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開家庭教育中這5點大忌,就超過了80%的父母!

2020-12-22 實戰家庭教育

關注【實戰家庭教育】做智慧父母!

父母之於孩子,就像土壤之於小苗,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化作孩子的精神生命!

作家珍妮·艾裡姆曾說:「孩子的身上存在缺點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作為孩子人生領路人的父母缺乏正確的家教觀念和教子方法。」

孩子生來就是一張紙,他要通過不斷的和世界發生碰撞,才能探知事物的邊界,總結成自身的經驗。

但這讓很多父母很暴躁,抓狂,而家庭教育就在這樣的狀態展開了。

每個父母都深愛自己的孩子,望子成龍心切,無意中觸犯了家庭教育大忌,直到青春期問題才開始爆發,回過頭才發現,已經在錯誤的道路上走了很遠。

下面家庭教育的大忌,看看你踩中了幾點?

01

溺愛,毒性很大傷人不淺!

毀掉一個孩子最好的辦法,就是溺愛他!

有一個詞叫「慈母多敗兒」,父母愛孩子失去了原則,孩子也就沒有了底線!還有一個詞「慣子如殺子」,父母越是嬌慣孩子,孩子就越沒出息。

而比沒出息更可怕的是,還可能會養出個社會的「敗類」,家庭的「悲劇」!

朱某漸漸變得自私自利,冷漠,不知道感恩,即使進入了工作單位,也沒法融入集體,在外面把錢花光回到了家,養母嘮叨了幾句,結果朱某極其殘忍的殺害了母親。

就在記者採訪朱某時,他還一臉的冷漠,但他自己也承認,母親對他很好,什麼都幫自己做,甚至還會幫自己做作業!

血淋淋的案例,這就是「溺愛」餵養出的孩子。

最終,害了所有人!

每個父母對孩子的愛都不會吝嗇,但一定要有度,有節,有方法!

孩子終將會遠離父母走向社會,他的成長,父母替代不了。

02

嘮叨,激起孩子的逆反心

心理學有個現象叫做「超限效應」,它是指因刺激過多、過強或作用時間過久,從而引起心理極不耐煩或逆反的心理現象,父母對孩子的嘮叨就屬於超限效應的典型表現。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嘮叨是蒼白無力的,反而是在消磨孩子的耐心,給孩子製造精神上的噪音,而這會讓孩子越來越感到厭惡,最終激化矛盾,損害親子關係。

有很多父母會發現一個現象,感覺孩子總是和自己對著幹,你讓他做什麼,他偏不那麼做。

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有的不會爆發,有的到了青春期便一發不可收拾。

當孩子的內心開始構築起防禦嘮叨的屏障時,我們和孩子就幾乎喪失了有效溝通,喪失了影響孩子的機會。

學會把嘮叨變成和孩子有來有往的聊,這才有意義,有營養。

03

吵架,損傷孩子的安全感!

國內知名的心理學家曾奇峰形容說,夫妻關係是家庭的定海神針。

因為夫妻關係是孩子安全感的重要來源。

最新調查表明,父母經常吵架的家庭中孩子心理問題檢出率為32%,離婚家庭的為30%,和睦家庭的為19%。

經常有家長諮詢中會說:「我要不是為了孩子,早都和他離婚了。」結果呢?在生活中戰火不斷,彼此傷害,而這會讓孩子變得恐懼、自卑、暴躁、甚至不尊重父母,甚至會影響孩子的婚姻觀。

有些恐婚族甚至表示,「不想重複父母婚姻的悲劇。」

有一位媽媽前來諮詢,自己婚姻狀況一團糟,經常因為孩子的事情爆發衝突,在一次嚴重的衝突過後,父親提出離婚,孩子跪地痛苦哀求爸爸:「求求你們,不要離婚!」而從那一次過後,孩子開始抑鬱,割腕,跳樓,逐漸在喪失幸福感、歸屬感和安全感的孩子,便已放棄了生的意願。

每個孩子都期望父母恩愛,只有愛在夫妻間流動,才會向下傳遞給孩子,他才能獲得安全感、幸福感和歸屬感,這是父母能給到孩子最好的禮物。

04

比較,衝垮孩子的自信心!

