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星河——燃燒的摯愛,回味梵谷的那些經典畫作(下)

2020-12-26 啟慧雜貨鋪

2020年7月29日,梵谷逝世130周年。

讓我們一起細細回味梵谷這位藝術大家的經典作品,紀念他不朽的藝術之光,感受那燃燒的靈魂與筆觸間不息的生命力。

紀念梵谷逝世130周年

在上一期分享中,我們一起回味了梵谷在1885年-1888年間的6幅經典畫作——《吃土豆的人》《安特衛普的後院》《向日葵》《夜間咖啡館》《夜晚露天咖啡座》《羅納河上的星夜》。

為紀念梵谷逝世130周年,本期我們將繼續共同回味梵谷其他的7幅經典作品。

7.《有婦女在洗衣服的阿爾吊橋》

《有婦女在洗衣服的阿爾吊橋》

《有婦女在洗衣服的阿爾吊橋》(The Langlois Bridge at Arles with Women Washing),1888年,收藏於荷蘭克勒勒-米勒博物館。

畫面中大量使用藍、橙補色,配合全畫的三原色調,畫面平衡而和諧。這幅畫可以算作是梵谷的一次色彩實驗。畫面以顏色為主導,光影感在畫中被削弱,並具有濃鬱的日本風格。

梵谷曾在給提奧的信中寫道:

"今天我帶回來一幅有吊橋的油畫,有一輛二輪小馬車從橋上走過,背景是藍天——河也是藍色的,河岸是桔黃色的,岸上長著綠草,有一群穿著襯衣與戴著五彩繽紛便帽的洗衣婦女。我還有另一幅畫著一條鄉下小橋與更多洗衣婦的風景畫;也畫了一幅火車站附近種著法國梧桐的林蔭道。」

"提奧,我感到好像是在日本一樣。我說得一點也不過火,我還從來沒有見到過如此美麗的景色。……無論如何要來一趟,最好能住一陣子。驚訝吧,居然有這種顏色。"

8.《在聖馬迪拉莫海邊的魚船》

《在聖馬迪拉莫海邊的魚船》

《在聖馬迪拉莫海邊的魚船》(Fishing Boatson the Beach at Saintes-Maries-de-la-Me),1888年,收藏於梵谷博物館。

1888年6月,梵谷來到離阿爾勒50公裡的聖瑪利,這是地中海邊的漁村,他在此完成了幾幅以漁船為畫題的作品。他在信中告訴提奧,地中海的色彩千變萬化,有如鯨魯一般,不知道什麼時候會變成綠色、變成紫色,或變成青色……。然而,變化萬千的海面雖然美麗而奇幻,卻不如形狀變化多端、紅綠色對比強烈的漁船更能深深打動他的心。他把眼睛所捕獲的色彩鮮麗的漁船,清晰地畫在前景,省略其他部分來暗示遠方,讓人感到這是採用了日本版畫中擴大空間的手法。在細部的省略與誇張的變形中,則突出了空間上的深度。

"這幅畫畫的是海灘上的漁船,偌大的船身躺在灼熱的沙灘上,大海遠遠地消失在藍色的朦朧中,這是一個晴朗的日子,但是太陽已經下山,人們只能憑藉一些投影與沙灘上方熱空氣的顫動,而感到天氣的晴朗。"

9.《梵谷在阿爾勒的臥室》

《梵谷在阿爾勒的臥室》

《梵谷在阿爾勒的臥室》第三版(Vincent's Bedroom in Arles),1889年,收藏於法國巴黎的奧塞美術館。

《梵谷在阿爾勒的臥室》共五個版本,其中有兩個素描版本和三個油畫版本。五個版本都繪製了梵谷在阿爾勒時的臥室,描繪了床、座椅等家具。

以第三版為例,畫面中雖然看似色彩鮮豔明亮,但表達的卻是封閉和孤獨。

畫面中的臥室雖然有門窗,但卻更像一個完全密封起來的小小世界。身處在這樣的環境中,可以不問世俗、心無旁騖,同時,凡塵俗世也難以顧及房間內的人所懷揣的辛酸悲苦。這樣的臥室無疑是梵谷的一處避風港,深藏著梵谷從精神和物質上對「歸宿」的不懈追求,同時也是一個異質化的、遠離日常生活的封閉空間 。

