成「祖國」,說話人是海軍將領,這處翻譯為「祖國」,跟我個人經歷有關,高級將領一定有「家國情懷」。他從英國本土來法國敦刻爾克接士兵撤退,被派遣來執行任務卻困在這裡,很絕望,民用船也是接到國家號令前來的,這時作為海軍將領,站在異國土壤上看到英國國旗飄來,他知道這是自己國家開來的船。其實無論是軍官還是普通百姓,在異國他鄉看到這種場景,看到國旗飄揚,想到的都是「祖國終於來了」。

《敦刻爾克》海報

「一個電影,要過兩百遍」

張閱

:翻譯也是一種創作,你已經潛入將領心境,他和士兵的心理格局是不同的。說起經驗,我倒是很好奇,你是怎麼開始從事電影翻譯的?我是從小喜歡文學,喜歡英文這門語言,接著念英文系,跟著朋友們開始接觸翻譯,二十五歲開始獨立翻譯第一本書《卡夫卡最後的愛》。

賈秀琰

:大學拼命學英語,啃英文小說,那時候並不完全是出於愛好,而是覺得這樣很酷。畢業後到了八一電影製片廠工作,經常下劇組,在一線邊工作邊學習電影製作。同事們都住一個院兒,大家彼此了解,知道我愛看英語電影讀原版書。製片主任選上我,是因為他想找除了外語棒、中文功底也好,還懂文學的人參與中文臺詞和字幕翻譯,這樣才能把電影譯得更地道。

張閱

:就像魯院這樣,同吃同住同學,在一棟樓裡。

賈秀琰

:對。我旁邊住的同期入廠的張臣政,英語系畢業的,天天開著英語頻道,後來他翻譯了《戰馬》《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賽車總動員》等。

張閱

:我記得你剛開學時說,你們廠電影翻譯很長一段時間只有你一個女生,因為太苦。

賈秀琰

:對,因為適應工作壓力的高強度和團隊合作的複雜性。上院線的字幕涉及到對白,要跟導演、製片主任、錄音師、配音演員、字幕員、片方負責人一起工作,很考驗你的合作能力,有時候意見不合或者你拖稿了,就要挨批。有很多翻譯受不了就放棄了,其實並非網上傳言的才情不足什麼的,我的很多同行都很有才華,多數情況是合作不利。我堅持了十年,2006年開始學了兩年,常常去棚裡聽他們錄音,聽老翻譯們講經驗,2008年才開始正式做。在電影廠工作,除了編劇這一屬於自己的本行,導演、攝影、剪輯、配音等方方面面的工作都要懂。

張閱

:對白臺詞本和字幕本也會有細微差別吧?

賈秀琰

:院線大片是要求你的字幕和對白基本一樣,配音文字要適應口型,有差異是因為要對口型,因為有時口型實在對不上。「天長地久有盡時,此恨綿綿無絕期」,口型對得很精緻,說「綿綿」的時候,特工K的嘴型也是張開的。給你翻譯文字臺本的時間要七到十天左右,跟導演不停溝通反覆修改,又是三天,我的片子我都會進棚跟配音演員、導演在實際流程裡繼續潤色翻譯,加起來要十幾天。我們做對白,是按一秒一秒計算,反覆暫停,回放,像背誦對白一樣,我計算過,電影按秒算的話,加上配音,一個電影我大概要過兩百遍吧。同時片方也會對臺本翻譯提出自己的想法,層層把關,避免出現問題。

張閱

:那錯誤率應該挺低了,我一本書不修改、校對幾遍,也不放心。

賈秀琰

:深有同感。翻譯作為電影譯製的第一個環節,譯者的語言水平,直接影響著觀眾對電影的理解和觀影感受。傅雷提出「好的譯文要傳神達意」。翻譯家、學者羅新璋先生講,「翻譯基本上是一門語言藝術,翻譯時對原文的字句,只有默會其意,遷想其妙,才能找到適當的譯法。」

