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座上的拿破崙一世》:這幅畫為什麼引起眾怒?

2021-02-23 數圖藝術在線

在所有關於拿破崙的肖像畫中,最為人所知的可能是雅克·路易·達維特[Jacques-LouisDavid](1748-1825)創作的《拿破崙翻越聖伯納爾山》。

而作為帝王形象更為人熟悉的,則可能是達維特的學生讓·奧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爾[Jean-Auguste-Dominique Ingres](1780-1867)的《王座上的拿破崙一世》。

讓·奧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爾

讓·奧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爾(Jean Auguste Dominique Ingres,1780年8月29日-1867年1月14日)是法國新古典主義畫派的最後一位領導人,他和浪漫主義畫派的傑出代表歐仁·德拉克羅瓦之間的著名爭論震動了整個法國畫壇。

安格爾的畫風線條工整,輪廓確切,色彩明晰,構圖嚴謹,對後來許多畫家如德加、雷諾瓦、甚至畢卡索都有影響。

他的主要作品有《土耳其浴女》、《泉》、《路易十三世的宣誓》、《奧德利斯克與奴隸》以及一系列肖像畫和大量的素描,還有類似中國畫白描的只用線描鉤輪廓的作品。

標題:《王座上的拿破崙一世》Napoleonon his Imperial throne

作者:讓·奧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爾(Jean Auguste Dominique Ingres)

畫派:新古典主義

創作時間:1806年

材質與技法:油布、油彩

油彩規格:162×259cm

現藏地:法國巴黎,武器博物館 MuseedeL』Armee,Paris

1806年,時年26歲的安格爾接到立法院的委託繪製這幅皇帝御像。

這並不是他第一次為拿破崙繪製肖像,兩年前的1804年他就以細膩精緻的筆觸完成了《拿破崙,第一執政官》像。然而那時他也許並沒有料到,就在這一年的12月,他筆下的這位大人物在巴黎聖母院自己為自己加冕稱帝,於是便有了兩年後的這項任務。

這一次,安格爾仍然延續了輪廓清晰、造型精準的新古典主義技法,以正面坐姿呈現出了拿破崙作為一位君主的形象。

在畫像中,拿破崙端坐在王座之上,身著紅袍,手持權杖,頭戴金冠,毫無表情地注視著前方。安格爾極其善於把握不同材質的視覺效果,無論是白色的貂絨披肩,還是紅色天鵝絨的長袍,還有遍及全身的黃金裝飾,都傳達出了極為真實的觸感。此外,為了創作這幅作品,安格爾專門參考了當時著名的中世紀學者的著作,並向古物學家學習相關知識。

根據這些專家的見解,君王正面像往往與象徵皇權的權杖同時出現。於是,他又去專門練習如何畫權杖。如果畫家的目的是創造出一個威嚴、令人敬畏的形象,那麼他無疑是成功的。

然而讓畫家意外的是,當時的公眾對這幅畫大多持反感態度。人們為了這件作品竟用法語mal-Ingres(令人反胃)這個包含了安格爾姓氏的詞來揶揄他,稱他的作品令皇帝本人都會感到噁心。或許更令安格爾意外的是,就連官方也對這幅畫不抱好感。

一位負責王宮室內裝飾的官員在一份報告中用「野蠻」和「哥德式」來形容這件作品。甚至就連他的老師達維特也表示無法理解這幅作品。對於一個事業發展正處於關鍵時期的青年畫家來說,這實在是個沉重的打擊。他自己也一定無數次地思考!

