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沒電了直接掃一個共享充電寶救救急,估計是很多人遇到手機沒電時的一個常見做法。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給你手機充電的共享充電寶,可能存在亂收費的情況,甚至正在竊取你的個人信息。
據黑貓投訴顯示,有不少用戶投訴稱共享充電寶存在亂收費問題。比如掃碼後未彈出共享充電寶,後臺卻默默扣款,與客服聯繫還被要求調監控,也有用戶表示掃出充電寶後無法使用,歸還後同樣要求付費。
更令人後怕的是,有用戶在租用共享充電寶後,一不小心將其摔在地上後發現,共享充電寶居然被改裝過。除了保證正常使用的零件外,被改裝過的共享充電寶還有一套程序。當連接手機進行充電時,後臺就會讀取手機信息,例如通訊錄、簡訊、支付信息等。
層出不窮的用戶投訴表明,共享充電寶針對用戶體驗這一塊,仍有一段漫長的路要走。當然,企業也唯有先穩住用戶「恐慌」的心,才能真正讓共享充電寶行業進入紅利期。另外公開資料顯示,用戶對共享充電寶加入快充功能的關注度頗高。
但手機廠商的充電技術不斷變革、零售型充電寶的體驗不斷迭代更新,對共享充電寶造成一定的衝擊,尤其是零售型充電寶推陳出新後。例如綠聯第五代充電寶PowerDot系列,憑藉便攜輕巧、安全快充和自帶MFi認證線,讓很多用戶放棄了共享充電寶。
從綠聯第五代充電寶的使用反饋來看,用戶對其「快充」和「便攜」的依賴性極高。通過自帶的MFi認證快充線,既可以省去自己額外多帶一根充電線,又可以使支持快充的iPhone設備,30分鐘回血50%電量,同時做到手機不彈窗、不發熱。
其次儘管綠聯第五代充電寶是10000mAh容量,但其重量控制在了180g,比一些容量為5000mAh的充電寶還要輕,滿足了用戶對便攜輕巧的更高要求。值得留意的是,用戶使用共享充電寶求的訴求就是方便,這一點上反而非共享充電寶也可以做到了。
站在用戶的角度想,自購充電寶能達到共享充電寶的便利性,使用上確實要比無快充、亂收費、有安全隱患的共享充電寶強的多。更不要說,選擇自購充電寶的背後,還有著連續使用上的成本優勢。
如今共享充電寶的合作商戶在陸續開門營業後,依賴人流量進而存活的共享充電寶,也隨著人流量的回升逐步恢復。而面對共享充電寶出現的這些問題,企業是選擇維護用戶體驗,還是保持之前的盈利模式,或許會成為共享充電寶行業的一個分水嶺。
另外零售型充電寶的崛起、手機廠商重塑的用戶體驗,想必也會推動共享充電寶進行一場變革。只不過,當下的共享充電寶企業,要面臨的挑戰比當年的共享單車還多。那麼在這個背景之下,緊緊圍繞「用戶」的企業儼然已成為最大贏家。
最後,大家有出門帶充電寶的習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