以《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為例,其臺詞量高達32000字,是一般電影臺詞的兩倍。由於劇情涉及當代美國軍人真實的戰場和生活,內涵豐富而深刻,承載著情感、理性、智慧與哲思。因此,除去固定的軍事術語要通過譯者的知識儲備和查閱資料進行準確傳達,其餘臺詞要能夠準確理解根植於美國人文化和生活中英文臺詞的「言下之意」。如何在譯介到不同文化語境下的國家時打破壁壘,使觀眾在影院的有限觀影時間裡,充分體會影片內涵,這其中包含著片方和譯製方的共同努力。

首先,片方(尤其是好萊塢片方)一般都會提供一份帶有注釋的英文國際臺本,對較難理解的詞語和句子做出解釋。

其次,就是翻譯對句子進行深層理解,運用錘鍊過的中文臺詞生動表現出人物語氣裡的「幽默」、「反諷」、「自嘲」、「暗示」和「深意」等。比如林恩和他的精神導師、上士「蘑菇「在影片結尾部分的對話,用以扣題全片主旨,表達軍人的理想和情懷。直譯是「我們是民族的孩子,我們走到別處去長大,有時候會死。是你採取行動的時候了,記住,那一槍已經開了」。經過國際臺本的輔助理解,以中文語言魅力實現轉換,翻譯為「你我是一個戰壕裡的小哥倆,離開故土才能成長,也可能客死他鄉。你扛起重任的時候到了,但別忘了,那一槍已經開了」。譯到這裡,我感動流淚了,去電影院又看的時候,仍舊感動哭了。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海報

張閱

:我還以為看了這麼多遍,你都不想再看了。現在我懂了,原來不斷按「暫停、後退「的人也這麼入戲!

賈秀琰

:最後他們說「快帶我們離開這鬼地方吧,回我們的老窩去!」這個處理太複雜精彩了,他們居然渴望回戰場。

張閱

:這就是李安最牛的地方。他能描繪人性這種不可思議的微妙點,有了應激創傷的戰士,面對歌舞昇平這種「生命不可承受之輕」,要回到隨時可能喪命的戰場,才有莫名的安全感。就像飽受情感摧殘的人對健全、溫暖的愛情無法適應。

賈秀琰

:有點像「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同時又探討了軍人這一特殊身份的人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在普通生活中他們已被拋得很遠,唯有回到自己的「戰場」,他們才能凸顯價值。李安在短短一部電影裡,思路清晰地講了人性裡很多複雜面。《拆彈部隊》講的也是這個道理,這兩部戰爭題材電影都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張閱

:你的經歷讓你可以面對翻譯的枯索,你要是做書籍翻譯,是不是也想做軍事題材?

賈秀琰

:對,這是我的興趣。就像《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那種小說,英文版我也讀過。小說內涵也複雜。

張閱

:我們對翻譯這種苦差事做這麼投入,不被理解,但去幹別的,也可能產生還是「回我們老窩吧」這種自虐心態。

賈秀琰

:你的形容很生動,還真是這樣。所以好的軍事題材作品,不是只寫給軍人看的,它能獲得普遍認同的價值觀。《敦刻爾克》也有這種複雜性,要一看再看,不像《珍珠港》那麼單面。我喜歡安東尼·多爾的小說《所有我們看不見的光》,1973年出生的作家寫二戰題材,開場就是盲女摸她父親做的城市模型,這是父親想萬一自己不在女兒身邊了,讓她能適應這個世界,開篇就深深打動了我。

張閱

:感覺有種人文關懷,文學是有使命感的。

賈秀琰

:經典文學是有一種博大的精神,觸及人性共有的特質,經得起時代考驗。我很喜歡維吉尼亞·伍爾夫的《到燈塔去》,短篇《牆上的斑點》等等。

張閱

:當年看《牆上的斑點》原文,感覺她沒那麼好懂,我還嘗試過用意識流手法寫作。

賈秀琰

:我小時候是硬看,但被她的技巧吸引住了,我很迷戀。再比如,茨威格的《一個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時》把一天之內的事情寫成長篇,把時間掰成一秒一秒,把大腦思維切分成一小格一小格,有零落感又有整體感。

張閱

:真正的「基於生活而高於生活」。足夠敏感多思的人,確實會從一個點想到另一個,區別只是這個人本身思維深邃與否。作家總結了我們看不懂的自己身上的現象。

賈秀琰

:年齡和經驗,會讓我們能看懂小時候無法理解的書籍。歐洲有些電影,也會在奇情故事裡講真實、複雜的人性。

張閱

:你在專業的電影廠工作,跟劇組出外景有些什麼趣聞?

