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四時賦

2021-02-19 蟲二詩文

赤壁者,故荊楚之屬,古蓴川之地,曹魏蜀吳爭鋒之處,一名蒲圻,今曰赤壁者也。縱覽其地,但見長江橫流天際,湖泊星羅棋布,物華天寶,人物風流。乃聚八方賓客,四海親朋,為一時之盛者,何也?四時景物,妍麗琦美;花雨月雪,各逞其色。遊人至此,賞玩流連,何忍棄之乎?

至若春和景明,氣象方新;塵埃野馬,激濁揚清;紫氣東來,草木欣欣。群芳豔於野,眾鳥翔於穹。桃夭夭而映瓦,李漫漫而連津,櫻萋萋而偃樹,藤勃勃而繞林。至於玉蘭明麗,紫藤淨雅,杜鵑嬌豔,雲英瓊葩,則樓宇溢彩,通衢塞香,山野施粉,枝蔓襲裳。而倉庚鳴於野,布穀唱於枝,飛駁叫於木,雛雁啼於室;又有群蜂碌碌,採新蜜於春蕊,彩蝶雙雙,展豔姿於柔帷。百花競豔於今日,萬鳥爭鳴於春時。而遊者歌於途,農夫耕于田,商賈奔於市,行者別於家,百業所為,各安於是。所謂一年之計,於春而始。

迨及暑熱迫近,梅雨時節,稻禾拔穗,綠荷搖曳。果蔬掛枝,濃香盈園,鵜鶘掠飛,流響驚田。已而暝色漸起,雞棲於塒;暮煙若靄,農人歸遲。促織輕吟於暗角,青蛙鼓譟於陂塘;追螢火於長夜,聞山鳥之音揚;感星辰之渺渺,望天河而徜徉。值此之季,斜日西飛,蟬囀於林,當攜三五好友,泛舟陸水湖上,輕舟慢搖,採蓮於南塘,剝菱於湖水,食河野之魚,飲赤壁之賦,或極目遠瞭,吟賞煙霞,心有所期;或啟唇橫笛,嘯傲夕照,情有所思。其狀若此,其樂何及?爾丹靈西沉,明月東起,清風徐來,水波泛漪,望遠山之眉黛,念他鄉之故知,亦有所寄也。

漸次金烏南下,伏暑消退,時序一變,則為秋來。乃見菽豆盈殼,黍稻泛黃;彘肥豚碩,魚美羊壯;鷗鷺潛草,新糧入倉。待北風漸起,涼氣微侵,則有明月懸夜,丹葉溢金。當此之時,駕車移步城西數十裡處,是為三國古戰場也,距今一千復七百餘年矣。登赤壁之磯,處翼江之亭,向西而視,江如白練,波似銀鱗。望長江東去,迎秋風北來,遙想諸葛神採,都督風流,蜀吳偉俊,曹魏窮愁,不覺思緒萬裡,渺滄海於此一隅矣。而松濤陣陣,桂香盈盈,泠月朗朗,秋水澹澹,赤壁巖巖,乃頌東坡辭賦,歌先賢華章,念史籍之迢遞,感今朝之榮旺,或有所得乎?

及至草木搖落,凝露為霜,寒風勁起,冬雪飄揚。是時也,氣清塵降,水靜梅香,日溫煦而晝短,寒散漫而夜長;年關近而遊子歸,一歲終而合家圓。乘閒暇之隙,登雪峰之巔,訪妙人於小觀,尋禪機於幽堂。若夫白雪漫漫,北風蕭蕭,山陵裹素,大河凝濤。霰粒扣於瓦當,重寒似凝;冰凌懸於簷角,蓄日如金。乃對坐道師,笑談世俗,瀝新雪於陶器,煮舊茗於銅壺。爾後紅泥小火,土爐溫酒,或醉一飯,或解一憂。至黃昏復醒,見雪明映樹,思向之所來,念向之所去,乃悟山嶽藏景,通衢涵道,俗世之為學也。

嗟夫,縱觀橫宇,赤壁乃蕞爾之地,不過一隅。然其四季之色,每月之景,各應其時,洋洋大觀,不可盡述矣。然則何以偷浮生之閒,得浮世之樂乎?蓋因河清海晏,政通人和,果腹之餘,皆求情之所寄,性之所抒,意之所託也。赤壁之地,豈非宜乎?

