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谷畫作裡的泛神論,與莊子的道法自然異曲同工

2020-12-28 達樂奇畫

梵谷, 全名Vincent Van Gogh,1853年3月30日出生於尼德蘭(原名荷蘭,今年1月1日剛改的名字),1890年7月29日逝世於法國。

他是一位油畫家和素描大師。在僅僅十年的藝術生涯裡(1880-1890),總是有許多他摯愛的題材讓他魂牽夢繞,被反覆表達,創作出了許多令人難忘的作品。

得益於倖存下來的819封書信裡,我們了解了許多他的內心世界, 創作構思和想法;他是一個泛神論者,這一點跟我們中國人很像:萬物都有神靈,一草一木,花鳥魚蟲,皆有靈氣。像我們的神話傳說裡寫的:「盤古死去,身上的器官變化成天地間的萬物:身體變為高山,肌肉變成良田,血液成為江河,筋骨變成大路,牙齒變為玉石,皮毛變成草木...」

梵谷對大自然的熱愛,源於父親的宗教,他的父親解釋尼德蘭基督教新教教會分會的一位牧師。該教派受到德國浪漫主義的影響,強調通過於上帝交流,吸引大自然精神力量的重要性。顯然,父親的教會對梵谷終生崇敬自然世界打下了基礎。

梵谷在決定畫畫之前,在煤礦區也有過失敗的傳教士的經歷。

而我國的莊子在哲學思想上繼承和發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觀點,使道家真正成為一個學派。 莊子認為,「道」是客觀真實的存在,「道」是宇宙萬物的本源。

莊子主張順從天道,而摒棄「人為」,摒棄人性中那些「偽」的雜質。順從「天道」,從而與天地相通的,就是莊子所提倡的「德」。

莊子的「道」是天道,是效法自然的「道」,以有限的生命去極端的追求無窮的知識、利益,而忽略身邊一切的美好這是滯礙鬱滯的。

所以,梵谷對大自然的崇敬和莊子對道法自然其實是有異曲同工之妙的。

色彩濃烈的花園

梵谷對大自然的愛

我們先從大處著眼,看看周圍的大自然, 在梵谷心裡是什麼樣子,梵谷是怎麼訴說和描繪的。

梵谷的書信裡曾經這樣直接表達他對大自然的感受:

「在我看來,大自然的一切,比如樹木,都具有驚人的表現力和跳躍的靈魂。」「有時候一排截頭柳樹看起來像極了孤寡老人。」「如果一個人繪畫的截頭柳樹看起來充滿生命力(其實樹木本事就充滿了生命力),那麼樹木周圍的一切或多或少都會顯得更自然。」「我認為,最好的人生是常年在戶外於大自然親密接觸的人生,而哪怕一絲疑惑的陰影。」「我走出屋子,走了很長的路,去跟大自然'聊會兒天'。」

梵谷對家人的愛

這一幅《杏花》,是梵谷家族的傳家之寶,一直掛在寶寶房間裡, 因為這是梵谷獻給他摯愛的弟弟提奧兒子的出生禮物。

梵谷得知弟弟要做父親時,後來當得知侄子出生的時候,他做了這幅《杏花開》,表達生命的喜悅。

梵谷在信中寫道:「就像此前我們跟你說過的,如果是兒子,我們將以你的名字命名他。我希望這孩子以後可以像你一樣有決心、有勇氣。」「你知道我在企望什麼嗎?你將擁有的家庭就是大自然之於我的關係。」

這幅畫陪伴一代又一代的Vincent長大成人,也傳承者梵谷的關愛和喜悅。

弟弟提奧與哥哥手足情深,和妻子一起一直在資金和精神上支持著梵谷的繪畫,就在梵谷去世後的同一年裡, 提奧也悲痛去世,讓人感慨。 提奧妻子,把提奧墳墓從尼德蘭搬去法國陪伴梵谷。

