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沉宦海如鷗鳥,生死書叢似蠹魚。
作者:滄笙踏歌 主播:佳萌
「誰說書生百無一用,談笑那風生,只靠那三寸不爛……」
曾幾何時,我們聽到這個開頭曲,就會興致勃勃地跑去看《鐵齒銅牙紀曉嵐》,這部風靡一時的電視劇給我們展示出了這樣的一個文人形象:風流倜儻,正直幽默,義膽忠肝。
在我們眼中,紀曉嵐以三寸不爛之舌便可攪弄朝堂風雲,讓貪官膽寒,甚至連寵臣和珅都退避三舍。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聰明幽默的人,在真實的歷史上,卻被乾隆皇帝親自認證為「百無一用的書生」。
宦海沉浮,紀曉嵐與無數為官的文人一樣,空懷一顆報國之心,他們在官場中尋找自已的靈魂與內心,卻發現它們早已被壓得粉碎。
恃才傲物紀曉嵐
紀曉嵐出身於官宦之家,從小飽讀詩書,機智聰明,甚至自稱是「火神」下凡。
6歲那年,他第一次參加童試,便考得第一名,被人稱為「神童」。
年少成名的他對自已的將來充滿了信心,正是這份信心,讓他在自已的作品《閱微草堂筆記》之中,一次次記載下引以為豪的聰慧的幽默故事。
也正是這份內心的清高,讓他在之後的兩次科考之中,因為過於自滿自負而名落孫山,與他夢想中的仕途擦肩而過。
直到三十一歲那年,紀曉嵐才高中進士,成為翰林院的庶吉士,但他仍懷著對未來的憧憬,無比欣喜地踏上了那條為官之路。在他眼中,以他的才華,定能大施拳腳,青史留名。而此時,那位瀟灑俊秀,才華橫溢的寵臣和珅,才只有四歲。
被長相耽誤的才子
就在紀曉嵐摩拳擦掌,準備施展才華的時候,他發現遲遲沒有得到皇帝的重用。因為在乾隆的眼中,紀曉嵐妥妥地是一個優秀大臣的「反面教材」。
乾隆是個典型的「顏控」,用人的標準除了有才,還得有顏。他曾經在殿試之上,因為考生長相不佳,瞎了一隻眼,故意出題刁難。放眼望去,乾隆身邊那些被重用的臣子,和珅,福康安,王傑,于敏中,清一水兒的「美男子」。而紀曉嵐長得確實不怎麼好看,還是個高度近視。
不識珍珠,使其蒙塵,固然可惜,然而最遺憾的是,乾隆皇帝明知是顆珍珠也毫不在意。
紀曉嵐一向恃才傲物,喜歡賣弄才華,乾隆皇帝雖然喜歡附庸風雅,然而時間長了,總覺得有人壓自已一頭。
時間一長,大手一揮,你不是有才華嗎?主持科舉考試去吧。
十年時間,他在外為乾隆招攬了一批又一批人才,自已卻始終沒有得到重用。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因為一直為皇帝選拔人才,他的學生遍布天下,無不對其誇讚不已,於是紀曉嵐的機智與才華在民間流傳下來。
半生顛沛,一生苦悶
就在他以為他的一生就如此過去的時候,乾隆皇帝終於想起來這個頗有才華的人,於是將他召回北京。
紀曉嵐知道之後大喜過望,他對自已說,一定要抓住這個機會,讓自已的才華有用武之地。他下定了決心,將家人都接到了北京。
然而,不到一年的時間,他便被發配邊疆。
起因是治河專家盧見曾在擔任兩淮鹽運使的時候貪汙被發現,而紀曉嵐與他一向交好,更何況,紀曉嵐的大女兒嫁給了盧見曾的孫子。於是他在得到這個消息後,找了一個信封,放了一把鹽,一把茶給了盧見曾。盧見曾一看茶和鹽在一起,便知道皇帝開始查鹽案了。
紀曉嵐的通風報信被乾隆得知後,乾隆一怒之下將他發配到了新疆。