通過色彩,梵谷希望表達超然的靜謐、閒適和安寧,但眼花繚亂的顏色還是讓人能夠感受到一種焦慮和煩躁不安,這與梵谷不穩定的、疲憊的精神狀態相呼應,畫中牆壁上掛著梵谷自己的作品,也透露出梵谷心中對於人們賞識自己藝術才能的期望。全畫深刻地表露出了梵谷內心的孤獨和希望有人陪伴的願望。

10.《星月夜》

《星月夜》

《星月夜》(The Starry Night),1889年,收藏於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

在這幅畫中,梵·高梵·高以火焰般的筆觸,標新立異的無畏,生動地描繪了充滿運動和變化的星空。夜空高遠,金黃的滿月形成巨大的漩渦,大星、小星迴旋與星雲盤旋,能讓人們仿佛看見時光的流逝,給人以自由的時空感。暗褐色的柏樹像巨大的火焰,仿佛在響應著這場星夜狂歡。夜幕下,村莊顯得格外寧靜安詳。流動的線條和光影相互交織,讓人仿佛被吸入時空的漩渦,看到靜謐夜色下的無限可能。

義大利藝術評論家費利克斯·費內翁曾評論:「在這幅作品裡,這種無立體感的筆觸構成了粗糙的草蓆似的圖案,同時那漩渦狀的色彩像是直接從顏料管裡擠出來的。」

11.《鳶尾花》

《鳶尾花》

《鳶尾花》(Irises),1889年,收藏於加州保羅蓋茨美術館。

這幅畫是梵谷到聖雷米之後最早完成的作品之一。鳶尾花如同向日葵一樣很平凡,因此梵谷想藉助對鳶尾花的描繪表達自己期許生命的粲然。用心向花敘述衷腸,把血給予了花的根,把眼睛給了花的瓣,把自己的期許也寄託給了這綻放的猶如蝴蝶般翩翩起舞的鳶尾花。

《鳶尾花》正如梵谷靈魂的天堂鳥,淺如海藍,深似墨團展現著難以揣度的愁楚與痛苦的凝結。連花葉也綠中偏藍,緣情隨性,那憂鬱的藍色也同樣展現著梵谷心中伴著生命而來的憂鬱。

克制還是傾訴?壓抑或是抒發?掙動的花朵,濃密的花葉,藍紫色的濃鬱傲然盛放。看《鳶尾花》最大的感受應該是,畫家賦予了描繪對象一種天然本真的生命力,而不是以往時常表現出的粗獷與狂野。《鳶尾花》被稱為"聖雷米時期最偉大的作品之一"。

12.《奧維爾教堂》

《奧維爾教堂》

《奧維爾教堂》(The Church at Auvers),1890年,收藏於法國巴黎的奧賽美術館。

該畫描繪了陰沉的藍天與莊重的奧維爾教堂組成的景象。在蔚藍天空下,奧維爾教堂像一頭巨大的怪獸匍匐佇立在畫面中央。一位戴著草帽的婦女正走在教堂前面的一條V字形道路上,藍色的天空中有一些朝向大地的漩渦。

天空中的雲幾乎凝結不動,地面上古老的教堂扭曲得變了形,都像是在痛苫地呻吟。梵谷用對比強烈的色彩,畫出綠色的地和黃色的路,如同大海的波濤洶湧起伏,描繪出了梵谷不平靜的、痛苦的心靈和扭曲的、即將崩潰的世界。

