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香港需要什麼?邵逸夫先生的高尚愛國精神!

2020-12-27 村花的希望

今天的香港需要什麼?我們不作過多的評論!司馬遷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我們一起來聊聊香港的一位愛國人士:邵逸夫先生,或許我們能從中找到答案。

一:邵逸夫先生:基礎教育的慈善事業,科教興國!

邵逸夫並非香港最有錢的人,但卻是香港富豪中屈指可數的大慈善家,他在香港的影響力源自於他的影視王國,而他在內地的口碑則主要是因為他的慈善捐贈。據統計,邵逸夫歷年捐助社會公益、慈善事務超過100多億港,興建了6000多個教育和醫療項目。尤其是對教育事業和科技事業,邵逸夫捐贈的教育資金遍布神州大地,全中國多家高等院校均有邵逸夫命名的「逸夫樓」。

相信很多農村地區的70後,80後朋友,小時候都上過「逸夫小學",這也是香港愛國人士邵逸夫先生捐資創辦的。」逸夫小學「不但免除學費,還有」邵逸夫獎學金「,進到裡面你只要肯努力學習,拿到獎學金基本上學不用花什麼錢。現在的00後小朋友或許不了解,以前上學是要交很大一筆學雜費的,家裡小孩又多,一個小孩一個學期500多的學雜費壓的普通家庭喘不過氣來。所以很多70後,80後現在為人父母的朋友很多小學初中就輟學了!不是不想讀書,一個家庭往往只能供得起一個或者兩個小孩上學,其他兄弟姐妹只能把機會讓給弟弟妹妹了,哥哥姐姐早早出去謀生,分擔家庭負擔!所以說現在的小朋友要珍愛學習,不負光陰!

香港多間專上院校的建設曾得邵逸夫捐助,例如香港中文大學的逸夫書院、香港大學的邵逸夫樓、香港城市大學的邵逸夫圖書館等。

1973年,邵逸夫設立了邵氏基金會,從1985年起,他平均每年向內地捐贈1億多元,用於支持各項社會公益事業。

1977年,邵逸夫出資600萬助政府興建香港藝術中心,更同時倡辦香港藝術節,成為當時的大會主席。1985年出資1000萬,協助保育敦煌莫高窟壁畫。

1987年後,根在寧波的邵逸夫對故鄉也傾注了很大的愛心,他不僅多次回鄉探親訪問,還先後捐資4000多萬元幫助發展教育、文化事業。這些項目包括位於寧波大學西區的邵逸夫圖書館、雲南大學東陸園圖書館、曲阜師範大學曲阜校區大學生活動中心、逸夫教學樓、逸夫劇院以及其祖居地康樂園等。他在浙江其他地區也有巨額捐贈,如他為杭州逸夫醫院的捐贈近億元。早在九十年代初,省、市政府就授予他「愛鄉楷模」、「榮譽市民」稱號,以表彰他為家鄉發展作出的重要貢獻。

1990年,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為表彰邵逸夫對中國科學教育事業的貢獻,將中國發現的2899號小行星命名為「邵逸夫星」。這是該臺首次以當代知名人士命名小行星。

1991年,邵逸夫首次到內蒙古,在呼倫貝爾大草原參觀考察海拉爾師專(呼倫貝爾學院前身)和部分中小學校,之後,一座又一座「逸夫樓」「逸夫學校」出現在內蒙古各地。邵逸夫先後16次向內蒙古地區捐贈善款,總額達1.37億元港幣,全區有逸夫學校104所。

1994年,邵逸夫向牛津大學捐贈300萬英磅,成立了中國研究所。

1995年,捐資興建河南省偃師市實驗中學科教樓——命名「逸夫科教樓」。捐資興建河北省秦皇島市青龍滿族自治縣——「逸夫學校」。

2002年11月15日,邵逸夫爵士宣布設立不限種族國籍、宗教和信仰的「邵逸夫獎」,這是一年頒發一次的國際性獎項,將表揚世界各地在天文、數學和生命科學與醫學等研究領域的傑出貢獻者,每個獎項頒給100萬美元,比國際最高自然科學獎項的諾貝爾獎的95萬美金還高,因而被稱之為「21世紀東方的諾貝爾獎」。

二:邵逸夫先生:捐資救災,關心民眾!

