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殼機動隊2.0》GIS評論2.0 人是機器!

2020-10-31 思故淵
GIS出了2.0版。這基本上就是一個畫質提高版本,事實上重製的畫面也不算多,稍微比EVA新版多一點點。然而GIS這樣的片子再看一遍總是有一些新的思路的,我迫切覺得我需要再寫一篇關於GIS的評論了。
在我看來GIS最大膽之處在於,它將人類放在了一個史無前例的位置上,這種位置是之前很少有科幻作品敢想的。關於CyberPunk,人類在Cyber世界中的地位總是特殊的,這種地位要麼是比機器要高,要麼是比機器要低。但是無論如何,總是特殊的。在一票Cyberpunk中人類的思想永遠還是最有力最強大的武器,而在比如Matrix裡,雖然人的地位要比機器低,但是機器總還是需要人的思想所產生出的負熵來解決系統的問題。而在GIS中最為殘酷之處在於,人類和機器是完全平權的,完全可以互相代替,這種意義可以說是非常深刻。
人類在GIS中的地位和機器是完全平權的。這已經超越了一般意義上的人是機器的概念,而認為人類本身就是計算機的一種。身體是Shell,靈魂(或者說自我意識)是Ghost,這兩者都是可以互相替換的。對於身體這樣的硬體只是一種硬體罷了,任何的地方都是可以替換的。就和普通的電腦一樣,我可以換一塊顯卡(眼睛),一塊網卡(神經接入設備),乃至CPU(電子大腦),而這樣的Shell是與軟體無關的,在這裡人類大腦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溼件」(Wetware)。而軟體,或者說作業系統,則可以任意安裝和複製,乃至用nLite這樣的軟體對他進行定製。
我記得傑弗裡蘭蒂斯有一篇文章叫《漫長的追捕》,講述一個程序逃脫另外一個程序追捕的故事。在這個故事裡,程序的所有意識組件都是可以定製的。「我把『無聊感』這個組件也刪除掉了。」在GIS中,每一個人的Ghost實際上也是可以定製的。那個環衛工人被植入了虛假的記憶,乃至那個傀儡師的傀儡丟失了自我,這樣其實是對Ghost的一種修改。正如草雉所說,人的記憶本身就是延續自我的一種體認。我自己都很難知道自己的「我識」是否被這具Shell上的電子意識所替代掉了。草雉的義體是九課的財產,那她原來的軀體呢?是否為了移植到這具軀體裡,她丟掉了一些原本屬於她的東西?那自我的Ghost是否還是原來那個?經常出現在九課管理室場景中的那兩個女性調度員,看她們的眼球顫動和義體手不停的敲擊,她們是否也刪除了「無聊感」這一個組件?
人的Ghost可以直接移植到機器上,而機器的Ghost也可以移植到人上,這一點沒什麼差別,比如那個被植入了虛假人格的黑客。而人類的Ghost只不過是另一段代碼,GIS中勉強提到了這一段代碼是有其特徵屬性的。這樣一來,人和機器就完全平權了,這也是GIS所揭示的未來景象,也是我前一個評論所提到的,人和機器的關係。既然人作為人只是一個Shell+Ghost,那麼什麼Shell事實上是無所謂的。對於作業系統來看,它只是無關底層的東西。我們可以慢慢把身體換掉,最後完全義體化,但是這樣的人還能稱為「我」麼?草雉在船上所看到的在建築裡的另一個草雉讓她產生了最深的疑問,是否這個「我」只是一個複製品,或者一個虛幻的概念?其實也沒有多少的東西是真實的,因為機器就是人,人就是機器。

相關焦點

  • 《攻殼機動隊2.0》神作再臨!!!