但正如作家劉墉說的:「那些生活在被父母比來比去陰影裡的孩子,感受不到父母對自己的尊重,體會不到父母的肯定和欣賞。他們的內心就像一片貧瘠荒涼的土地,缺乏原本屬於一個孩子的生機和活力。」

有調查顯示:83.4%的受訪家長,都曾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做過比較。

小孩子比誰學的東西多;

進了學校比誰的成績好;

工作了比誰的工資高,待遇好。

父母總喜歡拿「別人家孩子」的標準來要求自家的孩子,看到的永遠是別人家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和自家孩子身上的缺點。

如果問你自己的孩子的「敵人」是誰?很可能的回答是「別人家的孩子」吧?

在對比中,孩子會逐漸的喪失自信,變得自卑,因為他永遠無法超越所有人。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而父母正確的做法是,幫助孩子活出自己的意願,這是對孩子最大的認同和鼓勵。

孩子是因為相信了才會變的優秀,而不是優秀了才去相信他。

相信孩子,靜待花開。

05

打罵,損傷孩子自尊心!

很多父母振振有詞的說:

「三天不打,上房揭瓦。」

「不打不成才,我們小的時候誰不是被打大的?」

前幾個月,武漢的一名初中男生,被媽媽扇了兩耳光後跳樓身亡,媽媽不把兒子當人看,孩子也不想屈辱的活著。

李玫瑾老師說:成年人給了他什麼,他就回報給成人什麼。

經常被打罵的孩子,不僅透支了對父母的信任,孩子還會變的暴躁,易怒,甚至有一天會用父母的方式來對他人。

在心理層面上,孩子也會變的脆弱,自卑,疏遠父母,遇事不敢和父母商量,內心越來越孤獨。

弗洛伊德曾說:「未表達的情緒永遠不會消亡。它們只是被活埋,並將在未來以更加醜陋的方式湧現出來。每個沒有在原生家庭好好對待的小孩,都會在自己有選擇權的婚姻愛情上暴露自己的最真實的一面。」

打罵是以暴制暴,恐懼感會讓孩子暫時聽話,但內在很「窩火」。

所以父母一定要學會正確的引導孩子,別讓你錯誤的教育方式,耽誤了孩子的成長。

教育孩子,是每一位父母的必修課。

只有父母的不斷成長,才能匹配孩子的優秀。

一起加油、共勉。

我是@實戰家庭教育,用心理學知識,以及家庭教育實踐,幫你走出教子困境!

關於青春期孩子的問題,請私信我來提問!