20世紀90年代初,江浙一帶遭遇罕見颱風和洪澇災害,不少學校被淹沒。邵逸夫第一時間委託香港中文大學前校長馬林博士來到浙江,馬博士與幾位教育系統同志划船深入校舍把真實情況反饋給邵先生,並著手參與災後重建,創下一次性資助150多所受災中小學的紀錄。

1999年,向臺灣捐2500萬港元,救助9·21大地震災民。

2005年,邵逸夫捐出1000萬港元予南亞海嘯受災地區。

2008年5月15日,也就是5·12汶川地震三天之後,邵逸夫及夫人方逸華在得知四川地震災區學校遭到嚴重破壞,學生受到嚴重傷亡後,即向教育部表示捐款1億港元(折合人民幣約9000萬元),為災區師生重建校舍,使他們早日重返校園。

2009年,臺灣颱風八八水災,捐款1億新臺幣予災區。

2010年,青海玉樹大地震邵逸夫捐款1億港幣。

2011年,邵逸夫退休之時,邵氏基金將公司2.59%股權饋贈給數家教育及慈善機構。

2013年3月,邵逸夫向浙江大學捐贈2億元港幣,建設「邵逸夫醫療中心」和「邵逸夫醫學研究中心」。這是邵逸夫及邵逸夫基金向內地捐贈的單筆資金最大的捐贈項目。4月22日,邵逸夫爵士夫婦, 向四川雅安地震災區捐款1億元港幣。

三,邵逸夫先生:藝術造詣,商業天賦!

邵氏影城:20世紀50年代,香港得歷史機遇,百業興盛,電影業也不例外。1957年,邵逸夫正式移師香港,以50歲年紀為開闢事業新天地而搏命。1958年,邵逸夫在香港成立了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邵氏公司拍攝了不少膾炙人口的電影,未香港乃至亞洲輸送了不少電影藝術人才。

進入六十年代後,邵氏公司攝過一千多部電影,獲得過金馬獎、金像獎等幾十項大獎。最盛時,每天有100萬觀眾光顧他的影院。邵逸夫最早在香港推行電影明星制,造就了一大批大明星、大導演和名編劇,如胡蝶、阮玲玉、李麗華、林黛、陵波、李翰祥、鄒文懷、張徹等。

創建TVB:香港的天王天后數得出來的人物或多或少都離不開TVB。1967年,邵逸夫創建香港無線電視(TVB),並於1971年開設了被譽為「港星搖籃」的訓練班,香港演藝圈「黃金一代」如:周潤發、周星馳、梁朝偉、劉德華、郭富城、劉嘉玲等,乃至大導演杜琪峯等都出自這個訓練班。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TVB)由利孝和、祁德尊、邵逸夫等人創辦,是世界第一大粵語和華語商營電視臺。其經營的免費中文電視頻道翡翠臺,自1967年11月19日開播以來,一直處於香港電視頻道中的收視領導地位,是香港大眾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四,邵逸夫先生:愛國精神,人物追思!

2014年1月17日,邵逸夫追思會禮堂設在位於香港將軍澳的邵氏影城主場,以金色為主調,大廳內鋪設紅色地毯,場中央掛著邵逸夫的巨幅彩色半身像,場內放置了數百座椅共悼念來賓休息。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及其夫人、中央政府駐香港聯絡辦公室主席張曉明、中國教育部副部長郝平以及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以及劉德華、張學友等演藝界名人均出席了追思會,以表彰邵逸夫對香港影視界、教育界作出的貢獻。

國家主席習近平:聞悉邵逸夫先生辭世,謹致哀悼,並向其親屬深表慰問。邵逸夫先生一生熱愛國家,關心民祉,慷慨捐贈,惠及多方。其愛國之情,其為國之志,人們將銘記在心。

全國人大會委員長張德江:邵逸夫先生不幸辭世,深表哀悼,並謹向其家屬致以慰問。邵先生畢生秉持愛國情懷,投身報國事業,維護香港繁榮穩定,熱心公益,澤被後世,風範永存。

邵逸夫先生高尚的愛國精神,深深影響了一代代人,留下的基業在各個學校,大學,電影藝術,科研發揮著不可磨滅的作用。有的人已經死了但活在我們的心中,希望當代香港年輕人能秉承老先生遺志:和平共處,愛崗敬業愛國愛家!

