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網7月22日訊(記者姚傳龍 通訊員田第潘)7月13日,武昌區檢察院內,16歲的明明在一張辦公桌前坐下。桌上整齊地放著鉛筆、橡皮、彩筆和白紙。明明盯著白紙,陷入沉思。
辦公桌前,武漢市周冶陶公益服務中心特聘高級心理諮詢師魏卓告訴明明,今天的考試題目是繪製一張圖畫,畫面中有房、樹、人三個元素即可。
一牆之隔的另一間辦公室內,明明的父母和檢察官劉磊靜靜地坐著,等著明明考試結束。
這是一場特殊的考試,劉磊將根據圖畫內容,分析明明家庭教育的缺失,並就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向其父母提出如何解決的方案。實際上,這場畫畫考試的答卷人是孩子,最後的得分卻是用來評判父母家庭教育的得失。
檢察官在查看附條件不起訴未成年人的圖畫。通訊員田第潘供圖
明明把房子畫到了角落裡
明明是第一次參加這樣的考試。2019年,明明故意傷害他人,由於行為後果輕微,認罪態度良好且取得受害人諒解,今年5月底,武昌區人民檢察院決定給予其附條件不起訴,考察期為7個月。
每個月,明明和父母都會到檢察院,一方面接受普法教育,另一方面進行測試,測試目的是為了發現明明家庭教育的缺陷,提醒改正。
明明思索了3分鐘,拿起鉛筆,他畫得很慢。
人的輪廓漸漸清晰,畫中「人」梳著分頭,眼睛有神,雙臂張開,左手手持寶劍,顯得十分威嚴。
看著自己畫的人,明明暗自點點頭,顯得很滿意。15分鐘過去,紙上超過一半的部分被這個「人」佔據。明明停了下來,開始想怎麼畫房和樹。
「房樹人測驗」是一項心理學投射實驗,受測者在一張紙上畫出房、樹及人,三者有互動作用,例如從屋及人的位置與距離都可看出受測者與家庭的關係,房屋大小與窗戶樣式將體現受測人的安全感,因為在人們內心房子往往代表著家和安全。
這次,明明畫畫的速度明顯加快。在左上角,明明畫了一間房子,房子很小,有一扇緊閉的大門。接下來,他放下鉛筆,拿出棕色彩筆,在畫中房屋的右邊寥寥幾筆勾勒出樹幹,樹幹下的樹根並不明顯,隨後用綠色彩筆,畫出一系列無規則的曲線,這是樹木的葉子。
以畫為證,檢察官提出家庭事務親子商量辦
看完圖畫,魏卓和明明聊了起來。
「在你小時候,感覺爸媽對你不夠關心對不對?」「是不是覺得安全感需要依靠自己的力量給予?」明明點點頭,目光避開和魏卓的對視。
「那你希望爸爸媽媽怎麼樣和你相處?」明明忽然抬頭,盯著魏卓說:「我希望他們不是一味對我提要求,而是和我多溝通,平等交流。」
對附條件不起訴的未成年人監護人「月考」是武昌區人民檢察院從今年5月開始的嘗試,區檢察院聯合武昌區團委,引入公益機構,公益機構派出心理諮詢師和取得律師資格證的司法社工。他們參與涉案未成年人的家庭環境調查和依據心理學知識對家庭教育評判進行評判。
魏卓拿著畫,一一指給明明的父母看。房子小、房門緊閉表明來自家庭的安全感缺失,手持寶劍則是有一定的攻擊傾向,樹木根系不發達是孩子和家人溝通聯繫不足,這些內容,在和明明的交流中,一一印證。
經了解,由於早年忙於工作,明明的父母對孩子疏於管理,教育多採取簡單的訓斥,親子關係淡漠,明明也不愛呆在家裡,且容易衝動。考察期的第一個月,父母加強了對明明作息時間的管理,要求晚上不晚於9時回家,在家時間多了,但溝通依然缺乏。
劉磊也提出了改進辦法,家庭事務邀請明明參與討論,鼓勵孩子發表自己的意見,在潛移默化中拉近親子關係,同時讓孩子多用理性溝通解決問題,而非依靠力量。
明明的媽媽把劉磊的話認真記在一本嶄新的筆記本上。談話結束了,當明明站起身,媽媽給了明明一個擁抱。
特殊考試每月舉行
《未成年人保護法》歷時7年即將修訂,修訂草案中明確了強制啟動家庭教育指導的內容,即檢察院可以與未成年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就案件、家庭等情況溝通,發現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存在疏於照顧或其他不利於未成年人身心健康行為,應當責令家長接受家庭教育指導。
「過往案件中,未成年人涉案中家庭教育普遍存在缺失。」武昌區人民檢察院相關負責人介紹,為了加強家庭教育,引入社會化力量,對家庭教育缺失的家長及時指出問題,也就有了對家長的「月考」。
這次是畫「房樹人」,魏卓和劉磊商量後,下個月將用心理沙盤的方式對明明的家庭教育情況和心理健康再次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