彼時,他回京無望,心中多年的抱負一直沒有實現,心中苦悶至極,這個時候,他寫下了那本著名的《閱微草堂筆記》。
在書中,他多次發表為官的看法:「考試成績又說明得了什麼呢?沒有功,就是有罪啊!」「不貪汙就算是好官的話,那麼把一隻木偶放在公堂之上,他連水都不喝,不比官員強多了嗎?」
在他的內心深處,他是真正想為國家,為百姓,做一些事情的。他寫的,哪裡是筆記小說,那是自已那多年未能實現的夢想,和那從未改變的決心啊。
官方認證「娼優大學士」
就在他心中苦悶的時候,上天似乎又給了他一個機會,乾隆想要修《四庫全書》。他想到了紀曉嵐,於是他重新回到了這個政治漩渦的中心。
在纂修過程中,乾隆因為好大喜功,因此對內容十分苛刻,紀曉嵐時常因為一點差錯就遭到處分,與他一起編書的同僚陸錫熊死在前往東北校書的途中,陸費墀被革職,鬱鬱而終。他們的遭遇給紀曉嵐帶來了很深的影響,讓他默默發出了「還是不認字好」的感嘆。
修書之餘,紀曉嵐仍然沒有放棄報國的夢想。乾隆有一次到四庫館,和紀曉嵐說起天子巡狩,紀曉嵐勸諫說帝王只要懂得用賢人,其心正,天下自然大治,完全沒有必要到處巡遊。
乾隆聽後大怒:「朕不過覺得你文學尚優,這才讓你修《四庫全書》,不過把你當娼優養著罷了,怎敢妄談國事?」
從此以後,紀曉嵐的「娼優大學士」的外號朝野上下,人人皆知,並以此為笑柄。
不知此時的紀曉嵐,經過了這麼多年的官場挫折,是否還有當年的清高與孤傲,乾隆的這一番話,無疑對他來說,是巨大的打擊。
他給自已起了一個道號名為「觀弈道人」——觀棋不語。那顆曾經熾熱的報國之心在幾十年的冷淡之中已沉入清冷的湖底,再泛不起一絲漣漪。
浮沉宦海如鷗鳥,生死書叢似蠹魚。這是紀曉嵐生前為自己寫的輓聯。
他滿懷報國之心,卻從未走近政治核心,他幽默機智,才華橫溢,卻瑟縮不敢說一語。他把自己比作官海之上的歐鳥,書海之中的蠹魚,他的這一生,浮浮沉沉,如此渺小,空留下一個「才子」的名號,或許他應該學學那個晚年辭官散盡圖書的袁枚:七十猶栽樹,旁人莫笑痴。古來雖有死,好在不先知。
國學一刻送書活動來啦
作者深度訪談上百位成功人士,把自己最擅長的領域和最熱愛的興趣進行奇妙組合,打造個人IP的成功路徑。在最富激情的領域開創最「燃」的事業。你的興趣價值千萬!在本篇文章底部留言點讚,留言獲得點讚數最多的讀者,將會獲得一本《興趣變現》的紙質書,每人每月只有一次獲獎機會。(每日的點讚數截至時間到第二天文章推送早上8:00前)
*作者簡介:滄笙踏歌,想寫最美的文,賺最多的錢,愛最帥的人,一支筆寫盡紅塵萬丈事,個人公眾號,歷史紅顏說。
*主播簡介:佳萌,電臺主播,愛小說愛美食,幻想一夜暴瘦。能夠聽到我的聲音就是緣分,願用我的聲音溫暖你的生活。喜馬拉雅FM:佳萌的聲音。
推 薦 閱 讀
▼
亂世春秋:她貌美無雙,德才兼備,為何成了挑起三國腥風血雨的妖女?
如果李白、蘇軾、李清照開微博,認證簡介怎麼寫?
當詩詞遇上英文,會擦出怎樣的火花?
人為什麼要活著?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你的故鄉,藏在哪首詩、哪首歌的風景裡?
編輯:怪可愛
圖:網絡
看更多走心好文
請長按下方掃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