相關焦點

  • 紀念邵逸夫逝世七周年暨「第7個銅像」捐贈活動
    習近平主席高度評價:「邵逸夫先生一生熱愛國家,關心人民,慷慨捐贈,惠及多方,其愛國之情,其為國之志,人們將銘記在心。我們也將倡導所有人向邵逸夫先生學習,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當日下午一時,紀念活動在主持人動情的朗誦聲中正式開始。接著,播放了寧波啟潤影視歷時六年拍攝的大型紀錄片《百年逸夫》,人們在銀幕上再次回顧了寧波籍的愛國大慈善家邵逸夫的生平事跡。
  • 【李錫】為邵逸夫先生祈壽記
    這是由和志強老省長撰寫的麗江二·三地震香港同胞捐贈紀念碑文,這也是麗江人民的心願。香港回歸10周年,我們特別思念曾在麗江舉行兩次祈壽儀式的邵逸夫先生及其親友,邵老的音容笑貌,歷歷在目。1995年8月下旬,麗江傳來一則令人興奮的消息:香港著名慈善家邵逸夫先生將來麗江觀光考察。
  • 香港導演徐小明:我一直想讓大家知道什麼叫愛國和善惡
    中新社香港11月17日電 題:香港導演徐小明:我一直想讓大家知道什麼叫愛國和善惡中新社記者 索有為 唐貴江香港多家高尚學府競成恐怖分子的搖籃,中文大學已變成兵工廠……著名香港電影導演徐小明日前在他的社交媒體上更新了一條這樣的慨嘆。
  • 「香港大亨」邵逸夫:捐贈3萬多棟逸夫樓,200億遺產無人繼承
    被譽為「香港大亨」的邵逸夫實至名歸,很多人熟知邵逸夫這個名字是源於邵逸夫一手創辦的TVB電視臺、「香港小姐選美比賽」等等超高影響力的娛樂項目。而最令人敬佩和感動的是中國遍地的「逸夫樓」,各地大學、醫院等很多機構都是邵逸夫捐贈的。「香港大亨」邵逸夫:捐贈3萬多棟逸夫樓,200億遺產無人繼承?
  • 紀念邵逸夫先生逝世7周年
    今天是邵逸夫先生逝世7周年。邵逸夫(1907年11月19日),原名邵仁楞,生於浙江省寧波市鎮海鎮,祖籍浙江寧波。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榮譽主席,邵氏兄弟電影公司的創辦人之一,香港上海商會成員,香港著名的電影製作者。
  • 107歲香港娛樂大亨邵逸夫逝世 葬禮僅供家人出席
    2008年,101歲的邵逸夫出售TVB股權,當時有知情人士透露,邵逸夫急於賣盤,主要是他不想自己的子女日後與他的第二任太太方逸華爭奪家產,重演香港另一位富豪龔如心身後事醜聞一幕,邵逸夫在分產方面的做法得到香港媒體的稱道。
  • 【2018新春特刊】香港傳奇(二):霍英東、邵逸夫、呂志和、劉鑾雄、楊受成
    他回憶稱:自己其實並不需要這些東西,他只是想通過消費,表達對大陸的支持。彼時,中國還未改革開放,經濟很封鎖,「體育外交」成了霍英東率先實踐愛國抱負的平臺。霍英東是個體育迷,年近50的他見到偶像球王貝利時,仍舊像個孩子一樣興奮得手舞足蹈。
  • 溫籍香港無線花旦曹眾:與邵逸夫的「八年之約」
    與邵逸夫、方逸華在一起,左一為曹眾。 曹眾提供  溫州網訊 香港商界巨頭邵逸夫昨天逝世。作為邵逸夫晚年的忘年之交、溫州籍的香港無線TVB花旦曹眾昨晚接受本報記者獨家專訪,追憶了與邵逸夫一段特殊的「鄉誼」和「電影情緣」,以及邵老先生對溫州本土戲曲的關切之情。她說:「我其實很少、也不輕易談及和邵老闆的這段莫逆之緣,今天之所以願意接受家鄉媒體的採訪,也是出於對邵老闆的尊敬和懷念」。
  • 與TVB相伴共生,陪伴邵逸夫數十載,香港名流方逸華曲折人生故事
    不知道黎老爺子晚年看到黎姿去給TVB拍戲時是什麼心情。反正當年他看不慣邵氏,他聯合五家老牌公司圍剿「天一電影」,他們利用各自的資源,織了一張密不透風的大網,以反封建反糟粕的名義,徹底阻斷了天一影業的電影發行之路。
  • 邵逸夫:107歲全球最長壽CEO,靠呼吸排病氣,人人能複製!
    生於大清浙江寧波鎮海,1958年於香港成立邵氏兄弟電影公司,拍攝過逾千部華語電影,另外他旗下的電視廣播有限公司(TVB,慣稱無線電視)亦主導著香港的電視行業。1977年,邵獲英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冊封為下級勳位爵士,成為香港娛樂業獲「爵士」銜頭的第一人。享壽107歲的邵逸夫先生並沒有特別的飲食和護理,就靠著這百歲不懶惰、回春呼吸法,抗擊癌症、祛病護體!
