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家庭教育有哪些指標?做到這5點,孩子想不優秀都難!

2020-12-18 騰訊網

我們對於兒童的認知,遠沒有達到對外部世界、物質世界那樣的程度。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也是終身和永遠的老師。把孩子的教育全盤託付給學校,是家長的失職和瀆職。

家庭教育的功能是學校所不能代替的。在發達國家,學生的在校時間受到嚴格控制。

尤其是小學生,下午一點半要把孩子接回家,因為學校必須為家庭教育讓出必要的時間。

家庭教育的重點

家長對於兒童教育的概念,第一是要寬容、善待。

保護他們正常的生活,保護他們的身心健康,這是一種最重要的教育。

也就是說,把兒童當作兒童來對待,兒童不是馬戲團的小狗,必須學十八般武藝,走鋼絲,鑽火圈。

第二是等待。

韓國有一本書叫《好媽媽慢慢來》。現在家長太著急,容不得孩子自然成長,找各種速成的門道,拼命施化肥,能接什麼好果子嗎?

早期教育不是提前教育,3歲不會的事5歲做得很好,5歲不會背的東西6歲不成問題,三年級不會做的題四年級做起來輕輕鬆鬆,著什麼急呢?

各種速成的東西滿足的到底是什麼呢,其實是家長的虛榮心!

第三是解放。

陶行知提出解放兒童的頭腦,解放兒童的眼睛,解放兒童的耳朵,解放兒童的嘴,解放兒童的時間,解放兒童的空間。

不能越俎代庖、包辦代替,不能過多地限制管控,也不宜過早定向。花盆裡是長不出參天大樹的。

現在的做法是,層層施壓,拔苗助長,大量施「化肥、農藥」,把孩子的時間、空間全部佔據了,那就把人教傻了,不可能培養出真正的人才。

第四是發現。

在家庭教育中,家長最重要的功能是幫助孩子發現他的自我,發現他的個性。

更為具體的呢,第一,身心健康比上名校更重要。

對於孩童來說,身心健康無疑是最重要的。「健康第一」並不是一句空話,體現在培養孩子的體育興趣、體育能力和體育習慣,熱愛戶外活動。

只要具備條件,應當讓小學生學會騎自行車、遊泳,兩者是孩子能夠終生享用的生存技能,意義非同尋常。

喜愛戶外活動、身體健康的孩子,往往心理也比較健康,這同樣意義非凡。

我們知道有這樣一類孩子,他們身體健康,性格開朗,人緣好,活動和動手能力強,「除了學習不好,什麼都好」。

他們這種開朗、樂觀的性格是戰勝應試教育挫折、自我療傷的「秘密武器」,並將帶給他們一生的好運,這就是所謂的「性格決定命運」。

人格養成

家長要關注孩子的情商,而不是片面強調智商,使他成為一個大氣、包容、有愛心的人。

所謂的「3歲看小,7歲看老」,看的並不是會背幾首唐詩,而是遵守遊戲規則。

有感恩之心,樂於助人,有寬容心,為人正直,學會尊重,樂於分享,善以待人,等等。

是開朗、大氣、親和力、合作性、講規矩,這些決定了一個孩子未來的發展,決定了他能不能成「大器」。一個小心眼、不合群、病懨懨的孩子,肯定是走不遠的。

人格養成還包括生活能力的培養,其價值是培養一個人自強自立的能力,這是中國家庭非常缺乏的。

美國孩子很早就開始做家務了:

2—3歲,自己扔垃圾,整理玩具;3—4歲,刷牙、澆花,餵寵物;4—5歲,鋪床,擺餐具;5—6歲擦桌子,收拾房間;6—7歲洗碗盤,獨立打掃房間;

7—12歲:做簡單的飯,清理洗手間,使用洗衣機;13歲以上:換燈泡,擦玻璃,清理冰箱,做飯,修草地,等等。

有一個日本小學生吃早飯的視頻,食品的分配、餐後的餐具收拾、地面清潔都是小學生自己做的。

與書為友

關注孩子的「精神成長」。

對兒童而言,身體健康、人格健全、個性和興趣、好奇心、想像力、熱愛閱讀,等等,是全世界通行的、能使孩子終身受益的早期教育,比那些考試排名、競賽證書重要得多。

過去有一句電子琴的廣告語「學琴的孩子不會學壞」,閱讀同樣如此。

我們看到太多被考試壓倒的孩子,他們經常抱怨負擔太重,沒有閒暇時間做自己喜愛的事;

但是如果你真的給他三天時間讓他自主安排,就會發現他其實沒有自己想看的書、想做的事,不知道做什麼,精神上一片空白,如同崔健所唱的「我的病就是沒有感覺」。

所謂「閱讀奠基人生」,就是關注孩子的「精神成長」,培養他們閱讀的興趣。

孩子在幼年與書結緣是一件大事。當一個孩子喜歡閱讀、與書為友時,教育已經成功了一半,因為好的兒童讀物是孩子的「精神母乳」,會奠定孩子的「精神底色」,影響孩子的終生成長。