梵愛的坎坷戀愛

梵谷一生未婚,情路坎坷,並沒有結婚。經歷過4段刻骨銘心的感情。先後愛上過房東的女兒,自己的表姐,站街女,和一位大他十歲的女鄰居。

每一段感情裡,梵谷都用情極深。他是多麼期待會有一顆跟他一樣敏感多情的心,一直陪伴著他。

有一幅素描名叫《悲傷》,是以站街女為模特描繪的,雖然且她當時已有身孕,雖然這之前她已經生了4給孩子。 梵谷義無反顧的跟她相愛,照顧她,一起照顧她的孩子。

最後因為對梵谷繪畫的不理解,而分開。

真是37年匆匆一瞬過,生命只因繪畫而熱烈。

借胡文英評價莊子的話來形容梵谷也是很妥當的:」莊子眼極冷,心腸最熱。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腸熱,故感慨萬端。雖知無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熱腸掛住:雖不能忘情,而終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

2014年,華誼兄弟董事長,王中軍花3.77拍得梵谷的《雛菊與罌粟花》,也算是梵谷與東方情緣的開始吧。

2015年,匿名中國買家,花4億收藏了梵谷風景畫《阿利斯康林蔭大道》,創了梵谷風景畫之最。

用艾青的詩表達梵谷對這個世界的愛最為準確:"......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終其一生,梵谷都細膩專注感受著周圍的一切,把一切都用美的語言表達出來。 梵谷更為傳奇之處,在於影響了後代許多畫家,成了繪畫個體性和大眾文化的教主。