  • 邵逸夫逸事
    90歲再娶「紅顏知己」:是妻子也是拍檔  邵逸夫第二任太太方逸華是1950年代東南亞的當紅歌星,據稱兩人在1952年相識。  1957年,邵逸夫從新加坡到香港,並請方逸華到邵氏公司工作。退出歌壇的方逸華從邵氏企業採購部做起,經歷各個部門,逐漸成為邵逸夫在事上的助手與「紅顏知己」。
  • 香港影視大亨邵逸夫今晨安詳離世 享年107歲
    邵逸夫出生於1907年11月19日,原名邵仁楞,生於浙江省寧波市鎮海鎮,祖籍浙江寧波。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榮譽主席,邵氏兄弟電影公司的創辦人之一,香港上海商會成員,香港著名的電影製作者。多年來,邵逸夫捐助數以百億計款項,為內地、香港兩地建設教育、醫療設施等。1974年獲英女王頒發CBE勳銜。1977年獲英女王冊封為爵士。
  • 文化輿情第065期 邵逸夫辭世 邵氏精神何去何從-文化產業頻道-中國...
    六叔在香港,名叫邵逸夫。   香港浸會大學電影學院總監卓伯棠表示,邵逸夫成立的邵氏電影公司,曾經每年出產數十部電影,對行業的貢獻好大,而且電影都以中國文化為主題,能夠給一些在當時未能返回內地的海外華人觀眾一種心靈上的滿足。
  • 華僑精神裡的光輝——金山小學小記者走進愛國僑領黃呈輝先生故居...
    佇立在黃呈輝先生的雕像前,四周環繞的綠樹仿佛在訴說著這位愛國僑領對家鄉的貢獻,小記者們紛紛以隊禮來表達對這位愛國僑領的崇高敬意。  在黃呈輝紀念林中燃起的的敬意,讓小記者們愈發期待能更進一步去了解這位為家鄉做出巨大貢獻的愛國僑領鄉賢,黃傳共書記帶領我們來到了此行的目的地——毓遼番仔樓。
  • 溫州人曹眾:邵逸夫的紅顏,酷似鄧麗君,如今是香港TVB主持人
    後來於1993年來到香港發展並投身演藝事業,先後參演了兩部香港電影之後,因與邵逸夫同屬浙江同鄉,早已認識,更由邵逸夫夫婦親自推薦正式籤約tvb,成為旗下電視藝人。   直到後來,曹眾和邵逸夫於某公眾場合高調表現出十指相扣之際,被港媒拍下並洗版了當時香港所有的娛樂頭條,從而坐實了曹眾已成為邵逸夫紅顏知己的地位。
  • 「電影時代人物」邵逸夫:香港電影、電視王國的締造者
    他最後選中了香港。1957年,邵逸夫隻身從新加坡赴港創業,一年後,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成立。邵逸夫以32萬元買下當時還是一片貧瘠的清水灣地皮,修建了佔地近80萬平方英尺的邵氏影城。但這並沒有讓邵逸夫把自己當做一個「開闢疆土的王者」,他只是把自己清晰地定位為一個不做虧本買賣的「生意人」,那不是怕虧錢,而是有關智力。邵逸夫到香港之前,香港的電影院實行分級制,本土出品的電影只能在低級電影院放映。邵逸夫不信這個邪,他要用自己的電影徵服香港人。
  • 娛樂大亨邵逸夫去世 他改寫的不僅是電影
    1月7日,香港TVB榮譽主席邵逸夫先生駕鶴西去,享年107歲。雖是如此高壽仙逝,卻依然引來一片嘆息。邵逸夫的知名度和社會影響力太大了,在很多人的心目中,他不僅是一個香港知名電影製作人和娛樂業大亨,更是一個卓越的慈善家,全國許多大中小學校裡,都矗立著以他名字命名的「逸夫樓」;而有東方諾貝爾獎之稱的「邵逸夫獎」,更是在表彰人類科技拔尖人物、促進科學研究方面居功至偉。就筆者而言,求學時泡在逸夫圖書館裡,就業後又頻頻出入逸夫舞臺。像我一樣,受其澤被者可謂無可勝數。
  • 香港高校界敬悼邵逸夫:樹範流芳 成就不朽
    >  中新社香港1月7日電(記者 賈思玉)香港大學(港大)的邵逸夫樓、香港中文大學(中大)的逸夫書院、香港浸會大學(浸大)的逸夫校園、香港城市大學(城大)的邵逸夫創意媒體中心……對香港高等教育界而言,7日辭世的百歲老人邵逸夫,絕不只是在校園朝見夕見的一個名字,而是「一生光輝的傳奇人物」、「慷慨捐助的慈善家」以及「學生的榜樣」。
  • 香港演藝界名人憶述心目中的邵逸夫
    香港演藝界名人憶述心目中的邵逸夫  【正文】1月17日,香港影視大亨、慈善家邵逸夫的追思會在香港將軍澳邵氏影城舉行,香港演藝界名人紛紛前來表達敬意。雖然出道的年代不同,每個人都對這位傳奇式的老人有著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