    昨天終於看了《攻殼機動隊2.0》,作為一個攻殼fans,這真是久違的激動,太震撼了,真應該把他樹為榜樣,大家學著點,炒冷飯要這樣炒才對的嘛,太激動了,有點語無倫次了,整理下思路先。咳咳,這個先說說整體感受,2.0版絕對是進化了,畫面色彩跟《攻殼》後來拍的劇場版《無罪》的色調統一起來,機械設定、武器設定精緻完美,比95版的更加協調、真實,許多系統的畫面都重新製作,這個太贊了,95版那綠色的系統一看就知道是以前的SF作品才會有的畫面,現在色調全統一為《無罪》那種,這才符合偶d審美嘛囧。掃描電子腦的色調和圖層更加的複雜,很統一併不混亂,反正全都跟《無罪》看齊就對了。
  • 《攻殼機動隊2.0》一樣的和不一樣的
    本以為2.0隻不過是增加一部分CG的鏡頭,沒有想到其本質是完全的數位化重製。原作的主要配音演員們,為新作重新配音,並邀請來著名聲優榊原良子為「傀儡師」(原版配音是家弓家正)賦予新的聲音。 音樂、音響方面,最新的6.1ch混音效果音響,蘭迪·湯姆,skywalker工作室,聽聽這些大牌就知道 Production I.G 這次下了多少本錢。
  • 《攻殼機動隊2.0》評論攻殻機動隊2.0
    攻殼機動隊無疑是一個裡程碑式的電影,片中引用了大量的哲學概念,這個在國內的動畫乃至電影中都是未曾見過的。但是這次看的是翻拍版本,08年的動畫的技術高於之前的Animatrix。三維的人非常真實,主題曲配合也相當適合。另外動畫的細節可以在人的動作以及武器上得以充分的體現。
  • 《攻殼機動隊2.0》攻殼機動隊
    《攻殼機動隊》改編電影的消息公布之初,確實讓廣大影迷和動漫迷大為興奮,但隨著主創人員確定並宣布斯嘉麗·詹森扮演主角,立即引來了無數的擔憂和抱怨。果不其然,最終電影確實沒有能夠讓所有人都滿意,但也沒有埋沒經典原作的招牌。
  • 動畫版《攻殼機動隊》始末
    ▲2008重製版《攻殼機動隊2.0》《攻殼機動隊》的原作漫畫是著名漫畫家士郎正宗於1989年開始連載的,並於1991年出版了漫畫單行本。其實,相同的場景早在名作《福星小子2:綺麗夢中人》中發生過。登場人物如一開始就「不存在」般的逐漸消失,而主人公的世界也逐漸變小,如同「封閉的空間」一樣的世界。其實和之後《攻殼機動隊》中的「電腦假想世界」一樣。押井守這種屬性其實一直沒有變化,這兩年忙於真人版《機動警察》製作的押井守可謂蒼老不堪,但是「押井守的世界」依然沒有改變。
  • 《攻殼機動隊》今晚周五約?
    香港的墨鏡王過渡到日本的押井守(導演)的《攻殼機動隊》,巧合的是故事背景竟都發生在香港。我想這部1995年的《攻殼機動隊》動漫電影之所以將時代背景定位於香港,是因為當時的香港電影確實是黃金時代。押井守應該是喜歡香港的,他可能覺得2029年的香港,應該能實現影片中的科技吧。
  • 攻殼機動隊|劃時代的傑作
    ☝這個版本是電影版的四月,有一部院線電影,幾乎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沒錯,DuangDuang說的就是《攻殼機動隊》沒看過《攻殼機動隊》原著,能看懂真人版大電影嗎?答案是:能。讓我們來說一說大家都比較迷的一個問題:《攻殼機動隊》中「殼」字的正確讀音攻殼機動隊關於「殼」這字的讀音有史以來爭論已久,大體上分裂為兩派,K 論者和 Q 論者。兩派之間戰火不斷,紛爭頻繁。其氣勢之宏大,意義之久遠,大有我不弄死你便不能苟活於此的覺悟。
  • 電影《攻殼機動隊2》精彩影評及觀看資源
    攻殼機動隊2:無罪的劇情簡介······   草薙素子之後,巴特與偵探出身的陀古薩結為搭檔。
  • 《攻殼機動隊》: 如果它不叫《攻殼機動隊》,還不至於是一部爛片
    《攻殼機動隊》系列無論在日本還是世界動畫史上都具有很大的影響力。那麼攻殼機動隊到底是什麼?相信在此次真人版電影上映之前,這個略顯拗口的名字並不被大部分人所熟知。當時的社會電子腦、義體高度發達,電子犯罪激增,所以出現了公安九課這種軍人出身的攻擊性組織,成員大多是高度義體化生化人部隊,俗稱「攻殼機動隊」。
  • 或許,你需要了解一下《攻殼機動隊》如何致敬漫畫
    1991年發行的《攻殼機動隊》漫畫版。1995年第一部《攻殼機動隊》動畫電影上映已過去二十多年,原作中的很多科技構想,如今也已經成為了被攻略的課題。而特效與道具製作方面的革新,也讓《攻殼機動隊》真人電影的誕生成為可能。正在熱映的《攻殼機動隊》真人版在哪些場景對前作做了神還原?
  • 《攻殼機動隊》漫畫改編,締造科幻電影新巔峰.