通過閱讀和探究,孩子會逐漸形成自己特定的趣味和愛好。

例如,喜歡科幻、喜歡歷史、喜歡張愛玲或龍應臺,通過熱愛,形成一種生活方式,逐漸具備主動汲取自己所需的精神營養的能力。

而且,閱讀可以抵禦電子遊戲、過多看電視等對兒童有害的娛樂。

促進兒童的個性發展

作為家長,你知道自己身上肩負的重要使命嗎?很可惜,現在很多家長只知道分數和名次。

其實今後的競爭,將越來越不是「爭第一」,而是「找唯一」——找到不同於別人的、真正屬於你的獨特的優勢。

因為教育的真諦,就是讓孩子做最好的自己,沒有個性就沒有真正的成長。

家長不要光盯著考分,而要觀察和發現孩子獨特的稟賦、潛質、愛好,點燃兒童內心的火焰,找到兒童成長的方向,這也許需要很長時間。

因此,有這麼一句話:「讓每一個孩子的天賦展現,是家長的終極使命!」

巴菲特說,父母唯一應該為孩子做的事情就是找到孩子的熱情所在,鼓勵他全力以赴地去追求,並發揮得淋漓盡致。

找到熱情是一個辛苦而又玄妙的過程,需要很大的自由空間,父母如果施加壓力,只會適得其反,父母只要告訴孩子做選擇時不要考慮地位、回報或收入,要問心中的真誠和共鳴。

旅美學者薛湧的教子經驗是這樣的。他說,早教有兩個基本面向:

一是「點燃孩子內心的火焰」,即培養孩子的信心、對世界的好奇心,刺激他對學習的興趣,這就是「以孩子為中心」的啟發式教育。

二是「給內心的火焰加柴」。孩子畢竟是孩子,面對困難、挫折時容易灰心,甚至放棄,而人類所有偉大的成就,都是以一系列挫折和堅韌不拔的意志為基本條件的。只有不斷地加柴,火焰才能持續地燃燒,一塊粗糙的礦石才能百鍊成金。

孩子的精神發展、人格成長,包括如何幫助他形成自己的興趣、愛好,這是令家長苦惱的事。

究竟該不該讓孩子上特長班學琴、學畫、學吉他、學跳舞?如果不學,是否會「輸在起跑線上」?

這裡並沒有普遍適用的方法,關鍵是要從孩子的興趣和條件出發,順其自然,因材施教,而非強加於人。逼一個愛畫的孩子去學琴,不可能有好的結果。

但是孩子無常性,愛好會變化,該不該逼孩子堅持下去?這需要對每一個孩子的情況做具體分析,不宜籠統地下結論。

在最理想的情況下,一個家長能為孩子所做的,是提供儘可能寬鬆的成長環境,在這一過程中鑑別和認識孩子真正的愛好和習性,加以引導和培養。

俞平伯有一個教子理念,叫作大水養魚,就是給孩子一個寬鬆、自由的環境,池子越大,水越多,才可能長成大魚。

另一個問題是,什麼是符合兒童特點的學習。

關於兒童究竟幾歲學英語才合適,北京外國語大學的陳琳教授說得好:

幾歲都可以,關鍵是要符合兒童的特點,如在遊戲中以兒歌、口語為主的學習。

兒童早期教育最重要的不是知識和技能,而是小心翼翼地保護和滋養他們的想像力和好奇心。

可惜的是,我們很多的早期教育恰恰是急功近利地以培養「小大人」為目標,以磨滅、摧毀孩子的童心和創造力為能事的。

孩子的人格發展和健康成長還有許多途徑,在閱讀和藝術教育之外,還需要靠與同齡兒童的遊戲和交往,靠走進和熱愛大自然,等等。

家庭教育的成功指標

1. 孩子在幼年與書籍為友,與書結伴,從而奠定孩子的精神底色,促進孩子的精神成長。

2. 合作性。預測一個孩子未來的發展,能走多遠,能不能成大器,不是看乖不乖、聽不聽話、學習好不好,而是看他的情商、悟性、綜合素質。

3. 在高中前後能夠形成比較明確的興趣、愛好和特長,找到和形成「自我」,今後能夠去自主地強化和發展。

已有40000+老師/家長/園長關注加入我們

相關焦點

  • 鍾南山院士談家庭教育:做到這兩條,你的孩子也可以很優秀
    家庭教育難嗎?說難其實也不難。做到這兩點,孩子自然而然會優秀起來。01以身作則,言傳身教。筆者之前的文章說過,想讓孩子幸福,就讓孩子看到幸福的樣子。想讓孩子優秀也是如此,父母自己先優秀起來吧。這並不是鼓吹什麼「龍生龍鳳生鳳、血統決定論」,孩子即使沒有好的父母,如果在成長中遇到好的教育者,將來也可以成為優秀者,但父母才是和孩子朝夕相處的人,為什麼不自己先努力去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同時給孩子做個好榜樣呢?
  • 餐飲創業,做到這些想不成功都難!
    餐飲創業,做到這些想不成功都難!餐飲創業一直以來都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因為餐飲行業的特殊性,很多選擇下海創業者都首選餐飲,俗話說得好: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畢竟人活著就必須吃飯,而餐飲美食就是大眾不可缺失的必須品。
  • 「慢慢來,我們等你」,父母經常跟孩子說這3句話,想不優秀都難
    很多父母都在問,孩子應該怎樣教育?如何做讓孩子更自信?其實想要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家長自身的素質修養很重要。因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言行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優秀的孩子背後,一般都有一個會說話的父母。
  • 北大退休教授:孩子要想優秀,家長做好這三點孩子不成才都難
    前段時間北大退休教授就曾說過,如果想要孩子成才,做真正的時代青年,那就必須從小培養。那麼培養孩子需要以下幾個方面,這幾個方面如果能夠做好,那麼必然能夠讓孩子擁有一個更美好的未來。樂於發現孩子的優點,為孩子的未來插上翅膀最近有一部口碑極高的美劇,《女王的棋局》。
  • 娃遇到3種媽,再聰明也難成才!遇到這3類媽,娃想不優秀都難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最關鍵的一個環節,遠比學校教育更重要。良好的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長的路上,扮演者極為重要的角色。本期話題:娃遇到3種媽,再聰明也難成才!遇到這3類媽,娃想不優秀都難!想讓孩子贏在起跑線,在優生優育的同時,對孩子的教育也要科學對待。但是,我經常接到一些父母的留言和疑問。很多媽媽說,自己培養孩子真的非常辛苦,對孩子要求也非常嚴格,可為什麼孩子一點都不懂事,跟其他孩子相比明顯有差距呢?也有的父母說,我和他爸爸都是非常勤快利索的人,可是孩子怎麼就這麼懶呢?
  • 父親的舉止影響孩子未來,爸爸做好四點,孩子想不優秀都難
    現在受到疫情影響,學校都沒有開學,所以也看到不少朋友圈寶媽曬出自己陪孩子上網課的畫面,配文:「再辛苦都不怕,只願孩子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這些場景都能折射出媽媽陪伴孩子的心酸,但大多時候卻不見爸爸們的身影。 當然不排除爸爸們天生不愛曬照的特點,但是更多真實情況,是爸爸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角色的缺失。
  • 孩子學圍棋,家長做到這5點,離成功更進一步
    越來越多的孩子加入到圍棋學習的隊伍,然而,大多數家長只是把孩子送進培訓機構,卻忽略了家庭教育對圍棋學習的重要性。想要孩子健康成長,棋力得到提升,科學的教育方式至關重要。今天給大家總結了圍棋教育中5個需要注意的地方,給大家參考。1、避免極端:這裡的極端是指對孩子的指導。需要不多不少,恰到好處。一心忙於工作,不關心孩子的學習狀況,肯定是不行的。另一種,雞毛蒜皮的小事也要管,孩子搬出圍棋,就開始指指點點。
  • 媽媽的高度,決定孩子的未來:這四種媽媽的孩子,想不優秀都難
    全球彩電市場哪些品牌排前五?雙11家電省錢攻略:網購電視機要注意哪些問題?每日一問往期回顧分享養娃硬核技能新浪育兒盛典優秀人物及品牌報名「貼秋膘」怎麼不放肉?補法不同孩子多大分床睡 要考慮什麼?多吃補品就能提高孩子的免疫力?歷史圖庫領悟這6本哲學書裡的智慧5本意境優雅的經典詩詞解析催淚!感恩生命裡每一段相逢百年前的天然美女長什麼樣領悟這6本哲學書裡的智慧5本意境優雅的經典詩詞解析催淚!
