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火箭發射的高空風是什麼?

2020-12-23 環球網

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

作者 郭超凱 高崇芮

12月22日,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首飛成功,為新一代運載火箭「十三五」期間的發射任務畫上了圓滿句號。長徵八號火箭原定於12月20日發射,但高空風異常致使發射時間推遲了2天。何為高空風?火箭發射如何應對高空風?記者採訪航天專家,一探究竟。

北京時間12月22日12時37分,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以「一箭五星」的方式將5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萬珂 攝

(一)何為高空風?

火箭發射是一項高風險的複雜系統工程,極容易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就連雷電、溫度、風等天氣因素,都會影響火箭發射。在諸多天氣因素中,要屬高空風對發射的影響最為突出。

高空風一般距離地面4到20公裡。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長徵八號火箭控制系統主任設計師潘豪介紹:「火箭在飛行過程中會穿越大風區,遭受強烈氣流衝擊。」他解釋道,人在騎自行車時,如果側面突然吹來一陣大風,會被吹偏。在太空中,這種橫向的側風比人們在陸地上感知的風要強得多,這會影響到火箭的飛行姿態。如果風速過大,還可能導致箭體彎曲變形,損壞火箭結構甚至導致解體。對於火箭來說,高空風就像設在空中的一道「關卡」,必須闖過這關,才能獲得成功。

為了讓火箭能夠順利「闖關」,發射前觀測、預報高空風,必要時調整發射時間,避開惡劣風況,成了火箭發射前必不可少的環節。2019年SpaceX獵鷹重型火箭首次商業發射就曾因為高空大風而推遲。

這次長徵八號火箭發射也差點與高空風插肩而過。「我們一開始瞄準的發射時間比實際發射時間早,但就在發射前一天,科研人員預測到發射場上空高空風異常,不適合發射,因此根據氣象商會的結果,將發射時間推遲了2天。」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長徵八號火箭副總設計師吳義田說。

北京時間12月22日12時37分,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以「一箭五星」的方式將5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宿東 攝

(二)如何應對高空風?

近年來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一直在開展相關研究,採取了一系列措施降低高空風對火箭發射的影響,包括統計近10年發射場上空風速、風向等情況,在火箭設計階段就根據最大概率會出現的風向和風速開展針對性設計等。此外,每次發射前,科研人員還需要對發射日高空風進行測量和預報,通過設計火箭飛行程序角進行高空風補償。

吳義田表示:「人在風中打傘,為了拿穩傘,習慣將傘的方向對準風的來向,以消除橫向載荷。高空風補償的方法和人打傘一致,在可能的情況下,火箭縱軸指向火箭相對地球大氣運動速度方向,使火箭縱軸與火箭相對地球大氣運動速度方向之間的夾角為零。」不過,這種方法只能在火箭起飛達到一定速度後使用,並且不能突然加入。

在長徵八號火箭研製中,科研人員還採用了一些新方法,如自主抗幹擾控制法。潘豪說:「這種方法讓火箭在飛行過程中,能夠一邊辨識一邊補償幹擾。換言之,火箭在感受到風吹過來後,可以產生相應的動作來減弱風的幹擾。」不過,此次長徵八號火箭首飛的發射情況特殊,高空風速過大,為了更加穩妥完成發射任務,科研人員最終選擇將發射時間從12月20日調整至12月22日。

吳義田稱:「在火箭設計階段,如果將風場考慮得過嚴,就會導致設計偏保守,火箭結構過重,反之又會導致設計偏冒進,火箭結構輕,導致發射日風載荷高而無法實施發射的情況。如何更好地平衡兩者之間的關係、更好地解決高空風對發射的影響,還需要未來進一步探索。」(完)