我是@達樂奇畫,歡迎關注留言,繽紛世界多彩看。

相關焦點

  • 「道法自然」的生命哲學與生活美學
    莊子在其妻子死後鼓盆而歌,受人詬病,他辯護說:「人且偃然寢於巨室,而我噭噭然隨而哭之,自以為不通乎命,故止也。」這個說法與莊子為他的「無情」說辯護時所主張的「常因自然」相一致。所謂「自然」,具體而言就是有無生滅、四時交替的自然演化過程。
  • 逍遙山水&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文/竇修林(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翠苑·民族美術》執行主編)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國畫對自然的觀照,以「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為方式,上升到哲學美學的範疇謂「道法自然」,其最高境界就是「天人合一」。多年以來,顧平雖然終日埋頭於書香筆墨的追求,但對他的畫從來不奢求什麼,也不刻意追求什麼,只是用筆墨闡釋自身對自然的理解,儘自己最大努力描繪心胸中的人與自然。他的山水四時並運,已經超越了時間的界限,以豐富的筆墨線條的語言形態,創造了具有如詩般永恆意境的繪畫圖式,而不專注於對客觀自然景象的形象再現。其理與道法自然相契合,打開了逍遙之門。
  • 藝術星河——燃燒的摯愛,回味梵谷的那些經典畫作(上)
    梵谷自己稱這幅畫是"表現主義的誕生"。梵谷早期接觸社會下層,對勞動者的貧寒生活感觸頗深。這幅畫,充分反映了他的社會道德感。他在給弟弟提奧的信中曾寫道:"我想強調,這些在燈下吃土豆的人,就是用他們這雙伸向盤子的手挖掘土地的。因此,這幅作品描述的是體力勞動者,以及他們怎樣老老實實地掙得自己的食物。"
  • 那些廣為人知的畫作 如何串起了梵谷的一生?
    在最新出版的《梵谷傳》中,法國作家大衛·阿茲奧以梵谷兄弟二人的大量書信為證,重新梳理了畫家的一生。從中我們得以發現,那一幅幅廣為人知的畫作背後,是梵谷生命中的一個個重要片段。他立刻著手靜物寫生,集中畫了剛買的咖啡壺、杯子和水罐,以及放在藍桌布上的橙子和檸檬,背景則用略帶綠色的黃色。這些靜物透露出一種寧靜、純粹的幸福,而我們也有機會看到,對於溫森特來說,黃藍配就是幸福和生活的和諧。正是在這些日子裡,溫森特畫了一幅《阿爾勒景觀》,近景畫了一排呈對角線的鳶尾,中景呈現一片接近成熟的麥田,「一片黃色的海洋」,這比什麼都更能表達溫森特的欣喜。
  • 梵谷畫作被盜!警方發現這些細節…這些被盜走的世界名畫,現在...
    這幅《紐恩南春天裡的牧師花園》是梵谷在1884年創作的,描繪的是荷蘭小鎮紐南的田園景色。梵谷曾在1883年至1885年在紐南居住,「紐南時期」也是梵谷藝術生涯中相當重要的創作階段,誕生過許多經典作品。
  • 藝術星河——燃燒的摯愛,回味梵谷的那些經典畫作(下)
    紀念梵谷逝世130周年在上一期分享中,我們一起回味了梵谷在1885年-1888年間的6幅經典畫作——《吃土豆的人》《安特衛普的後院》《向日葵》《夜間咖啡館》《夜晚露天咖啡座》《羅納河上的星夜畫面中大量使用藍、橙補色,配合全畫的三原色調,畫面平衡而和諧。這幅畫可以算作是梵谷的一次色彩實驗。畫面以顏色為主導,光影感在畫中被削弱,並具有濃鬱的日本風格。
  • 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Tao follows the nature.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摘自"道德經"有一種心情,叫喜怒哀樂;有一種味道,叫酸甜苦辣;有一種智慧,叫深謀遠慮;有一種緣份,叫地久天長;有一個群體,叫人生百態;有一種心境,叫順其自然。人生如夢,歲月無情,驀然回首,才發現人活著是一種心情,窮也好、富也好、得也好、失也好,一切都是過眼雲煙。
  • 傳奇「梵谷奶奶」離世:一筆一畫皆是心血
    傳奇「梵谷奶奶」離世:一筆一畫皆是心血 原標題:   她的畫作架起了人際之間的溝通橋梁,將親子之愛、家鄉之愛和對生活的赤誠熱愛融注其中,填補了城市與鄉村之間的「物理空白」,潛移默化之中也將堪稱無價之寶的人生在世的那股精氣神和鄉愁文化的氣韻傳遞給了世人。
  • 泛神論與泛法論
