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大佬辭世 願邵氏精神繼續傳承
六叔在香港,名叫邵逸夫。 香港浸會大學電影學院總監卓伯棠表示,邵逸夫成立的邵氏電影公司,曾經每年出產數十部電影,對行業的貢獻好大,而且電影都以中國文化為主題,能夠給一些在當時未能返回內地的海外華人觀眾一種心靈上的滿足。
-
邵逸夫先生的高尚愛國精神!
1977年,邵逸夫出資600萬助政府興建香港藝術中心,更同時倡辦香港藝術節,成為當時的大會主席。1985年出資1000萬,協助保育敦煌莫高窟壁畫。1987年後,根在寧波的邵逸夫對故鄉也傾注了很大的愛心,他不僅多次回鄉探親訪問,還先後捐資4000多萬元幫助發展教育、文化事業。
-
文化輿情第111期-文化產業頻道-中國經濟網
電影迷January:終於有人管管了,畸形市場 一匹喵喵喵_An:西遊記女兒國一定會去看的[好喜歡][好喜歡][好喜歡]優秀的電影值得多花一點錢,這是中國電影市場成熟的表現,文化價值被更多人看重[愛你] 專門看戲:把水分榨乾。
-
邵逸夫逸事
曾與邵逸夫合作的臺灣年代集團創辦人邱復生回憶說,邵逸夫是華文電影、電視的「功臣第一人」。邱復生用「了不起,真的了不起」來形容邵逸夫一生對華人影視的貢獻。他是華文影視精神指標,影響力更遍及東南亞。邱復生說現在要做到邵逸夫的厚度和胸襟很難,邵逸夫很認真,100多歲仍親自出席會議旁聽。1993年邵逸夫與邱復生的年代(ERA)集團合資成立TVBS,開播時,邵逸夫更親自來臺出席。
-
文化輿情第108期-文化產業頻道-中國經濟網
譯寫規則,由中國地名委員會制定。 第八條 中國地名的羅馬字母拼寫,以國家公布的「漢語拼音方案」作為統一規範。拼寫細則,由中國地名委員會制定。 第九條 經各級人民政府批准和審定的地名,由地名機構負責匯集出版。其中行政區劃名稱,民政部門可以匯集出版單行本。 出版外國地名譯名書籍,需經中國地名委員會審定或由中國地名委員會組織編纂。
-
被邵逸夫踢出邵氏,胡金銓與邵逸夫恩怨,要從一部武俠片拍攝說起
後與李翰祥、張徹、楚原,並稱為「邵氏四大導演」。雖有邵氏四大導演之名,其實多少有點名不符實,因為胡金銓在邵氏獨立執導的電影僅有三部。且期間與邵逸夫,常有不合。之所以能名列其中,更得益於他執導的一部電影,開啟了邵氏電影的一個新時代。
-
邵氏電影帝國的世紀興衰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邵氏出品的《梁山伯與祝上世紀英臺》(李翰祥)、《獨臂刀》(張徹)、《大醉俠》(胡金銓)等幾乎都離不開中國民間傳說、愛情和武俠,以中國傳統文化為題材,懷鄉離愁凝結其中,從主題意念到美學配樂都有濃鬱的北方味道。邵氏成功構建了海外華人的大中華群體意識。
-
【小木蟲脫單】第065期
以下內容系投稿人授權【小木蟲脫單】發布嚴禁以任何形式侵權,否則追究法律責任小提示在後臺回復相應期數,如本期:065。收到後臺回復點擊進入065期,即可了解065期小哥哥,小姐姐的相關資料和聯繫方式。興趣特長:興趣廣泛心儀的TA:身高172+,年齡1987-1992,本科及以上學歷,相貌精神,不媽寶不禿頂無宗教信仰,無不良嗜好。
-
第100期 - 文化輿情第100期:馮小剛PK人民日報 綜藝電影的是與非...