赤壁遊子䖝二,己亥年伏月識於京華。

 

相關焦點

  • 赤壁賦 赤壁賦-蘇軾(宋)
    《赤壁賦》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感傷人在天地間生命的短暫和個體的渺小的語句是「          ,           。」2.在《赤壁賦》中,蘇軾用「        ,           」兩句概況了曹操的軍隊在攻破荊州後順流東下時的軍容之盛。3.蘇軾《赤壁賦》「       ,         」用比擬手法借簫聲寫愁情。
  • 赤壁新賦
    家山門水赤壁卻未曾一遊,實為可憾。己亥之夏,餘自北海返鄉,歸來赤壁,順道拜訪房叔華僑公之新府。叔公邀餘夜遊赤壁,正中餘意,昔坡公遊黃州假赤壁得真賦,餘今遊真赤壁焉得假賦哉?遂作斯賦,其詞曰:天開赤壁,地長紅巖,西極崑崙,大江之源。歷經亙古,盡閱桑田。雨澆風蝕,鎖大江而峙湘楚。天高雲淡,望洞庭而納漢川。
  • 前赤壁賦
    蘇軾《前赤壁賦》是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年)蘇軾貶謫黃州(今湖北黃岡)時所作的賦。因後來還寫過一篇同題的賦,故稱此篇為《前赤壁賦》,十月十五日寫的那篇為《後赤壁賦》。《前赤壁賦》通過月夜泛舟、飲酒賦詩引出主客對話的描寫,表現了作者弔古傷今的情感,矢志不移的情懷。全賦情韻深致、理意透闢。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
  • 後赤壁賦·蘇軾
    作品賞析前後雖都以秋江夜月為景,以客為陪襯,但後赤壁賦重在遊、狀景,而前赤壁賦意在借景抒懷,闡發哲理。本文第一段,作者在月明風清之夜,與客行歌相答。先有「有客無酒」、「有酒無餚」之憾,後有「攜酒與魚」而遊之樂。行文在平緩舒展中有曲折起伏。
  • 《赤壁新賦》
    黃州古為偏遠陋鄉,今為通衢要地。一時豪傑浪湧,風物雲起,然卅年輪迴,河東河西;亦如千帆遠逝,鬥轉星移。思輝煌過往,慕風流當年,莫非文史,與誰可憶? 赤壁乃故郡一隅,不過彈丸之域,卻譽滿環宇,歷千載而鼎盛,借他名而溢名,縱然興衰景依舊,是否沉浮美不疑。何也?一詞兩賦,彪炳千秋;曠代奇才,橫槊賦詩!
  • 吳洪激|赤壁新賦
    夫黃州赤壁,原非凡地;大浪驚濤,亦系仙泠①,二賦一詞②,仰東坡之絕響;千秋百載,嘆故壘之傳神。或挹勝於南國,或藏奇於赤縣,或遐瞰於江左,或曛凝於楚津。梓邑披綠,佔秀水明山之浩氣;古城再詠,慰鄉關血土之英魂③。顧往必武操戈④,一多秉燭⑤,四光探寶⑥,先念西徵⑦。數百將軍,鐵馬冰河亮劍;萬千學子,文壇科苑追星。蘇郎夢杳,世事翻新。
  • @趙孟頫|後赤壁賦
    《前後赤壁賦》是蘇軾被黃州時期創作的名篇。趙孟頫所書之《前後赤壁賦》為行書長卷,用筆嫻熟、精湛。在筆法上直承右軍,以流麗挺健為主,線條溫潤凝練,外秀內剛。該帖分行布白疏朗從容,用筆圓潤遒勁,宛轉流美,風骨內含,神彩飄逸,盡得魏晉風流遺韻。趙孟頫《前後赤壁賦》紙本冊裝,共11開21頁,每頁縱27.2釐米,橫11.1釐米。帖共81行,935字。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 赤壁賦-蘇軾(宋)
    《赤壁賦》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感傷人在天地間生命的短暫和個體的渺小的語句是「          ,           。」2.在《赤壁賦》中,蘇軾用「        ,           」兩句概況了曹操的軍隊在攻破荊州後順流東下時的軍容之盛。3.蘇軾《赤壁賦》「       ,         」用比擬手法借簫聲寫愁情。