    這樣一輩一輩的流傳下來,自然就會有先天的認知。泛神論其實是西方的說法,我們很少講什麼這個論那個論的。我們會用舉頭三尺有神明來闡述,少了論字,少了熙攘和吵鬧的感覺,多了敬畏和現場的感覺。而不論是泛神論還是舉頭三尺有神明,內容則非常的接近,毫無中西方文化的重大差異,也沒有兩大法系之間的重大區別。
  • 梵谷畫中的真實世界!
    跟隨梵谷畫中的足跡,尋找畫中真實的世界是怎樣的。布拉邦特  一切緣起的地方田野鄉間的自然與淳樸,顯得平凡又溫暖。梵谷就是在這裡出生的,這裡也奠基了他一生的性格與審美。這裡是一切的緣起!阿爾  梵谷之城1888年2月21日,梵谷來到了普羅旺斯的阿爾,創作了多幅令後人驚嘆的作品:《星空》、《露天咖啡館》、《向日葵》系列、《麥田》、《麥田裡的烏鴉》、《加歇醫生的肖像
  • 100幅,梵谷畫的秋天風景讓人淚目...
    「我想畫上半打的《向日葵》來裝飾我的畫室,讓純淨的或調和的鉻黃,在各種不同的背景上,在各種程度的藍色底子上,從最淡的維羅內塞的藍色到最高級的藍色,閃閃發光;我要給這些畫配上最精緻的塗成橙黃色的畫框,就像哥德式教堂裡的彩繪玻璃一樣
  • 刷完《至愛梵谷》,這些美哭的梵谷畫作我連看了5遍.
    全球第一部全油畫動畫影片至愛梵谷
  • 六萬多張畫,組成被嫌棄的梵谷的一生《至愛梵谷·星空之謎》
    2015年,受到梵谷藝術魅力感召的一百多名來自十幾個國家的畫家共同為這部電影繪製了65000幅油畫,在數位技術的幫助,才讓這些繪畫作品動起來,成就了一部經典之作。 2017年該片正式上映,這部歷時6年的95分鐘全手繪油畫動畫電影,取材於梵谷近百幅畫作和800多封個人信件,包含了6萬多幀梵谷油畫風格的圖像,製作成本約為500萬美元。
  • 司馬缸說|梵谷畫作疫情期間被盜!他和它都經歷了什麼?
    大家好,我是司馬缸,語文課本裡的「砸光少年」,歷史課本裡的顏值擔當。眾所周知,我的本尊司馬光寫過一部煌煌巨著。小缸不才,惟拈取時下一二熱點,勾連歷史深處,撰成案頭小文,看今昔互鑑,供破愁解悶而已。>此前他曾準備和自己的模特一個妓女結婚但他很快發現對方背地裡還幹著站街接客的勾當一氣之下,梵谷遠走他方離開了那片不屬於他的草原……《馬的石膏像》
  • 梵谷畫的秋天風景,美的讓人落淚!
    梵谷一生,短短37年,真正作畫的時間不到10年,卻給後人留下了大量傳奇作品。他是個熱愛自然看到純粹之美的畫家他一生中對於社會的不理解所作的抗爭,對於真善美所作的追求,還有生存中的苦惱與歡樂,似乎都孕育在這天空的蔚藍裡。他寫給妹妹的信中說:"我畫了村莊教堂的一幅大畫,從全體的效果言之,建築物是帶有紫色,跟深藍色的天空相對。【梵谷在阿爾勒的家】(黃房子)
  • 梵谷到底畫了幾幅向日葵?
    (左側)《La Japonaise》(1875-1876年)莫奈 作/(右側)《花魁》(1887年)梵谷 作       作為當時的一種外銷產品,甚至是外銷產品的包裝紙,流傳到歐洲的浮世繪大多是木製版畫。
  • 梵谷的畫值多少錢 那幾幅畫價值最高
    梵谷是舉世聞名的畫家,梵谷的畫值多少錢呢?他的畫是藝術領域中價格最高的畫作,他在1890年所創作的繪畫作品《雛菊與罌粟花》,在蘇富比拍賣行賣出了5,500萬美金的價格,而在其後幾年間價格已上升到6,176萬美元,其他的一些作品也都是很有價值的,雖然梵谷的畫非常值錢,但這只是其過世之後/梵谷尚在人世時,他的畫作並不值錢。
  • 《至愛梵谷·星空之謎》在真人的基礎之上畫成梵谷風格的畫作
    真人表演一遍,再在真人的基礎之上畫成梵谷風格的畫作,油畫本來就缺少真人表演的細節,加上幀數減半,細節損失更嚴重,而且用動畫的形式拍一部真人已經完成的故事,毫無想像力可言,結果還不好好講一個故事,這片子除了視覺上很美之外,就剩下蠢了。1853年3月30日在荷蘭南部布拉邦特的津德爾特市集中心的牧師公館裡,一個嬰兒呱呱墜地,這便是後來的文森特。
  • 藝術一刻|梵谷的巔峰之作
    藝速課artroom用創意短片,講藝術知識《星月夜》是梵谷1889年精神崩潰後所畫這件瘋癲之作>卻毫無疑問是他藝術的巔峰之作視頻版圖文版《奧維的教堂》1890 法國巴黎奧賽美術館包括這幅《星月夜》完成此畫後下一年7月27日梵谷在麥田裡對著自己的腹部
  • 國學大師朱鶴亭:道法自然
    國學大師朱鶴亭:道法自然 朱鶴亭小的時候,一次與母親一同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