相關焦點

  • 2020中國家庭教育行業研究報告
    2、中國家庭教育市場規模家庭教育行業覆蓋人群規模龐大,目前中國學前幼兒及中小學生人數約2億(約佔 15%),家長(父母)數量約 3.4 億(約佔 25%),其中50%家庭平均年教育支出 1萬元以上。數據預測,2020年中國家庭教育市場規模將達到5000億元,預計同比增長19.6%,保持穩中向好發展趨勢。
  • 「房樹人測驗」,家庭教育特殊「月考」從這幅特殊的畫開始
    這是一場特殊的考試,劉磊將根據圖畫內容,分析明明家庭教育的缺失,並就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向其父母提出如何解決的方案。實際上,這場畫畫考試的答卷人是孩子,最後的得分卻是用來評判父母家庭教育的得失。檢察官在查看附條件不起訴未成年人的圖畫。
  • 家庭教育日系列活動② | 致未成年人父母的一封信!
    家庭教育日系列活動② | 致未成年人父母的一封信! 家庭教育,就是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長的過程。倡導父母通過不斷學習新的家庭教育理念與方法,提高家庭教育指導能力,和孩子建立平等和諧、共同生長的良好關係,營造民主和諧、共同發展的家庭文化氛圍,讓孩子在父母的陪伴、指導、互動過程中,不斷建構自我認知與創新自我,實現父母與子女間相互學習與共同成長,促進家庭幸福、兒童健康成長。
  • 家庭教育中,比打罵更可怕的是父母「軟暴力」,家長切勿情感勒索
    家庭教育可以說是所有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環,如果自身的家庭教育沒有做好,那麼即使學習再好都沒有用,所以原生家庭教育的影響對孩子是非常重要的。生活在和睦的家庭和生活在暴力的家庭裡概念是完全不一樣的,但是現在的家庭教育中,有一種"新型暴力"比打罵更可怕,那就是父母"軟暴力"。
  • 電影《狗十三》,戳中了多少中國家庭教育的痛點
    曾經有一位網友在樹洞訴說自己的苦悶:每天早上五點半出門孩子還沒醒,晚上快十二點到家孩子早睡著了,最長一次有一個月沒和自己的的孩子見面,結果後來孩子見到自己竟然上演了叫自己「叔叔」的尷尬場景。生活很無奈,可我們也要明白,自己辛苦忙碌的目的和意義到底在哪。
  • 豆瓣8.6《弱點》:避開家庭教育的3個盲區,發揮孩子最大光芒
    這部電影名叫《弱點》,是根據美國作家麥可劉易斯的作品《弱點:比賽進程》改編而成,取材自2009年美國國家橄欖球聯盟選秀狀元麥可奧赫的非凡的成長經歷,這並不是一部單純的運動員電影,更是一部勵志的家庭教育電影,值得父母們都看看。這部電影的英文名《The Blind Side》,直譯為「盲區」更易於理解。
  • 成功的家庭教育有哪些指標?做到這5點,孩子想不優秀都難!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也是終身和永遠的老師。把孩子的教育全盤託付給學校,是家長的失職和瀆職。 家庭教育的功能是學校所不能代替的。在發達國家,學生的在校時間受到嚴格控制。 尤其是小學生,下午一點半要把孩子接回家,因為學校必須為家庭教育讓出必要的時間。
  • 從《三十而已》中窺探原生態的家庭教育
    我記得應該是王漫妮在離開上海之前說過這麼一段話,大致意思是鍾曉芹在結婚之前可以依靠父母,而結婚之後可以依靠老公,所以她的生活註定是沒有壓力的。正是因為這樣的家庭背景,她可以選擇一份收入也許不高但是一定要穩定的工作,父母對她的期望也是找一個像陳嶼這樣上進且無不良嗜好的「三好」青年把自己嫁了。這就是屬於她的人生安排,父母眼裡最好的人生安排。
  • 給孩子一片成長的天空——「做智慧父母,揚優良家風」家庭教育講座...
    父母是孩子第一位老師,也是影響最深遠的老師。」為廣泛傳播家庭教育知識,進一步提升家長家庭教育水平,12月9日下午3點和晚上7點,由渝水區婦聯、渝水區教體局牽頭,渝水二小關工委、德育處聯合主辦的兩場「做智慧父母,揚優良家風」家庭教育講座在多媒體報告廳正式開講,這也是渝水二小本學期舉行的第五、第六場家庭教育講座。
  • 《光明日報》點讚青島出臺家庭教育指導綱要:為焦慮的父母開出一劑...
    12月8日《光明日報》以《青島出臺家庭教育指導綱要,將「五育」並舉落在實處——為焦慮的父母開出一劑「良方」》為題點讚贊青島出臺家庭教育指導綱要。柴清林介紹說,《綱要》各年齡段指導要點均按照「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邏輯展開,尤其是針對目前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長於智、疏於德、弱於體美、缺於勞的現狀,對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四個學段家庭教育中的德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指導內容分別予以明確。