  • 家庭教育中,家長用心做好「3門功夫」,孩子更優秀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從孩子出生的時候最開始接觸的人就是自己父母,雖然那個時候孩子還不會說話,但是他們聽得到父母的聲音,也看得見父母的行為,家庭教育就這樣悄然無息的發生了。現在的農村有越來越多的留守兒童,前段時間一個留守兒童對著家裡的監控大喊想父母的視頻在網上走紅,父母的陪伴對每一個人的童年都很重要。
  • 優秀的孩子都是家長培養出來的!
    優秀的孩子都是家長培養出來的! 68位高考狀元真實身份曝光,他們的家庭教育都有這3個特徵: 父母重視孩子的教育,從小幫助孩子養成各種良好習慣。
  • 孩子7歲前,養成這6條好習慣,長大想不優秀都難!
    孩子7歲前,養成這6條好習慣,長大想不優秀都難!現在很多家長越來越重視孩子的成績,不僅給孩子報各種補習班,還會全程陪孩子做作業,督促孩子好好學習,但是對孩子真正好的教育,不僅僅是成績名列前茅,教育孩子從小養成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才是最重要的!
  • 每一個自律的孩子,他們的爸媽都做到了這 3 點
    有網友調侃說:「不怕同學是學霸,就怕學霸過長假。」是的,這個世界上,遇到比你優秀的人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比你優秀的人比你更努力。前一陣子看到一則新聞讓我感慨不已:高三學霸爬屋頂蹭網上網課。據了解,小通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即使疫情期間,也沒有絲毫鬆懈學業,堅持每天5點半起床開始早讀。
  • 避開家庭教育中這5點大忌,就超過了80%的父母!
    但這讓很多父母很暴躁,抓狂,而家庭教育就在這樣的狀態展開了。每個父母都深愛自己的孩子,望子成龍心切,無意中觸犯了家庭教育大忌,直到青春期問題才開始爆發,回過頭才發現,已經在錯誤的道路上走了很遠。下面家庭教育的大忌,看看你踩中了幾點?
  • 怎樣的父母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9張圖片告訴您!
    有智慧的父母,一定會花時間與孩子溝通,接納孩子的想法,在家庭教育中相互理解,相互配合,拉近親子間的距離。關於比較普通父母:別人家的孩子是個「寶」,自己家的孩子是根「草」。智慧父母:只和孩子自身比較,成功中總結經驗,失敗中提取教訓。
  • 《少年的你》易烊千璽表現驚豔:優秀的孩子離不開優秀的家庭教育
    演員雷佳音褒獎他「安靜」、「有本事」、「不喧賓奪主」。就連王菲和他合作過一次綜藝之後,也對他讚不絕口「這孩子受歡迎真的沒有錯」18歲的易烊千璽像一顆閃耀的星星,發出耀眼的光芒,前途不可限量。而他之所以能在小小年紀就可以獲得如此多的認可,這與他受過的家庭教育是分不開的。
  • 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李玫瑾教授:家庭教育需要智慧和技巧
    待天天安生下來跟其他小夥伴踢球的時候,李奶奶開始跟JoJo媽抱怨「怎麼現在的孩子這麼難帶呀,孩子他媽說越聰明的孩子就越難帶,不讓我管教,照我看,這哪裡是聰明呀,這不就是調皮缺乏管教嗎?一天天的,家都快被他拆了,我這心臟病都快被嚇出來了」。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不存在的,這是父母為自己沒教育好孩子所做的開脫之詞。
  • 李玫瑾:6歲前,家長立好這4個規矩,孩子想不成才都難
    「矩不正,不可為方;規不正,不可為圓」,簡而言之「無規矩不成方圓」。  家長們一直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很優秀,所以往往會採取各種各樣的手段,促使孩子成才。  6歲前,立好4個規矩,孩子想不成才都難:   【規矩一】百善孝為先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家庭教育裡歌頌的都是家長的奉獻
  • 想讓孩子變優秀,儘早立下這5條家規,幫助他塑造良好品格
    入園開始孩子每天晨起都是七點,晚上洗漱上床是九點,很多朋友對葉子媽媽的要求不理解。覺得孩子偶爾一兩次的懶覺沒什麼,但是葉子媽卻不這樣認為,她覺得從小給孩子立規矩,並且嚴格地執行才是愛的表達。除了要求作息時間之外,生活上對葉子還有其他的要求,媽媽將這稱之為"家規",屬於硬性規定需要完成和遵守的那種。
  • 異地戀做到這五點,想分手都難.
    也不要動不動就提分手,這是異地戀的大忌,男孩女孩都一樣。 其實,可能那些你們隔著屏幕讓彼此惱怒的事情,見面的時候一個擁抱就解決了。  第三點,一定要有固定的見面時間。 只戀愛不見面的愛情,是沒有靈魂的。
  • 每晚睡覺前,多跟孩子說這兩句「廢話」,娃長大想不優秀都難
    我表姐家兒子今年9歲了,每晚寫作業都要表姐坐到跟前看著,就這還磨磨蹭蹭寫到十一點。表姐很發愁,別人家孩子不用管不用吼,每天不用父母怎麼操心,就很優秀。為什麼自己家兒子就這麼難管呢?其實,我表姐是忽略了跟兒子良性溝通。就比如,每晚睡覺前,多跟孩子說以下這兩句「廢話」,娃長大想不優秀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