13.《加謝醫生的肖像》

《加謝醫生的肖像》

《加謝醫生的肖像》(Portrait of Dr. Gachet),1890年。

這幅畫有兩個版本,第一個版本,於1990年5月15日以8250萬美金創下有史以來藝術品拍賣最高價格,現私人收藏;第二個版本的目前存放在巴黎的奧塞美術館中。

梵谷在自殺前一個月為精心照顧他的加歇醫生畫了這幅肖像。

他自己說:「我希望畫一位藝術家友人的肖像,他滿懷偉大的理想。我希望把我對這個人的感覺和愛慕之心畫進作品裡。我誇張了他的頭髮的金黃色,在頭像後面我不畫小屋的普通牆壁,而用我調配得極為豐富、極為強烈的藍色塗出無限深遠的背景。由於這種單純的配合,使金黃色頭髮的頭部,在這豐富的藍色背景上發光,像星星嵌在深沉的碧空中。」

親愛的提奧,你想過100年後的世界是什麼樣的嗎?不知道那個時候阿爾勒的酒館晚上還會不會有醉漢?普羅旺斯的烈日是否還會灑滿金色的麥田?還會不會有人記得博裡納日像煙囪一樣的礦工?你說100年以後,人們還會記得我嗎?文森特·梵谷July 29,1889