拿破崙,1769年出生於科西加島,24歲當上了將軍,在徵戰歲月裡相繼佔領北義大利,戰勝奧地利,遠徵埃及、敘利亞。30歲時發動政變,再次出兵義大利並取得對比利時的統治,1802年起為終身皇帝。

1804年稱帝建立法國大資產階級君主政體,爾後佔領柏林,出兵俄國,封鎖美國,終告失敗而被流放到厄爾巴小島。1815年再度出山,可悲的是在滑鐵盧一敗塗地,又被流放到遙遠的聖海侖娜島,並死於該島。

安格爾在等待去羅馬留學的這段時間,曾接受過今屬比利時的列日城的一幅訂件,為那裡畫一幅《第一執政波拿巴肖像》。

此時正值1803年,即路易十六被處死之後,拿破崙又發動旨在推翻督政府的霧月十八日政變的重要時期,這位第一執政官要實行全國的軍事獨裁統治,人民無不切齒痛恨。安格爾卻應允去完成這樣一幅肖畫。

1806年,他又畫了這幅《王座上的拿破崙一世》,這後一件作品已是赤裸裸地為慶賀這個軍事獨裁者稱帝而創作的歌頌性作品。安格爾不問政治,卻在這兩幅畫上宣告了自己的立場。

當作品於同年在巴黎沙龍展出時,受到了輿論界的冷嘲熱諷。在羅馬的安格爾獲知這幅畫的反應後,心情非常沉重,曾憤慨地表示:人們總以為,沙龍是鼓勵繪畫的地方,其實不,它給繪畫提供的是一條可悲的道路。

安格爾的這幅畫作有極強的目的性:它出自一個雄心勃勃的年輕畫家之手,渴望攀上藝術巔峰,可是又不想走傳統的老路,為了吸引公眾的注意力,他鋌而走險,創作了背離傳統的作品,引起了藝術界的轟動。

羅馬獎的獲得者、大衛的得意弟子安格爾背棄了主流的審美標準,創作了風格怪誕的作品。

1806年9月,《王座上的拿破崙一世》在巴黎沙龍畫展首次公開亮相,輿論界冷嘲熱諷,批評家們憤怒地將其歸為「哥德式作品」。「哥德式」在當時是一個貶義詞,用來形容一切粗俗淺陋的事物。

1813年,他與瑪德萊娜·夏佩爾小姐結婚,總算使他得到一些慰藉。他說道:夏佩爾是自我犧牲精神的典範,她成為我生活中的安慰。這時,他除了畫神話題材之外,還畫了幾幅裸體題材的大畫,準備送往巴黎再度露面。

《王座上的拿破崙一世》是安格爾為拿破崙畫的第二幅肖像,畫中描繪登上皇帝寶座的拿破崙一世的形象。

像所有皇帝肖像畫中一樣,描繪的是皇帝頭戴王冠、手執權杖(權力的棍子)坐在王座上的形象。穩坐不動面向正前方的姿勢是羅馬皇帝們在加冕儀式上採用的傳統姿勢。

安格爾以讚頌的藝術語言,將這位比自己大一歲的皇帝描繪得像神靈一般,不可一世。為展現皇帝對權力的強烈渴望,畫家採用了一些視覺符號。

皇帝的態度、他所擁有的特殊物品以及周圍環境等暗示了他是誰、社會地位如何、他的優勢和權力是什麼。筆觸精微細膩,畫面配飾繁縟華貴,集中表現了君主政體的皇帝權威。

初到羅馬,聽到謾罵聲,安格爾一直處於苦悶之中,他如此稱呼那些質疑他作品的人,「無奈淺薄無知之人」,「忌妒賢能的誇誇其談者」。在與好友的通信中,安格爾寫道:「總有一天我——一個新的大力神——會將我的敵人、詆毀者全部抓獲。」

安格爾渴望畫出傑作,獲得大家的肯定,而後榮歸故裡。

安格爾有一種濃濃的懷舊情緒,他迷戀神話般的過去,然而比這種情緒更強大的是他想獲取成功的雄心。

安格爾在學院派這條路上大獲成功,他憑藉自身的努力在學院等級體系中攀爬:1801年,他榮獲羅馬大獎;1825年,他晉升為法蘭西藝術院院士;十年之後,他有擔任羅馬法蘭西學院院長。或許沒有哪位藝術家能像安格爾一樣擁有如此尊貴的學院資歷和榮耀。