中國經濟網文化產業頻道小編查閱了廣電總局電影局電影劇本(梗概)備案、立項的公示名單後發現,同為綜藝節目的銀幕衍生品,《奔跑吧兄弟》被歸為故事影片,而《爸爸去哪兒2》(暫定)被歸為紀錄影片。而中國電影導演協會會長李少紅近日表示,經過她親自求證,發現電影局給《爸爸去哪兒》大電影和《奔跑吧!兄弟》大電影的是紀錄片證。
-
邵逸夫的傳奇人生
中國有一奇人,他24歲時乘船遇海難,差點葬身魚腹,他大難不死,後來活了107歲。他還被封為爵士,成了大富翁,為國捐款100億!欲知此人如何傳奇,且看本期詳細分解。(一)人生從「夥計」開始此人就是中國電影界的第一傳奇人物邵逸夫。邵逸夫原名邵仁楞,1907年10月4日生於浙江寧波鎮海。
-
文化輿情第019期 音樂下載收費你怎麼看?-文化產業頻道-中國經濟網
蝦米音樂 增加收費服務的新版本將在今晚推出,有至少2個月的免費體驗期。針對收費服務,2個月後考慮是否繼續延長免費體驗期或推活動讓用戶繼續免費體驗。 音樂下載的「免費午餐」不再提供,就能推動音樂產業從此告別網絡噩夢,進入「正循環」嗎?這個觀點在小編看來還言之尚在。
-
經典邵氏電影在線高清輪播頻道
簡介: 全稱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於1958年在香港成立,由邵逸夫擔任總裁,邵氏已生產超過一千部電影。 1958年,邵逸夫與邵仁枚成立「邵氏電影公司」,在香港製作電影,邵逸夫任總裁。1961年,位於九龍清水灣的邵氏影城於12月6日正式啟用。1970年代,邵氏兄弟踏足當時發展迅速的電視行業,與無線電視合作,培訓藝員。
-
電影頻道《今日影評》將開播 權威公正提供輿情
《今日影評》是電影頻道推出的一檔電影評論類日播欄目,將於2016年8月8日起,每周一至周五晚22點檔播出,每期節目時長8分鐘,用權威公正的電影評論為觀眾提供觀影執導,為電影從業者提供口碑輿情。
-
紀念邵逸夫逝世七周年暨「第7個銅像」捐贈活動
2021年1月7日,是我國偉大的慈善家和電影家邵逸夫逝世七周年紀念日,寧波邵逸夫文化研究會、寧波大學邵逸夫文化研究中心等有關部門負責人及自願捐贈邵逸夫銅像的愛心人士百餘人,共同集會參加紀念邵逸夫逝世七周年暨「第7個銅像」活動,深切緬懷邵逸夫先生。
-
李安流淚、昆汀致敬:香港邵氏電影的光影長河
提到逸夫樓,就不得不帶出今天故事的主人公——以慈善事業和影視產業聞名全國的商人邵逸夫,他的百歲人生與中國電影百年歷史有著高度重合。上海是個移民城市,開埠以來,很多寧波人跑到上海經商,取得了不小的成功。
-
娛樂大亨邵逸夫去世 他改寫的不僅是電影
邵逸夫的知名度和社會影響力太大了,在很多人的心目中,他不僅是一個香港知名電影製作人和娛樂業大亨,更是一個卓越的慈善家,全國許多大中小學校裡,都矗立著以他名字命名的「逸夫樓」;而有東方諾貝爾獎之稱的「邵逸夫獎」,更是在表彰人類科技拔尖人物、促進科學研究方面居功至偉。就筆者而言,求學時泡在逸夫圖書館裡,就業後又頻頻出入逸夫舞臺。像我一樣,受其澤被者可謂無可勝數。
-
中國特色文化與特色文化產業論綱
第1860期文化產業評論在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實現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目標的背景下,加快發展特色文化產業提上日程,特色文化產業將成為「十三五」時期我國發展文化產業的新亮點。我國歷史悠久,地域遼闊,民族眾多,文化資源十分豐富,其中民族文化遺產資源各具特色,為特色文化產業發展提供豐富內容。節慶文化產業、民族民間工藝品產業、酒文化產業、茶文化產業、花文化產業、珠寶玉石文化產業、大型實景演出產業等都屬於特色文化產業。特色文化產業就特在地域性、鄉土味、民族性和工匠精神上。
-
邵逸夫今晨在家中離世 享年107歲
邵逸夫在1958年於香港成立邵氏兄弟電影公司,拍攝過逾千部華語電影,另外他旗下的電視廣播有限公司(TVB,慣稱無線電視)亦主導著香港的電視行業,多年來佔據本地的收視領先地位。1977年,邵獲英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冊封為下級勳位爵士,成為香港娛樂業獲「爵士」銜頭的第一人。 邵逸夫慈善為懷,歷年捐助社會公益、慈善事務超過100多億港元。
-
【關注】文化產業「下南洋」——雲南文化產業「橋頭堡」效應初顯
但具體如何落實這個想法,如版權問題如何解決、如何與電視臺合作等,還是很模糊。 昆明國家廣告產業試點園區看到了這家小微企業後,認為很有培育價值,決定孵化這家企業,幫助其解決資金和運作問題。園區給予了該企業一筆扶持資金,為其緩解了初創期的資金緊張問題,還幫助其引入了風險投資。此外,還為其牽線與雲南廣播電視臺國際頻道等電視臺達成合作,解決了在東南亞地區落地的難題。
-
邵氏沉浮錄:獨霸香港市場二十年的邵氏為什麼突然間落寞了?
03當時中國電影業還處於草創時期,天一經歷了20年代的默片,30年代的有聲片,以及戰爭時代上海電影人主導的黃梅戲調電影時期。中國最早的有聲片之一《歌場春色》都出自於天一影片公司。看到天一公司賺的盆滿缽滿,其他電影公司也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對於中國電影史,天一影片公司的出現足以計入彪炳史冊。天一的成功,讓邵氏四兄弟有了更深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