謹以此篇,

獻給敬愛的藝術大師梵谷和所有梵谷愛好者們。

相關焦點

  • 藝術星河——燃燒的摯愛,回味梵谷的那些經典畫作(上)
    2020年7月29日,正逢梵谷逝世130周年。讓我們一起細細回味梵谷這位藝術大家的經典作品,紀念他不朽的藝術之光,感受那燃燒的靈魂與筆觸間不息的生命力。梵谷自己稱這幅畫是"表現主義的誕生"。梵谷早期接觸社會下層,對勞動者的貧寒生活感觸頗深。這幅畫,充分反映了他的社會道德感。他在給弟弟提奧的信中曾寫道:"我想強調,這些在燈下吃土豆的人,就是用他們這雙伸向盤子的手挖掘土地的。因此,這幅作品描述的是體力勞動者,以及他們怎樣老老實實地掙得自己的食物。"
  • 藝術一刻|梵谷的巔峰之作
    藝速課artroom用創意短片,講藝術知識《星月夜》是梵谷1889年精神崩潰後所畫這件瘋癲之作>卻毫無疑問是他藝術的巔峰之作視頻版圖文版《奧維的教堂》1890 法國巴黎奧賽美術館包括這幅《星月夜》完成此畫後下一年7月27日梵谷在麥田裡對著自己的腹部
  • 《摯愛梵谷》:梵谷的銀幕回眸
    在他盡情揮灑才情的短短幾年裡,和他的死亡之後,梵谷達成了他的願望:」I want to touch people with my arts. I want them to say, 'he feels deeply, he feels tenderly」。(我想用我的藝術創作感動世人。我希望他們說,他的感受是那麼深刻又溫柔)銀幕上的故事從一封信開始。
  • 梵谷燃燒生命成就繪畫藝術
    然而其實從未了解過,也不知道梵谷是如何走上繪畫藝術生涯的,也不知道他經歷了多少才畫出了哪些令世人驚嘆並為之傾倒的繪畫的,真到讀了梵谷傳-渴望生活,才發現原來幾乎每個人的成功都不是隨隨的事,每一段鮮花和掌聲背後都有著無數的心酸和付出,梵谷更甚,他甚至為了他熱愛的繪畫事業,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 那些廣為人知的畫作 如何串起了梵谷的一生?
    正是這種誓言,為我們成就了藝術史上獨一無二的書信往來。  在最新出版的《梵谷傳》中,法國作家大衛·阿茲奧以梵谷兄弟二人的大量書信為證,重新梳理了畫家的一生。從中我們得以發現,那一幅幅廣為人知的畫作背後,是梵谷生命中的一個個重要片段。
  • 梵谷畫作裡的泛神論,與莊子的道法自然異曲同工
    梵谷, 全名Vincent Van Gogh,1853年3月30日出生於尼德蘭(原名荷蘭,今年1月1日剛改的名字),1890年7月29日逝世於法國。他是一位油畫家和素描大師。在僅僅十年的藝術生涯裡(1880-1890),總是有許多他摯愛的題材讓他魂牽夢繞,被反覆表達,創作出了許多令人難忘的作品。
  • 搶票|免費觀英文《摯愛梵谷》與索菲亞教育共享2017聖誕藝術之旅
    在2017的聖誕節前,這群人決定來一次屬於自己的聯歡,為2017畫一個完美的句號,為2018開啟一段嶄新的徵程!我們將在12月22號(周五)晚6點@瀋陽天地盧米埃影城 聆聽英文演講 包場觀看英文原版電影《摯愛梵谷》
  • 梵谷到底畫了幾幅向日葵?
    第20屆上海電影節,《摯愛梵谷》展映當天,就收穫了無數的眼淚。         時隔127年,梵谷的畫依然可以感動全世界。(左側)《La Japonaise》(1875-1876年)莫奈 作/(右側)《花魁》(1887年)梵谷 作       作為當時的一種外銷產品,甚至是外銷產品的包裝紙,流傳到歐洲的浮世繪大多是木製版畫。
  • 《至愛梵谷·星空之謎》在真人的基礎之上畫成梵谷風格的畫作
    1.麥田,烏鴉,星空,整個銀幕像要燃燒起來,梵谷死忠粉都會看到流淚吧。2.對文森特來說,生命中的細枝末節並非小事,也並不卑微;你總想知道他是怎麼死的,但是你知道他死前是怎麼活的嗎?3.瑕不掩瑜,敘事的確不夠牽引人心,但也不乏以小見大的動人瞬間。每秒12幅畫,也就是12幀,這簡直就是電影的退步。
  • 梵醬酒,大師作!海派文化醬酒全球發布,致敬梵谷
    梵谷的一生,充滿世俗意義上的"失敗"。它名利皆空,情愛亦無,貧困交加,受盡冷遇與摧殘。梵谷,這個藝術史上的驚嘆號——潦倒一生,受盡旁人白眼,其畫作卻在他死後如巨焰照亮夜空,震動整個西方世界。很多人說,即便是對藝術一竅不通的人,也會在欣賞他作品時,被其中的熱情深深震撼。
  • 我們家的電影課-《摯愛梵谷》