賈秀琰

:剛畢業的時候,做過駐組宣傳,採訪演員、導演,像你這樣寫對談和影評等等,現在是去做紀錄片的撰稿和編劇,也會寫小說和散文。

張閱

:你也在慢慢轉向文學創作。

賈秀琰

:這個轉變是從讀研究生開始的,再回八一廠就去了創作室工作,翻譯也還在繼續做。

張閱

:那天你說到小時候喜歡品冠,還跟著學寫歌詞。

賈秀琰

:高中時給《當代歌壇》投過歌詞稿,叫《傷心咖啡店》,還刊登了,對自己是很大的鼓勵,上大學後給音樂系同學寫的曲子填過詞。再成熟一些了,就開始喜歡萊昂納多·科恩、艾瑞克·克萊普頓、尼爾·楊、瑪芮安妮·菲絲弗等等,我有段時間邊聽FM97.4(北京音樂廣播)和FM88.7(HitFm),邊翻譯長達200集動畫片《小熊維尼》,了解了很多樂隊和歌手。翻譯電影也會注意電影原聲,有些歌詞我需要翻譯,因為它們跟劇情關係太緊密,比如我翻譯《超驗駭客》,片中有首老歌,片方沒提供歌詞,但它說的是男女主角美好的愛情生活,最後我靠「聽歌識曲」軟體找到是Jorma Kaukonen的「Genesis」(起源),自己翻譯出來。

《超驗駭客》海報

「愛語言的人是不會放下的」

張閱

:那天你叫我一起去看電影資料館放的《編舟記》,說自己很喜歡,片子是講編辭書的,簡直比咱們翻譯還苦。

賈秀琰

:重要的事情都難,而我們愛好的事情,一定也是對於我們來講很重要的事情。喜歡《編舟記》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我喜歡看離我生活較遠的故事和知識,比如最近讀了《駐馬店傷心故事集》和《1987年的漿水和酸菜》,分別是90後小夥鄭在歡寫的小鎮青年故事,和80後女作家馬金蓮寫的西北農村生活。聽吳國盛老師深入淺出講過物理知識之後,我就開始好好讀《科學的歷程》。離我越遠的,越能帶給我更新鮮的知識,成為未來寫作的養分。

路遙寫《平凡的世界》也讀了很多書,採訪很多農民,我父親也這樣寫作。翻譯電影也需要有百科知識,翻譯完《極品飛車》我就真成了車迷。翻譯《香奈兒的秘密情史》這片,我把香奈兒的傳記、斯特拉文斯基的傳記、講他倆之間情史的書,全部買來讀了,挺漲知識的,那時候連買衣服都傾向於買黑白色系,雖然買不起香奈兒……

張閱

:別人哪知道你翻譯字幕背後要下這麼大功夫。有哪些翻譯家影響過你?

賈秀琰

:十四年前,軍藝圖書館新進了匈牙利作家凱爾泰斯·伊姆萊的書,我被封底一段優美的節選吸引了,第一次注意到「

餘澤民

譯」,就一直關注他。匈牙利作家拉斯洛說,我的作品在中國,大家不要說是我創作的,而是我和餘澤民共同創作的。我覺得這是對翻譯家最高的褒獎。

張閱

:對了,現在大家都網購了,你為什麼還經常流連在書店裡?