而擁有如此榮耀的安格爾在談論自己時,寫道:我只想為藝術而永遠活下去。

他做到了。

 

相關焦點

  • 周末專欄︱拿破崙的加冕典禮是什麼樣子的?
    我們來看圖二《跨越阿爾卑斯山聖伯納隘口的拿破崙》。圖二  《跨越阿爾卑斯山聖伯納隘口的拿破崙》 大衛畫裡的拿破崙正騎著馬翻山去打仗。就見這匹高頭大馬不是老實地站著或者狂奔,而是儘可能高地抬起前蹄,正要從山口一躍而過。這個飛躍的動作讓騎馬的人看起來是那麼高大。但其實拿破崙身材矮小,而且也沒那麼英俊。再看畫裡拿破崙的神態,多麼鎮定!似乎一抬手就能解決一切。
  • 拿破崙到底長什麼樣?百年之謎被揭開,有些出人意料
    最近,他又在Art Breeder上下載了幾幅拿破崙的肖像,套取了從畫家雅克-路易·大衛1812年畫上的衣服,從而揭開百年之謎。雅克·路易·大衛是法國著名畫家,新古典主義畫派的奠基人。拿破崙掌握政權後,大衛做了拿破崙一世的首席宮廷畫家。創作了歌頌拿破崙的《加冕式》、《授旗式》、《拿破崙越過聖貝爾納山》、《拿破崙在辦公室中的像》等作品。
  • 從奧地利國旗圖案由來,到查理五世榮光,32幅繪畫中看奧地利歷史
    ▲圖7名人堂中廳天頂畫名人堂簡介二樓連接兩側展廳的叫名人堂(Hall of Fame),它由三個廳組成。三個廳一共有 45 幅大小不一,由卡爾·布拉斯所做的天頂畫,描繪了從巴本堡王朝到弗朗茨約瑟夫一世統治期間奧地利軍事和戰爭歷史的輝煌景象。
  • 被盜的畫作23年後再次出現在原畫館中,這幅畫到底有什麼故事背景
    如今,被盜的畫作23年後再次出現在原畫館中,這幅畫到底有什麼故事背景?在1917年2月22日之前,這幅由奧地利著名畫家「克裡姆特」所畫的「女士肖像」就一直被掛在義大利皮亞琴察的裡希奧迪現代美術館裡(1917年2月22日這幅畫無緣無故消失了)。目前還不知道是誰拿走了這幅藝術品,但現在看來,這幅畫可能從未離開過畫廊的場地。
  • 故宮CHAUMET珍寶展 從拿破崙加冕用140克拉鑽石說起
    1804年12月2日,拿破崙在巴黎聖母院舉行皇帝加冕大典。在短暫的輝煌時期,歐洲除英國外其餘各國均向拿破崙臣服或結盟,形成了龐大的拿破崙帝國體系。這幅官方畫像《身著加冕禮服的拿破崙一世畫像》延續了法國繪製國王盛裝像的古老傳統。拿破崙身著加冕長袍,所有皇權象徵物一覽無餘,包括寶座、仿羅馬帝王桂冠、榮譽軍團勳章項鍊、「正義之手」手柄、皇帝權杖和鑲嵌王冠鑽石的佩劍。
  • 瞻仰 拿破崙
    推開厚重莊嚴的門,是教堂內教民祈禱的殿堂,兩排暗紅色的木質座椅從門口延伸到祭壇前,座椅上只有3-5個閉目默禱的人,闊大的殿堂極為安靜。我與妻輕輕地快步走到祭壇前,祭壇的兩邊是聖經故事的簡潔雕塑,正中是闊大的一面玻璃牆。玻璃牆後面的大廳內,可以看到與聖彼得大教堂祭壇上相似的青銅華蓋的那種神聖的青銅立柱,拿破崙一世的地宮就應該在這玻璃牆後面的大廳內,必須走進去。
  • 死亡與權力 :拿破崙冠冕上的珠寶,一段宮廷秘史
