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筆記俠」(ID:Notesman),36氪經授權轉載。
• 為什麼一個500人的微信群難以存活?
•不花一分錢,也能引爆社群?
•米其林餐廳的本質是內容營銷?
以下enjoy~
不管是抖音,還是微信群,其實就是在幹一件事,向特定的客戶傳遞特定的消息。
那麼,對於客戶經理和創業的人來講,你的目標客戶有什麼人?在冷啟動時有天使用戶、早期用戶、主流用戶。
在做拉新和喚醒的時候,你需要思考的是有效傳遞消息。
那麼喚醒的方式有哪些?分為兩個維度: 西醫打法和中醫思維。
1. 西醫打法
在中國網際網路的西醫打法,是從2002年到2013年這一階段,這種打法歸結為兩個字:流量。
玩的最主要的是SEO、SEM,還有很多同學帶增長黑客思維做個組件,偷點流量或刷點假數據,坑蒙拐騙到榜首。這些行為的思考路徑就是流量。
2.中醫思維
從當年的BBS開始,到人人、微博、知乎、豆瓣,再到抖音,以及到微信群、微商,其實就是在走運營的另一條路,叫社群思維。
社群思維是什麼思路?
為什麼做社群的人都假裝意淫,拉了一群人做了一個500人的群,做了幾個微信公眾帳號、微博,倒騰半天就沒有效果?
調查以後我發現,90%的人在玩微博、玩抖音,都沒有效果。
為什麼要做抖音和玩微博?因為聽說隔壁老王都在做,所以我們也假裝在做,要不然領導面子上過不去,但從來沒想過轉化率的問題。
這也不能怪這個團隊,為什麼?在當下這個浮躁的環境下,運營和市場的人有一個慣性思維,就是給我數據,而且領導就喜歡急功近利。
但事實上,做社群它需要時間,它有它的成長節奏。所以,我們的社群運營團隊很難做得很好。
所以,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多年做產品運營下來總結的4C法則。4個C是內容營銷,社群和社群思維,連接和場景。
在合適的場景下,針對你的產品想影響的用戶群,通過有傳播力的內容,讓該內容沿著這群人的社會關係網絡,去傳染、幹掉你想幹掉的人。
這是抖音營銷、微信營銷以及公眾帳號的底層營銷方法論。
以杜蕾斯為例:
杜蕾斯是在中國做社群做得比較好的成功案例,它是怎麼做的?內容傳播。
那麼,它是向什麼人群傳播內容?杜蕾斯的重度客戶群是什麼?答案是:腰比較好的人。
那怎麼把這個產品的消息告訴全國腰比較好的人?就用4個C的方法論。
腰比較好的人有個習慣,一不高興就跑五公裡,或者健個身。那麼,什麼場景給他講杜蕾斯效果好呢?
籃球明星科比在退役演講時候講了一句特別煽情的話:不要懷念我。
哥哥凌晨四點就在洛杉磯街頭打籃球,全國的球迷就很難受。
這時,杜蕾斯說:哥,你不需要凌晨四點起來打籃球,你可以用杜蕾斯,凌晨四點,你的愛人可以做運動。
那麼這時,腰比較好的人,很快就能接收到它的內容,而且這個內容還會病毒傳染、無極裂變。
這張圖幹掉的是誰?幹掉的是現在不用杜蕾斯,以後可能會用的潛在客戶。
那麼,該怎麼把這個產品消息傳遞給這群人?答案很簡單,再過幾天就是一年一度的光棍節,大家想像一下,在光棍節,光棍們看到這個內容,有啥反應?轉發分享。
這就是你看到的10萬加、100萬加的文章瘋狂傳播的遊戲規則:引爆社群-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新4c法則。
當年,黑莓手機一推向市場,就向特定的商務傳遞了一個賣點:push mail。
它的賣點就是「安全」,收發郵件,保護隱私。
所以,當時政界和商界的人紛紛把自己的手機扔掉了,為什麼?因為當時收郵件要去登錄郵箱查看,要時不時要查看郵箱,所以,很多人被逼成了強迫症。
而黑莓手機在政界跟商界傳播出的最大價值點,就是收到郵件會有一個簡訊提醒,而且還標明出處。
那麼,這是什麼場景?它解決的是政界、商界的人在「收郵件的一個痛點」。
解決了這一痛點後,很多人覺得黑莓手機不是全屏,要開發很多東西,這是完全沒有必要的一個思考。
用戶感知的價值要回到用戶的場景中去,而且必須是高頻發場景,因為,有時候你所認為的對的,客戶不一定贊同。
再思考一個問題,假設一家還不錯的盒飯店,要怎麼快速讓這家小飯店引爆社群,實現指數級增長?它的目標客戶特別簡單,25棟大樓,每棟樓一百層。
請問,怎麼傳遞消息,引爆社群,獲得銷售訂單?