  • 朗誦/後赤壁賦
    ▲點擊關注 | 文學依然神聖后赤壁賦
  • 晨讀:蘇軾《赤壁賦》第一段
    (蘇軾《赤壁賦》,必修上)(7)<動>通「囑」。委託,囑託,交付。(8)<副>恰好。(9)shǔ<名>同一類的事物,類。①絳、灌、東陽侯、馮敬之屬盡害之,乃短賈生。(《史記•屈原賈生列傳》,2019Ⅰ)(10)shǔ<名>親戚,家族。
  • 《後赤壁賦》蘇軾
    後赤壁賦作者:蘇軾 朗誦:鮑國安 張家聲解讀:閆效平
  • 一天一篇文言文:蘇軾《赤壁賦》
    (1)(2019全國卷Ⅱ)蘇軾在《赤壁賦》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寫出了婉轉悠長、延綿不盡的樂聲之美。(1)(2018·全國卷Ⅱ)蘇軾《赤壁賦》中描寫明月初升的句子是「        ,        」。
  • 答網友問蘇軾《赤壁賦》
  • 蘇軾《前赤壁賦》
    《前赤壁賦》民國拓本
  • 蘇軾行楷書法作品「前赤壁賦」
    蘇軾行楷書 《前赤壁賦》局部試作剖析:王羲之的《蘭亭序》既有詩情畫意,又滲透玄理,《前赤壁賦》的內容與之相近。蘇軾行楷書 《前赤壁賦》局部蘇軾行楷書 《前赤壁賦》局部蘇軾行楷書 《前赤壁賦》局部蘇軾行楷書 《前赤壁賦》局部附《前赤壁賦》全文: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鬥牛之間。
  • 【語文必修上冊】16 赤壁賦/蘇軾
    :《赤壁賦》1課內文言文精講:《赤壁賦》2文言文精講:《赤壁賦》原文: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前赤壁賦》與《後赤壁賦》湖北有兩個赤壁,一個是原蒲圻市,現赤壁市。一個是黃岡市也有個赤壁。他沒有去過赤壁,跑錯了地方,跑到黃岡的赤壁去了。在那裡他感覺不到有當年赤壁之站的風貌,寫下赤壁賦。後來他才發現他去的地方不對又寫了赤壁賦就叫後赤壁賦 後人就把赤壁稱武赤壁,把黃岡赤壁稱文赤壁。《後赤壁賦》是《前赤壁賦》的續篇,也可以說是姐妹篇。
  • 程翔:《赤壁賦》文化語碼解讀
    北京第一○一中學   程 翔人們常說蘇軾《赤壁賦》達到了儒、釋、道三家圓融的境界,但是儒、釋、道三家究竟如何體現在文章中的,又是如何圓融的?筆者看了一些文章,總覺語焉不詳,便很想深入探討下去。有材料講,有一天,錢基博在書房讀《赤壁賦》,他的助手問,先生對這篇文章倒背如流,為何還要讀?錢先生回答,《赤壁賦》需要用一生去讀。
  • 【美聲詩詞】蘇軾《赤壁賦》
    《赤壁賦》[北宋]蘇軾
  • 赤壁賦 蘇軾 | 每日藝罐
    《赤壁賦》是北宋文學家蘇軾創作的一篇賦,寫於其一生最為困難的時期之一——被貶謫黃州(今湖北黃岡)期間。元豐五年,蘇軾於七月十六和十月十五兩次泛遊赤壁,寫下了兩篇以赤壁為題的賦,後人因稱第一篇為《赤壁賦》,第二篇為《後赤壁賦》。此賦記敘了作者與朋友們月夜泛舟遊赤壁的所見所感,以作者的主觀感受為線索,通過主客問答的形式,反映了作者由月夜泛舟的舒暢,到懷古傷今的悲咽,再到精神解脫的達觀。
  • 【國學智慧】《前赤壁賦》賞析
    作者:蘇軾前赤壁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