    那些被明確認定為屬於某位傳奇歷史名人的豪奢珠寶前,總是人頭攢動:締造法蘭西帝國的拿破崙一世家族的琺瑯鐘錶音樂盒;法國波旁王室的末裔,仍對國王寶座戀戀不捨的路易十九的金羊毛勳章;鑲有沙皇亞歷山大一世微型肖像的巨大鑽石,以及這場展覽中最重量級的展品,曾經屬於拿破崙加冕桂冠上的一片黃金月桂葉......
  • 拿破崙送外賣、上帝給亞當噴消毒水……他們對世界名畫下手了
    後者是達·文西在米蘭時期的贊助人,創作這幅畫的時候,塞西莉亞只有十五六歲。這幅畫作中明暗的處理堪稱一絕,達·文西使用明暗法,把光亮和陰影進行完美的搭配,製造出間接明亮的感覺,光線和陰影烘託出畫中主人公優雅的氣質和柔美的面龐。《拿破崙翻越阿爾卑斯山》:外賣小哥是萬能的
  • 川普辦公室掛上了這幅畫!瘋傳火了!
    為了博取川普的好感,他將這幅畫送給了川普作為禮物,側面看出這位畫家還真會拍馬屁,但他也進行了解釋「我會給所有人畫,並且儘可能畫得好看一些。」1、首先對所有人都會這麼畫——這明顯就是掩飾的措辭,看得出來託馬斯是花了一番心思的,送到白宮,川普這樣的總統肯定會喜歡2、畫得好看——是啊,不但把川普畫在了C位,還把川普畫得更帥更瘦了。
  • 拿破崙的三副面孔——普希金筆下的拿破崙形象
    普希金對拿破崙亦情有獨鍾,在他的筆下,拿破崙和諸多本土帝王,如奧列格、伊凡四世、鮑裡斯·戈都諾夫、彼得大帝、葉卡捷琳娜二世、保羅一世、亞歷山大一世、尼古拉一世等一起,構築成一道獨特的「帝王形象」景觀,傳遞著詩人對歷史的考量,對現實的思慮,乃至對生命的體悟。從整體上看,普希金對拿破崙形象的塑造呈現出三個階段性的差異,因此,在他的筆下,拿破崙也就先後擁有了三副不同的面孔。
  • 為什麼有人說,達文西可能是外星人?看看這幾幅畫裡的秘密!
    為什麼有人說,達文西可能是外星人?看看這幾幅畫裡的秘密!《蒙娜麗莎》達文西這幅畫在藝術界有著非常高的地位,被巴黎的羅浮宮稱為三件鎮館之寶之一。因為這幅畫不管從哪一個角度看蒙娜麗莎都是正在微笑的,也讓它的創作人達文西聞名於世,成為了整個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代表人之一。通常被我們稱為天才的都是一些科學家,比如像愛因斯坦和特斯拉。
  • 世界上最詭異的九幅畫,第一張就讓人受不了
    雖然覺得是無稽之談,為了謹慎起見,夫婦還是裝了攝像機來監視這幅畫。可怕的是,攝像機記錄的畫面果然有異樣,畫中人物的表情會隨著光線的變化而發生扭曲。夫婦將這幅畫的詭異信息發布在eBay上,希望能有人能買下它,使自己遠離這幅帶來不幸的作品。
  • 法式千層酥為什麼又叫拿破崙?
    但是這個很難發音的詞,看著跟「拿破崙」半毛錢關係都沒有啊,千層酥怎麼就被叫成了「拿破崙」? 有一個解釋是,這款點心最早來自義大利的那不勒斯,大家在介紹千層酥的時候,經常說到這款點心是用那不勒斯那邊的方子製作的,恰巧法語「那不勒斯的」( napolitain )與「拿破崙