相關焦點

  • 長徵八號首飛推遲2天背後,是高空風在搗亂
    ,導致發射推遲的原因,是「高空風」在搗亂。 據他介紹,火箭發射是一項高風險的複雜系統工程,極容易受到各種因素影響。包括雷電、溫度、風等天氣因素,都會影響火箭發射,其中影響最為突出的,就屬高空風了。 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長徵八號火箭控制系統主任設計師潘豪介紹,高空風一般距離地面4到20公裡。火箭穿越大風區時,會遭受強烈的氣流衝擊。
  • 原來是高空風搗亂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長徵八號火箭副總設計師吳義田透露:「在發射前1天,我們預測到發射場上空高空風異常,不適合發射。根據氣象商會的結果,將發射時間推遲了2天。」原來,導致發射推遲的原因,是「高空風」在搗亂。記者了解到,火箭發射是一項高風險的複雜系統工程,極容易受到各種因素影響。包括雷電、溫度、風等天氣因素,都會影響火箭發射,其中影響最為突出的,就是高空風了。
  • 飛天雷鳴海嘯 發射擇機有道
    每一次發射前的報導時,通常會看到這樣的文字:「火箭已準備就緒,將於近期擇機發射」。加上幾天前長徵八號運載火箭的發射時間比預計的推遲了兩天,大家就好奇了,這個擇機,擇的到底都是些什麼?是什麼影響著火箭的最終發射時間? 擇機發射,其實是滿足發射窗口的最低發射條件。
  • 填補太陽同步軌道衛星發射能力空白 為火箭重複使用探路長徵八號...
    由於本次發射情況特殊,高空風速過大,最終選擇調整發射時間「我們一開始瞄準的發射時間比實際發射時間早。」長徵八號火箭副總設計師吳義田說,在預計發射前一天,發射場上空監測到高空風異常,根據氣象商會結果,決定將發射時間推遲到12月22日。
  • 專家揭秘:海上發射火箭為何彈到半空才點火?
    本次發射是長徵十一號固體運載火箭執行的第二次海上發射任務,也是我國第一次海上商業化應用發射。很多讀者在觀看發射視頻時會發現,本次火箭發射是彈到半空才點火的,這是為什麼呢? 「火箭發射有兩種發射方式,一種是熱發射,另外一種是冷發射。
  • 鬥魚今日發射國內最大可回收「超級火箭」
    9日,青海冷湖火箭基地,鬥魚即將發射的國內最大可回收「超級火箭」正在進行調試工作長江日報記者李春 攝長江日報訊(特派記者佔思柳)10日上午,武漢鬥魚將聯合民營航天公司翎客航天,於青海茫崖市冷湖鎮發射一枚由鬥魚冠名的可回收火箭。
  • SpaceX將在周五發射獵鷹9號火箭
    打開APP SpaceX將在周五發射獵鷹9號火箭 cnBeta.COM 發表於 2020-12-11 11:54:13 據外媒CNET報導, 在其最新的「星際飛船」原型的首次高空試飛結束後不到兩天,SpaceX又回到了正常的業務,將發射一枚獵鷹9號火箭。
  • 航天科技集團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任務適應性提升記
    長三乙火箭姿態控制系統主任設計師紀剛介紹,新飛控軟體在火箭的一級加入橫法嚮導引控制,可提高助推器和芯一級落點精度控制能力, 「例如助推器在分離後有可能受到風的影響,偏離預先設計的路徑,新軟體能夠給助推器增加導引,引導其飛回落區範圍內」。
  • 兩個月10次發射 這些「神操作」讓中國火箭各有所長
    長徵五號B為一級半火箭,是我國現役運載火箭中唯一一款無需級間分離,可以直接發射入軌的火箭,可靠性大為提升。同時具備超過22噸的近地軌道運載能力。這些特點,讓它成為承擔我國空間站艙段發射任務的不二之選。長徵五號基礎型則為兩級半構型火箭,雖然其近地軌道運載能力可以達到25噸以上,但它的任務卻主要瞄向更深遠的太空。
  • 臺灣成功大學宣布歷經10年混合火箭發射成功
    環球網10月20日消息,位於臺南的成功大學昨天(19日)宣布,由成大航空太空科技中心混合火箭團隊研發的「成大II型1號」歷經10年,已於13日在屏東海邊發射成功。「成大II型1號」混合火箭成功升空的新紀錄。據香港「中評社」臺南報導,臺南的成功大學表示,「成大II型1號」混合火箭,單枚火箭總造價僅約30萬(新臺幣,下同)。
  • 鬥魚今日直播中國首個公裡級可回收火箭發射
    自從馬斯克的Space X成功發射可回收火箭之後,這一項目立刻成為了全球焦點,不少國家也紛紛開始上馬相應項目。對於火箭發射而言,可回收火箭研發的意義不言而喻,能夠節約成本、也更為環保,同時還能夠降低單次的發射成本,可謂是未來火箭發射的大趨勢。
  • 火箭成功發射!帶你揭秘嫦娥任務背後的「嫦娥女神」