賈秀琰

:小時候我爸愛逛書店,我家樓下就有新華書店,我爸去哪兒我去兒,我也跟著養成習慣,看到書店就興奮,要進去看。

張閱

:就像我從小混外婆家附近的圖書館,混到現在一定要住圖書館周圍,泡安全感。

賈秀琰

:博爾赫斯不是說嗎,「如果有天堂,它一定是圖書館的模樣。」可能這就是愛寫作的人對圖書館的情結。另外,我喜歡《海角七號》的導演魏德聖,他那本《小導演失業日記》我看了好幾遍,也學他出去找安靜的咖啡館寫東西,去一些帶咖啡館的個性書店,我覺得那裡可以安放心靈,讓我沉浸到環境裡。

張閱

:寫作也好,翻譯也好,都需要創作者毫無保留的付出。和你聊天,看你工作,感覺你對電影翻譯的付出不比翻譯一本書少,翻譯報酬總是低,我轉做了很久自由撰稿人,就像情侶分開又複合,我如今坐下來感覺還是喜歡翻譯。

賈秀琰

:不愛好我們就不用幹這行了。愛語言的人是不會放下的,還是想盡心盡力去做。傅雷那本闡述自己翻譯心得的著作《翻譯似臨畫》是我的手邊書。翻譯片子我都有個做要點的筆記本,第一頁都會寫上這本書裡的一句話「真正愛好,定能譯好」,鼓勵自己,記住開始做片子時反覆琢磨語言、攻克每一個語言難關的那種投入的心情,就告訴自己——遇到困難,要堅持下去。在做這件事情的過程中,遇到很多業界志同道合的師長和朋友,如今又因此邂逅「魯三五」的同學們。這些都不是刻意為之的,而是在艱難耕耘的過程中,躬逢令人感動和驚喜的收穫,我很珍惜這一切。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引進電影字幕翻譯頻遭觀眾"捉蟲" 遭吐槽"誤速傻"
    而隨著觀眾外語水準的提高,字幕翻譯也屢遭吐槽。記者採訪了解到,字幕翻譯作為專業領域的技術活,操刀的卻大多是「非專業人士」。  《銀河護衛隊》字幕被吐槽「錯誤不下40處」  對一批「細節控」和「字幕控」來說,《銀河護衛隊》字幕中的錯誤和不準確之多讓他們無法容忍。  電影公映當天,「豆瓣電影」就出現大批網友吐槽和「捉蟲」。
  • 誰在決定你看到的電影字幕?
    而賈秀琰認為,這種質疑來自對於電影字幕翻譯工作的不了解,因為好萊塢片方會提供給他們一個極其嚴謹的臺本,把每句話的背景,甚至每個單詞都解釋得很清楚了,「哪怕只是個英語一般的人,也能看懂這個臺本,理解所有意思。」所以幾乎不存在翻譯看不懂或不了解劇情的情況,所謂的「錯翻」只是每個人在進行語言轉化時出現的不同理解。
  • 引進大片字幕成眾矢之的 中國電影翻譯怎麼了?
    如今,中國引進片的翻譯者卻成為眾矢之的,讓人禁不住問:中國電影翻譯,你們到底怎麼了?   現狀   電影翻譯頻中槍都是為配音服務   對翻譯的聲討,並不是從《復聯2》才開始。《黑衣人3》《環太平洋》《銀河護衛隊》的年輕翻譯賈秀琰就曾受到很大爭議,她在接受京華時報採訪時坦言,這種指責對自己造成了不小的壓力,「其實我很歡迎大家的理性討論,但網上也有不少人是進行人身攻擊的。」所以從去年開始,她停止了更新微博,但現在再去翻看,她的微博下面仍有不少最近發出的充滿惡意的評論。《復聯2》儘管不是她翻譯的,也仍然沒能避免「躺著中槍」。
  • 譯製費用低全靠愛好支撐 字幕翻譯那些糟心事兒
    「除了無可爭辯的少數硬傷外,通過上下文來理解臺詞,感覺劉大勇的翻譯更多是意譯,基本可以接受,不能完全說是錯誤。網友不了解美國人用語的習慣,吐槽很情緒化。」他稱,好萊塢大片裡有不少美國流行語,很多臺詞在詞典裡根本找不到,語言更新換代是一個難點,對譯者也是一個挑戰。
  • 「復聯2」字幕翻譯方回應錯誤質疑:譯者年紀大了