在回答這個問題,我先講講我的學生們,他們是怎麼做的。
他們說要發傳單,搞定保安和前臺小妹以及工會主席,還用無人機送飯,甚至還要穿比基尼送盒飯。
還有人要刷大眾點評上的評論,也有人要搞免費試吃,或者打廣告等等,各種各樣的招式都有。
但你要問自己一句話,新產品的啟動,你的第一波種子用戶怎麼來,又如何實現裂變?
其實,這家小飯店,它的本質跟我們的網際網路產品的本質是一樣的。
第一波種子用戶應該是什麼?
如果是七個人揣著50萬,在一個犄角旮旯的地方開了一家送盒飯的店,產品的味道也是一般般,而你的競爭對手的客戶,已經吃了他們家的飯吃了十年。
你今天剛剛開張,要如何勾引這些客戶,發展客戶?
小夥伴怎麼做的呢?他的新產品冷啟動的種子用戶就是每個公司的吃貨。
因為那些不想改變的人,會天天去一家飯店吃飯,很難挖。
但吃貨不同,他們不是吃得多,而是喜歡嘗鮮,願意擁抱新鮮的食材,願意光顧新開張的小飯店。所以,你要挖的第一波種子用戶就是每家公司的吃貨。
如何把每家公司的吃貨都勾引過來?
通過發傳單和免費試吃,但通過這種方式勾引過來的人有什麼特點?愛佔便宜。所以,必須要快速引爆,否則,小店還沒開張幾天,50萬吃完就結束了。
怎麼引爆?
這裡分享一個同學的真實案例。他選擇了一個場景,每天中午11點半到12點半,找了一些兼職小妹、帥哥站在電梯裡,站一個小時,不下去,假裝送盒飯。
他的產品賣點是:內容沒法改變,所以它改變了包裝。
當吃貨在電梯裡看到這個盒飯,銷售轉化效果很強。
不要說這家店在犄角旮旯,吃貨的宣言就是不管你在哪裡,老娘都能找到你,才能顯示她是一個合格的吃貨。
帶有打折跟促銷消息的產品,搞了一個活動,準備拉新。思考一下,你要號召你的小夥伴們在一天的什麼時間發朋友圈效果最好?
騰訊的內部數據顯示,全國刷微信朋友圈兩個最高峰是在晚上睡覺前和早上起床後。
所以,我給的建議是早上發布。晚上適合幹嘛?談詩和遠方。大半夜的說跳樓價,趕快來搶,別人會認為這是神經病。
海爾創始人張瑞敏先生說了一句話:從此以後,如果不能聯網的家電,不可以出海爾的。
借著他的話,我補充一句:如果做出來的產品,不能夠與社交思維完美融合,也不要推向市場。因為基本什麼希望。
從1978年到2018年,四十年間,中國的市場和用戶的發展策略,就兩個字:殺豬。
以不孕不育、白癜風醫院以及賣家電的企業為代表,他們都在幹一件事,就是每天把客戶勾引過來,然後動刀子。
就像一到美容院,推銷員就會說你長得真不錯,然後給你推銷一張會員卡。但其實,這時你在她心目中就是一隻小母豬,心裡想著,姐妹們開始動刀割肉。
有人說,為什麼現在殺豬模式不靈了呢?答案是小豬的智商提高了。
為什麼會提高呢?答案是你的套路在網際網路上都有。
所以,很多零售店說現在做活動,充一千返800,顧客都不理我們,這群人怎麼搞的?活動策劃拉新沒有任何效果,為什麼?答案是現在流行的叫做養魚。
什麼是養魚模式?