    記者了解到,文昌航天發射場裡有這樣一批「航天女將」,她們分別是發射場各分系統指揮員和崗位操作手,涉及火箭發射的測試、通信、氣象、化驗等關鍵崗位和保障環節,是探月任務背後名副其實的「嫦娥女神」。黃紅豔:帶頭攻關,氣象女將為嫦娥奔月尋天窗氣象系統作為發射場的五大系統之一,提供數據採集、危險天氣監測預警、高空風和空中電場探測等諸多服務保障。形象來講,他們是為火箭發射尋找天窗的第一道關口,黃紅豔就是負責此項工作的系統指揮。
  • 別只惦記火箭上天 殘骸回收也有大講究
    專家告訴你,火箭殘骸落區怎樣選定、殘骸會帶來什麼影響、如何最大限度規避損失…… 別只惦記火箭上天 殘骸回收也有大講究 「火箭殘骸裡剩餘殘留物、危險品可能會形成次生危害,請廣大群眾不要近距離圍觀或接觸殘骸
  • 火箭都要擇機發射 這個「機」到底是什麼機?火箭院科普
    每次有航天發射活動,報導中都會提到一句話——火箭將擇機發射,這句話讓很多人感覺不解,發射時間難道都不是固定嗎?實際上這其中大有學問。對於這個問題,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今天做了科普了,表示擇機發射,其實是滿足發射窗口的最低發射條件。
  • 揭秘:火箭發射成功後殘骸去哪兒了?
    火箭發射成功後去哪兒了?為什麼很長時間後才掉下殘骸?啥是鈍化?網絡上眾說紛紜,到底正解是什麼?央視新聞特邀航天科普專家錢航博士,為大家揭秘火箭發射之後的那些事兒。第二類,是我們常說的殘骸,指的是火箭上升過程中墜落回地面的重殘骸。以我國載人航天所使用的神箭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為例,在發射後三分半鐘內,火箭的逃逸塔、助推器、一級火箭、整流罩等重要組成部分會相繼程序分離,由於再入速度也相對較低,因此殘骸會回到地面預定範圍內。
  • 露營看"探月"火箭發射是什麼體驗?康師傅:謝邀!
    露營看"探月"火箭發射是什麼體驗?康師傅:謝邀!我已經等不及啦,火箭發射怎麼還不開始""這是我離中國航天最近的一次了,好開心",孩子們開心地討論著火箭發射,雖然大家都來自天南海北,但是同樣的"航天夢"讓這群心懷憧憬的少年們走到了一起。終於,在凌晨4時30分,火箭向著月亮升騰而起,在璀璨的夜空中留下了屬於中國航天的絢麗一筆,面對如此激動人心的畫面,一個個在場的小營員都情不自禁的歡呼雀躍,激動地擁抱在一起,為中國航天喝彩。"
  • 長三乙火箭成功發射亞太6D衛星——面對超重50公斤的衛星,火箭瘦身...
    7月9日20時11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亞太6D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這次任務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的第339次飛行。跟以往發射任務不同,為了將亞太6D衛星順利送到預定軌道,長三乙火箭專門減了肥。
  • 第九所用37年完成了100次發射 見證火箭的發射歷史
    長徵火箭就是我國自行研製的運載工具,它承擔了我國96.4%的發射任務,發射太空飛行器總質量佔中國發射總質量的99.2%。1970年至今,長徵火箭先後有17型基礎級火箭和5型上面級投入使用,成功將506個太空飛行器送入預定軌道。
  • 長徵五號火箭驗證發射軌道 已做好嫦娥五號發射準備
    垂直轉運標誌著長徵五號火箭和嫦娥五號探測器完成了前期總裝、測試等一系列工作,即將進入最後的發射階段。 經過約2小時平穩行駛,活動發射平臺將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安全轉運至發射場一號發射工位。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於9月下旬由遠望運輸船隊通過海運的方式,運抵海南文昌。此後,火箭陸續完成了總裝、測試等工作。
  • 火箭,升空!這群重慶孩子搭載夢想的水火箭「發射」啦
    1月14日中午一點,準備發射「水火箭」的參賽者們來到了重慶南渝中學的操場,記者注意到,這些水火箭,都是同學們自己手工製作的。 ▲「發射臺」上的水火箭 「發射」以前,同學們在飲料瓶裡裝了水,裝的水多少也不同,在現場,同學們將「水火箭」架在自己設計的發射臺前,一位同學扶著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