    日本動漫的巔峰之作——《攻殼機動隊》四月七號由斯嘉麗·詹森主演的電影《攻殼機動隊》就要上映了,而這部電影就是根據1995年的劇場版《攻殼機動隊》改編而成的。說實話,作為一名95後對於上個世紀90年代所拍攝的《攻殼機動隊》以前並沒有真正的了解過,但由於這次的漫改我又重新對它提起了興趣,以至於我又將它列入了我看的電影行列之中。
  • 《攻殼機動隊:無罪》:十餘年未能衝淡的驚豔
    並且,這些動畫有極大的炫技成分在內,它們極盡華麗,但又不同於皮克斯美式動畫那樣大眾化的善意外衣,並非能被所有人接受。押井守的《攻殼機動隊》系列無疑就是其中的代表。除他之外,今敏、大友克洋這些著名監督也經常會有令影迷大呼驚豔的作品。
  • 那麼多版本的《攻殼機動隊》,你分得清嗎?
    押井守在2004年製作了劇場版的續集《攻殼機動隊2:無罪》。 2008年,押井又製作了《攻殼機動隊2.0》,故事與1995年劇場版完全一樣,本質上是運用新技術重新翻拍。 很多人可能並不清楚的是,押井守本人不會作畫,1995年劇場版《攻殼機動隊》的畫風和故事,主要取材於80年代就有的原著漫畫。
  • 新版《攻殼機動隊》:幼稚、膚淺、過時
    卻多添了《攻殼機動隊2:無罪》(Innocence)的臺詞……如此種種屢見不鮮。有趣的是,蜜拉的寢室模樣與構圖承襲自1995版《攻殼機動隊》,卻更為冰冷、無機,1995版中的枕頭與軟墊床被滿地的電子管線與金屬床板給取代,顯示蜜拉的私生活比素子更不像人。儘管如此,蜜拉比素子確信自己有做一個人類的資格,這種差異,令美版《攻殼機動隊》與前面數作的辯證,有了起點上的差別。美版《攻殼機動隊》另一個值得注意的是它對都市意象的建構。
  • 你心目中的攻殼機動隊
    又到了春光明媚的4月天了,對於眾多的攻殼粉來說即將上映的《攻殼機動隊 SAC_2045》又將是一部殿堂級的作品。
  • 《攻殼機動隊2.0》cogito ergo sum
    動漫,常見的主題就是友情、勵志、想像、奇幻,一般會偏兒童向,但日本把動漫演變出各種各樣的主題,恐怖的(比如暗芝居)、黃色的(不提了),知識性的(比如工作細胞),甚至是哲學的,比如攻殼機動隊,而且這部動畫電影還是1995年——我的天24年前——出現的。
  • 攻殼機動隊1995版——五星電影
    這幾天你們被哪部電影刷屏了,應該是《攻殼機動隊》吧。漫天的好評和差評撲面而來,我只想說「呵呵」,我沒看這部真人版。據說加上這部真人版,《攻殼機動隊》的電影已經達到了16部之多。其實我一直沒有看《攻殼機動隊》,為了寫這一篇,我怒刷了兩遍(好吧,我承認第一遍我沒看懂),發現,這部電影真不愧是神作,五星電影當之無愧。這麼多部動畫電影,據說前幾部都是神作級別,有機會我們會一一介紹。
  • 沒人比我更懂攻殼機動隊
    我求你們都去看《攻殼機動隊》的漫畫。 《攻殼機動隊》一共改編成了3部電影,1995年押井守指導的初版精煉了原作漫畫的核心劇情。作為公安法外部隊的領頭人,大佐草雉素子在帶領部下衝鋒陷陣的過程中接觸到一個無形的罪犯——在龐大的網絡系統中偶然成形的自主意識「傀儡師」。傀儡師享受著與網絡本身共存的半永久生命,並可以隨意複製自身、如病毒一般傳播。
  • 我們的目標是:在沒被劇透的情況下,預習《攻殼機動隊》
    這正是動漫作品《攻殼機動隊》關於「義體化」的設定:人類通過機械部件來代替身體的某些器官,以增強某些方面的能力。越來越多的事實證明,我們的世界正在朝科幻作品中描述的世界發展,極有可能,你今天看到的科幻作品,會成為明日世界的現實。不過,當科技越來越發達,人類與機器的結合越來越深入且緊密時,人類和機器應該如何區分,或者說,人類還能保持多少人性呢?
  • 攻殼機動隊,還是空殼機動隊?
    相反,關於她的選角還掀起了這部電影最大的一輪口水戰:一個白人明星扮演東方角色,犯了好萊塢「政治正確」的大忌。自士郎正宗的漫畫原作構造了一個極為宏大的世界觀,牽涉到多場新的世界大戰,以及錯綜複雜的國際政治博弈。而押井守導演在拍攝 1995 年的那部劇場版時,將更多的焦點放在了這個近未來社會的科技革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