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圈-向世界報導潮汕】公眾號:GD-CSQ 關注潮汕圈,了解潮汕。官方微博@潮汕圈
在汕頭,如今想找到一位當年參加解放汕頭並至今仍然健在的老人並不容易,老報人陳澤就是其中的一位。近日,記者在老人家位於金谷園的寓所採訪了他。
出生於1928年的陳澤,1948年在廣州僑二師就參加了地下學聯,1949年春到潮揭豐邊政工隊工作。同年10月,他隨部隊從揭陽五房村遊擊區進入汕頭城之後,先後在汕頭青年團、總工會、工業局、市政府辦公室歷任幹事、科長等職。1957年調到《汕頭日報》歷任編輯組長、辦公室主任、副總編輯;1985年參與創辦《汕頭特區報》,先後任總編輯、社長。老人家在共和國誕生時就隨部隊來到城,65年來又親身見證了我市的不斷發展。馬上就要迎來新中國成立65周年了,作為老報人,他感觸良多。
在陳老的家裡,客廳中到處都堆放著許多書報雜誌,每天除了看電視,陳老還會看好幾份報紙,每天都關注國內外的形勢和汕頭的發展。他常認真閱讀《人民日報》的文章,對《南方日報》和《汕頭日報》報導的廣東省、粵東三市和汕頭的經濟建設,他看得更加仔細。另外,家裡訂閱的《參考消息》也是他關注的重點。陳老說,有對比才有發現,多看看國內的大報,能及時了解國家目前最新的形式和今後的發展動向;多關注本地新聞,能知道汕頭的建設取得了哪些新成就,和其他地區相比又有哪些不足。
「1949年我進城時,汕頭就只有現在的老市區那點地方,走路走一圈大概只用了40多分鐘;1985年我被調到特區參加創辦報紙時,如今的金砂東路和龍湖區一帶還都是水田,十分荒涼,每天我都騎著自行車來回跑。這從一個側面說明當時汕頭發展十分落後緩慢。而現在呢?市區不斷擴大面積,新樓盤新地標不斷出現,很多地方變得讓人認不出來。回首過去,再看看現在和將來,城的發展在不斷加速!」
2011年,汕頭經濟特區第一批建設者為特區30周年成果展出謀獻策,其中就有原汕頭特區報社社長陳澤,他和許多特區的創建者共同經歷特區艱辛崛起和蓬勃發展的過程,他清楚地記得,當年提倡的「特事特辦」工作作風是汕頭特區特有的財富:「辦事就要認真,遇事不能拖拉。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的特色。以前的特區精神,現在仍然應該發揚。只有響應中央的號召,加快發展,汕頭明天才會更好。」
陳老離休後去過國外一些地區旅遊參觀,仔細對比過不少地方的情況,他十分讚賞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中國夢」重要思想:「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這些目標和老百姓的希望是完全一致的。誰不希望自己的國家強大富裕?誰不希望安居樂業、生活幸福?俗話說的好,夢想要靠努力去實現。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非常有魄力,抓反腐,促建設,弘揚民族精神,我希望在有生之年看到更好的好日子。」
汕頭日報記者陳敏文/攝
整理:潮汕圈編輯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