    最近大熱的以梵谷的原作為基礎創作的《摯愛梵谷》電影,相信很多家長都帶著小朋友去觀看了,我們家也不例外,一家人都早早地期待這部大作早日上映。我們家一年基本要看五十場電影,大概一周一部的頻率。那這部《摯愛梵谷》,到底會傳達給我們什麼呢?看電影之前,瑞瑞就了解了一些關於梵谷和他的作品,但是之前一直是他自己在閱讀相關的內容,我們並沒有深入和他交流,我想等他看過電影後再來探討,效果會更好。嗯,在觀影后的第二天,瑞瑞就興致勃勃地寫了一篇觀影感受,當然還是英文的,他讀給我的時候,我真的還是吃了一驚!
  • 耗時8年的《摯愛梵谷》電影,太美了!值得我們重溫無數遍
    ,《Loving Vincent(摯愛梵谷)》,真的非常值得美術生看一下。(分享完整版觀看連結:https://b23.tv/BV12441137EH)複製連結發送到微信可以打開直接看哦世人皆知梵谷的畫,很美比如《羅納河上的星夜》和《播種者》
  • 梵谷畫作被盜!警方發現這些細節…這些被盜走的世界名畫,現在...
    這幅《紐恩南春天裡的牧師花園》是梵谷在1884年創作的,描繪的是荷蘭小鎮紐南的田園景色。梵谷曾在1883年至1885年在紐南居住,「紐南時期」也是梵谷藝術生涯中相當重要的創作階段,誕生過許多經典作品。
  • 梵谷生日當天,他的畫在荷蘭博物館被盜了……
    我感到內心有一股力量……一團火焰,我不能將它熄滅,必須讓它熊熊燃燒。 2 作我所感,感我所作 梵谷在弟弟提奧的資助下走上了畫家的道路。 他把每個月大部分錢用來請模特、畫人像,只留一點點吃飯,常常忍飢挨餓、如痴如狂地練習畫畫。
  • 藝術的魅力之「真假」梵谷自畫像——下
    確實為「真」本世紀初期,奧斯陸國家博物館在2006年開始對這件《自畫像》的來源進行集中研究,確定此作最早是被阿爾勒的Ginoux夫婦收藏,二人經營的咖啡館就是梵谷所畫的《夜晚咖啡館》系列作品的原型。按照70年代受邀研究此畫的Johannes Rd的說法,他認為雖然這種情況並不常見,但梵谷確實偶爾會就地取材,使用各種未施底料和質地更加細膩的畫布,尤其是在1889年夏秋兩季,即他在聖雷米療養院畫下這件作品的時段。從顏色上看,奧斯陸的《自畫像》中所涉及到的顏料不但與梵谷晚期的調色盤中的常用色相吻合,同時也是他在聖雷米時期的畫作中經常用到的。
  • 【高雅藝術進校園】先知的孤獨-《燃燒的梵谷》完美落幕
    2015年12月2日18:30第十三期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浙江話劇團話劇專場《燃燒的梵谷》在A4-122盛大開場。
  • 梵醬問世,梵谷大師藝術與中國醬酒完美合璧,極致匠心,海派文化醬酒
    梵醬問世,梵谷大師藝術與中國醬酒完美合璧,極致匠心,海派文化醬酒    梵醬酒,大師作,滴滴稀有!全球第—款海派文化醬酒「梵醬」於近日在香港上市發布,這款匠心酒作由五星酒業集團醬酒大師聯合醞釀,十年基酒調製。
  • 用一生守護梵谷的人,除了提奧,還有這個「無名女人」
    他親眼看見他筆下那些璀璨的橘色田野,流動的雲潮星河迎接著來往觀眾的讚嘆。他們都說,梵谷是最偉大的藝術家。這齣自《神秘博士》的一幕曾讓多少人動容?然而這一切只是劇中美好的幻想,梵谷仍然是那個生前只賣出一張畫的潦倒畫家。但有一個女人,曾為了讓他的藝術走向世界傾盡一生。
  • 至愛梵谷·星空之謎:用梵谷的方式,致敬梵谷!
    至愛梵谷·星空之謎:用梵谷的方式,致敬梵谷!梵谷是梵谷,電影是電影,藝術是藝術。用梵谷的方式,致敬梵谷。但是用油畫來拍電影,觀影並不舒服畫確實很美,但故事也許第一遍沒有理解那麼深入畫面是由畫家們一幅幅畫出來的這一點就足夠讓人走進電影院去看了,對於我這種對梵谷沒啥了解的人,看了以後感覺他好像離我近一點了,不僅僅再是遙遠的大神了「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團火,路過的人只看到煙。」催淚大作,心靈暴擊。絕對堪稱藝術的一部電影 每一幀都美的可以截屏 old school的手法講述了梵谷最後的日子 很獨特 很棒。
  • 一個文青投資人談「為什麼梵谷的畫如此動人」
    梵谷的畫,莎士比亞的戲劇,大抵如此。 梵谷的身上集結了太多的矛盾和衝突,比如: 偉大與卑微,生前的落寞和死後的輝煌; 熱情與沉淪,自食其力的渴望與依賴他人救濟的現實; 渴望愛與不被愛,藝術中的心靈自由和生活中的心靈不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