    同樣在公映當天,影片的字幕翻譯問題以幾何速度成為社交網絡上熱議的焦點。儘管譯製片字幕水平問題自2012年以來已經成了每一次進口分帳大片上映時就會被撈起來的話題,《奧創紀元》的萬眾期待還是讓這個話題的展開速度超出了預期。隨著網上對翻譯劉大勇的人身攻擊愈演愈烈,八一廠譯製片製片主任王進喜打破沉默,接受網易娛樂專訪,對此次字幕風波的始末給出了自己的解釋。
  • 傳《環太平洋》翻譯遭中影封殺 當事人未回應(圖)
    根據網上的公開資料顯示,賈秀琰畢業於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從事電影譯製工作已經4年,曾擔任多部引進片的翻譯工作,如《黑衣人3》、《環太平洋》、《普羅米修斯》、《環形使者》等等,最近翻譯的影片因錯誤較多,並且加入流行語「過度發揮」引起不小爭議,有網友甚至憤慨表示:忍無可忍了。
  • 揭秘進口大片中文翻譯幕後故事
    對於公映版字幕的翻譯來說,有時周期是挺短的,但時間最緊的情況下,留給翻譯的時間也不少於一星期。由於譯者翻譯完成之後還有配音、裝字幕等環節,基本上是不敢拖稿的。在賈秀琰看來,翻譯周期的長短和翻譯質量沒有必然的聯繫,不是花的時間越長就能保證翻譯的越好。Q3:正常情況下,翻譯一部電影字幕需要多長時間?
  • 關於電影字幕翻譯你需要知道的
    語內字幕翻譯並不需要把一種語言轉換成另一種語言,而是把話語轉換成了文本,這樣改變了說話的方式(Mode),但語言並沒有改變。有時也把這種字幕翻譯稱為「垂直字幕翻譯」(Vertical Subtitling Translation)。
  • 電影字幕翻譯雜談
    但今天不談劇情,只談字幕翻譯,放心沒劇透。No spoiler alert!當年《復聯2》上映的時候,我是很想去影院觀看的,但是才上映沒幾天,普遍觀眾反映的是「字幕翻譯太爛」,好像都沒人討論電影拍的好不好,都在說字幕錯誤太多。誰想在看電影的時候一半注意力都放在批判字幕上。
  • 中國電影翻譯,你們到底怎麼了?
    如今,中國引進片的翻譯者卻成為眾矢之的,讓人禁不住問:中國電影翻譯,你們到底怎麼了?對翻譯的聲討,並不是從《復聯2》才開始。《黑衣人3》《環太平洋》《銀河護衛隊》的年輕翻譯賈秀琰就曾受到很大爭議,她在接受京華時報採訪時坦言,這種指責對自己造成了不小的壓力,「其實我很歡迎大家的理性討論,但網上也有不少人是進行人身攻擊的。」
  • 【笑cry】瞎翻譯可以判刑嗎?《復聯2》把Son of bitch翻譯成老夥計!
    字幕顯示:「有人要殺你,趕緊跑」一剛!我差點想一盾牌砸死翻譯的人!這是美隊的靈魂格言,正確翻譯是即使你快死了,也必須咬緊牙關撐下去!跑你全家啊趕緊跑!」這麼說吧,賈秀琰老師基本開闢了地方本土化的翻譯,將好萊塢的英語與天朝本土相結合,聽上去蠻有道理,我竟無法辯駁,但這樣做的最大問題就是:「你根本不知道,原版表達的意思!」,所以從去年開始,興起了一股讓「賈秀琰滾出翻譯界」的口號...
  • 《復仇者聯盟3》又爆字幕翻譯錯誤,究竟如何保證字幕翻譯質量?
    ,韓語電影字幕則直譯為「어 머 니 ...」,意為「母親...」。對於一個萬眾期待的大片來說,出現這種情況的確非常遺憾。字幕翻譯的質量對於電影來講至關重要,低質量的字幕翻譯會嚴重影響到觀影體驗,而糟糕的觀影體驗不僅會影響電影營收,更使得電影品牌聲譽嚴重受損。那麼,如何才能保證字幕翻譯質量呢?
  • 每個人都受益的電影字幕翻譯,竟有這麼深的學問和八卦
    在整個職業生涯中,韋恩伯格不僅翻譯了法語、德語的電影,在自學了一些基本語法之後,他也接觸了烏爾都語、希臘語、捷克語和日本語電影。雖然諮詢過本國人,但最終的字幕一般由他自己拍板,仍然較為粗略,不太嚴謹。在韋恩伯格開始職業生涯後的幾十年,字幕遭遇了勁敵。六十年代初,所謂的「翻譯大戰」逐漸白熱化,這一時期,字幕遭到過於語言純正主義,和太不語言純正主義兩方面的評判。