就像一些自媒體帳號、平臺,他們會每天給你推送60秒,發一篇10萬加的文章,實際上目的是什麼?是經營客戶資產。
通過內容把這些魚養起來,以後就拿這群魚跟廣告公司說,你看,魚兒多白多胖,來,給點錢。
可能你會罵這種行為腐敗,但這是因為你的粉絲沒有達到500萬,等到有一天你的粉絲也達到了500萬的時候,也會採取採取這樣的方式。
這就是整個商業的遊戲規則:從殺豬模式走向養魚模式。要經營客戶資產和留存客戶,要做到:情感經營。
魔獸世界,這款遊戲相信大家都聽過,它今天在中國區的戰略是以每個大學生的宿舍為概念,把線下的社群關係帶到遊戲中去,可以組團,也可以拉新。
如果你做小米的紅米手機,要到哪裡去做網絡營銷發展用戶呢?
很多同學告訴我,紅米手機是手機中的戰鬥機,可以去微博發展用戶,那時候微博很火。
但10年前玩微薄的人,它的智能終端價格在2000元左右,而大學生的智能終端在一千多,那麼,請問699元一臺的紅米手機的社群在哪裡?最後找到的是qq空間。
現在,做市場運營的過程中,不管是留存還是拉新,到最後都要沉澱在一個地方叫微信群。
做微信群的三大建議:
1. 微信群宜小不宜大。
從來沒有看到一個500人的微信群,是活的群。按照人類學家鄧巴係數裡面講的150人的話,大家最好不要超過200人。
2.認真篩選用戶。
一個社群要活躍,就八個字,不是氣味相投,就是臭味相投。
所以,篩選用戶的角色,一定要認真選。我個人經營的糖葫蘆社群,有一個面試的題目,一句話證明什麼是真愛。
一句話證明你為什麼要入群?篩選社群的角色和用戶
3.經營社群,經營話題。
要讓一個微信群活下去,就得經營社群、經營話題。
一個好的微信群,一定要有話題規劃,想辦法構建好微信群裡面群員跟群主之間的社會結構關係圖。
什麼樣的微信群一定活不下去?答案很簡單,所有人只跟群主認識,這個群一定活不了。
一個人離不開一個群,就兩大原因:
一個是有價值的內容,二是有一群捨不得離開的社會關係的網絡和牽扯。
如果你要做個人的小社群,在建群的前三個月,只要幹一件事,要儘快搞六次以上的線下聚會。
目的就一個,讓這群人之間的社會關係,網絡連接,這個微信群就會活很久。
米其林餐廳,大家熟悉,它本質上就是內容營銷。通過內容把愛吃的吃貨變成一個社群,讓這個社群做評委,然後發展成一家公司,就叫米其林餐廳。
有一個非常清晰的邏輯線條,就是通過內容沉澱社群和用戶,經營客戶資產,把它變現,比如小紅書、羅輯思維就是這種打法。
閃送
它是怎麼冷啟動的?
