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你們被哪部電影刷屏了,應該是《攻殼機動隊》吧。漫天的好評和差評撲面而來,我只想說「呵呵」,我沒看這部真人版。
據說加上這部真人版,《攻殼機動隊》的電影已經達到了16部之多。
我們來看看動畫版,押井守導演了第一部《攻殼機動隊》,也是至今為止最巔峰的一部,被稱為「神作」。我今天就說這一部。
其實我一直沒有看《攻殼機動隊》,為了寫這一篇,我怒刷了兩遍(好吧,我承認第一遍我沒看懂),發現,這部電影真不愧是神作,五星電影當之無愧。
這麼多部動畫電影,據說前幾部都是神作級別,有機會我們會一一介紹。
為了讓大家能看懂,我們先來理一下電影裡的一些詞彙。
Ghost:在本片裡可理解為人類的靈魂,它是一種可被探測到的意識活動現象。
Shell:在本片裡可理解為人類的軀體,世界也被認為是Shell。
公安9課(SECTION-9):專門對付國內生化人事件的特務部門,擁有至高的特權。
公安6課(SECTION-6):負責境外安全事物的特務部門。
攻殼機動隊:素子所領導的行動部。
主人公草稚素子正是人類最高科技的結晶:只有大腦是人腦,其餘身體部分皆為機械裝置,外表看起來則是一名美貌兼幹練的年輕女性。
隊內各個隊員的能力各有所長,其中最有影響力的兩個人,一是和隊長關係曖昧的副手巴特,此大壯行動果斷勇敢還頗有幽默感,另一個則是隊內唯一一位幾乎沒經過改造的真正人類:德古斯,此君的最愛就是古老的左輪槍。
故事背景:
公元2029年的時代,是一個全世界被龐大信息網絡連為一體的時代,是一個人們的生活方式也許並未發生什麼重大變革的時代。除了一點:人類的各種組織器官均可被人造化。因此,改造一部分身體結構的人有之,只保留大腦而全身機械化的人有之,更有人完全把自己變成了機器人。幾乎所有人類都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造,很多人的身體都有著與網絡連接的埠(在脖子後面),對他們來說,身體只是一個電腦終端而已,是一個容納人類靈魂的容器。
這個背景像哪一部電影?《黑客帝國》!
《黑客帝國》劃時代的作品,無論是故事內容,還是電影的表現手法,都十分出眾。而作為商業科幻片又蘊含豐富的哲理,帶來的是視覺與心靈的雙重衝擊。而1995版的《攻殼機動隊》被稱為《黑客帝國》之母。
我經常講作品的時代性。一部作品必須要考慮其所在的時代。因為那個時代代表了科技的至高點,代表了民主化程度,或者是人們思想的高度。
1995年,可能動畫的娛樂性遠不如現在,也不如現在普及,能在那個時候想像人類漸漸被機器替代,並思考何為人性,實屬不易。日本人的想像力也確實比較豐富,並且能付之於行動。
這部電影可以歸類為犯罪電影,科幻電影,在展現科技的同時,也給人陰沉的感覺。尤其是那首音樂,《傀儡謠》,有興趣的可以下載聽。正如日本設計一樣,雙軌並行,在發展科技的同時,從來不忘記傳統。
為什麼所有人對這部電影的評價如此高,最主要的是電影引發人們對科技和人性的思考。
還記得《自殺專賣店》嗎?那部電影裡何為人性?生者為人,邪惡為人,善良單純為人,墮落為人,存希望為人,充滿欲望為人。人性。本就是好壞結合,主觀,不定。
一個人的軀體被機器取代,還算是人嗎?思維還在,靈魂還在即為人。
可是,如果思維都被機器取代了呢?還算是人嗎?機器有情感嗎 ?情感可以計算嗎?機器演算出的情感是否為真實的?
電影試圖去解釋,可是這本身就是解釋不了的。
電影中「義體人」的眼睛很機械,沒有生氣,看著冰冷。
這不禁讓我想到倫理之爭的克隆技術。如果一個人被克隆出來,其實他是獨立的生命個體,他有自己的思維,我覺得法律上也會認為他是一個人。可是,被克隆出來的人,天生就有一個標籤,不管你承不承認,他是一個替代品或者衍生品。或許不能用公平去解釋這件事,因為人性的愛和自私並存。
電影裡有一句話,大概的意思是,如果被創造的思維已經認為自己是真實的思維呢?是啊,有了獨立的思維,即使是被創造的,到底算不算一個「人」?
或許真的有那麼一天,人和機器會生活在一起。
喜歡動畫電影的朋友,請推薦此公眾號給身邊同樣喜歡動畫電影的朋友,我們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