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的選舉文化中,「蛇齋餅粽」這個詞在選舉年經常出現,分指蛇宴、齋宴、月餅、粽子。早期香港的政党進行選舉動員時,候選人會通過舉辦市民聯歡和大眾同樂活動,部分活動以蛇宴和齋宴的形式舉行,另外一些活動如臨近傳統節日則會派發月餅和粽子等。
這種看起來普通的社區服務和福利活動,卻被一些人批評。因為部分政客認為「蛇齋餅粽」屬於小恩小惠,其實只是政黨和候選人用於討好選民,希望選民在選舉中給他們投票,以換取選舉的勝利。不過這樣的批評存在三個問題:一是批評者已經假設市民接受了「蛇齋餅粽」的好處後就一定會投票給是舉辦方的政黨和候選人。但是選民會根據政治理念或者對候選人的喜惡進行選擇,「蛇齋餅粽」只是考慮因素,僅以此建立簡單的因果關係有失公允。二是不僅只有建制派候選人舉辦宴席和物資派送活動,泛民主派也把「蛇齋餅粽」納入其社區工作中。民主黨的區議員曾經承認把香港電燈有限公司送的月餅作為社區福利派發給社區居民。三是只看到這種活動對選票的作用,沒有考慮其對增加居民福利與營造社區氛圍的提升作用。
上面講述的只是原始的「蛇齋餅粽1.0」,現在已經升級成為「蛇齋餅粽2.0」。黃大仙區議員雷啟蓮舉辦的手機班就是2.0版本的典範。
雷啟蓮原來是地區工作者,紮根在黃大仙區的新蒲崗。該地是舊工業區和新住宅區相結合,有較多的新移民家庭。她抓住當前大多數家庭主婦和中老年人越來越多地使用智慧型手機的趨勢舉辦手機班,邀請長者和家庭婦女報名學習。手機班一開始並沒有很多人報名參加,後來就改成開放式宣傳,拆除了辦公室玻璃窗的捲簾,以全透明的姿態向社區居民展現。經過口耳相傳,手機班還吸引了雷啟蓮的競爭對手所住的樓宇居民。雷啟蓮得知這個情況後,開設了一個專門接收他們的手機班,除了教智慧型手機的使用外,還會講解電話詐騙應對等社會熱點問題,也不時切入社區和政治議題。
手機班主要覆蓋了家庭婦女和中老年人群體,但並未能真正動員整個家庭參與,新移民家庭面對的社區融入問題仍然嚴峻。雷啟蓮藉助手機班的婦女群體,成立了「一家人」組織,讓媽媽帶著孩子和丈夫參與社區組織的綠色、環保和郊遊活動,幫助新移民家庭更好地融入社區,加強了新移民家庭和其他家庭的交流,在一定程度促進了社區融合。
此時大家會問,為什麼這些活動被認為是「蛇齋餅粽2.0」?它和1.0版本又有什麼本質的區別?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是蛇宴、齋宴、月餅還是粽子,代表的都是政黨和團體單方面給予居民和特定群體的物質福利,是「舉辦者給予、參與者接受」的單向模式,並沒有考慮居民的實際需要。即使居民接受了福利,也未必真正感受到幫助,並不能形成堅實的支持群體。反觀雷啟蓮的手機班和「一家人」組織,不再僅僅提供物質福利,而是結合所在社區的情況,考慮居民實際需要,給予他們切實的幫助。這種幫助以服務型的活動為主,且根據居民需求的調整變更活動形式,是一種互動的交流模式。居民接收到的不再是吃飽就走的小恩小惠,而是體貼自身的定製服務。真摯的關懷才能換來服務的肯定與堅定的支持。在區議會選舉時,很多參加手機班的學員都加入雷啟蓮的競選義工團,幫助她在自己居住的樓宇拉票,結果雷啟蓮在2015年區議會選舉的得票是競爭對手的兩倍多。
香港的區議會選舉有一句經典名言:「社區情義值千金。」地區工作最早由紮根基層的地區政黨和服務者開始,一件一件地解決社區問題,一區一區地維護居民權益。單向的福利輸送的「蛇齋餅粽1.0」並不是孕育社群進步的泥土,聚焦需要、誠心關懷的「蛇齋餅粽2.0」才是改善社區服務、溫暖民心的基石,這種有益變化也是香港選舉文化的獨特風景。