答案也很簡單,他們在百度上做了一個動作,把北上廣深全城最快的快遞,通過內容,把種子用戶倒到閃送,第一波用戶的體驗感覺很到位,他們會再做口碑擴散和推薦。
Keep
keep在做冷啟動時,在keep做自己的教練的視頻的時候,叫埋雷計劃。
所有人在創業初期,把每個人都潛伏到社群裡,包括各種微信群、qq群、豆瓣群、瘦身群等等。
這些人進群後做什麼?在產品沒有的時候,讓每個員工每天把好內容發到這些群裡,讓員工成為社群裡的KOL。
等產品冷啟動時,所有潛伏的員工在每個微信群和網際網路群裡紛紛亮出自己的底牌,導流,這就是keep。
真正的內容營銷會咬人?而且不花一分錢,就能咬你想咬的人。內容是用來篩選用戶的,內容的標題除了完成打開率,內容的標題是用來篩選你想幹掉誰。
比如說你想幹掉杭州人,你可以這麼寫《揭秘杭州這座城市的風水,這五個不適宜住的小區及方位,請看看,你們家在不在》。
這只是打個比方,意思就是內容營銷,它的影響力比你想像的還要強。
連接,包括人與人的連接,物與物的連接,講連接的人,張嘴就來指數級增長,病毒係數、增長黑客。
我個人覺得,這些概念很虛。
那麼,怎麼引爆社群,不花一分錢,實現用戶拉用戶呢?
有人會說發紅包,但如果你每天想敗家搞打折,給他們發錢,讓他們搞傳銷,那就錯了。
連接思維,就是點燃人與人之間的社群關係網絡。如果你的產品和用戶運營能夠把用戶關係網絡給它凍起來,一定可以的。
我們做了一個小測試,到今天為止,中國的哪一款遊戲覆蓋的人群最廣?是魔獸世界嗎?是qq嗎?都不是,其實是那個偷菜的遊戲,它是現象級的。
偷菜為什麼能產生現象級的指數級增長?答案是就兩個字:連接。
當年,歲數大的人,歲數小的人都在偷菜。
當你偷隔壁老王的菜,他又給你做三個字:拉仇恨,然後寫了一段情意綿綿的話,「親愛的老唐,我很遺憾地通知你,你種了三個多月的西瓜,被老王偷走了。」
你接到這個信息,就調個鬧鐘,去他們家偷,偷完以後把隔壁老張家也偷了,整個的指數級裂變。
以後老張起來又懷恨在心,又開始偷菜,這就增加了整個遊戲的社會關係,網絡病毒。
有人說偷著偷著我不想偷了,後來就出了搶車位,挖煤。
他告訴你,你這兩天偷菜不認真,你被老王賣了,現在在鄂爾多斯挖煤,還要給你弄個造型,於是,你開始又去努力賺錢,又開始病毒傳染。這就是指數級裂變。
如果你不能按動這個密碼,是假裝和假設在做病毒係數,可能會不大靈光。
再看一個美國的案例:
在Facebook上有一個叫漢堡王的傢伙,聽說你的5000個好友都加滿了,他就搞了一個活動。
他說,親愛的,你只需要取消關注10個好朋友,我就給你換一個漢堡,就這麼簡單的漢堡王殺朋友,一個社交的裂變。
一天之內刷爆Facebook。
到最後,Facebook官方出面,以各種理由誘導分享,以後取消這個病毒活動的指數級裂變。
有人會問,這個活動怎麼想出來的?
他會告訴你一段話,親愛的老唐同志,我給你分享一下你們的李老師,昨天跟你感情很好,但他正在偷偷的吃漢堡王,我覺得你們的感情值得商榷。
十個人以後收到這個內容,立馬這十個人首先會罵,你的小子1/10漢堡,就叛變,罵完以後,我也取消十個人,指數級裂變。
你們還記得冰桶挑戰嗎,一對三,其實的本質就是連接。
最後送給大家一句話,外邊的世界一直在變化,作為一個產品人,最好把自己的能力跟這個時代保持平衡。
我特別相信的是學習力,才是大家未來能夠活下去,在人工智慧區塊鏈時代,在你女兒12歲的時候你不會被下崗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