  • 谷大白話證實任《復聯2》內地版翻譯
    谷大白話證實任《復聯2》內地版翻譯 時間:2015.05.05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夏澤 分享到:
  • 揭秘《銀河護衛隊》翻譯過程:8道工序層層把關
    其實了解影片背景是必須的,絕不會存在什麼都不看、不去了解就直接開始翻的情況。」     到了7月份,她拿到了英文對白臺本、名詞中譯表和影片說明書。     《銀河護衛隊》中的五個主角,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性格,這也需要翻譯、配音時加以區別,「德拉克斯說話時是文縐縐的,卡魔拉是女漢子那種,我們在翻譯對白的時候就要突出這些特點,才能讓觀眾感受到他們的魅力。」賈秀琰透露,有時候片方會要求翻譯將某個名詞換為當地的特有詞語,為的影片能夠更好地「接地氣」。
  • 《環太平洋》翻譯疑遭封殺 過度發揮惹怒好萊塢
    近日有消息稱, 該片負責字幕翻譯工作的賈秀琰已被中影封殺,而她之前也曾因在《黑衣人3》中作出「地溝油」、「瘦肉精」、「Hold住」、「坑爹」等翻譯而被網友質疑。  翻譯神作:  美國機甲打日本流星拳?  據資料顯示, 賈秀琰畢業於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現為八一電影製片廠中文臺詞本翻譯, 從事電影譯製工作已經四年, 曾擔任多部引進片的翻譯工作,如《黑衣人3》、《環太平洋》、《普羅米修斯》、《環形使者》等。 她翻譯的多部影片中, 因錯誤較多並且隨意加入流行語的「過度發揮」曾引起不小爭議。
  • 《銀河護衛隊》的字幕翻譯被吐槽瘋了 來咱們詳細扒一扒
    字幕組大神「谷大白話」前段時間發出的《銀河護衛隊》翻譯勘誤長微博直接驚呆小夥伴,看到「錯譯 40處、漏譯 11處、不準確 25處」的勘誤後,網友驚呼「原來我們和大神看到的竟不是同一部電影!」下面,世紀君就選出其中的代表之作,看看被吐槽瘋了的那些神翻譯!「文化背景」是什麼?可以吃麼?
  • 淺談影視字幕翻譯
    由於東西方文化間存在著較大差異,為了讓不同國家的電影受眾更好地了解影片所要傳遞的內涵,就需要把影片字幕翻譯成受眾國家的語言,因此衍生出影視字幕翻譯這一產業。 影視字幕翻譯與其它傳統書面的翻譯不同之處在於其受到時間與空間因素的制約,字幕必須在和源語言大致相同的時間內完成信息傳遞,其在屏幕上停留的時間不宜過長,因此,字幕翻譯應儘量做到簡潔明了、清晰流暢、通俗易懂,使觀眾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得最大的語境效果。
  • 字幕翻譯的流程和方法有哪些?
    因為電影本身就由劇本改編而來,已經經過了編劇、導演的藝術加工,然後譯員要在電影的基礎上再進行翻譯,呈現給觀眾的作品就很容易偏離原著。   說實話,經過這麼多的工序,要想原滋原味地還原原著真的很困難。尤其是對於電影字幕翻譯人員來說講,難度係數是很大的。下面小編分享一篇有關字幕翻譯的流程和方法的文章,希望對大家的工作和學習有所幫助。
  • 電影你就看多了,有想過做電影字幕翻譯高手嗎
    電影看得多了,有沒有一些字幕是你看了會拍手稱讚或吐血不已的呢?有沒有想過其實你也可以是電影字幕的翻譯高手呢?看完這個帖子,趕緊去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