  • 莫奈究竟畫了多少幅睡蓮?好像全世界到處都有這幅畫?怎麼回事?
    莫奈究竟畫了多少幅睡蓮?相信稍微對印象派有所了解的人,內心都會有這個疑問,怎麼好像全世界到處都有這幅畫?怎麼幾乎每一個有名氣的美術館、博物館都有這幅畫?莫奈到底畫了多少?事實上,真實的數據確實很驚人,莫奈所畫的《睡蓮》共有181幅。晚年的時候,莫奈甚至開鑿了一個小池塘,裡面長滿了睡蓮,而他每天的事情,就是對著這個蓮花池寫生。他曾經說:「除了畫畫和種花,我這個人真是一無是處。」莫奈特別喜歡種花,喜歡打理花園,並且堅持了一生。
  • 達文西在《蒙娜麗莎》畫中藏了什麼秘密,為什麼是羅浮宮鎮館之寶
    事實上,他也確實是一個藏有秘密的人,他將聖殿騎士團的秘密,通過鏡像和雙關暗語,藏在了一幅畫中,這幅畫是他身前一直帶在身邊的三幅畫之一,如今羅浮宮的鎮館之寶——《蒙娜麗莎》。從《最後的晚餐》就知道,達·文西去過教會的檔案館,只有對基督教了如指掌,才會畫出這樣的作品,關鍵是教會沒有對達·文西的創作表示反對,這說明達·文西畫的內容屬實,只是一般人看不懂。在教會的檔案館中,達·文西或許發現了聖殿騎士團的秘密。於是,他把秘密藏在了畫裡。哪幅畫呢?這幅畫就是《蒙娜麗莎》,如何解讀這幅畫呢?
  • 觀天下|拿破崙手中的「正義之手」
    古今中外,王冠作為一種具有特殊價值的珠寶,始終是勝利、權力與高貴的象徵,能彰顯其佩戴者在肉身、精神和道德上的卓越。拿破崙曾為其加冕典禮而命人製作了一頂皇冠——「查理曼皇冠」,這頂皇冠將羅馬帝國和查理曼帝國的皇冠傳統相結合,使人們一看到它就會將拿破崙與查理大帝聯想到一起:
  • 【情迷畫色】大雪紛飛,冰雪的藝術
    同一年在弗蘭德畫家在布魯塞爾的畫室開始一場繪畫大革命,老彼得·勃魯蓋爾畫就了西方藝術史第一幅冰雪的畫作,就是這幅《雪中狩獵》,這不僅僅是第一幅冰雪的畫作,也是西方藝術史第一幅風景畫。 這幅畫作在歐洲藝術史引起了恍若地震般的震動,彼時畫家都認為天空應該是藍色,一切都該是溫暖和煦的才是美麗的畫作,而老勃魯蓋爾卻用白色體現出完美的寒冷冬季。
  • 「戰神」拿破崙的接班人:拿破崙的兩個兒子和侄子先後接班,侄子還...
    」推翻,他被流放到聖赫倫那海島上,在那裡,拿破崙度過了最後的六年時光,公元1821年,一代戰神拿破崙死去,也有一說人是被砒霜毒死的,因為在他的頭髮裡檢測出了嚴重超標的砷,說明他是被毒死的,
  • 【情迷畫色】06 凜冬已至,冰雪的藝術
    同一年在弗蘭德畫家在布魯塞爾的畫室開始一場繪畫大革命,老彼得·勃魯蓋爾畫就了西方藝術史第一幅冰雪的畫作,就是這幅《雪中狩獵》,這不僅僅是第一幅冰雪的畫作,也是西方藝術史第一幅風景畫。 這幅畫作在歐洲藝術史引起了恍若地震般的震動,彼時畫家都認為天空應該是藍色,一切都該是溫暖和煦的才是美麗的畫作,而老勃魯蓋爾卻用白色體現出完美的寒冷冬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