  • 點評5張秋景攝影作品,有3個技巧和6個拍攝大忌,新手不可不知
    點評5張秋景攝影作品,有3個技巧和6個拍攝大忌,新手不可不知一張照片,未必全是去缺點。有的照片中使用的技巧,或者優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有的照片中的缺點,是值得我們注意避免的。這篇文章,分別介紹。點評一:這張圖中的場景,是我們在公園樹林隨處可見的,往往遇到這樣的場景,我們就會放棄拍攝,為什麼呢,看著挺好看,拍出來就是另外的樣子。
  • 這組家庭教育英文漫畫一定會戳中你的痛點
    ▲ 微信關注「唯美英語」,每晚10點發現英語之美~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關鍵環節。
  • 興智家庭教育創始人艾江生接受網易教育專訪:我們將在家庭教育這條...
    我們傳統家庭教育導向是「孩子乖巧聽話就夠了」、「成績好才是真本事」... ...孩子的心理需求有沒有得到滿足,常常是父母忽視的。孩子出現了「厭學、叛逆、打遊戲... ...」問題,父母才開始著急起來,到處尋求幫助,卻從不從自己的家庭教育方式上尋找問題,仿佛都是孩子的錯。
  • 為了孩子,父母離婚最好避開以下時間,不然造成的傷害難補救
    但是,我想提醒一下各位父母,不是孩子長大了,父母離婚對他的傷害就不存在了。如果父母是在以下時間離婚,對孩子的傷害依然存在。所以,為了孩子,父母離婚最好避開以下時間,不然造成的傷害難補救。等到孩子6歲以後,能夠從多維度認識事物,一般父母離婚他才能把自己獨立出來,他就不會對父母離婚耿耿於懷。 如果父母為了孩子,已經打算推遲離婚,可以避開孩子6歲前這個階段。當然,若是父母已經無法忍受婚姻,鐵了心要離婚,就離婚吧。雖然,父母在孩子0-6歲離婚,會給孩子造成傷害,但是好歹還能補救。
  • 光明日報:電視節目能對家庭教育做點什麼
    原標題:電視節目能對家庭教育做點什麼 近兩年,黨中央、國務院先後印發了《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提出了加快信息化時代教育變革的要求,鼓勵將現代技術融入人才培養過程,採用多樣傳播形式加大對科學教育理念的宣傳解讀力度,有效引導了廣大家長的教育觀和成才觀
  • 小豬佩奇社會人:戳中「中國式家庭教育」的7大痛點!
    來看看社會人小豬佩奇一家的家庭生活,可謂戳中了中國式家長的七大痛點!最好的教育是有一個情緒平和的媽媽佩奇的媽媽絕對值得大多數媽媽學習。她從來不生氣,永遠和顏悅色,不慌不忙,就算不高興也只是一小會兒,甚至從來不大聲講話。
  • 《誤殺》父母對子女的愛沒有錯,家庭教育缺失,誠信是本片的關鍵
    兩對父母都很愛自己的孩子,都視自己的孩子為寶。平心而論,誰家的孩子誰心疼,父母愛自己的子女是沒有錯的。這跟父母的身份地位都沒有關係。我認為李維傑的家庭教育也是有問題的。他的女兒平平除了有青春期的叛逆,還有愛慕虛榮,瞧不起自己父母的情緒。身在平民之家,但是卻有一個顆不安份的心,價值觀歪曲,內心想攀富家子弟……這些都是很危險的,即使沒有遇到警察局長的兒子,以她的心態,她以後也會遇到其他危險。平平的這種嫌貧愛富的心態也是她家庭教育的缺失。她的父母對她也有溺愛。
  • 家庭教育寶典(徵集意見初稿)
    一、家庭教育總體原則現實生活中,很多家庭教育的不完美或者瑕疵往往源於家長缺乏對教育孩子的全面思考、教育方法或具體教育技巧。本人著眼於家庭教育中的一些難點,重新思考教育孩子的出發點,找出家庭教育中的關鍵要素並進行定義,希望能為各位家長提供參考。
  • 有一種「遺傳」叫王雷兒子,完美避開父母優點,網友:還沒長開
    ,然而也不是所有的高顏值可以生出好看的寶寶,這點是可以確定的。兒子的出生讓這個家庭感到更加的幸福,小兩口更是欣喜若狂無法掩飾內心的激動,很快兒子就長大了,和王雷的合照中可以看到胖胖的兒子可愛極了,尤其是兩個小臉蛋一看就是營養過剩,可能孩子吸收功能過於好,孩子胖了眼睛卻顯得小了很多,有種遺傳叫王雷的兒子,網友開玩笑說道兒子完美避開父母優點。
  • 孫莉深夜炫夫又撒狗糧,成為父母后必讀的家庭教育指南
    知名家庭教育專家殷永勝老師說,和諧的夫妻關係是父母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父母平時灑灑狗糧,秀秀恩愛,多讓孩子感受到家庭的幸福與溫馨,對孩子的學習與成長有著潛移默化的滋養。無論男人或女人,如果在親密關係中感受到幸福和滿足,那麼這份美好的感受就可以無限地且每時每刻地影響著孩子。一個孩子出生後,看似是與父母分離的,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但其實他與父母有著永遠都不可分割的關係。所以,夫妻關係是影響孩子成長的重要部分。在一個有良好夫妻關係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更加健康和自信,學業也比其他孩子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